江宁区202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南京市江宁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京市江宁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江宁调查队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战略目标和“两地两区”发展定位,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稳定、质态向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潜力和新动能优势不断释放,恢复加快、韧性增强,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69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1519.00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219.78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6:54.0:43.4。

年末江宁区实有内资企业11.63万户,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1.23万户,私营企业10.40万户;外资企业1986户;个体工商户19.7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12户。当年新发展内资企业16490户,其中私营企业13744户;外资企业180户;个体工商户2.8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农业77.35亿元,增长9.0%;林业3.57亿元,增长4.2%;牧业3.04亿元,增长44.4%;渔业26.96亿元,下降7.9%;农林牧渔服务业10.38亿元,增长9.1%。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37万亩,比上年增加0.29万亩,增长0.7%。其中夏粮10.77万亩,增长2.6%;秋粮31.60万亩,增长0.1%。粮食总产量21.95万吨,增长0.1%。其中夏粮3.41万吨,下降0.1%;秋粮18.54万吨,增长0.1%。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1.95 0.1
#夏粮 3.41 -0.1
秋粮 18.54 0.1
棉花 0.01 30.1
油料 1.10 12.8
#油菜籽 0.98 14.7
花生 0.07 -3.1
蔬菜(含菜用瓜) 98.70 0.1
瓜果类 13.70 0.9
茶叶 0.05 0.8
猪牛羊禽肉 0.27 -55.4
禽蛋 0.67 -11.0
水产品 2.82 1.1

2021年,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引进推广新品种5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8.0%,宁翠生物等9家企业入选全省特色优势种苗中心。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66.7%,连续4年位列全市前列。“土桥大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七仙银芽”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善田江宁”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21年,创建71个市级宜居村。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中,横溪朱塘已通过验收,汤山尚庄、横溪朱高、陶高等4家已建成等待验收。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85.3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1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分行业看,前十大行业实现产值3382.29亿元,累计占比91.0%,增长10.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3%,汽车制造业下降1.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8.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7.3%,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9%,金属制品业增长14.4%,食品制造业下降0.9%,医药制造业增长15.5%。分产业看,六大主导产业全面增产,除绿色智能汽车受缺芯影响外,其他五大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智能电网、高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147.14亿元、1083.80亿元、1080.28亿元,迈入千亿级规模行列。

表2 202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方便面 万吨 21.78 -4.0
乳制品 万吨 32.97 11.3
饮料酒 亿升 2.00 8.6
啤酒 亿升 2.00 8.6
饮料 万吨 37.24 4.8
其中:碳酸型饮料(汽水) 万吨 31.63 6.2
印染布 亿米 0.02 22.2
服装 万件 3231.89 22.0
人造板表面装饰板 万平方米 815.61 19.3
纸制品 万吨 12.96 4.8
硅酸盐水泥熟料 万吨 156.64 0.7
水泥 万吨 200.05 -1.8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893.14 1.6
钢化玻璃 万平方米 42.03 -17.6
发动机 万千瓦 1533.70 2.3
电动手提式工具 万台 1455.07 55.0
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 万台 668.37 52.4
工业机器人 万套 1.09 118.1
汽车 万辆 21.56 -0.3
电动机 万千瓦 50.17 -17.8
锂电子电池 万只(自然只) 178.13 -26.4
电子元件 亿只 28.76 17.0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万台(套) 17.67 21.8

全年列入统计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78.80亿元,比上年增长0.5%。竣工产值392.57亿元,下降4.9%。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82.18万平方米,下降1.3%,其中新开工面积713.42万平方米,增长52.4%。全年共有建筑资质等级企业1850家,增长36.0%,其中一级资质240项,增长27.7%。当年获得国优工程4项,市优质结构工程154项,金陵杯49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3%,工业投资增长12.0%。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不含房地产)共计837个,较同期增加178个。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实现投资0.68亿元,占全部投资的0.1%;第二产业实现投资216.6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4.3%;第三产业实现投资673.38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5.6%,其中,房地产开发实现投资380.90亿元,增长11.7%。从投资质量看,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73.14亿元,增长32.4%,占全部投资的19.4%,占比较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完成投资124.21亿元,增长33.0%;高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48.92亿元,增长30.8%。

全区城乡建设计划A类项目开工554个,当年累计完成投资347.96亿元。当年开工精细化建设管理计划项目28个,当年累计投资14.56亿元。其中,双龙大道胜利新村绿地景观改造工程、外港河绿道、园博园绿道、江宁区新建麒麟垃圾中转站等13个项目已完成。小城镇建设方面,秣陵街道集镇沿街立面提升项目、横溪街道陶吴集镇综合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等20个项目已完成,江宁街道陆郎农贸市场新建工程、谷里街道经六路道路新建工程等7个项目有序推进。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2.0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35亿元,增长10.3%。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汽车类三大主要商品类别累计实现零售额445.80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76.7%,分别增长6.6%、-5.7%、20.4%。全区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实现销售额1702.10亿元,增长2.8%。其中,批发业增长2.1%、零售业增长4.1%、住宿业下降3.0%、餐饮业增长12.7%。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3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出口1199.30亿元,增长23.9%;进口334.50亿元,下降2.7%。全年新设注册外商投资企业89个。实际使用外资10.45亿美元,下降13.0%,合同利用外资17.02亿美元。全年累计完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401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637亿元。引进跨国公司总部等功能性机构5个。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南京空港跨境电商产业园当年出口706.45万票,同比增长6.0%;货值25.00亿元,同比增加13.6%;货重4121.50吨,同比增长82.5%。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3950.19万吨,比上年增长0.7%;货物周转量75.77亿吨公里,增长4.3%;公路旅客运输量248.80万人,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6496.88万人公里。年末区内公路通车里程2350.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4.70公里,一级公路390.58公里,二级公路132.30公里。年末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线路网长度1535.50公里,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510辆,出租车434辆。全年完成18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8座危桥改造工程。年末机动车保有量53.95万辆,比上年末增加5.20万辆,增长10.7%。年末轿车保有量32.32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26万辆,增长7.5%。

全区年接待游客3521.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4.40亿元,增长23.6%。年末共有国家级景区8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市级旅游度假区1家。共有星级宾馆饭店4家,其中五星级1家。共有各类旅行社63家,增长12.5%,其中具有组织出境游资质的2家。江宁区被命名为“江宁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入选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谷里街道创成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镇。钱家渡、公塘头、徐家院创成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30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税收收入225.1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4.9%。主要税种中,增值税82.98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企业所得税38.79亿元,下降6.4%;个人所得税16.20亿元,增长37.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9.99亿元,增长9.4%;其中民生支出210.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8%。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7.5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当年新增上市企业4家,募集资金40.36亿元。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39家,较上年末增加4家。注册及备案创投企业228家,其中当年新增31家,增长15.7%。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含40家一级支行)各项存款余额3290.91亿元,比年初下降3.3%,其中住户存款1441.37亿元,比年初增长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42.60亿元,比年初增长9.2%。

八、科技和教育

全年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4家,连续四年净增数突破300家,累计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80家,占全市23.1%,总量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当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564家,占全市1/5以上。共有“瞪羚”企业70家,当年新增49家。新型研发机构111家,当年新增19家,总量全市第一。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当年营收突破65亿元,占全市的30.0%。其中10家入选市级高水平新研培育库,4家列入市级重点平台型新研名单,均占全市1/4。全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29.14亿元,增长6.7%。授权专利23238件,增长17.1%,其中发明专利5461件,增长39.1%。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0993件,增长30.4%,其中高维持年限有效发明专利2002件,增长43.7%。

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序列,对外发布3项“全国首个”重大创新成果,共建“伙伴实验室”41个,集聚高端人才1160名。中科院麒麟科技城初显成效。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等四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陆续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省级项目立项。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已完成33个光传输网络主干节点的建设,具备对外试验服务能力。紫东综合交通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期投入使用。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中小学96所,在校学生152667人。其中教育部门办中小学88所,比上年增加5所,在校学生136158人,比上年增加10899人。民办中小学8所,比上年增加1所,在校学生16505人,比上年增加62人。各类幼儿园174所,比上年增加9所,在园儿童65472人,比上年增加3155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家,获评国家一级馆。公共图书馆1家(不含教育系统、企事业组织,下同),文化站10家,博物馆8家,文物保护单位232家,其中市级以上63家。全年举办公益演出1696场,送戏120场,放映公益电影2500场,更新79家农家书屋出版物,创建星级示范农家书屋5家,为农村和基层送书1.19万册。全区有线电视用户23.80万户,其中高清电视用户6.90万户。推动高质量多元化的文艺精品创作,向建党百年致敬,组织开展“奋斗百年路 筑梦新江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文艺汇演,举办“风雨百年 沧桑巨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大赛,原创锡剧《候选公公》获第五届江苏省专业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文华奖“优秀节目奖”。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51家,其中医院39家(三级6家,二级10家,一级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家;编制床位10737张(医院类8608张,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1162张,疗养院、护理院、护理站等967张),实有床位数9736张(医院类766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4张,疗养院、护理院、护理站等1142张);在岗职工1649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282人,注册护士5798人,药剂类737人,医技类854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成1家五级、7家四级、12家三级中医馆;12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中医阁建设;东山、湖熟等2家基层医疗机构升级为二级医院。

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81平方米。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400余场次,举办承办国家、省市、区级体育赛事15项。组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体育竞赛21项,获得奖牌169枚,其中金牌71枚、银牌50枚、铜牌48枚。全区共有体育彩票站点228个,其中竞彩点128个,全年体彩销售额4.31亿元。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优良303天,优良比例为83.0%;PM2.5年平均值29.0微克/立方米,下降9.9%;降尘量均值3.50吨/平方公里•月。当年完成森林抚育3.30万亩,绿化造林1421亩,更新改造宁杭、沪宁高速杨树647亩,林木覆盖率达31.9%。开展自然保护地和湿地保护,建成湿地保护小区4个,累计完成湿地修复1万余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7.8%,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小微湿地试点建设工作。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未发生较大以上和有严重社会影响的事故。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95.43万人,比上年增加2.77万人,增长1.4%,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3.0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8.3%,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6.44‰,死亡率3.14‰,自然增长率3.30‰。年末户籍总人口125.24万人,增长3.3%,其中女性63.05万人,增长3.2%。流动人口112.02万人,下降3.7%。

全年培育自主创业者5380人,带动就业23506人,其中农民自主创业1735人。大学生就业4.6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6.76万人,实现再就业1.87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493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7044人,下降28.4%。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67元,比上年增长8.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89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91元,增长10.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15缩小为2.13。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635元,增长18.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505元,增长18.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268元,增长20.3%。

全年新增参保单位8960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42.2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54.5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44.1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人数44.6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缴费人数44.6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计发标准提高到500元。年末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956人,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等各类优抚人员4744人。

当年完成小区出新面积9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安置房142.45万平方米,实施市棚改安置房建设新开工面积123.3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70万平方米。共有商品房竞配建人才房项目21个,约18.68万平方米、1787套房源。当年交付项目2个、1.39万平方米、118套房源,累计交付项目8个、4.63万平方米、451套房源;发放人才安居租赁补贴5392万元、购房补贴2564万元,开具高层次人才购房证明4345份。多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414套,并新增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外来务工人员公租房保障67户,发放中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81户、85.97万元。

年末共有城镇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217处,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3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年末共有养老机构58家,其中当年新增2家。养老机构床位数7298张,其中当年新增100张,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100%。

注:

[1]地区生产总值、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内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来自区行政审批局;个体工商户、外资企业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现代农业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部分建筑行业数据来自区城建局;金融数据来自区金融监管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区城建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交通运输业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机动车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旅游、部分文化数据、体育数据来自区文旅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部分文化数据来自区委宣传部;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社局;低保、养老数据来自区民政局;住房保障数据来自区房产局;优抚补助数据来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宁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