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进现代化新涟源建设的攻坚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一区三基地"发展定位,以"八大行动"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四大产业"升级、"五篇文章"深化、"六项工程"实施,在多重压力下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82.9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54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1.83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91.62亿元,增长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861元,增长6%。三次产业结构为15.5:34.5:50。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50.1%和39.3%。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4%。

市场主体:2024年,全市市场主体准入规模阶段性收缩,存量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全年新登记企业3066家,同比下降22%;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53户,同比下降39%;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364户,同比下降1%。截至年末,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61072户、企业154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91户。知识产权发展方面,全年专利授权总量达214件,继续保持规模优势,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工业、建筑业

规模工业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6家(2024年新增14家),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6.1%,增加值增长7.5%。经营效益显著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分别增长38.6%和40.8%,应缴增值税增长26.9%,工业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园区经济:2024年,园区共有企业62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3%,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8.6%。

建筑业:2024年,全市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31家,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6亿元,同比增加12.7%。

三、农业

农村经济:202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85亿元,同比增长3.4%。粮食生产总体平稳,全年播种面积94.6万亩,总产量39.91万吨,增长0.1%。畜牧业呈现结构性调整,生猪出栏量125.31万头,同比下降3.5%;牛出栏6.9万头,增长1.5%;羊出栏23.94万只,下降13%;家禽出笼949.76万羽,增长0.5%。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人工造林1.85万亩、退化防护林修复0.93万亩,联村建绿工程覆盖1个行政村,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农业产业化:2024年,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91.2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较2023年提高4.3个百分点。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50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13家、娄底市级75家,较上年分别新增1家、1家、3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293个,星级农庄总数保持15家,其中国家五星级1家、国家四星级3家、省级四星级5家。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绿色食品认证95个,较2023年增19个,有机食品认证4个,较2023年新增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8个,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证明商标4个,农业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机械化:2024年,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机总动力95.08万千瓦,同比增长5.6%。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成效显著,机耕面积66.55万亩,机耕水平96.6%,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机插机播面积45.13万亩,机械化水平65.5%,提升4.5个百分点;机械化收获面积62.26万亩,机收水平90.4%,增长3.1个百分点。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4%,较2023年提高3.36个百分点。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率79.9%,较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  资: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26.2%,非国有投资增长9.8%,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达50.9%,同比下降26.7%。分投资方向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9.3%;生态环境投资增长30.8%,民生工程投资下降11.4%;工业技改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下降54.5%、31%。分产业方向看,第一产业增长3.9%,第二产业增长0.5%,第三产业下降2.8%。

重点项目:2024年,全市共实施本级重点建设项目141个,其中新建98个,续建43个。总投资484.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8.74亿元。开工项目90个,已竣工项目36个,完成投资189.26亿,为年度计划的100.3%。

桥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娄底高新区智能电子制造产业园项目、白马灌区现代化改造及融合发展项目、火工园区建设等4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总投资74.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0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3.2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36.1%。

列入娄底市重点建设项目27个(含前期项目2个),总投资209.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76亿元,全年完成投资64.5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7.1%。

五、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

国内贸易:2024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26亿元,同比增长6.4%。全市批发业销售额79.99亿元,增长18.1%;零售业销售额166.01亿元,增长7.9%;住宿业营业额42.95亿元,增长9.3%;餐饮业营业额109.32亿元,增长13.4%。

招商引资: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全市外贸展现强劲韧性,实现进出口总额10.04亿元,同比增长0.8%,成功扭转2023年下降2.0%的颓势,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其中出口总额达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9%,较2023年提升24.9个百分点,持续发挥外贸增长主引擎作用;进口总额1.6亿元,受内需结构调整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同比下降46.7%。

旅  游: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545.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8%、25.5%。龙山通过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价,湄江纳入我省5A级景区创建储备名录,和园山庄、桥头河农旅小镇成功创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湄江民宿集聚区等4家单位入选全省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名单,飞水漂流等6家单位入选第二批湖南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名单,入选单位数量均进入全省前三位;我市18家企业参加娄底市首届文旅特色商品大赛,获金奖4个、银奖6个、铜奖9个、优秀奖4个,市文旅广体局获优秀组织奖。湄江河谷草坪音乐会成功举办11场,2024年“中国旅游日”湖南娄底主题系列活动暨2024年涟源旅游发展大会在龙山药王谷景区成功举办。

六、财政和金融

财  政:2024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76亿元,同比下降5.3%;非税收入完成3.5万元,增长15.6%。全口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9.1%。

融:2024年,全市金融存贷款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6.2亿元,同比增长9.4%,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343.8亿元,同比增长6.5%。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 通:2024年,全市公路网络持续优化,县道、省道、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976.79公里(县道551.58公里、省道271.86公里、高速153.35公里),公路客货运输能力显著提升。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38095.74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454579万吨公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电:2024年,全市通信业持续深化转型。移动电话用户增至84.3万户,同比增长6.6%,5G网络覆盖及数字化转型显著激发移动端需求;互联网宽带用户达30.3万户,同比增长4.8%,家庭网络升级及智慧生活服务普及有力支撑宽带业务增长;固定电话用户受传统业务需求缩减影响降至2.1万户。

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4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保留学校118所,其中:小学58所、小学教学点1所、初中49所、普通高中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高中2所。全市中小学生总数共99323人,其中:小学生47822人、初中生28811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7767人、职业高中在校生4670人、特教学生253人。全市共有独立幼儿园157所,在园幼儿14194人。全市教职工总数7570人,其中:小学教职工3222人、初中教职工2699人、普通高中教职工1357人、职业教育教职工272人、特殊教育教职工20人。

2024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年末总数达74家,实现增加值45.04亿元,同比增长7.1%。

2024年,全市惠民演出场次214场,文艺作品创作数量10个,非遗传习活动场次120余场。我市文艺院团服务效能、智慧文旅覆盖率均进入全省前十位,蓝田文化站被评为特级站,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复排剧目《孟丽君》入选湖南省第八届艺术节展演,演员黄杨锋获复排剧目田汉表演奖,新创红色微短剧《爷爷的指北针》进入2024年湖南省首届红色微短剧大赛前十名。市文化馆创排大型舞蹈《药王传奇》参加第八届艺术节,艺术专干创作作品14件,其中油画《国家非遗项目-抬阁》获第四届国际当代青年美术设计大赛金奖。开展文化志愿服务200余次。

2024年,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系统性优化。全市现有3家公立医院、21所乡镇卫生院及22家民营医疗机构,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总数达2397人,同比增长1.3%。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稳步提升,公立医疗机构病床编制总数2564张,实际开放数3484张;民营医疗机构病床编制数2392张,实际开放数3209张,床位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优化。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与医疗资源实现深度协同发展。2024年末,全市共有16家养老机构,配置养老床位1108张,累计收养608人。为构建"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融合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有效提升了老年群体健康养老服务质量。

2024年下拨村级健身器材83套,新建5人制社会足球场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平方米。公共体育场馆在每月8日全天及每天上午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受益群众达20万人次。组织开展全国露营大会(涟源站)等体育健身活动40余场(次),直接参与活动的人员达2万余人(次)。举办乒乓球、气排球、羽毛球、跆拳道、篮球等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五期,发展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余名,平均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28名。开展国民体质监测3000余人次。体育彩票销量超过5000万,较2023年增长20%。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被评为“湖南最受欢迎公共体育场馆”;涟源市运动员在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获得了金牌4.75枚、银牌10枚、铜牌9.5枚。

九、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民生实事

人 口:202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2.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34万人,乡镇人口84.28万人。年度出生人口8107人,出生率7.2‰;死亡人口5809人,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2.0‰。常住人口83.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3%,常住人口密度为453人/平方公里。

人民生活:2024年,全市居民收入与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6元,同比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31820元,增长3.6%;农村居民16886元,增长6.5%。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215元,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23693元,增长5.2%;农村居民16597元,增长4.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2,增长0.2%,物价运行总体平稳。

社会保障: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936人,同比增长17.5%,失业人员再就业231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7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12人,参加就业见习1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5%,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率100%。职业技能培训1388人次,失业保险参保45586人。

重点民生实事:2024 年全市强力推进省定、市定及市本级 58 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特立教学楼"建设,市一中“徐特立”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线上线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150场,惠及38800名家长;为4995名新生儿免费提供听力障碍、致盲性眼病、遗传代谢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与诊断服务;新增普惠性托位583个;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7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5400元/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提高至90元/月・人,散居孤儿和集中养育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1150元/月、1600元/月;完成22000名农村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60户,并为381名残疾儿童提供机构康复训练服务;新增城镇就业5900人。提供就业用工社保“三合一”数字服务,实现20项以上三合一"事项办理;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7个、完成4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质改造"爱晚"老年学校1所;提供法律援助案件766件;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易操作救援装备;新增上线1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惠民便企示范应用场景和高频特色服务事项2个,提升纸质证照免提交率至60%以上、政务服务统一受理办结率至90%以上;加载交通出行功能的社保卡覆盖2.73万人,改造城区公交车载设备90%以上;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74套;完成农村公路提质10公里、安防设施322公里及普通国省干线精细化提升7.25公里;新增农村蓄水能力63.8万立方米。完成1700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改造老旧小区33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74套;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11个;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寄宿制60人、居家托养121人;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52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020人次;建设高标准农田2.74万亩;建成社会公共充电桩68个;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座。市本级重点民生实事:新增城区智能收费停车位2500个;完成市人民医院新建项目整体装修,新增床位1200个,推进涟源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住院楼建设;完成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和撤并整合,新建高新区小学及幼儿园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50个、公办学前教育学位540个;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216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200个;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7条;完成牛角石路等15条城区小街小巷改造,8个小区业主委员会备案;推进斗笠山能源化工材料产业园自来水厂和荷塘镇自来水厂主体施工;完成孙水河28.6公里,湄水河31.6公里的综合治理;推进市政务中心综窗改革,标准体系发布实施,两个驿站完成竣工验收;为全市6004户13522名防返贫监测对象提供免费体检。

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2024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3。

环境保护:2024年,全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4.3%;全市17家煤矸石砖厂,完成烟气处理系统升级改造8家;完成15处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划分工作;完成16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2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5个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基本完工2个、入场施工2个、1个正在开展前期和初步设计。完成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农村环境质量、农田灌溉、农村农业面源控制断面等监测工作,共开展监测170次。完成全市129处声环境点位监测工作。开展污染源监测178余次;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9处,全年监测1次。

    注:1.本公报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照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2024年根据五经普普查结果以及最新核算制度对2023年GDP、农业、工业增加值等相关专业基数进行了调整,因此部分数据与上年同期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