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合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区一地一县”目标,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有效落实一揽子增量和存量政策,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经济运行呈现提质增效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32.88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39亿元,增长3.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9%;第二产业增加值34.69亿元,增长15.0%,占比26.1%;第三产业增加值59.80亿元,增长4.2%,占比45.0%。人均生产总值37622元。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1.6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6.4%。
二、农 业
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72.24亿元,较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55.57亿元,增长4.0%;林业产值3643万元,增长13.4%;牧业产值11.47亿元,增长2.0%;渔业产值2.56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7亿元,增长1.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98万亩,平均亩产327公斤,总产量25.19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夏粮面积34.55万亩,总产量8.87万吨;秋粮面积42.42万亩,总产量16.32万吨。
全年造林面积4.4万亩,森林抚育面积2520亩。全县核桃种植面积9.14万亩,产量3150吨,产量比上年增长2.4%。花椒种植面积10.00万亩,产量9493吨,产量比上年增长4.4%。
全年生猪出栏17.03万头,增长2.8%,猪肉产量1.37万吨,增长2.1%;牛出栏1.12万头,下降15.2%,牛奶产量9.26万吨,下降19.8%;家禽出栏47.74万只,增长12.0%,禽肉产量759.9吨,增长13.6%;禽蛋产量1.32万吨,增长23.7%。年末生猪存栏14.26万头,增长6.0%;牛存栏3.09万头,下降16.4%;羊存栏3.18万只,增长3.0%;家禽存栏98.7万只,下降16.0%。
全年园林水果面积41.00万亩,水果产量65.19万吨,分别增长-1.1%和4.7%。其中,苹果面积21.43万亩,产量38.17万吨,分别增长-1.6%、3.4%;葡萄面积10.50万亩,产量16.57万吨,分别增长-0.6%、8.8%;桃面积3.60万亩,产量3.49万吨,分别增长-1.1%、2.4%;梨面积2.96万亩,产量5.80万吨,分别增长-0.9%、4.1%;樱桃面积1.68万亩,产量2404吨,分别增长0.4%、9.5%。
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5.96万亩,产量29.62万吨,分别增长1.7%和3.5%。其中,莲菜种植面积20677亩,产量29921吨,分别增长28.7%和27.7%。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9%。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6.01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0.6%;轻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9.5%。分行业看,塑料制品业增长较快,煤炭开采业支撑有力。全年塑料制品业增长73.5%,煤炭开采业增长29.5%,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27.6%,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3%,装备制造业增长3.0%,农产品加工业下降3.7%,建材行业下降1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下降42.2%。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3亿元,比上年下降2.1%。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0.03亿元,同比下降3.0%。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20.60亿元,同比下降7.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29.94亿元,增长18.1%。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2.39亿元,同比增长319.0%。社会(企业)资本投资完成19.97亿元,同比增长11.6%。工业投资完成9.30亿元,同比增长192.7%,其中技改投资完成1.75亿元,同比增长8.5%。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7.87亿元,同比下降22.3%。文化产业投资完成2680万元,同比增长34.0%。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0亿元,同比下降18.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79亿元,同比增长176.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65亿元,同比下降2.4%。三产投资结构比为8.3:29.4:62.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91亿元,同比下降13.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10.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商品房销售面积17.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4%。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公路货运量181.9万吨,同比下降8.2%;货物周转量37505.6万吨公里,同比下降5.5%。公路客运量79.97万人,同比增长18.2%;旅客周转量2065.6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5.8%。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6147万元,比上年下降1.3%;电信业务总收入2.61亿元,同比下降0.4%;移动电话用户35.65万户,同比下降6.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95万户,同比增长13.2%。
六、贸 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68亿元,同比增长7.1%。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49亿元,同比增长13.7%。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完成6.88亿元,增长16.0%;餐饮收入完成6086.7万元,下降7.1%。
七、外贸和旅游
2024年全县共有招商引资在建项目35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7.72亿元,较上年增长25.6%。其中,新建项目13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79亿元;续建项目22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93亿元。
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21.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52亿元,分别增长27.9%和20.2%。
八、财政、金融
2024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916万元,增长8.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095万元,增长3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3342万元,下降1.8%。其中: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4%。
202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3.62亿元,增长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13.12亿元,增长10.5%。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4.49亿元,增长8.2%。存贷比38.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拥有学校127所,在校学生50883人,其中:普通中学13所,在校学生1795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220人;小学41所,在校学生22527人;幼儿园71所,在园幼儿809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8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10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0%。
全年共授权专利86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64件,外观设计专利14件。全县拥有28件有效发明专利,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0.79件。全县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全年各类技术合同签订成交额1.01亿元,年内共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80余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2万余份,培训8200余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4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0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演出100场,艺术表演常规数量296场。全县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100%。“三馆一站”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
2024年末拥有卫生机构449个,其中医院14个,卫生院20个;拥有床位2280张,其中医院1873张,卫生院407张;卫生技术人员2938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786人。
2024年全县体育惠民工程215个行政村达到全覆盖,维修更新改造行政村体育惠民工程93个。成功举办各类赛事活动27次,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0项,市级3项,参与人数17455人次。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1375人,体育社会组织达到25个,健身活动站点38个,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县人口的45.0%。全年运动员参加省市级重要比赛共获得金牌44枚、银牌46枚、铜牌50枚。全年新增注册运动员590人。
十一、水 利
全县总灌溉面积34.43千公顷,其中耕地灌溉面积25.94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1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7.17千公顷,堤防长度10.88千米。建成水库10座,总库容2359.82万立方米。水利供水工程年总供水量8660.76万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7002.19万立方米,工业供水193.27万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供水1443.11万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22.18万立方米。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1天,占比76.8%,其中优质38天,良好243天,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3.82。大气污染物指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全县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昼间为二级,全年声环境质量“较好”。
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伤亡事故。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底全县共有136226户430342人,其中:男219082人,女211260人。性别比103.70(以女性为100)。城镇人口167173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99‰、8.85‰和-2.86‰。
2024年底全县常住人口35.24万人,城镇化率50.45%。
2024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35元,增长6.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20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9元,增长7.8%。2024年全县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0:1,比上年缩小0.0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2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2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58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万人。
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3.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9114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167人,离退休人员10947人。参加工伤保险25347人,失业保险9692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0782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2955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27827人,参加生育保险13772人。
年末纳入城镇低保户153户250人,月人均补助582元;纳入农村低保户4746户10964人,月人均补助340元。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4529人次。
注释:
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2.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农户投资和跨区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4. 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客货运量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商务和经济技术合作局;邮政通讯数据来自县邮政公司和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公司;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合阳县支行;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成果、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水利数据来自县水务局;环保数据来自县生态环境局;安全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