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奋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一、综合
图片
根据市统计局反馈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青浦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25.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增幅列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7亿元,下降1.1%;第二产业增加值519.53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1297.44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比0.5:28.5:71.0。按常住人口计算,青浦区人均生产总值为14.17万元/人。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8101户,比上年下降19.6%。其中,新设企业25013户,下降21.5%;新设个体工商户3070户,下降0.1%;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18户,下降25.0%。日均新设企业68户,下降21.8%。至年末,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96955户,下降0.7%。其中,企业165228户,下降0.7%;个体工商户30710户,下降0.8%;农民专业合作社1017户,下降2.0%。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3.95亿元,比上年下降5.2%。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36亿元,下降6.7%,总量列全市第8位,增幅列全市第14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9.77亿元,比上年下降1.3%(见表1)。

表1: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量及其增速image.png

全年税收收入558.81亿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区级税收185.06亿元,下降4.6%(见表2)。

表2:2024年税收收入总量及其增速

image.png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83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种植业产值15.81亿元,下降0.8%;林业产值1.06亿元,增长8.5%;畜牧业产值0.03亿元,下降18.1%;渔业产值2.81亿元,增长2.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2亿元,增长3.6%。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6.55万吨,比上年下降7.5%。水稻种植面积12.77万亩,下降0.4%,平均单产为512.8公斤/亩,下降7.8%。蔬菜在田面积保持在4.3万亩,蔬菜、食用菌上市量上市量39.44万吨;其中绿叶菜种植面积2.3万亩,绿叶菜上市量26万吨(见表3)。

表3: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image.png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75.20亿元,增长0.3%。分控股情况来看,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私营控股企业总产值818.11亿元,下降1.5%;港澳台商控股企业总产值145.70亿元,增长12.3%;外商控股企业总产值564.61亿元,下降4.0%。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总产值152.34亿元,下降3.1%;中型企业总产值741.50亿元,下降0.9%;小微型企业总产值881.36亿元,增长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企业175户,完成总产值611.26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4.4%。其中,高端装备产业完成总产值256.06亿元,绝对值居首位,增长15.3 %,其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114.25亿元,增长18.3%。

前十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03.24亿元,比上年增长0.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9.0%(见表4)。

表4:2024年全区工业前十大行业产值完成情况image.png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19.2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152.48亿元,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25.1%。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3.8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7%;产值能耗0.047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0%。六大国家高载能行业综合能耗11.75万吨标准煤,下降9.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的14.0%;产值能耗0.0520吨标准煤/万元,增长0.7%。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7.34亿元,增长19.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14.11亿元,增长17.5%;安装工程和其他产值为23.93亿元和9.30亿元,分别增长31.0%和39.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4.19万平方米,增长42.2%;新开工面积279.92万平方米,增长38.9%。

四、商业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8.8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实现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18亿元,增长2.3%。全年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19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488.35亿元。西虹桥公司完成社零总额159.17亿元,增长67.5%,总量和增速均列全区第一。服饰类企业全年完成零售额194.98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9%。作为全区消费品类龙头板块,拉动全区社零总额稳定增长。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销售额389.94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占全区限上商品销售总额的20.2%。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43.65亿元,增长26.2%,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5%。

五、交通运输和信息软件业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全区216家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6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三通一达一兔”五家头部企业营业收入2860.59亿元,增长23.8%,占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的78.0%,带动整个行业平稳快速增长。

全区公交运营公司4家,运营车辆1021辆(含备车),公交线路142条(含子线路)。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7065.05万人次;区域内运营出租车辆87辆,客运总量88.96万人次。全年更新纯电动公交车辆176台。

全区备案经营性公共停车场库共233家,其中正常运营204家。停车泊位共79497个;收费道路停车场18条,泊位数684个。

全年出口国内平函27.11万件,比上年增长13.7%;国际及港澳台函件10045件,增长52.4%;国内包件26749件,增长1.3%;代理特快专递16.65万件,增长45.6%;兑付汇票15550笔,增长34.7%;代理邮储平均余额49.93亿元,增长8.1%。

全年实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56.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全区117家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720.75亿元,增长27.6%。

六、金融和会展业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5.26亿元,比上年增长9.1%。至年末,全区共有上市企业36家,其中科创板3家。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家。

至年末,全区共有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62家,今年新增企业15家。区内四家保理公司共放款77.94亿元。

至年末,全区30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532.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664.04亿元,增长3.4%;个人存款余额1784.39亿元,增长9.3%。各项贷款余额2132.55亿元,增长8.7%。其中,单位贷款1400.15亿元,增长12.7%;个人贷款716.11亿元,增长2.6%。年末存贷比为60.4%。

年内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共有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了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全勤生”。本届进博会青浦交易分团注册单位3534家、注册专业观众20038人,专业观众注册数超过往届规模。进博会期间,“招商百人团”累计对接企业1255家(次),打造“四个圈层”特色服务,为企业提供咨询办证等服务,服务进博工作站累计落户企业167家。从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青浦区已连续七年签下上海交易团“首单”,累计首单金额达21.8亿美元,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落实“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74.20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4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2.79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10.94亿元,增长6.9%。完成工业投资额6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9.3%。

完成基础设施投资额77.00亿元,比上年下降4.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1.4%。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69.8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4.9%。其中,住宅投资265.73亿元,增长4.0%;办公楼投资22.34亿元,下降16.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5.60亿元,增长13.1%。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9.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6.71万平方米,下降37.3%。以房屋性质划分,普通商品房销售面积61.70万平方米,占61.9%;保障性住房销售面积38.05万平方米,占38.1%。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85.41亿元,比上年下降53.5%。其中,住宅销售额264.41亿元,下降54.2%。以房屋性质划分,普通商品房销售额219.73亿元,占77.0%;保障性住房销售额65.69亿元,占23.0%。

全年新建商品住宅均价50359元/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3%。其中公寓房成交均价48937元/平方米,下降8.1%;花园住宅成交均价95804元/平方米,上涨7.9%;联列住宅成交均价55628元/平方米,下降7.5%(见表5)。

表5:2024年青浦各板块新建商品住宅均价情况表image.png

八、对外经济和私营经济
全年引进外资项目500个,其中新设外资企业336家(含并购42家)、迁入85家、增资79家。合同外资完成8.8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5.1%;实到外资完成3.24亿美元,下降53.4%。全年制造业企业出资11次,到位资金0.48亿美元,占实到外资的14.8%;服务业企业出资90次,到位资金2.76亿美元,占实到外资的85.2%。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88.87亿元,增长1.6%,其中出口519.09亿元,下降1.9%;进口369.78亿元,增长6.9% 。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外资研发中心8家。

全年各经济小区共有现存企业14.57万户,比上年下降1.2%,共缴纳税金总额389.1亿元,下降1.2%。新增有效纳税户数7601户,下降17.7%;新增企业纳税额8.4亿元,下降45.9%。

九、重点区域
青浦工业园区——青浦工业园区紧扣街园融合发展、招商联动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服务优化提升,全年税收收入121.21亿元,比上年下降2.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15.89亿元,下降1.4%。其中,战新产值381.72亿元,增长9.6%。园区创新活力不断激发,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21家,小巨人企业(含培育)108家,专精特新企业222家。现代农业园区——全年税收收入1.51亿元,比上年下降18.7%。农业总产值1.29亿元,年度收购秋粮4.6万吨,为全区12.8万亩水稻提供种子42万公斤。区域内落实水稻种植面积3350亩、蔬菜种植面积2500亩,辐射练塘、金泽地区推广绿色稻米种植面积3165亩、特约种植面积1710亩;示范开展“富氢水稻”种植研究,产品“富氢沪软1212”荣获第十三届青浦薄稻米品鉴会“金奖”与“人气奖”;完成设施农业片区规划编制与首发项目引进,推进市级低碳发展实践区创建,开展各类农业产业类型碳排放监测,为上海市低碳农业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新城公司——全年税收收入30.21亿元,比上年下降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91亿元,增长11.4%。

区公共卫生中心、漕盈路幼儿园、中铁逸都幼儿园、青湖东路小学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顺利竣工。“盛青云海”建设者之家项目顺利交付运营,为城市建设者提供196套房、428间房、1016张床。美丽家园项目涉及13个老旧小区51.3万平方米综合修缮改造全面完成,惠及居民4887户。

西虹桥公司——全年税收收入69.29亿元,比上年增长0.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77亿元,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17亿元,增长67.5%。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705.94亿元,增长41.2%。

积极推进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建设。新增会展企业110家,累计引进会展产业链企业425家。累计完成会展业营业收入约30亿,税收收入3.3亿,会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青发集团——全年引进企业963户,税收收入21.37亿元,比上年下降16.7%。其中,市西软件信息园引进企业46户,税收收入1.35亿元。

至年末,青发创投基金实缴规模24亿元,对外出资15.57亿元。百村基金规模4.46亿元,到位资金1.15亿元。崧源创投获出类榜单“2023年中国最佳政府引导基金TOP50”、母基金周刊“2024新质生产力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区县级母基金TOP30”、母基金研究中心“2024地市及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最佳退出TOP30”和“2024最具潜力母基金TOP30”。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4学年,全区共有教育单位(含民办)186个,其中幼儿园9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1所,高中8所,特殊教育2所,中职教育2所,终身教育12所,其他教育事业单位7所。在校生105733人,其中幼儿园26061人,义务教育在校生69299人,高中在校生7224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38人,中职在校生2911人。年内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54家,拟认定公示高新技术企业359家,有效高企数达1164家。全区现有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28家。累计培育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148家、区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150家。

年内新增市级孵化器1家,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新增在孵企业263家;全区科技孵化器孵化企业数历年累计2749家。全区有经认定备案的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43家,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数量21家,孵化场地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全区6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市级验收入库。

1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家企业分别获得202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和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23年12月至2024年11月累计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39项,比上年增长10.7%;成交金额213.79亿元,增长28.6%;全年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5项。

十一、文旅、卫生和体育
成功举办“最江南”2024上海青浦文化旅游节,全区接待游客346.2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2.6%;实现旅游收入19.16亿元。在全媒体矩阵共报道8.6万条信息、激活2000多万流量话题,累计传播量达到2.25亿。成功举办7项市级赛事和4项区级赛事。“青浦有戏”文化惠民品牌全年累计上演优秀剧目90余场次,线下惠及市民约2.86万人次,线上惠及市民约58万余人次。新增图书藏量4.6万册(包括:19种主题近28个批次7200册,特色馆藏2330册);新办读者证2910张,累计有效证73114张;接待读者51万人次,日均接待量1397人;借还图书94.76万册。全区青溪书房、青溪微书亭服务市民7.1万人次;预订2025年度报刊资料1389种。

旅游经济加速复苏,全年全区接待游客3042.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实现旅游收入105.67亿元,增长 7.8%。

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60所,卫生技术人员9374人。全区各级各类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数846.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出院病人次为11.02万人次,增长38.9%;手术人次数为11.56万人次,增长18.4%;床位使用率为77.1%,上升0.3个百分点。全区5家公立医院(2023年为4家,新增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分院),医疗费用25.88亿元,增长5.3%,其中门急诊费用增长2.3%,住院费用增长7.7%。全区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30.1%,下降4%,其中门急诊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36.2%,下降3%,住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23.7%,下降4.5%。全区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38.94元,上涨0.27元。孕产妇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0.66‰。

至年末,全区现有注册运动员2923人;为一线运动队输送水球、皮划艇、摔跤、帆船等4个项目4名运动员,为二线运动队输送射箭、乒乓球、象棋、国际象棋、击剑、散打、摔跤等7个项目9名运动员。向上海市体育局申报并获批一级运动员23人、二级运动员40人和三级运动员11人。组织4184余人(次)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获388.5枚奖牌(124金132银132.5铜)。其中我区在本年度市青少年精英系列赛总决赛76.5枚奖牌(23金、27银、26.5铜),市排名团体总分第13名。

十二、人口和就业
至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28.77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69.05万人。区公安局人口办数据显示:全区户籍人口55.3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44.02万人。户籍人口出生3194人,死亡4451人,户籍人口出生率5.85‰,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2.30‰。年末登记来沪人员78.5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76万人。全年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049人,其中帮扶青年大学生创业650人,帮扶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449人。本市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6517人,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7300人以内。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99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49人。

全年职业技能培训人数4.55万人,其中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26万人,企业职工线上培训1.85万人,企业职工集中培训服务1356人;完成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200人。全年贫困人员参保率91.7%。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465元,比上年增长4.3%。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63辆、空调拥有量198台、计算机拥有量55台、移动电话拥有量212部。至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31家,养老床位9583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5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42家,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在赵巷镇、练塘镇试点打造互助式养老,竭力满足老年人就近安养愿望。

至年末,全区共有低保对象3588人;重残无业对象4228人;特困供养对象102人、临时救助对象33人次,及时足额发放救助款项资金1.68亿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3万人,累计发放金额4250.98万元。

全年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儿童84人,妥善处置4起涉及未成年人的突发事件,累计发放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219.5万元,安置孤儿1名。

十四、环境保护和绿化
全年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二级及优于二级的天数有305天,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85.4%,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全年干垃圾日均量829吨,湿垃圾日均量559吨,干、湿垃圾分类实效明显提升。街镇累计建设完成可回收物服务点794个、惠民服务点28个,现有中转站9座、集散场1座。可回收物收运处体系逐步健全,日收运量264.21吨,完成市级下达的指标量235吨/日。加强对餐厨废弃油脂管理,申报签约基数3240户,其中餐饮单位3212户、食品生产企业22户、流通单位6户。申报数3240户,申报率100%;签约数3240户、签约率100%;备案数3240户、备案率100%。建筑垃圾申报备案320件,其中渣土排放217件、拆房垃圾19件、卸点84件。

至年末,全区绿化覆盖总面积7363.45万平方米。全区绿地总面积7316.96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402.1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8平方米/人。全区纳入上海市城市公园名录的公园数量达31个。

十五、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
全年区政务服务中心线下共受理业务24.48万件,接待26.54万人次。各分中心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59.22万件,接待31.49万人次。全区11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共受理73.61万件,接待70.35万人次。全年“上海青浦”门户网站首页访问量1.16亿次,页面总访问量2.52亿次,总点击数9.03亿次。“上海青浦”政府门户网站累计发布信息稿件4.04万条,其中:门户网站发布各类信万次,播放总时长32704小时。

至年末,全区累计建设5G基站4020个。

至年末,全区已投运110千伏变电站21座,合计容量2421兆伏安;投运35千伏变电站39座,合计容量1881兆伏安。全区共有10千伏及以上高压架空线路582条,长度3789.73公里;380伏低压架空线路5564条,长度2435.97公里;10千伏及以上高压电缆7274条,长度3988.87公里;380伏低压电缆75137根,长度5597.31公里。

至年末,全区用电客户数59.17万户,全年用电量86.8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1%。第二产业用电量36.13亿千瓦时,增长0.9%,其中工业用电量34.42亿千瓦时,增长0.4%;第三产业用电量30.44亿千瓦时,增长13.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82亿千瓦时,增长19.7%。

至年末,全区自来水供水能力为70万立方米/日,与上年持平。全年供水总量为1.67亿立方米,增长1.2%;售水总量为1.36亿立方米,增长3.0%。其中,工业用水量0.19亿立方米,下降5.5%;生活用水量0.66亿立方米,增长2.4%。

至年末,全区天然气管道总长度2535公里,销售天然气总量21253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气量11501万立方米,家庭用气量7043万立方米;用气总户数31.65万户,其中家庭用户31.43万户。全年销售液化气总量9833吨,其中家庭用气量8575吨;用气总户数8.93万户,其中家庭用户8.80万户。

区管城市道路117.20公里,桥梁147座,总长度8119延米。

全年发生违反治安案件7918起,刑事案件3402起。发生重大交通事故76起,死亡77人,受伤11人。发生火灾998起,死亡1人,受伤3人。

说明: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可能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年度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青浦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均为市级核算数据,绝对额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为市级核算数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