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统计局
2025年3月28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6.93亿元,同比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43.5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61.77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9%、37.3%、52.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057元,比上年增长6.6%。
年末常住人口14.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2%,比上年末提高1.2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10万人,出生率为7.02‰;死亡人口0.14万人,死亡率为9.82‰;自然增长率为-2.81‰。
年末户籍人口数为20.5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4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23人,有176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6亿元,同比增长6.4%。
粮食播种面积7.69万亩,增加0.1万亩,其中谷物播种面积5.89万亩,增加0.08万亩;茶叶种植面积8.0万亩,增加0.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15万亩,增加0.14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78万亩,增加0.02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2.88万吨,比上年增加0.07万吨,增长2.5%。其中,稻谷2.41万吨,比上年增加0.06万吨,增长2.4%。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75万吨,比上年增长3.6%。肉类总产量8196吨,增长6.4%。其中,猪肉产量7131吨,增长10.1%;禽肉产量807吨,下降10.4%;牛肉产量69吨,增长9.1%;羊肉产量85吨,增长2.4%。年末生猪存栏6.42万头,下降12.0%;生猪出栏8.79万头,增长7.4%。禽蛋产量2724吨,增长14.2%。水产品产量2704吨,增长2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3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主要行业中,电力产业、金属制品业、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0%、3.8%、15.8%,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2.6、0.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5%,增长1.9%。全社会用电量20.82亿千瓦时,增长19.2%;工业用电量18.21亿千瓦时,增长21.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64亿元,比上年增长50.8%;资产负债率63.4%,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47元,比上年降低1.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2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9亿元,增长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铁路)比上年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2.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1.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7%。
全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上年增长22.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0.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2%。民间投资增长48.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9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商品房销售面积3.83万平方米,下降45.0%;商品房销售额2.54亿元,下降37.5%。
全年建成项目31个,新开工37个项目,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5.51亿元,增长163.7%。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8亿元,比上年下降2.2%。按规模分,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90亿元,比上年下降14.0%;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3.88亿元,比上年增长0.7%。限上限下结构比为17.0:83.0。
实际利用外资27万美元,下降86.5%。出口总值5921万元,下降6.7%。
六、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61.77亿元,同比增长1.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0.55亿元,增长5.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80亿元,同比增长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4.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34亿元,同比增长2.6%;金融业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1.6%;房地产业增加值7.93亿元,同比下降1.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8.56亿元,同比增长2.3%。
全年公路通车里程9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公里。全县共有桥梁176座。全年货运量689万吨,同比下降7.8%;货物周转量43614万吨公里,同比下降7.1%;客运量26万人,同比下降12.2%;旅客周转量2613万人公里,同比下降5.9%。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610万元,同比下降0.3%。电信业务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9.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90万户,下降1.7%。5G用户8.27万户,增长36.3%。
全年接待游客649.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5%。旅游总收入4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
七、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25亿元,同比下降12.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8亿元,同比下降2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8亿元,同比下降1.3%。民生财政支出完成16.28亿元,同比下降8.8%,占比为80.3%。财政八项支出完成12.48亿元,同比下降10.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4.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6.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0%。
2024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1918万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6100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5817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609万元,其中,人身险3900万元,财产险3709万元。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90元,比上年增长5.0%。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07元,比上年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77元,比上年增长4.0%。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136元,比上年增长6.2%。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656元,比上年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236元,比上年增长5.6%。
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9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领取养老金对象36542人。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4.67万人,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5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626人,比上年增加910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866人,比上年增加734人。
年末,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58人,比上年末减少33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491人,比上年末增加48人;城乡特困人员1143人,比上年末减少4人。支付最低生活保障金额3746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58人,在校生1417人,毕业生426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212人,在校生3298人,毕业生1019人。全县初中招生2360人,在校生6453人,毕业生1975人。全县普通小学招生1649人,在校生9844人,毕业生2344人。全县特殊教育招生1人,在校生32人,毕业生7人。全县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211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4.5%。
年末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4家。全年专利授权122件。截至2024年,共存有效发明专利41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年举办展览22次。
年末共有影院2家,银幕6块。广播电视差转台1座,电视台(县级)1座。有线电视用户1.37万户。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0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97人,其中执业医师172人,注册护士368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966张。
全年我县运动员在全国赛事中共获得4金1银。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植树造林相关总面积3.55万亩。其中,植树造林0.88万亩,森林抚育2.02万亩,封山育林0.65万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69.9%,森林蓄积量488.6万立方米。省级自然公园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2A级旅游景区2家。
全年空气监测有效天数366天,其中优良天数365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9.7%。全县城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 59.3分贝,质量等级为三级;全县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65.9分贝,质量等级为一级。
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0起。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比上年降低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