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64.6亿元,比上年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2:16.8:6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703元,比上年增长6.7%。



全年种植各类农作物75.3万亩,比上年增长3.94%。其中,粮食作物26.83万亩,比上年增长0.03%;经济作物48.47万亩,比上年增长6.22%。粮食作物中夏粮10.5万亩,秋粮16.33万亩,经济作物48.47万亩,其中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27万亩、41.9万亩、0.49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0.24%、6.32%、13.11%。
全年粮食总产量6.98万吨,比上年增加694.31吨,比上年增长1%。其中夏粮2.3万吨,秋粮4.68万吨。



全年工业增加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5%。
三大门类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7%;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9.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资产总计比上年增长9.6%,负债合计比上年增长14.6%,应收账款比上年增长22.9%,产成品库存35.9%;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1.4%,营业成本比上年增长35.9%,营业利润比上年下降94.3%。
全年发电量16275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3.67%。
全年中成药生产534.2吨,比上年下降46.5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13家,其中:中型企业2户,小型企业11户。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58亿元,比上年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金融保险业增加值6.85亿元,比上年增长3.2%;房地产业增加值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全年公路客运量87.71万人;公路货运量1039.14万吨。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07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条41公里,国道2条210.13公里,省道6条129.5公里,县道6条144.85公里,乡道16条234.54公里,村道178条582.1公里,自然村(组)道路469条729.48公里。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136.97万元,比上年下降1.32%,其中,快递服务业务量215.94万件,比上年增长28%。
全年完成电信行业业务总量20483.57万元,比上年增长5.97%。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0.86万户,比上年下降8.6%;移动电话用户40.92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28万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亿元,比上年增长6.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24.5亿元,比上年增长5.6%;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3.4亿元,比上年增长5.3%;餐饮收入额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3.4亿元、2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15.8%;实现住宿、餐饮业营业额0.66亿元、7.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1.5%。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17万元,比上年增长623%。
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500万至5000万元项目94个,其中房地产项目23个,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6%、23.6%、74.8%。其中,项目投资下降4.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9.1%。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亿元,较上年增收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2%。其中,税收收入1.87亿元,增长1.13%;非税收入1.9亿元,增长22.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1%。财政11类民生支出39.76亿元,增长1.8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80%。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支出分别增长0.44%、-4.84%、-4.01%和-9.70%。
202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7.24亿元,比上年增长6.4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3.95亿元,增长10.43%;企业存款余额16.86亿元,下降6.2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6.46亿元,比上年增长6.2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90.07亿元,增长1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06.39亿元,增长5.28%。
全年保费收入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4亿元,增长1.66%;人身险保费收入1.09亿元,增长0.9%。

全年科学技术支出3460万元,比上年增长16.4%。荣获省科学技术奖3项;登记市级科技成果2项;认定登记技术服务交易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5%。全县专利授权41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目前全县有效量专利量达174件,其中发明专利有效量1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40件。2024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00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16所,九年制学校12所,小学179所(其中教学点44所),幼儿园187所(公办131所,民办56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册)学生92085人。其中,高中阶段在校生11519人,职业中专2230人,初中在校生20273人,小学在校生43805人,在园幼儿1413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27人。全县共有教职工7053人,其中专任教师6877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9.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33%。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输送新生3789人,高考录取率达到9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年末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35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终端接收站点300个;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300个;建成城市数字影院1个。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个,发射主站1个,辅站14个,补点站29个,有线电视用户0.4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44%;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5.44%。
全年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1个,完成投资1000万元。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1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1亿元,增长75%。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
全县现有县乡医疗卫生单位389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县级5个(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心血库)、乡镇卫生院22个,民营医院10个(含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352个。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床位数2839张,其中县人民医院640张、县中医院630张、妇幼保健院49张、乡镇卫生院1100张、民营医院420张;有执业(助理)医师1362人,注册护士1542人,卫生高级职称165人(正高19人、副高146人),中级职称336人。医护比0.88。
全年新增公共体育场地面积5400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1平方米。学校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率为95%。
2024年全年造林封育5.57万亩。其中:林业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4.12万亩,经济林果0.69万亩,东西部协作0.03万亩,社会造林0.11万亩,城乡面山绿化0.63万亩,通道绿化285公里,全民义务植树258.04万株。
全县林地面积134.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5.49%,森林面积67.02万亩,活立木蓄积205.45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1.04%,全县草原面积190.65万亩,草原植被盖度88.05%。
全年剔除输入性沙尘天气后,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1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年平均浓度1.1毫克/立方米,臭氧年平均浓度125微克/立方米。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3起,死亡2人。2024年全县共发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3起,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58.6万元。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21。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岷县统计年鉴2024》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或下降速度按不变价计算(2020年不变价)。
3、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部分。
4、本公报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救助、低保数据来自县民政局;财政数据、货币金融、保险数据来自县财政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通信数据来县工信局;邮政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岷县分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学技术局;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广、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县水务局;林业数据来自县林业和草原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岷县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