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统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区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回升向好态势,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居民生活持续改善提升,谱写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崭新篇章。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平稳。经济南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8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76.5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06.4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比重为0.1:20:79.9。
财政收支稳健运行。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税收收入77.5亿元,同比下降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7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6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区域税收总额179亿元,同比下降0.3%。
人口数量稳定。全区常住人口91.97万人,比去年增加0.69万人,城镇化率98.47%。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30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4107万元,林业产值1335万元,牧业产值1644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16万元。所占比重分别为:41.1%、3.9%、47.9%、7.0%。农作物播种面积61465.7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0465.9吨,蔬菜产量4525.4吨,肉类总产量0.23万吨,禽蛋总产量0.33万吨。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3150.8万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1.8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规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198.8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利润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396.4%。8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达20家,亏损企业25家,亏损企业亏损额29939万元,同比下降33.4%。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66.7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资质内建筑企业195家,比上年增长21家,共实现总产值384.4亿元,同比增长10.2%。
四、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
消费市场增长乏力。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8亿元,同比下降6.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46.9亿元,同比下降11.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分别实现零售额86.4亿元、143.7亿元、1.9 亿元、15亿元,分别增长-7.9%、-14%、0%、-9%。全区完成限上销售额(营业额)1208.9亿元,下降10.5%。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26.9亿元,同比增长9.1%;实际使用外资17089万美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全区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完成投资117.3亿元,同比增长51.2%;建安投资同比增长26.2%,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37.4%,占比11.6%,四新投资占比提高9.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3.7%。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5%。
六、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24年,拥有初级中学28所,在校学生28149人,毕业生7158人,专任教师3368人。小学58所,在校学生82940人,毕业生11638人,专任教师3310人。幼儿园178所,在园幼儿27220人,专任教师2770人。
科技创新实力增强。2024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5家,全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0.79亿元。
七、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638元,同比增长4.4%。
社会保障更加稳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698户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9439人次;全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056户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036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7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832个,发放就业补贴及失业保险金3.9亿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114元。发放城乡低保、孤困儿童等特殊群体补贴7000余万元。
(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是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的修订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