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平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大力推进“强城行动”,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新兴动能加快培育,民生福祉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据全市统一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为77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12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22.20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29.14亿元,比上年增长6.2%;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4:41.4:55.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8954元,比上年增长5.4%。

根据2024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县常住人口87.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4万人,城镇化率66.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024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25.35万户,总人口86.92万人,从性别看,男性人口45.01万人,女性人口41.9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8%和48.2%。

年末在册市场主体15.71万户,其中在册企业3.74万户,个体户11.88万户。全年新设市场主体2.64万户,其中新设企业0.53万户,新设个体户2.11万户。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697人。

 

二、农业和农村

2024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8%。分行业看,农业产值13.34亿元,增长3.1%;林业产值1.73亿元,增长0.3%;牧业产值8.98亿元,增长7.6%;渔业产值17.95亿元,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4亿元,增长6.0%。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88万亩,粮食总产量10.53万吨。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11.79万亩,增长3.2%;油菜籽2.38万亩,增长1.9%;中草药材2.38万亩,增长1.7%;瓜果类3.06万亩,增长1.6%。全年肉类产量3.03万吨,比上年增长13.3%;生猪出栏26.63万头,禽出栏262.26万只。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59万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80万吨,增长2.9%。

表1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蔬菜 18.86 4.6
瓜果类 5.79 3.5
油菜籽 0.33 0.6
糖料 1.41 8.0
茶叶 0.13 6.0
中草药材 0.87 6.0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增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4家,率温州之先开展小龙虾养殖保险试点。推进实施省级“双强”项目4个,招引亿元以上农业重大项目4个。新建(提升)村道31.3公里,新增(提升)沿线绿化3.3万平方米,新增路灯(灯箱)1465个,新增充电桩23个,新增停车位5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1.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0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0.89亿元,增长1.9%。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7.66亿元,增长1.1%,重工业增加值63.23亿元,增长2.6%。规上工业销售产值655.19亿元,下降5.1%,其中,出口交货值89.35亿元,增长16.7%。新产品产值322.77亿元,下降2.5%,新产品产值率47.0%。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0.56亿元,比上年增长7.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7.97亿元,增长5.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50亿元,下降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18.97亿元,增长13.8%。

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9.52亿元,增长2.8%,利润总额24.68亿元,增长2.5%,营业收入利润率4.5%,规上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6元。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38万元/人,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0.9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年末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62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0%。其中,民间投资下降8.5%,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48.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4%;制造业投资增长3.6%;城市更新投资(不含未来社区)增长45.5%;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11.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2.9%,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20.7%;房屋施工面积328.0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5.5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9%。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1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06亿元,增长22.0%。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25.7%,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178.5%、177.4%、76.2%。

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800.22亿元,增长25.2%,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724.91亿元,增长25.7%;限上零售业销售额60.63亿元,增长19.7%;限上住宿业营业额3.02亿元,增长11.3%,限上餐饮业11.65亿元,增长27.4%。

全年新建民宿52家,创成市侨家乐民宿3家,其中五星级侨家乐1家,全县共有旅行社23家,星级饭店1个。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64.48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出口总额160.68亿元,增长7.5%,进口总额3.80亿元,下降4.1。从出口市场来看,对东盟、欧盟、美国、拉丁美洲等市场出口分别增长0.7%、34.8%、33.9%、29.1%,对RCEP国家出口增长7.4%,对“一带一路”沿线出口下降4.6%。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80万美元。

表2 2024年货物进出口情况

指标 实绩亿元) 比上年增长(%) 占比%
进出口总额 164.48 7.2 -
进口额 3.80 -4.1 -
出口额 160.68 7.5 -
# 机电行业 26.60 26.7 16.6
  汽配行业 22.13 17.1 13.8
  宠物用品 14.42 8.3 9.0
  保健用品 10.35 20.3 6.4
  家居用品 6.96 36.6 4.3
      塑料及其制品 6.37 9.6 4.0
皮件 5.41 -0.5 3.4
纺织用品 5.23 -16.3 3.3

 

七、交通、邮电和电力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736.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7.32公里,一级公路里程117.50公里,二级公路里程74.02公里,三级公路里程145.81公里。全年新改建“四好农村路”(含大中修)137.71公里,新建城市道路8.5公里,新建停车位1940个,行政村通双车道率95%,城乡公交一体化率90.8%。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26.39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2.58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21.18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83万辆。

全县年末邮政局(所)共20家,全年函件45.02万件,订销报刊杂志768.24万份。全年快递业务总量3.34亿件,增长7.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4.8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06.62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8.41万户。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6.4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9%。其中,工业用电量33.08亿千瓦时,增长8.9%;居民生活用电量13.78亿千瓦时,增长6.0%。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2亿元,增长0.2%,其中,税收收入33.49亿元,增长4.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01亿元,下降7.9%,其中,民生支出73.51亿元,下降7.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1.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7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34.42亿元,增长7.4%。

全年保费收入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3.1%,赔款给付支出7.94亿元,增长8.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04亿元,增长4.6%,赔款给付支出5.06亿元,下降1.3%;人身险保费收入10.60亿元,增长2.0%,赔款给付支出2.88亿元,增长29.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小学58所,在校学生6.08万人,专任教师2991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36所,在校学生3.32万人,专任教师3146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8%;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72万人,专任教师1380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1.18万人,专任教师939人。全县拥有幼儿园98所,在园幼儿1.88万人,专任教师1539人。

全年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科技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3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314家;新增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7家。全年累计派遣各级科技特派员78人次,促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建成企业研发机构3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01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文化站16个,博物馆3个,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17.89万册。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5个,新建城市书房2个、文化驿站1个,新建省级乡村博物馆2家。全年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26场,开展送戏271场、送书6.51万册、送讲座展览411场、文艺赋美活动631场,惠及群众500万人次。年末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0个。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668家,其中,医院15家,卫生院28家,村卫生室357家,门诊部45家,各类诊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18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408张,其中医院床位3814张。卫生技术人员724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58人,注册护士2984人。

全年建成投用县体育中心,新增百姓健身房、运动球场等体育民生实事项目14个,新建“环浙步道”三期109.86公里。“体教融合”成果丰硕,获全国赛事金牌3枚、银牌2枚,省级赛事金牌1枚,市级赛事金牌42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368元,比上年增长5.9%。按常住地分,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9182元、37885元,分别增长5.2%、7.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3,比上年缩小0.04。

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251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7323元、27607元,分别增长7.0%、9.7%。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6.9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4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8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3.5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5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12.5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8.76万人。

年末全县在册低保对象12682人,其中城镇691人,农村11991人。年末养老机构28家,拥有床位数2400张。全年建成医养康养联合体13个、特困老人供养点4个,建成老年食堂156家,新增认知症照护专区床位150张。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2580对、离婚登记1424对。

全县现有律师事务所13家,执业律师160人。全年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4万件,调解成功率99.98%。

 

十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其他社会事业

全年全县平均降水量为2127.8毫米,水资源总量14.59亿立方米。全年年平均气温18.3℃。全县森林面积5.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0.1%。

全县10个国省市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Ⅰ~Ⅲ类断面。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优)的有206天,达到二级(良)的有150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35.2μg/m3,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1.4μg/m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69。县城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7.4dB(A),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值为66.0dB(A)。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8.1%,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88.9%。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0.0%。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4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4.3%和20%,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GDP核算制度规定,对上年工业增加值就行了修订。

3.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外贸进出口数据为海关统计口径。

5.实际使用外资采用商务部统计口径。

6.肉类产量包含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兔肉。

7.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