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统计局
2025年3月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坚持兴业、富民、强县一体发展,全力打造“一地双城三中心”,负重前行,奋力拼搏,全县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5.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05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2.99亿元,增长12.5 %;第三产业增加69.69亿元,增长4.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7.3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1.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1.3%。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二季度增长4.8%,三季度增长5.5%,四季度增长5.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437元,比上年增长6.5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
2024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001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16%。全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完成2662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0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71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24%;非税收入完成1691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12%。
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415867万元,较上年同期459219万元下降9.4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78383万元,比上年同期402603万元下降6.02%。
【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55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05649万元,林业产值2259万元,牧业产值1411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515万元。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1441万元,增长6.0%,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02万元,增长57.3%。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43428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10417亩,玉米种植面积20314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49792亩。蔬菜种植面积87898亩,中药材种植面积32848亩,油料种植面积108065亩,果园面积348565亩。
全年粮食产量235222.7吨,其中:夏粮产量73146.3吨、秋粮产量162076.4吨。
全年蔬菜产量204617.5吨,中药材产量2190吨,园林水果产量755500.31吨。
全年年末牛存栏5354头,出栏1558头;羊存栏19006只,出栏16139只;生猪存栏83656头,出栏 67324头。
【工业】
全县工业增加值46356万元,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2%。其中:轻工业产值增长10.8%;重工业产值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21.6%。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3787万元,增长10.8%。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5个,比上年末增加4个,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 12.54亿元,同比增长16.9%。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3%。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09.8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6.3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6.3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3.2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9.7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36%。
全年项目投资增长32.44%。其中:农、林、牧、渔业增长309.89%;制造业投资增长122.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95.2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55.84%;教育业投资增长883.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45.2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下降31.87%。
【批零住餐业】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9亿元,增长6.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29亿元,增长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70亿元,增长9.5%。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7.58亿元,增长5.8%;餐饮收入额7.41亿元,增长12.9%。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44.28亿元,增长10.6%,其中: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7.59亿元,增长5.0%;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6.69亿元,增长14.6%。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57亿元,增长1.4%;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49亿元,增长14.3%。
全县注册私营企业4470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530户、住宿餐饮业144户)。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全县42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畅,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2173.085公里,普通国省道346.601公里(国道1条58.023公里,省道6条288.578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826.484公里(县道15条301.917公里,乡道38条434.882公里,村道521条1089.685公里)。
全县辖区内交通运输企业46家(其中客运站1家,班线客运企业3家,货运企业4家,公交企业1家,巡游出租车企业2家,维修企业22家,机动车检测企业2家,汽车租赁企业2家,机动车驾培学校9家)。全县共有各种车辆82250辆,大小型汽车42408辆,五小车辆39933辆(其中摩托车35025辆,轻便摩托车2004辆,低速车2804辆)。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08.97万吨,增长8.11%;货物运输周转量17098.33万吨公里,增长7.04%。旅客运输总量238.31万人次,下降3.9%;旅客运输周转量18544.13万人公里,下降3.9%。公路里程2173.058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 2173.058万公里。
邮电通讯。邮政业务收入4037.45万元,增长10.98%;订阅各种报纸408.96万份,杂志6.69万份。全县共有428个行政村通宽带业务,年末互联网用户数达18.29万户。电信业务收入0.92亿元,电信基站580个,移动用户16.23万户,固定电话用户6.19万户;移动业务收入1.27亿元,移动基站1305个,用户20.34万户;联通业务收入1990.3万元,联通基站811个,用户3.68万户。
【税收】
2024年,全县共入库各类税费收入101205万元,下降4%,减收4221万元。分项目来看:税收收入21795万元,下降12.15%,减收3013万元;非税收入13556万元,下降30.85%,减收6048万元;社保基金63364万元,增长8.52%,增收4977万元;工会经费、职业年金4752万元,增长24.85%,增收926万元;办理出口退税等退库2260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37万元,下降25.31%,其中税收收入县级入库9918万元,下降14.25%,减收1648万元;非税收入县级入库1919万元,下降55.18%。
【金融保险】
金融。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544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714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7%。
保险业。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秦安支公司提供数据显示,全县人民财产保费收入7740.47万元,同比增长4.18%;全年保险已决赔款4273.21万元,同比下降23.08%。据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秦安县支公司提供数据显示,全年保费收入5389.94万元,同比增长0.7%,全年保险赔付支出221.46万元,同比增长8%。
二、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全县拥有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众创空间5个,科技创新平台 11个,县级重点实验室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3家,全县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3家。
2024年本级财政投入科技资金3597万元。争取省级科技项目9项,专项资金114万元。争取市级科技项目9项,专项资金23万元。争取天津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科技支撑项目4项100万元。实施均衡性转移支付强科技奖补资金项目25项,专项资金466万元。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8项,专项资金733万元。
引进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13人、“三区”人才25人,引进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团队4个。全县188名科技特派员建成苹果、桃、蔬菜、马铃薯4个科技专家大院,服务4项县域主导产业。
【教育事业】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20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含民办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农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22所,一贯制学校10所,小学42所(不含127个教学点),特教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17所, 民办幼儿园21所。
全县共有学生62146人(公办学校58447人,民办学校3699人),其中:幼儿园9012人(含民办2497人),小学25464人,初中14308人,高中10449人(含民办1059人),职业教育2819人(含民办143人),特教94人。
全县共有教职工6825人,(公办学校6389人,民办学校436人),其中:幼儿园1371人(含民办366人),小学2213人,初中1698人,高中1124人(含民办70人),职业教育301人,特教19人,其他教育99人。
公办学校班均教职工:小学1.97人,初中4.60人,高中5.38人,职业教育5.19人。
公办学校师均负担学生:小学11.51人,初中8.43人,高中8.91人,职业教育8.89人。
公办学校有专任教师581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1.08%,其中:幼儿园623人(高中毕业及以上毕业623人,占100%);小学2324人(高中毕业及以上的2324人,占100%);初中1733人(专科毕业及以上的1733人,占100%);高中880人(本科毕业及以上的868人,占98.64%);农职中240人(本科毕业及以上的233人,占97.08%),特教19人(专科毕业及以上20人,占100%)。另有民办高中专任教师66人,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196人。
全县共有校舍建筑面积853596.92㎡。其中:幼儿园136410.21㎡;小学253062.1㎡,生均9.94㎡;初中240007.92㎡,生均16.77㎡,高中154942.69㎡,生均14.83㎡;职业学校66305㎡,生均23.52㎡;特教学校2869㎡。
普及初等教育的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升学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为96.2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90%。
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入学率100%,毕业率100%,普通高中升学率73.8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57%。高考本科上线2316人。
【文化旅游业】
全县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5个,图书馆1所,各类藏书7.3万册,文化馆1所,农家书屋433个,乡村广播电视站728个,广播覆盖率99.98%。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83.75万人(次),增长42.86%;国内旅游收入30.06亿元,同比增长145.79%。县内主要有大地湾遗址景区、凤山景区、中国美丽田园·秦安县桃花源景区、千户杏树湾景区、文庙、上关明清街、可泉寺7家A级景区,有兴国寺、女娲祠等29处旅游景点。
【卫生事业】
卫生机构人员及床位。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8家。其中:县级医院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妇幼保健院1家、红十字会1家、康复门诊1家、镇卫生(分)院22家、民营医院10家、村卫生室4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个体诊所62个。有在岗职工2812人,卫生技术人员2660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650人,助理医师202人,注册护士916人,药剂人员87人,检验员101人,乡村全科助理医师179人、乡村医生313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76人;核定床位2288张,全年平均开放床位2263张,年末实际开放床位2263张。
三、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
据2024年公安局人口年报显示,全县年末总户数153854户,户籍总人口566753人,其中男294738人。乡村户数130029户,乡村人口509822人,全县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363851人,乡村从业人员29519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员176930人,从事第二产业人员53872人,从事第三产业人员64389人。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9.8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4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8.63%,比上年末提高1.55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9‰,比上年提高0.94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
2024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79元,增加1917元,增长5.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23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91元,增加951元,增长8.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09元。全县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0825元,增加1277元,增长6.5%。全县农村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0元。
【社会保障与劳务输转】
社会保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全年参保资助189317人,资助金额2983.95万元,住院救助95715人次,救助金额4630.82万元,门诊救助353675人次,门诊救助金额428.03万元。全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318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征缴收入8332万元。2024年度,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48503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93827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18233万元;年末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20583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6930.66万元;城乡居民共参加医疗保险44149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4112.35万元;参加工伤保险16406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216万元;工伤待遇发放人数38人。
劳务输转。全县劳务输转人数11.8053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9.5671万人,创劳务收入36.78亿元。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955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2530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900人,创业培训525人。
【社会福利与救济】
全县特困供养人员2065人,其中:城市特困供养人员16人,发放资金21.577万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2049人,发放资金2088.8476万元。有优抚对象4824人,其中:伤残人员294人,三属32人,在乡老复员军人25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76人,参战参试退伍人员207人,满60岁的农村籍退役士兵4079人,老年烈士子女11人。为38名孤儿发放生活补助47.304万元,为32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助396.5388万元。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共有47766人,其中: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920 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61.11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44846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3628.469万元。全县现有各类办证残疾人口16623人(截止2024年11月25日),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913.469万元;临时救助17402人,发放资金1587.5055万元。
四、基层组织
全县共有17个镇,428个村委会,10个社区居委会, 1410个村民小组,村干部1678人。全县共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28个,基层党委42个(其中:镇党委17个,机关党委13个,事业单位党委4个,镇辖社区党委4个)行业党委4个,党总支48个,党支部830个,党员22618人,其中:农民党员15514人,女性党员5160人,少数民族党员101人。
五、资源和环境
秦安县全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入境+自产)为5.43亿m³,其中入境水4.54亿m³,自产水资源量0.89亿m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0.75亿m³,地下水资源量为0.45亿m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0.32亿m³。
全年总用水量4801.23万m³,生活用水量750.67万m³,工业用水量57.75万m³,农业用水量3751.63万m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241.18万m³。
全县共有省级森林公园 1个(凤山公园)。
2024年城区年均气温为 12.9 ℃,年降雨量 431.9毫米,年日照时数1992.5小时,无霜期207天。
全县共有地震台站(点)1个。
说明:
1.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2019年-2023年)数据(包括图1、图2)进行了修订。经最终核实,2023年,秦安县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08.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69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15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98亿元,增长7.9%。
2.农村人口数据来源于乡镇农业年报。
3.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秦安统计2024》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5.本公报中所涉及到的行业部门数据均由相关行业部门提供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