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平邑县坚决扛牢市委市政府赋予平邑“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加力奋进、智勇争先,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步伐,全县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为347.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4%,上半年增长6.4%,前三季度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4.9亿元,比上年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8.6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4.1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5.8:39.9:44.3。

一、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106.8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62.5亿元、1.1亿元、29.8亿元、4.6亿元和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7.4%、0.9%、4.5%和11.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3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4.4亿元,同比增长8.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1.18万亩,同比增长0.6%;粮食总产量30.47万吨,同比增长1.4%;亩产428.13公斤,同比增长0.8%。生猪存栏22.31万头,牛存栏2.19万头,羊存栏21.03万只,家禽存栏771.91万只。生猪出栏26.13万头,牛出栏1.35万头,羊出栏33.56万只,家禽出栏3427.64万只,禽蛋产量2.39万吨。水产品产量1.39万吨,同比增长3.6%,水产养殖面积2904公顷。全年新增造林面积324公顷,更新造林173公顷,新育苗179公顷,义务植树129.7万株。

二、工业、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4.0亿元,同比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分三大门类看,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2%,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6%。全县3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53.8亿元,同比增长9.1%。289家规上六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429.2亿元,同比增长10%。181家企业产值同比实现增长,企业增长面为57.5%。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35家,累计完成总产值387.1亿元,同比增长18.8%。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33.9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润总额7.9亿元,同比下降27.7%。全县累计实现工业用电量1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9.2%。全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7.4亿元,增长6.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5.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价值15.3亿元。

三、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54.1亿元,同比增长6.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0.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8.5亿元,同比增长1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3.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9亿元,同比增长11.1%;金融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2.3%;房地产业增加值17.9亿元,同比增长2.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4.0亿元,同比增长5.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7.8亿元,同比增长2.9%。

全年3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0.4%。分行业看,十大行业门类中,八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四个行业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5.7%、30.8%、15.4%、11.2%。

全县共有客运企业5家,客运站场1家,客运车辆250辆,其中新能源车16辆。城市公交141辆,其中CNG车辆70辆,新能源纯电动车71辆。营运货运车辆5216辆。全县共有货运企业84家,其中,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家。全县共有二类以上维修企业9家,三类维修企业54家。

全县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1家,2A级旅游景区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龟蒙景区、天宇自然博物馆被评为市级“无废景区”;李家石屋村入选省第四批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4个。省级旅游强镇4个,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1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旅行社7家。星级旅游饭店4家,国家甲级旅游民宿1家,五星级旅游民宿5家,四星级旅游民宿4家,三星级旅游民宿16家,9项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全年共接待游客超过941万人次、同比增长73.1%,实现旅游总收入72.16亿元、同比增长74.7%。

四、消费市场、外经外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1.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限额以上贸易单位零售额35.5亿元,同比增长17.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8亿元,同比增长18.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7亿元,同比增长18.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25.2%;商品零售29.5亿元,同比增长17.4%。从商品类别看,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同比大幅增长49.7%,汽车类同比增长18.6%,分别拉动限上贸易单位零售额增长2.3个和3.3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9亿元,同比增长52.9%。

五、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6.6%,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7.5%。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3.4:61:35.6。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2%,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0.3%,制造业投资下降1.1%。全县在建投资项目171个,新开工项目116个。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71个,5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5个。

全年2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4.8亿元,同比下降27.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商品房销售额21.3亿元,同比下降9.3%。

全年累计开展招商活动518次,收集招商线索425条,其中有效线索268条,重点跟进线索112条,签约项目173个,总投资540.3亿元。新开工项目158个,到位资金95.03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18个,500强投资项目6个。

六、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5亿元,同比下降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0.5%。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2.3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民生支出5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7%。

税务部门国内税收收入21.8亿元,同比下降5.4%。

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6.2亿元,同比增长10.0%,比年初增加55.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517.9亿元,比年初增加51.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34.1亿元,同比增长9.0%,比年初增加35.8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190.0亿元,比年初增加21.8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比增长9.6%。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71.6%,新增存贷款比例64.8%。

全年保费收入13.74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0.7%;人身险保费收入9.02亿元,同比增长4.4%。支付各项赔付和给付6.02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财产险赔付3.87亿元,同比增长40%;人身险赔款给付2.15亿元,同比增长7.3%。

七、民生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28元、同比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89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4元、同比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4,比上年缩小0.04。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17元、同比增长6.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14元、同比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637元、同比增长7.9%。

新建城区平祥路(保定路-泰山路)等市政道路3.5公里,主要建设市政道路、管网、交通安全设施、路灯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累计完成维修市政道路2.96万平方米;完成维修人行道板2.3万平方米、透水砖0.9万平方米、大理石盖板200余块、路沿石2000余米。

全年完成供水总量840.6万吨,投入供水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安装供水管道共计1500米,发展用户180余户;全年累计安装消火栓20余个,更换陈旧管道5500余米,抢修管道突发性爆漏事故200余起,更换损坏消火栓5个。全年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6公里。新建污水管网长度1.74公里,污水管网总长度179.99公里。全年新安装兴水河片区道路路灯412盏,管理维护城区内路灯共计17667盏。供热保障能力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供热收费面积达到670万平方米。全县天然气居民用户94453户,工业用户128家,公服用户226家,全年供气量达到5052万立方米。

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3.23万人、6.05万人和10.5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0.3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1.4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9.4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81.9万人。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7184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277人,困难人员就业650人。全年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3836人。

年末全县养老机构32家,养老床位5957张,年末保障特困人员4330人,其中集中供养467人、分散供养3863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4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517人。年末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享受人数分别为11460人、17404人和14426人。

八、社会事业

全县共有幼儿园308所,在园幼儿数2.84万人;小学135所,在校学生9.58万人;初中26所(初级中学20所,九年一贯制6所),高中4所(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在校学生分别为4.02万人和1.7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71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6882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园率99%,小学和初中巩固率分别是100%、99.63%。

全县有县级公共文化馆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城市书房4个、乡村书房6个。全县建成镇街文化分馆14处、图书馆分馆14处、镇级历史文化展室14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55处(行政村全覆盖)、村情民俗展室76处。创建镇街特级综合文化站2个、一级综合文化站12个,建设文化广场1处、乡村大舞台3处。县文化馆现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县图书馆现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天宇自然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县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藏品5.4万件。全县文艺表演团体为群众演出1200场次,中大型文艺活动30余场,观众人数22余万人次。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80处。其中,三级医院2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卫生健康监督机构1处,专科医疗机构5处(包括站、所),其中平邑县妇幼保健院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卫生学校1处,乡镇卫生院16处(白彦镇卫生院、铜石镇卫生院参照二级综合医院管理;中心卫生院5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挂靠平邑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6处,村级卫生室531处,民营医院7处,独立设置的血液透析中心1处,疗养院1处,门诊部、厂矿企事业医务室、个体诊所209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932张,在岗人员5970人,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550人;乡镇卫生院1793人。在岗乡医1147人。诊疗人次632.4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2.6万人次。

成功承办2024山东省男子三人篮球联赛(临沂站)、齐鲁名山挑战赛(临沂站)等省市级品牌赛事18项次。举办县级赛事活动69项次,举办村镇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750余项次,影响带动40万人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完成126个村级、住宅小区公共健身设施新建、更新。向省队输送运动员4人、市体校输送运动员29人。各训练队积极训练备战,培养输送运动员获得亚洲锦标赛铜牌1枚;全国锦标赛、冠军赛金牌4枚;省比赛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4枚;市比赛金牌45枚。全县体育彩票站点达到94家,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九、科学技术、技术监督

全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其中新增3家,复审19家,总量达到7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9家;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院士工作站1家;申报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1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1家,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8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引进外国专家A类1人、B类5人;组织3个项目参加了省创业大赛,11个人才团队参加市创业大赛;申报人才飞地项目2项;申报市级以上计划项目37项;申请到位研发资金1260余万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7.3亿元;开展市级成果评价3项,开展成果登记4项;举办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8次,对接高校30余家,服务企业70余家,签订合作协议40余项。

全年共获授权专利53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431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48件。截至2024年底,全县共有有效发明专利31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58件。新增注册商标1741件,共有注册商标15816件。

全年县级抽检食品3100批次,食品评价性监测合格率达99.5%,食品监督抽检问题处置率达100%。全年抽检药品68批次,药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9%。全年抽检工业产品833批次,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9.5%。全县共有强制性产品认证生产企业6家、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18件、检验检测机构13家。全县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090台(件)。

全县新设市场主体共10451户,同比下降33.2%,其中,企业3487户、个体工商户686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2户,同比分别下降27.1%、34.9%、67.9%。

十、气象、生态环境

全县共有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处,区域自动气象站21处,2024年全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较常年高1.2摄氏度;日照2387.8小时,较常年偏多140.4小时;全年降雨量1421.5毫米,较常年平均偏多650.6毫米。

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4,较上年改善4.5%。PM2.5与上年持平,PM10同比改善6.6%。优良天数259天,优良率达70.8%、同比提升7.5个百分点。

十一、户籍人口

全县户籍总户数393756户,人口1117273人。其中,男性人口582883人,女性人口534390人,男女性别比为109.07(女性=100)。全县当年出生人口8359人,出生率7.47‰。当年死亡人口10105人,死亡率9.03‰。人口自然增长率-1.56‰。当年迁入人口1891人,迁出人口3635人,迁入率为1.69‰,迁出率为3.25‰。总人口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230458人,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631859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4956人,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8548人。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总项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公报所列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