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平鲁区统计局
2024年4月29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形势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正常的一年。全区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经济工作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提振发展信心,优化经济结构,防范化解风险,供需稳步改善,转型成效显著,民生保障有力,全区经济逐步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在建设“一区两城”,写好“两本答卷”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6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265.9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92.6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三次产业占比为1.7:72.9:25.4。一产拉动GDP增长0.14个百分点;二产拉动GDP增长4.71个百分点;三产拉动GDP增长2.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9%、65.53%、32.48%。
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降13.1%,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降1.7%,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四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
全区现价人均GDP为249145.6元,增长1.4%;不变价人均GDP为193738.6元,增长7.1%。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人,其中城镇人口4.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057人,出生率为9.09‰;死亡人口745人,死亡率为3.2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
表1 2023年年末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
年末数(人) |
比重(%) |
|
总人口 |
226349 |
100 |
|
其中:城镇 |
45874 |
20.27 |
|
乡村 |
180475 |
79.73 |
|
其中:男性 |
114935 |
50.78 |
|
女性 |
111414 |
49.22 |
|
其中:0-17岁(含17周岁) |
46469 |
20.53 |
|
18-34岁(含34周岁) |
60851 |
26.88 |
|
35-59(含59周岁)周岁及以上 |
76088 |
33.62 |
|
60岁以上 |
42941 |
18.97 |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45430人,比上年末减少183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5259人,农村常住人口60171人,城镇化率58.63%。男性人口77889人,女性人口67541人,人口性别比为115.32。出生人口777人,死亡人口10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6‰。迁移流动人口-1605人。
年末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72人,比上年多增386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3.3‰。
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步伐稳健。年末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63%,比上年末提高1.0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31345.12亩,同比增长0.1%。粮食总产量68777.29吨,比上年增加555.26吨,增长0.8%。分品种看,谷物产量49506.15吨,增长1.4%;玉米产量17780.3吨,增长4.1%。豆类产量3124.98吨,下降27.4%。其中大豆产量2721.82吨,增长1.6%。薯类产量(鲜薯)80370.8吨,增长6.4%。
油料播种面积105127亩,同比增长8.4%。产量9733.2吨,增长16.5%。
全年生猪出栏38282头,增长21.8%,年末生猪存栏30673头,增长15.9%。牛出栏6091头,增长24%;存栏16161头,下降3.4%。羊出栏72945只,增长5%;存栏190272只,增长3.1%。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5147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猪肉产量2954.4吨,增长21%;牛肉产量1021吨,增长22.4%;羊肉产量1078吨,增长2.3%;禽肉产量93.6吨,增长33.7%。牛奶产量5114.3吨,下降37.4%;禽蛋产量740.5吨,增长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65.33亿元,比上年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8亿元,同比下降1.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总产值同比下降4.4%;电力总产值增长10.7 %;非煤产值同比增长3.2%。
全年原煤产量12570万吨,同比增长16.5%。其中平鲁本区原煤产量4446万吨,同比增长19%。洗煤产量7837万吨,同比增长4.1%。其中平鲁本区洗煤产量1415万吨,同比增长4.6%。发电量3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
表2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
万吨 |
12570 |
16.5 |
洗煤 |
万吨 |
7837 |
4.1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331 |
14.8 |
其中:火电 |
亿千瓦小时 |
269.1 |
11.9 |
风电 |
亿千瓦小时 |
61.8 |
29.2 |
液化天然气 |
万 吨 |
5.26 |
-2.8 |
热 力 |
万吉焦 |
821.5 |
16.9 |
服务机器人 |
台(套) |
全区68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37.68亿元,下降1.8%。其中平鲁本区完成318.96亿元,下降2.3%,占全区规上产值的50%。其中34家煤炭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97.68亿元,下降4.4%;17家电力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2.16亿元,增长10.7%;17家非煤电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7.85亿元,增长3.2%。68家“规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641.25亿元,同比增长0.03%,销售率100.6%。其中平鲁本区67家“规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322.81亿元,同比增长1.4%,销售率101.2%。
全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720.6亿元,同比下降4.6%,实现利润155.2亿元,下降17.3%。其中煤炭行业营业收入567.93,下降7.5%,实现利润133.6亿元,下降18.7%;电力行业营业收入116.22亿元,增长11.3%,实现利润15.2亿元,下降8.5%;非煤电行业营业收入36.5亿元,下降1%,实现利润6.39亿元,下降3.6%。68家“规上”工业企业总资产1516.88亿元,负债778.4亿元,资产负债率51.3%。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6259万元,下降62.8%。增加值5485万元,下降24.9%。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63亿元,比上年增长0.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94亿元,增长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88亿元,增长14.5%;金融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6.3%;房地产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1.9%;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6.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3.53亿元,增长11.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5亿元,比上年增长5.9%。净服务收入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五、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7亿元,比上年增长6.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96亿元,增长5.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01亿元,增长7.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2.08亿元,增长9.2%;餐饮收入17.89亿元,增长3.3%。
全年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7亿元,同比增长29.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8亿元,增长25.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68亿元,增长59.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18亿元,增长30.4%;餐饮收入0.19亿元,增长18.4%。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0.61亿元,比上年下降0.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8.2%,采矿业投资增长102%,制造业投资增长21.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7.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6.3%。三次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为6.7%、78.5%、14.8%。
民间投资增长7.1%。
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86.7%,低于全部投资85.9个百分点。
产业类投资68.7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5.3%。
表3 2023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行 业 |
比上年增长(%) |
行 业 |
比上年增长(%) |
总 计 |
-0.8 |
金融业 |
|
农、林、牧、渔业 |
-25.4 |
房地产业 |
-40.6 |
采矿业 |
10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 |
制造业 |
21.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32.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30.6 |
建筑业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 |
|
批发和零售业 |
教育 |
12.3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5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83.5 |
住宿和餐饮业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59.6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 |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75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税收收入 20.4亿元,同比下降7.9%;非税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35.4%。
全年全区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15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8.6%;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7%;教育支出增长6.5%;科学技术支出下降67.1%;文化教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0.5%;医疗健康支出下降10.8%;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9.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17.3%;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7.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70%。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5元,同比增长5.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59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4元,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比2.15,比去年缩小了0.08个百分点。
全区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增长16%。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8410人,比上年末增加246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3756人,减少52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3995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21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6782人。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0446人,增加638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2人。建成零工市场2个,城镇新增就业357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20人,困难人员就业454人,新增技能人才1039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9313人,增加1303人。年末全区共有909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820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141人。其中城镇15八 农村1126人。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3个,其中养老机构2个,儿童福利机构 1个。敬老院供养87人,儿童福利院供养71人。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本年高中阶段招生930人,在校生2824人,毕业生1080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700人,在校生2301人,毕业生908人;职业高中招生230人,在校生523人,毕业生172人。初中阶段招生1268人,在校生3683人,毕业生1098人。小学招生1117人,在校生6814人,毕业生1316人。其城区招生1102人,在校生6705人,毕业生1303人;乡镇招生15人,在校生109人,毕业生13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招生218人,在校生2157人,毕业生665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 高考二本以上达线率达到48.6%,提升5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有气象台站1个。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1个,区级数字测震地震台网1个。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区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9个。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15000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3990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公共电视节目套数14套(无线转播)。年末全区共有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50卷(件)。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个。医院7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1 个中医院,1个综合医院);民营医院5个(3个综合医院,2个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8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个;村卫生室6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08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39人,注册护士427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2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80张.其中医院55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0张。按常住人口算,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5.36张。
年末,区政府所在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4平方米,健身步道里程22公里。城区内建成全民健身场地316处,总面积282217平方米,常住人口人均场地面积4.3平方米。其中全民健身路径93处、4340平方米;乒乓球场地(馆)81处、14417平方米;篮球场(馆)58处、52201平方米;足球场(7人制、11人制)5处、14912平方米;羽毛球场(馆)28处、7748平方米;排球场10处、2916平方米;田径场9处、42000平方米;小运动场8处、29286平方米;健康步道4处、51800平方米;小体育场3处、47750平方米;综合馆4所、1700平方米;健身房(含企业)5所、1576平方米;门球场2处、2377平方米;台球馆2所、160平方米;网球场1处、5100平方米;摩托车赛场1处、69600平方米;棋牌室7所、302平方米。
全区共有体育类协会2个(足球协会和太极拳协会);全民健身队21支,其中广场舞队17支;太极拳队2支;柔力球队1支;踢鼓秧歌队1支(常设)。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赛事5场。
- 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2023年,全区共有住宅小区49个,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城区全年供水量395万立方米,供水率100%,人均生活用水39.5吨。集中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天然气供气量263万平方米,其中家庭用量249.85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13.6平方公里。绿化面积8100亩,绿化覆盖率42.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1平方米。
全年水资源总量0.7亿立方米。总用水量4845.18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569.49万立方米;工业用水3474.99万立方米;农业用水618.22万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182.48万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6.31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98立方米/万元。人均用水量333.16立方米。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193.1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193.13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100%。育苗面积600公顷。到2023年末,全区林地总面积31.44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9.06%。坡耕地综合治理2万亩、重点流域综合治理31平方公里、矿山修复治理1000多亩。
全年优良天数295天,比列达80.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92;PM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72微克/立方米;SO2浓度12微克/立方米;NO2浓度26微克/立方米;CO浓度0.8微克/立方米;O3-8h浓度149微克/立方米。
全年平均气温为7.4℃,比上年上升0.6℃。平均降水量381.2毫米。年平均日照2784小时。
全年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9起9人,同比去年事故起数增加3起,上升50%,死亡人数增加2人,上升28.57%。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6起6人,同比增长3起2人。事故同比增长100%,死亡人数增长50%。电力行业事故1起1人,同比增长1起1人。煤矿行业事故1起1人,同比减少2起2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66.7%。建筑业(电力工程施工)事故1起1人,同比增加1起1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08(考核指标为0.05)。
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2019年及之前年份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进行了调整,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及增速均使用调整后数据;各产业增加值因没有不变价数据,增速仍用原数据。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年及之前进行了调整,本公报中数据为调整后数据。
[5]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6]全区人口有两种口径。一是户籍人口,是指公安户籍股提供的户籍所在地属于我区11个乡镇 、1个街道办的人口;二是常住人口,是指人口抽样调查反馈的在平鲁境内居住半年以上或外出不到半年的人口。
[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数与自然减员人数之差。
[8]2023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剔除部分重复参保情况。
[9]体育场地面积是指体育训练、比赛、健身场地的有效面积。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造林面积、种草改良面积数据来自区林业局;水资源总量、用水量、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数据来自区水利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民政服务数据来自区民政避;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和旅游局;电视、广播数据来自区广播电视局;档案数据来自区档案局;医疗卫生、体育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体育局;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数据来自区气象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区环保局;供热、供水供气、建成区面积等来自在区住建局;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部;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