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五大战略”,大力发展“四个经济”,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9.9万人,城镇化率47.1%。公安户籍人口21.3万人,人口自增率-3.35‰,出生率3.7‰,死亡率7.05‰。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26.8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同比下降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6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6.33亿元,下降2.6%;第三产业增加值49.89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构成为12.4:72.3:15.3。人均生产总值163983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0.2%。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6.5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7.3%。
二、农业
全县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户,家庭农场120个,规模养殖场25个。苹果选果线38条,搭建防雹网2.7万亩,累计达10.6万亩。洛川苹果入选全国“土特产”大众口碑百强榜,品牌价值以829.16亿元再创新高。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产值72.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64.59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0.21亿元,下降50.1%;牧业产值7.03亿元,增长3.2%;渔业产值0.04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7亿元,增长4.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2万亩,增长0.55%;粮食总产量10.32万吨,增长0.68%。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7.52万亩,增长0.2%;玉米总产量10.21万吨,增长0.1%。蔬菜种植面积1.13万亩,增长2.7%;蔬菜产量2.55万吨,增长4.9%。苹果面积53.39万亩,增长0.09%;苹果产量110.29万吨,增长4.2%。猪存栏16.17万头,下降9.3%;猪出栏21.28万头,与上年同期持平。羊存栏1.96万只,羊出栏1.44万只,分别增长19.05%和下降5.24%。牛存栏0.29万头,出栏牛0.083万头,分别增长32.51%和9.66%。牛奶产量63.6吨,下降1.55%;禽蛋产量1412.5吨,下降0.34%;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1.72万吨,增长2.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05.22亿元,同比下降8.2%。分企业看:延炼完成产值472.31亿元,同比下降6.48%;石化厂完成产值14.17亿元,同比下降24.02%;国电完成产值6.37亿元,同比下降4.45%;县属规上工业完成产值10.64亿元,同比增长1.63%。
全县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同比下降3.7%。分门类看,制造业同比下降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1%。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原油加工量610.31万吨,下降1.74%;汽油302.38万吨,下降1.26%;柴油245.11万吨,下降4.17%;燃料油2.31万吨,增长68.83%。液化石油气28.64万吨,下降0.41%;聚丙烯树脂28.85万吨,下降8.23%;石脑油2.07万吨,增长111.96%。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4.6%。实现增加值,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3.4%。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5%。从主要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增长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21.9%,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13.4%,金融业同比增长11.0%,房地产业同比增长0.3%,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1.9%。
全年完成客运量9万人,下降18.2%,货运量200万吨,增长33.3%;货运周转量10000万吨/公里,增长33.3%。客运周转量837万人/公里,下降18.2%。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0.38亿元,电信业务总量0.38亿元。年末电话用户总数33.35万户,其中: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86万户;电信手机用户4.8万户;移动手机用户14.68万户;联通手机用户2.7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8.31万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9.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2.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3.9%。按建筑性质分:新建完成投资增长30.9%;扩建完成投资下降86.1%;改建和技术改造完成投资下降14.4%。民间投资增长71.1%。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7.41亿元,同比增长6%。
从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41亿元,增长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9亿元,增长4%。
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4.29亿元,增长12.3%;商品零售额27.71亿元,增长3.7%。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2.67亿元,增长5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增长46.8%;财政支出23.73亿元,增长8.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8.67亿元,增长16%。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3.88亿元,增长16.8%;财政存款余额0.71亿元,增长25.3倍;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03.49亿元,增长14.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3.33亿元,增长20.9%。
全县拥有各类保险机构20家,其中:财险机构11家,寿险机构9家。全年完成原保险保费收入2.65亿元,增长12.8%。其中:人身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1.72亿元,增长6.8%;财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0.93亿元,增长25.7%。全年赔付支出0.73亿元,下降6.4%。其中:人身险机构赔付支出0.27亿元,下降3.6%;财险机构赔付支出0.46亿元,下降8%。
八、教育和卫生
全县拥有各类中小学37所,其中:普通中学10所,普通小学27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208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18174人。普通中学教职工数914人,普通小学教职工数122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48人。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5824人。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64个(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其中:医院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5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计中心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实有床位1101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863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08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1299人,其中医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82人。全县拥有村卫生室193个,在岗人数2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人。
九、生态环境保护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造林面积4.6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15万亩;飞播造林面积1万亩;无林地和疏林地3.5万亩。
全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为本年主要气候特征。平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8,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3天。可吸入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我县枣园村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质综合指数为5.48。
十、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就业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7元,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66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8元,增长7.8%。全县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3:1,较上年缩小0.07个百分点。
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英文缩写统称为GDP。
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常被用作反映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程度。调查范围主要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等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
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注:1.本资料数据为初步统计或月快报数据;
2.生产总值、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
6.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7.教育、卫生、交通、邮电、财政、金融等部门数据由部门提供;
8.由于小数点位数保留的原因,个别指标分项加总与合计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