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东 港 市 统 计 局
国家统计局东港调查队
2024年5月
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23年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23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守正创新、聚力攻坚,全市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稳进提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东港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总量
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高全国0.2个百分点,高全省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2.5亿元,增长0.8%;第三产业增加值114.3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1:19.5:4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274元,比上年增长5.1%。
年末全市市场经济主体73,113户。其中,企业13,748户,个体户59,365户。全年新注册市场经济主体8,065户。其中,企业1,497户,个体户6,568户。
2019-2023年东港市地区生产总值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8.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21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万公顷,增长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万公顷,增长0.3%。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为86.3:13.7。粮食作物中,水稻播种面积4.3万公顷,增长0.5%;玉米播种面积2.6万公顷,下降0.2%;大豆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0.6万公顷,增长6.6%。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4,823公顷,下降1.9%;草莓播种面积4,724公顷,增长0.7%;其他作物播种面积2,301公顷,增长4.2%。
全年粮食产量56.1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水稻产量36.0万吨,增长0.6%;玉米产量18.8万吨,增长5.5%;大豆产量1.0万吨,下降0.6%;其他粮食产量0.3万吨,增长13.7%。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2万吨,增长35.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9.0万吨,下降1.5%;草莓产量22.2万吨,增长4.2%。
2019-2023年东港市粮食产量
单位:万吨
全年竹木采运3,265立方米,同比下降56.8%;食用坚果产量4.9万吨,增长13.3%。
全年肉类总产量11.8万吨,同比增长4.4%。其中,猪肉产量2.2万吨,下降1.1%;牛羊肉产量939吨,增长5.9%;禽肉产量9.5万吨,增长5.8%。禽蛋产量14.9万吨,增长7.3%。牛奶产量2,571吨,下降50.1%。全年生猪饲养量44.9万头,下降9.6%。其中,生猪出栏26.7万头,下降0.2%;生猪存栏18.1万头,下降20.7%。家禽饲养量7,246万只,增长4.2%。其中,家禽出栏5,417万只,增长4.7%;家禽存栏1,829万只,增长2.6%。
全年水产品产量45.6万吨(不含远洋),比上年增长7.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3.1万吨,增长9.4%;淡水产品产量2.4万吨,下降16.5%。
年末有高标准农田88.1万亩,其中,2023年当年新建5.3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渔船)62.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加1,401千瓦,增长0.2%。
-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2.2亿元,比上年下降2.3%。其中16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2.8%。分类型看,内资企业产值增长2.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下降18.9%,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增长9.6%。分门类看,制造业产值增长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4.2%。分行业看,23个行业大类中,食品加工业企业66户,产值增长14.1%;纺织服装业企业24户,产值下降16.5%;医药化工业企业7户,产值增长22.5%;装备制造业企业38户,产值下降19.8%。
2023年东港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构成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68.3亿元,负债总计123.9亿元,资产负债率73.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1.1亿元,比上年下降3.7%;利润总额4.4亿元,增长47.1%;工业产品产销率为 91.8%;实现出口交货值35.1亿元,下降7.4%。成本费用利润率2.63%。
2023年东港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同比增长(%) |
大米 | 吨 | 29,107 | -10.1 |
饲料 | 吨 | 160,625 | 17.5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2,619 | 39.2 |
鲜、冷藏肉 | 吨 | 216,029 | 17.6 |
冻肉 | 吨 | 239,881 | 33.6 |
冷冻水产品 | 吨 | 112,177 | -10.2 |
乳制品 | 吨 | 5,406 | -15.9 |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 吨 | 14,079 | -67.1 |
化纤长丝机织物 | 万米 | 175 | -15.7 |
服装 | 万件 | 1,802 | -29.4 |
鞋 | 万双 | 7 | -49.2 |
铸钢件 | 吨 | 16,060 | -11.0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1,840 | 9.5 |
钢结构 | 吨 | 5,152 | -8.7 |
金属压力容器 | 吨 | 9,311 | -23.3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30.6亿元,增长7.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8.6亿元,增长11.9%;安装工程产值0.9亿元,下降8.8%;其他产值1.1亿元,下降41.3%。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44.5亿元,比上年下降2.0%;房屋施工面积151.0万平方米,增长4.8%。
- 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2.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13.0%;金融业增加值26.0亿元,增长5.4%;房地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7.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9亿元,增长1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9.9%。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8家,营业收入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五、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6%,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8.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2.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8%,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16.2:29.7:54.1。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8.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比上年下降4.2%,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1.1%。非国有经济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11.2%。
全年有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243个。其中,亿元及以上建设项目27个,占建设项目总数的11.1%。重大项目中,东港市富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深加工项目、丹东万物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项目、东港市东孚食品有限公司海洋水产品食品精深加工现代化工厂及智能化冷库项目进展顺利。
2019-2023年东港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0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73.0万平方米,增长15.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0.7万平方米,增长25.0%。分用途看,住宅销售面积37.3万平方米,增长19.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3.3万平方米,增长244.4%。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3.9亿元,增长33.0%。其中,住宅销售额21.0亿元,增长22.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2.9亿元,增长317.5%。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132.5万平方米。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186家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7.4亿元,增长17.1%;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26.4亿元,下降2.9%。
2019-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
单位:%
分经营地看,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亿元,增长21.4%。
分消费形态看,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餐饮收入额6.9亿元,增长23.8%。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上销售额1.0亿元,比上年增长9.9%。
2023年东港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零售类值
项 目 | 零售额(万元) | 同比增长(%) |
粮油、食品类 | 98,223 | 16.5 |
汽车类 | 41,309 | 17.6 |
石油及制品类 | 14,311 | -4.1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11,347 | 16.5 |
服装、鞋帽、针织品类 | 6,194 | -4.7 |
日用品类 | 4,737 | 11.2 |
中西药品类 | 3,191 | 4.0 |
七、交通运输
全年公路货运量793.6万吨,比上年增长2.0%;货物运输周转量515,772.3万吨公里,增长21.7%。全年公路客运量2152.3万人,下降23.7%;旅客运输周转量12,928.5万人公里,下降62.4%。全年水路客运量72.1万人,增长131.1%;旅客运输周转量841.2万人公里,增长139.8%。
年末全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2,178.4公里。其中,国道182.0公里,省道147.8公里,县道155.6公里,乡道572.0公里,村道1121.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8.6公里。其中,丹大高速73.4公里,丹海高速18.1公里,疏港高速17.1公里。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30.2亿元,比上年下降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亿元,增长10.1%。其中,税收收入9.9亿元,增长19.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1.8%;非税性收入9.2亿元,增长1.4%,占比48.2%。
2019-2023年东港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单位:%
全年财政支出总计53.5亿元,比上年下降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4亿元,增长1.1%。其中,教育支出8.1亿元,增长2.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1亿元,增长11.3%;卫生健康支出2.5亿元,下降9.0%;节能环保支出0.7亿元,增长87.5%;农林水支出9.6亿元,下降10.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5亿元,增长27.1%;城乡社区支出4.4亿元,下降14.0%;其他支出10.5亿元,增长0.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27.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76.0亿元,增长12.2%。
2019-2023年东港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实施科技项目5项,其中省市地级科技项目2项,东港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全年实施丹东市科技后补助项目32项,累计资金285.5万元。
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74家,本年新增8家;瞪羚企业6家,本年新增1家;雏鹰企业21家,本年新增3家;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8,000万元。
全年注册商标636件,累计6,682件。
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88件。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4家,产值增长7.3%;高技术企业产值增长16.9%。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类学校104所。其中,小学63所,初中30所,高中4所,公办幼儿园5所,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学校各1所。全年义务教育及高中在校学生43,567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3,666人,初中在校学生10,864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037人(含职教中心高中班)。全年义务教育及高中拥有教职工4,956人,其中专任教师4,260人。
九、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21个。其中,文物事业机构1个,图书馆1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9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中公共文化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8个。
年末全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7家,旅行社(含分支机构)12家,星级以上饭店2家。
年末全市拥有调频转播发射台2座,广播电台自办节目1套,全年播出时间7,482.5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全市有电视转播发射台3座,电视台自办节目1套,电视全年播出时间6,570小时。有线广播电视转播干线网络总长1,550公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
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443个。其中,医院1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42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卫生院14个、村(农场)卫生室246个、门诊部15个、其他医疗机构144个。年末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以下均为实有床位数)4,217张,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医院3,685张,增长49.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2张,下降57.0%;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0张,增长592%。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311人。其中,执业医师1,638人,执业助理医师390人,注册护士2,099人,其他技术人员184人。
全市有各类体育场地1,399个。其中,室外体育场地1,363个,室内体育场地36个。篮球场669个,乒乓球场228个,田径场75个,足球场54个,排球场10个,羽毛球场9个。城乡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2.21平方米。争取上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社区健身项目健身器材累计130余套。全市有单项体育协会24个,各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1,081人。
十、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41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8,442元、经营性收入10,190元、财产净收入(成本法)1,937元、转移净收入4,27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26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670元,居住消费支出3,018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560元,其他消费支出6,778元。
2019-2023年东港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全年实名制就业11,363人,城镇新增就业5,819人。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8.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4.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1.9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2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37万人。年末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92,03人。其中,城镇居民652人,农村居民8,551人。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7家,提供床位2,600张,入住1,700人。其中,公办养老机构5家,床位1,200张,入住800人;民办养老机构12家,床位1,400张,入住900人。
十一、能源、环境和城市建设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9.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3%。其中,原煤消费量下降12.5%,电力消费量增长13.3%。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4万吨标准煤,增长8.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2.3%。
全年平均气温为10.2℃,比上年升高1.2℃。年降雨量868.8毫米,比上年减少296.8毫米。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0天,比上年减少22天。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达93.2%。全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 比上年增长15.4%,全年细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54微克/立方米,增长20%。
年末全市自来水售水量1,813万立方米。其中,生产运营用
水868万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152万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 765万立方米,其他用水28万立方米。
年末全社会用电量1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
年末城市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255公里,储气能力12万立方米。全年城市天然气供应总量1,508.3万立方米,销售量1,496.8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量410.1万立方米,集中供热用量40.4万立方米,汽车加气用量757.5万立方米,工商业用量288.7万立方米。年末全市有天然气家庭用户5.8万户。
年末全市供热管道长度(主管网)114公里,供热能力565吨/小时/兆瓦。全年供热总量340万吉焦,供热面积1,08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81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供热面积270万平方米。
全市污水处理能力7万立方米/日,全年污水处理量1,596万立方米;干污泥无害化处置能力24吨/日,全年干污泥无害化处置量4,889吨。
年末全市城区绿化覆盖面积922.9公顷,绿地面积876.3公顷。公园13个,公园面积215.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76.1公顷。
全年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个,涉及居民5,868户。
十二、人口
年末户籍人口573,943人。其中,男性人口286,104人,女性人口287,839人,男女性别比为99.4:100。
全年出生人口2,292人,死亡人口6,34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2‰。户籍人口中,0-17岁人口60,447人;18-34岁人口98,765人;35- 59岁人口240,049人;60岁及以上人口174,682人。
注释:
[1]本公报中2023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不包括军工和国防项目。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规模以上服务业:一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类,教育三个门类,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8]货物运输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实际完成的货物运量与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9]旅客运输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与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10]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11]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肉类产量、禽蛋奶产量、生猪及家禽饲养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东港调查队;高标准农田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市渔业渔民渔船管理局;公路、水路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科技项目数据来自市发改局(科技局);市场主体及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基本养老保险数据来自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就业、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服务、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来自丹东市生态环境局东港分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社会用电量数据来自国网东港市供电公司;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