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面对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沙市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启百强进位新征程,当好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领跑者”目标,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接续打好“四大会战”,统筹推动城乡“六个一体化”,全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沙市实践稳健开局。沙市连续两年荣登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三张榜单,分别进位3位次、3位次、5位次,成功实现“百强新进位”。

 一、基本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629.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2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88.0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315.22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2:45.7:50.1,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丰产丰收,粮食产量平稳增长

 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6.11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75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12.23万吨,增长0.4%。蔬菜播种面积11.16万亩,较去年持平;总产量34.26万吨,增长0.1%。油料作物面积4.01万亩,增长1.3%;总产量0.77万吨,增长1.1%。肉类总产量0.65万吨,增长0.9%。蛋类总产量0.37万吨,增长2.8%。全年生猪出栏6.6万头,增长2.8%;年末生猪存栏2.65万头,增长1.9%。

(二)工业生产稳中趋缓,骨干企业支撑有力

 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83.8亿元,同比下降5.5%。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看,由1-2月的9.4%上升至5月的17.3%,后逐月回落至全年的0.2%,整体呈现“前稳、中高、后低”的态势。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增速分别高于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4.2、12.3、10.3、9.7、8.8个百分点。从骨干企业看,航天南湖入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江瀚新材料晋级中国精细化工、全省制造业、民营企业制造业“三个百强”。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从高新技术企业看,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达83家,产值贡献率达68.0%。

(三)服务业运行总体平稳,生产性服务业恢复有力

 1-11月,全区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0.8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营业利润14.59亿元,增长6.6%;税金及附加0.51亿元,下降5.6%;应交增值税2.47亿元,增长2.5%;应付职工薪酬14.17亿元,增长11.1%。从纳入核算的两大行业看,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3.15亿元,增长13.0%。规上其他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12.59亿元,增长46.7%。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教育和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增长16.8%,占全部投资比重73.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8个百分点。从新增项目看,全区新增项目173个(含6个房地产项目),新增计划投资额增长33.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个,沙东空港新城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等4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1.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6%。分行业看,教育业投资增长44.0%,制造业投资增长32.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32.0%,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4.8%。

(五)消费市场保持活跃,限上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36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54.57亿元,增长10.5%。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完成183.79亿元、144.71亿元、2.47亿元、12.14亿元,分别增长6.2%、7.1%、9.7%、10.2%。从基本生活消费品看,烟酒类、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饮料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限上零售额分别增长21.9%、16.8%、14.9%、13.2%、12.6%。从消费业态看,限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1.35亿元,增长13.2%,高于传统店铺零售增速 8.2个百分点。其中,丝路互联跨境电商产业园成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

(六)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98元,同比增长5.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85元,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6,比上年缩小0.04。

(七)财政收入保持增长,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全区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4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财政支出(不含社保基金)40.73亿元,增长7.8%。民生方面支出27.66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1%。其中,卫生健康、社保、教育支出分别增长27.3%、19.8%、4.8%。

(八)“四上”企业培育加快,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全区共有“四上”企业898家,排名全市第一,占全市比重达17.7%;新增入库191家,排名全市第二,占全市比重达17.4%。分行业看,限额以上贸易企业427家,新增入库1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家,新增入库19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49家,新增入库1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8家,新增入库21家;房地产业28家,新增入库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