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泰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围绕“十大攻坚战”“发展提速年”主题主线,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县经济运行承压前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合

全年生产总值(GDP)260.32亿元,同比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7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5.28亿元,同比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104.32亿元,同比增长3.6%。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16∶48.91∶38.93调整为11.80∶48.13∶40.07。

二、农业

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23亿元,同比增长3.95%。其中:农业总产值28.75亿元,同比增长4.43%;林业总产值5.61亿元,同比增长7.89%;牧业总产值17.89亿元,同比增长0.93%;渔业总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5.2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57亿元,同比增长8.37%。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1160公顷,同比增长1.18%。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6660公顷,与上年持平;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185公顷,同比增长8.24%;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5598公顷,同比增长1.72%。

全年粮食产量500004吨,同比增长1.9%;油料产量31009吨,同比增长8.2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56811吨,同比增长4.19%。

年末生猪存栏40.7万头,同比增长0.49%;全年生猪出栏63.04万头,同比增长0.56%;年末牛存栏12.81万头,同比下降21.99%;全年牛出栏8.75万头,同比下降2.78%;年末家禽存栏43036百羽,同比下降11.08%;全年家禽出栏127816百羽,同比增长10.2%。全年肉类总产量81983吨,同比增长0.27%。水产品产量30145吨,同比增长5.27%。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2.87万千瓦,同比增长4.59%。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761吨,同比增长2.58%。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461吨,同比增长1.76%。有效灌溉面积58.27万亩,同比增长0.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10.36亿元,同比增长4.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2.39%,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规模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7.53亿元,同比增长0.25%;增加值同比增长6.4%。2023年,高新区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1.79亿元,同比下降22.95%;营业收入328.88亿元,同比增长3.14%;项目签约资金413.1亿元,同比增长11.59%。

建筑业企业平稳发展。2023年,全县本地注册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9家,完成总产值189703万元,同比增长4.11%;实现营业收入148745万元,同比增长79.29%;营业利润3124万元,同比增长63.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6.38亿元,同比下降7.8%。

四、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21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7.83亿元,同比增长7.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62.25亿元,同比增长6.3%;住宿业营业额0.76亿元,同比增长14.5%;餐饮业营业额10.23亿元,同比增长18%。

全年游客总接待量782.56万人次,同比增长54.03%。旅游总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40.3%。

五、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3亿元,同比下降63.16%。其中出口17.49亿元,同比下降59.77%;进口4.81亿元,同比下降71.81%。;实际利用外资进资855万美元,同比下降47.3%;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91.07亿元,同比增长5.42%。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39亿元,同比增长9.2%。

年末县域铁路里程97.48公里,公路里程3141.96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66.81公里,水运航道里程91.5公里。

年末营业性汽车拥有量3216辆,其中载客汽车39辆,933客位;公交车112辆,3065客位;载货汽车3591辆,58612吨位。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425万元,同比增长0.5%。电信市话年末用户1.61万户,同比增长73.12%;农话年末用户2.04万户,同比增长94.29%;年末手机用户15.39万户,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移动通信用户30.9万户,同比增长0.13%;年末联通通信用户6万户,与上年基本持平。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4.13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7.15亿元,同比增长6.43%。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1亿元,同比增长7.76%,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1.03亿元,同比增长10.3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5.14亿元,同比增长12.5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8亿元,同比增长7.18%;教育支出11.68亿元,同比增长2.22%;科学技术支出1.75亿元,同比增长34.92%;农林水支出9亿元,同比增长36.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4亿元,同比增长22.3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1.47亿元,比年初增加50.77亿元,同比增长13.34%。其中,住户存款343.51亿元,同比增长14.56%;非金融企业存款48.49亿元,同比增长11.81%;广义政府存款39.36亿元,同比增长5.2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2亿元,比年初增加40.49亿元,同比增长13.89%。其中,短期贷款80.81亿元,同比下降6.65%;中长期贷款233.61亿元,同比增长24.27%。

八、教育、文化、科技和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8所,在校生40476人,比上年增加454人。县内高中入学率为62%,小升初升学率为100%。小学学校149所,在校生53365人,比上年增加5039人;特殊学校一所,在校生185人;幼儿园188所,在园人数14695人。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家。年末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有线电视用户3.59万户。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27.9万册。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30所,其中:医院8所、卫生院24所。卫生机构床位数2757张,其中:医院1907张、卫生院710张。年末执业(助理)医师1220人,注册护士1248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573972人,其中城镇人口212715人,乡村人口361257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452179人,其中城镇人口241801人,乡村人口210378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4.62‰,人口死亡率为2.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9‰。在户籍总人口中,男性301694人,占总人口的52.56%;女性272278人,占总人口的47.44%;男女性别比为111:100。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0元,同比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233元,同比增长6.0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8038元,同比增长29.88%;衣着支出1378元,同比增长4.24%;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088元,同比下降31.44%;医疗保健支出1272元,同比下降7.36%;教育文化娱乐支出4174元。同比增长10.66%;交通和通讯支出2363元,同比增长24.63%;居住类支出4647元,同比下降8.09%;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273元,同比下降61.4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8元,同比增长7.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748元,同比增长8.8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6192元,同比下降10.56%;衣着支出775元,同比下降9.25%;居住支出4178元,同比增长12.55%;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667元,同比下降20.22%;交通通信支出2106元,同比增长42.7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608元,同比增长40.44%;医疗保健支出1097元,同比增长46.66%;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24元,同比增长15.89%。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深入实施。2023年末,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7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55万人。

以关注困难群体、保障基本民生为重点,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2023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97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342人。

 

说明:

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2、本公报发布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构成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公报数与年鉴数不一致时,以年鉴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