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齐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一、综 合

经济运行承压行稳。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6.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人均GDP达到74293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65亿元,可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3.97亿元,可比下降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8.82亿元,可比增长8.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6:40.8:46.6。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发展总体平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4.75亿元,可比增长5.6%。其中,种植业总产值58.62亿元,可比增长3.7%;林业总产值4.71亿元,可比增长12.3%;牧业总产值33.78亿元,可比增长6.6%;渔业总产值3.07亿元,可比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4.57亿元,可比增长9.2%。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据统计显示,粮食总产量达到114.34万吨,同比增长1.7%;单产达503.02公斤/亩,同比增长1.6%。主要农牧产品产量见下表:

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产量
粮食产量 万吨 114.34
夏粮产量 万吨 55.64
秋粮产量 万吨 58.71
棉花产量 万吨 0.013

 

油料产量 万吨 0.28

 

蔬菜产量 万吨 114.76
水果产量 万吨 4.11
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27.16
牛年末存栏 万头 5.20
羊年末存栏 万只 9.99
肉类产量 万吨 8.86
禽蛋产量 万吨 3.68
奶类产量 万吨 6.49

林业生产再添新绿。造林面积14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0000公顷,木材产量77000立方米。

水产养殖健康发展。全县水产品总产量1.86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淡水养殖产量1.86万吨。水产(淡水)养殖面积1462公顷,其中设施渔业养殖6.5万立方米。

三、工 业

工业转型蓄势成效明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达到20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95.6亿元;其中,高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5.32亿元,同比增长22.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1%,工业用电量21.4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44.1亿元,同比下降19.6%;实现利润6.3亿元,同比下降56.3%;应收账款净额76.9亿元,同比增长19.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机制纸34.44万吨,同比增长6.24%;棉纱0.12万吨,同比增长42.25%;铝材1.15万吨,同比增长107.34%;成品钢材160.15万吨,同比下降71.09%;焦炭118万吨,同比下降3.28%;原煤118.05万吨,同比下降5.06%。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8.0%、第三产业同比增长3.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3.7:20.6:75.7调整为3.7:22.8:73.5。大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全县亿元及以上项目265个(含房地产),计划总投资与本年完成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0%、7.6%,拉动全县投资增长7个百分点。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62个,项目数量与计划总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7%、8.1%。

房地产市场稳步拓展。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达54家,本年完成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22.2%;商品房施工面积47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9%,商品房销售面积11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商品房销售额85.3亿元,同比增长0.2%,待售面积2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

建筑业发展筑底企稳。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53家,签订的合同额60.7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37.7亿元,同比增长11.1%。建筑业总产值36.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8.9亿元,同比下降6.1%;安装工程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他建筑业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208.6%。

五、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稳健运行。全县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2955公里,全县公路密度为209.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规上企业完成货运量899.66万吨,货运周转量163302.3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向好。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997.67万元,同比增长4.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456.90万元,同比下降3.66%;电信业务总量24540.77万元,同比增长8.92%;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52.3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5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1.05万户。

旅游业复苏加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6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12亿元,主要景区接待量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全县拥有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8处,2A级旅游景区3处。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32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5.97亿元,同比增长3.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65.74亿元,同比增长3.8%;农村零售额0.23亿元,同比下降2.0%。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6.6%;商品零售63.97亿元,同比增长3.7%。

七、对外经贸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76.1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出口53.77亿元,同比增长70.2%;进口22.35亿元,同比下降30.8%。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税运行整体平稳。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4亿元,同比下降7.12%;其中,税收收入26.31亿元,同比下降12.0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28%。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59亿元,同比增长34.19%;民生支出达到78.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8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3亿元、卫生健康支出4.29亿元、教育支出13.05亿元、农林水支出8.99亿元。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7.46亿元,比年初增加39.84亿元,同比增长8.5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85.93亿元,比年初增加42.00亿元,同比增长12.2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83.89亿元,比年初下降0.41亿元,同比下降0.4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54.43亿元,比年初增加43.29亿元,同比增长10.53%。其中,住户贷款223.38亿元,比年初增加17.08亿元,同比增8.28%;企(事)业单位贷款231.05亿元, 比年初增加26.21亿元,同比增长12.79%。

保险业健康发展。保险公司达到24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81亿元,较2022年底多增长0.66亿元,同比增长7.21%;赔付支出2.41亿元,较2022年底多增长0.55亿元,同比增长29.57%。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创新能力提质升级。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4项,获批市级科学技术奖6项,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40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生4907人;普通中学25所,在校生3.27万人;小学56所,在校生4.36万人;幼儿园、学前班101处,在园、班儿童1.5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75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县有文化站15个,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拥有图书20.90万册;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近29.4万卷(册),全年共接待读者23余人次,流通图书22.33万册次,开展各类展览、培训、讲座活动72场次。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年末全县拥有医院共9处、卫生院(室)共397处、卫生防疫机构1处,卫生技术人员数3290人,其中注册护士1279人。全县拥有医院、卫生院(室)床位2775张,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体育场地2465个,体育场地面积220.8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83平方米/人。全县乡镇、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2023年,先后举办和承办山东省第二届自行车黄河挑战赛暨自行车城市联赛、2023生态齐河·黄河湿地马拉松、齐河县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 “体彩·国井杯”百县篮球德州赛区齐河选拔赛、齐河县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齐河三中杯”千乡乒乓球德州赛区齐河选拔赛等赛事。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295.6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4.75%;城市绿地面积2053.31公顷,绿地率达40.03%;公园绿地面积362.96公顷。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市第1,PM2.5、PM10同比下降11.8%、4.3%;主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5%。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事故4起,同比增长100%;死亡1人,同比下降50%;受伤4人;经济损失1.9万元。

十一、市场物价

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与去年持平。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别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0%、衣着类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医疗保健类上涨0.7%、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下降2.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1%、居住类下降0.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7%。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回升明显。户籍人口63.3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399人,出生率5.29‰,人口自然增长率1.65‰,比上年提升明显。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916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23元,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2元,同比增长6.8%。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再就业机制不断完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335人,完成补贴性技能培训3932人次。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3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缴额11.29亿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4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收缴额8.3亿元,享受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1.6万人,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5.63亿元。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39万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683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196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9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收缴额4.2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84万人。

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723人,其中,城镇172人,农村8551人。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城镇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93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14元。全县养老机构9家,床位1527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