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 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对毕节 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 量发展统揽全局,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全县 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各项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取 得新成绩。

一、综合

根据县(市、 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 年全县生 产总值 266.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4.9%。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 业增加值 58.64 亿元,增长 3.8%;第二产业增加值 62.77 亿元, 增长 4.3%;第三产业增加值 145.26 亿元,增长 5.7%。第一产业 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 比重为 2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4.5%。人 均地区生产总值 31490 元, 比上年增长 5.2%。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 99.6 亿元, 比上 年增长 4.1%。其中,种植业总产值 72.47 亿元,增长 5.4 %;林 业总产值 2.99 亿元,下降 19 %;畜牧业总产值 18.58 亿元,增 长 3.4%;渔业总产值 0.7 亿元,增长 0.5 %,农林牧渔服务业总 产值 4.85 亿元,增长 6.4%。

粮食播种面积。全县粮食播种面积 98.21 万亩,比上年减少 4403 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 1.19 万亩,减少 1.54 万亩;玉 米种植面积 42.96 万亩,增加 0.3 万亩;大豆种植面积 17.04 万 亩,减少 0.12 万亩;小麦种植面积 3.38 万亩,增加 1.46 万亩; 薯类播种面积 20.97 万亩,增加 2.2 万亩。

粮食总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 22.55 万吨,比上年增加 1690 吨,增产 0.8%。其中,夏粮产量 5.85 万吨,增产 0.28 吨,马 铃薯产量 4.94 万吨,增产 5.1%。秋粮产量 16.7 万吨,减产 0.7%。 其中玉米产量 14.74 万吨,增产 4.1%;大豆产量 1.03 万吨,同 上年持平。

经济作物。全年蔬菜种植面积 58.08 万亩,比上年减少 6890 亩,产量 61.63 万吨,增产 1.8%。其中,辣椒种植面积 12.99 万亩,减产 9.9%,产量 10.37 万吨,减产 7.2%。食用菌收获面 积 1.67 万亩,产量 7.22 万吨,减产 0.5%。中药材种植面积 3.53 万亩,产量 1.34 万吨,增产 11%。年末果园面积 23.4 万亩,水 果产量 10.23 万吨,增产 11.6%。

畜牧业生产。年末生猪存栏 33.85 万头,比上年增长 2.2%; 牛存栏 11.82 万头,增长 0.5%;羊存栏 2.84 万只,下降 1.5%, 禽存栏 292.69 万羽,下降 0.6%。全年生猪出栏 37.23 万头,比 上年增长 2.3%,牛出栏 3.87 万头,下降 1.5%,羊出栏 2.43 万 只,增长 1.8%,禽出栏 420.53 万羽,增长 3%。全年肉类总产量 4.63 万吨,比上年增长 0.9%。其中,猪肉产量 3.38 万吨,增长 2.5%;牛肉产量 5254.52 吨,下降 2.1%;羊肉产量 462.48 吨, 增长 10.1%。

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 3 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5700 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7%。在规模以上工 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 2.1%,股份制 企业增长 3.7%,私营企业增长 18.9%。分三大门类看,规模以上 采矿业增加值增长 0.1%;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6.5%;规 模以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7.3%。

全县 9 个重点监测的工业行业中,9 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上年增长 1.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 长 27.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 38.5%,医药制造业增 长 3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 3.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增长 148.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8.8%。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84.09 亿元,比上年增 长 31%。全年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4.3%, 比上年上升 1.7 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7%。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 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18 个。其中,二级资质企业 4 个,三级资质企业 14 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 4.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 增长 13.7% , 第 二产业投资增长 17.1% , 第三产业投资下降 19.7 %。从重点领域投资情况看,工业投资增长 17.1%,房地产 投资下降 31.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 58.4%。 民间投资占固定资 产投资比重 48%,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1%。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 17%。

五、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 145.25 亿元, 比上年增长 5.7%,其中,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13.1 亿元,增长 9.1%;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增加值 12.46 亿元,增长 7.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10.72 亿元,增长 12.8%;金融业增加值 8.28 亿元,增长 14.3%;房地 产业增加值 10.56 亿元,增长 2.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 术服务业增加值 5 亿元,增长 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 4.84 亿元,增长 2.8%。

六、市场、消费

年末全县市场主体总数为 6.97 万户, 比上年末增长 7.5 %; 市场主体注册资本 667.32 亿元,增长 12.1%。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9%。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额中,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 6.7 %,餐饮收入额增 长 23.1 %。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6.7%。其中,粮油类零售额增长 8%,蔬菜类增长 48.5%,饮料类 增长 15.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27.6%,金银珠宝类增长 17.4 %, 汽车类下降 25%,中西药品类下降 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 类下降 21.4%。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 1.31 亿元,增 长 28.7%。

七、交通、邮电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 4673 公里。公路共完成货物运输量 620万吨公里,货物周转量 14500 万吨公里。全年全县铁路、公路、 水运旅客运输总量 330.88 万人。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 214.7 万人公里,铁路旅客周转量 115.6 万人公里,水运周转量 0.53 万人公里。交通出行方面,共有公交车 62 辆, 出租车 292 辆, 营运客车 467 辆。

年末全县私有汽车保有量 77148 辆,比上年末增加 14598 辆; 二、三轮摩托车保有量 47087 辆, 比上年末增加 5419 辆。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 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7%,完成 邮政寄递服务 678.93 万件,增长 2%,快递业务 824.57 万件, 增长 51.5%,快递业务收入 0.59 亿元,增长 36.9%。

2023 年,全县实现电信业务总量 5.48 亿元。年末移动通信 基站数 2527 个,移动电话用户 73.51 万户,光缆线路长度 6560 公里,5G 基站数量累计达到 23.22 万个。

八 、旅游和文化

全年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 1421.6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8.1%; 旅游总收入 144.57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7%。

年末,全县国家 A 级旅游景区 8 个。年末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寨 1 个,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寨 8 个, 青山级以上民宿 2 个。年末客房数 4497 间,客房床位数 6805 张。

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各 1 个, 文化馆(站)30 个,纸质图书 18 万册。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 率 99.55%,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99.45%,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 10.02 万户。

九、财税、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 25.96 亿元, 比上年增长 8.4%。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 7.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6%。其中,税收收入 4.68 亿元,增长 12.9%;非税收收入 2.98 亿元,增长 3.4%。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51.59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3.3%。其中,交通运输支出 0.31 亿元,增长 40.8%;农林水支 出 8.5 亿元,增长 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7.39 亿元,增长 11.5%;卫生健康支出 5.31 亿元,下降 8.6%;节能环保支出 0.81 亿元,增长 3.6%;住房保障支出 1.71 亿元,下降 3.4%;教育支 出 16.43 亿元,增长 0.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288.53 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23.7%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 305.77 亿元,增长 13.7%。

全年全县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 6.06 亿元,比上年增长 7%。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2.34 亿元,增长 7.6%;人身险保费收入 3.72 亿元,增长 6.6%。全年各项赔付支出 1.38 亿元,比上年下 降 9%。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 1.37 亿元,下降 1.2%;人身险赔 付支出 263.22 万元,下降 82.1%。

十、教育

年末全县拥有幼儿园 112 所,幼儿数 24204 人;小学 211 所, 在校生 79268 人;初中学校 34 所,初中在校生 49052 人;普通高中 13 所,在校生 21499 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1 所,在校生 3021 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99.98%;初中阶段入学率 99.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7.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3.5%; 残疾儿童少年毛入学率 97.78%。

表 4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十一、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 562 个。其中,医院 41 个、卫生院 26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个,妇幼保健院 1 个,村(居)委 会卫生室 430 个,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 4962 张,卫生机构人员 4877 人,其中执助以上人员 1316 人,护士 2007 人,医技 523 人, 乡村医生 462 人。

十二、人口与就业

年末,户籍人口为 963716 人,常住人 口 65.03 万人。全县 人 口出生率为 9.3‰,死亡率为 5.43‰,人 口 自然增长率 3.87‰。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 6029 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 1253 人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947 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3.02%。

十三、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627 元,比上年增 长 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495 元,比上年增长 8.2%。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5204 元,比上年增长 15.8%。农村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3623 元,增长 8.9%。

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44.56 万人,其 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6.25 万人,城乡居民基本 养老保险人数 38.31 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3.06 万人。工伤保险 5.48 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80.3 万人,其中,城镇职工3.42 万人,城乡居民 76.88 万人。

年末纳入全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5341 人;月人均 保障标准 713 元, 比上年增长 8%。年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人数 58168 人;年人均保障标准 6072 元, 比上年增长 15%。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 16 个,其中, 养老机构 15 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 15 个。年末提供住宿 的民政机构床位 955 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 655 张,儿童福利 和救助保护机构床位 300 张。

十四、生态建设和环境

2023 年末,全县有自然保护区 1 个,面积 56.52 公顷。全 年完成营造林面积 973.33 公顷,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 55.78%。

2023 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 98.6%;主要河流出 境断面水质优良率 100%;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 98.5%和 99.8%。

备注:地区生产总值、农业、工业财务指标、建筑业、金融、 人民生活等数据为含托管乡镇部分,其余数据均为不含托管乡镇 部分。

注释: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 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 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 工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 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统计 口 径为计划总投资 500 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 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 售业企业(单位)、2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 网上零售额。

[7]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 况。

[8]交通数据来源于县交通运输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通信数据来来自县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邮政数据来 自县交通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毕节中心支行,人寿财产险数据来自县银保监局,教育数据来自 县教科局,旅游、文化、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卫 生及人 口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就 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数据来 自县民政局,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医疗 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市场主体户数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管局, 自然保护区、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等数据来自县林业局;环境数据 来自县生态环境局;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来自县水务局、生活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数据来自县城市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