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洛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密围绕“对标深圳南山、建设创新高地”总体目标,积极出台并推动各项政策落地显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60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138.6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463.9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为0.9:22.8:76.3。人均生产总值83501元,增长1.2%。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3.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12万人,乡村人口11.13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84.80%。全年出生人口5361人,出生率7.36‰;死亡人口5586人,死亡率7.67‰;自然变动净减人口225人,自然增长率-0.3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68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18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705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79人。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全年各类市场主体新开业登记15274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74529户,比上年增长2.5%。

二、 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187.1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635.8公顷,玉米种植面积2404.0公顷。全年油料种植面积493.9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615.0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3.2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5万吨,秋粮产量1.7万吨;小麦产量1.5万吨,玉米产量1.6万吨。油料产量1499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1.9万吨;水果产量3840吨。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338吨,禽蛋产量6613吨,牛奶产量1808吨。年末生猪存栏8284头,生猪出栏13031头。年末牛存栏702头,牛出栏68头。年末羊存栏3941只,羊出栏2034只。年末家禽存栏49.8万只,家禽出栏19.9万只。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5655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288.9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77.6吨,农用柴油使用量141.1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工业增加值84.8亿元,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4.6%;股份制企业增长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7%;私营企业增长2.2%;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电力、热力和燃气生产供应业增加值下降9.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7%,纺织业增长6.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4%,汽车制造业下降5.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6.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2%。分重点产业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5.4%;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7.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85.8%;高新技术产业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92.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下降4.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3.7%;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1%;高耗能行业下降16.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9%。

全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区内资质建筑业企业133家,比上年增加3家;完成建筑业产值1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四、服务业

全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41.6亿元,增长8.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6.1%;金融业增加值47.5亿元,增长3.1%;房地产业增加值45.5亿元,增长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7.3亿元,增长10.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5%。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8.4%。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4.0%;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5%。分领域看,工业投资下降34.0%,民间投资下降9.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4.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4.0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住宅投资50.9亿元,增长28.0%。商品房销售面积83.0万平方米,增长3.6%;其中住宅82.9万平方米,增长7.6%;商品房销售额81.9亿元,增长2.7%。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149个,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55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5.9%。新能源装备轴承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洛龙区花园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天街遗址保护展示贯通提升工程、天安智创产业社区项目落地实施,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一期、李屯村(二期)城中村改造项目、洛龙区二郎庙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海澜集团服装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洛阳大河荟项目、工人龙门疗养院改造提升项目竣工完成。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6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长12.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254.4亿元,增长8.7%;乡村零售额26.3亿元,增长6.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8.8亿元,增长19.3%;零售业零售额219.6亿元,增长7.0%;住宿业零售额2.5亿元,增长19.4%;餐饮业零售额29.7亿元,增长9.5%。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商品零售额中,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71.1%,书报杂志类增长169.2%,五金电料类增长70.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1%,中西药品类增长21.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9%,烟酒类增长10.7%,汽车类增长8.6%,粮油食品类增长7.5%,家具类增长5.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4%,化妆品类下降7.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9.1%。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1.8%。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区货物进出口总值4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全年全区实际吸收外资278万美元,引进省外境内资金87.6亿元。

八、财政

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16.0亿元,增长1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5亿元,增长18.2%,其中民生支出25.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2%。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5元,比上年增长6.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159元,比上年增长3.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42元,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198元,增长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13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62元,增长11.3%。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5.1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8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5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8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40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1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2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64万人。

年末全区共有536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33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94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全年临时救助37人次。全年全区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总人数3432人。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区共有高中9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市直),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民办),招生5023人,在校生15432人,毕业生5544人。初中24所,其中普通初中13所(12所区直,1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8所区直,3所民办),招生10525人,在校生30876人,毕业生10004人。小学48所,其中区直47所、民办1所,招生13199人,在校生69072人,毕业生9892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9556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317人,在校生3864人。

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8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个,其中国家级1个。年末共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全年签订技术合同463份,技术合同成交额2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全年授权专利1341件;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3076件。

十一、文化和卫生

全年打造赵村乐和坊邻里中心精品书屋、宜人社区邻里中心精品书屋、定鼎门社区邻里中心精品书屋3个,图书馆及31座城市书房共接待读者166.7万人次,图书借阅量33.5万余册,办理读者证2171张,持续擦亮洛龙读书会品牌活动,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750余场,开展流动服务下基层60次、举办公益培训班129节。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05场,开展洛龙区文化惠民音乐市集、洛龙区“文化进社区”活动、洛龙区文化惠民演出季等活动9项。持续开展文化合作社展演、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56场次,开展国画、书法、舞蹈、模特等公益培训109节次,开展排鼓、汉服妆造、声乐等文化进社区培训139节次。全年接待游客1381.36万人次,旅游收入21.06亿元。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567个,床位4773张,卫生技术人员69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17人。其中:医院15个,床位3349张,卫生技术人员194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13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52个,床位462张,卫生技术人员106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71人;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所342家,卫生技术人员169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5人;村卫生室152家,卫生技术人员47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7人;妇幼保健院(中心)2个,床位962张,卫生技术人员157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卫生技术人员21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5人;卫生监督执法大队2家,卫生技术人员3人。

十二、环境保护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20.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4.4%。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7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7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49微克/立方米。全区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区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注释:

①本公报2023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为572.1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为1.1:23.0:75.9。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合计与分项不等的情况。

②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③ 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④ 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包括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7)》确定;高技术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确定;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产业。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中心;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社保中心、区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数据来自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环保数据来自区环保分局;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