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古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古蔺县统计局

(2024年4月)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县重要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各项经济指标,真抓实干、破难攻坚、奋勇争先,强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刺激消费、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全县经济运行承压恢复回升向好。

一、综 合

行政区域。全县共有23个乡镇(街道),其中,3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3个苗族乡。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县行政区域面积3185平方公里。

基层政权组织。年末全县有3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14个居民小组,246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1871个村民小组。

行政区人口。在户籍人口统计年度内,全县公安户籍登记户数22.58万户,户籍总人口87.5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2.77万人,城镇人口14.82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6.91%。迁入人口1453人,迁出人口5538人。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密度为275人/平方公里。按户籍口径计算,全年出生率9.55‰,死亡率8.17‰,人口自然增长率1.38‰。

表1 2023年末古蔺县户籍人口及构成

单位:人、%

指标名称 年末数 比重
户籍总人口 875864 100
按城乡: 乡村人口 727705 83.09%
城镇人口 148159 16.91%
按性别:男性 467121 53.33%
女性 408743 46.67%
按年龄:0-17岁 208267 23.78%
18-34岁 230991 26.37%
35-59岁 302617 34.55%
60岁及以上 133989 15.30%

市场主体。年末注册登记企业数量8234户,增长20.0%;其中,国有、集体及国有控股企业985户,增长10.4%;私营企业7249户,增长21.4%。年末注册登记个体户数量45039户,增长5.4%。

国民经济。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3年古蔺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比全国(5.2%)、全省(6.0%)、全市(5.6%)分别高4.8、4、4.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105.5亿元、增长8.5%。一、二、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为8.45%、54.66%、36.8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5.5、3.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5.0:42.4:42.6。

民营经济。全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1.2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52.6亿元,比上年增长7.5%。

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6.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36.5亿元,林业产值4.5亿元,牧业产值23.9亿元,渔业产值0.27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3亿元。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8.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0.88亿元,比上年增长6.2%。

粮食作物种植。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4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3%。大春粮食播种面积6.5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5.59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0.55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0.42万公顷。小春粮食播种面积0.8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3%,其中小麦播种面积0.11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0.05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0.72万公顷。

粮食作物产量。全县粮食产量35.6万吨,比上年下降2.4%。大春粮食产量32.6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谷物产量30万吨,豆类产量1万吨,薯类产量1.6万吨。小春粮食产量3.0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小麦产量0.3万吨,豆类产量0.1万吨,薯类(洋芋)产量2.6万吨。

现代农业。农用机械总动力29.68万千瓦,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6万吨。农民合作社1728个,家庭农场数1031个,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户,农业技术服务机构6个。

畜牧业。全县生猪出栏68.7万头,比上年增长3.3%,生猪存栏37.6万头,比上年下降6%,能繁殖母猪存栏4.2万头,比上年增长0.5%;牛出栏4万头,牛存栏8.3万头;羊出栏15万头,羊存栏7.9万头;家禽出栏119.7万只。全年实现肉类总产量5.8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万吨;禽蛋产量0.7万吨。

林业生产。年末森林面积17.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54%,木材产量2.58万立方米,退耕还林1.70万公顷,自然保护区5个。

水利建设。年末已建成水利工程8422处,水利工程实际供水1455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83万公顷。堤防65.1公里,水库57座,水电站3个,机电井155眼,塘坝1321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和产品产量。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GDP比重为39.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8.2%,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6.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原煤产量76.0万吨,下降6.6%;酒产量12.6万千升,增长23.8%;水泥产量20.0万吨,下降51.7%。

工业经济效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利润总额53.3亿元,增长50.2%;实现税金40.5亿元,增长6.1%;产成品存货43.2亿元,增长12.3%;产品销售率72.8%。

建筑业。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6户。全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8.2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其中省内实现产值38.01亿元,比上年增长80.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9%。其中建安工程投资比上年增长25.6%;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6.5%;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9.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0.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1.3%,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0.8%;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6%。

房地产业。年末有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4户,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9.7亿元,比上年下降2.9%;商品房销售面积5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

五、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按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餐饮收入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年末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位)257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4亿元,比上年增长7.6%。

旅游发展。全县拥有景区8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1个,2A级旅游景区3个。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建设。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6258.2公里,其中,国道114.5公里、省道201.8公里、县道1070.3公里、乡道1658.3公里、村道3213.2公里。等级公路(含高速、一、二、三和四级公路)6264.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66.7公里。年末公路运输营运车辆数673辆,其中,客运车辆377辆,货运车辆296辆;公路运输客运路条数116条,其中,跨省11条,跨市9条;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000万人次;出租汽车数135辆;公交车数115辆。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19563.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63716.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公路运输总周转量65672.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全年水上运输货运量20.7万吨,比上年增长129.5%;水上货运周转量2596.9万吨公里,比上年下增长69.7%。

邮电业务。全县邮政和快递营业网点225个,其中快递营业网点225处,邮政所29个。实现邮政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订阅报纸累计518.9万份,订阅杂志累计13.2万份。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全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7%(自然增速);其中税收收入21.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公共安全支出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教育支出17.4亿元,比上年增长8.6%;科学技术支出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亿元,比上年下降7.8%;卫生健康支出4.1亿元,比上年下降0.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1亿元,比上年下降5.1%。

金融保障。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573.9亿元,比年初增长14.6%。各项存款余额255.6亿元,比年初增长4.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3.4亿元,比年初增长11.3%。各项贷款余额318.3亿元,比年初增长22.8%。

八、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

居民收支。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4.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3%。

社会保障。全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669664人次,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227人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39437人次;年末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26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42人,城镇新增就业4519人。

九、教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全县学前教育学校128所,在校学生21536人,专任教师873人。小学学校32所,小学教学点138个,九年一贯制小学部4个,在校学生65137人,专任教师3610人。初级中学校28所,九年一贯制(初中部)4个,在校学生34161人,专任教师2463人。高级中学校5所,在校学生20468人,专任教师126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6人,专任教师21人。

卫生事业。年末卫生机构653个,其中,医院1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3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在医院中,综合医院10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6个。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个,卫生院21个,村卫生室51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1个。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在岗职工4744人,卫生技术人员3588人,执业(助理)医师1355人,注册护士2357人。实有床位数3901张。

十、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

生态环境。城市污水处理厂2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8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5%以上。年末全县公共厕所(卫生间)数105个。垃圾中转站16个,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数320辆。公园个数3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II级)以上天数350天,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5.9%。

应急管理。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5起,死亡14人。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2023年度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古蔺县统计年鉴(二○二三年度)》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分项相加与合计略有偏差。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工业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本公报中大春粮食作物包括谷物(主要是水稻、高粱、玉米)、豆类(主要是大豆)、薯类(主要是红苕)。

4.本公报中行政区划、基层政权组织、人口、农业、林业、旅游、交通运输、邮电业务、财政、金融、人民生活、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等数据来源于县民政局、公安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交通运输局、经济商务科学技术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古蔺支行、国家统计局古蔺调查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民政局、教育和体育局、卫生健康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泸州市古蔺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其余统计数据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