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栖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及推进经济率先整体好转相关政策,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等不利因素,努力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加快促进经济恢复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稳中有进。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83.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0%。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3亿元,可比增长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3.01亿元,可比增长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82.32亿元,可比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46:55.68:43.86。

截至2023年底,全区在库规模以上企业共1738家,同比增长12.71%。其中,工业416家,同比增长6.67%;商贸业(批零住餐业)650家,同比增长19.49%;服务业455家,同比增长12.62%;建筑业135家,同比增长4.65%;房地产开发业82家,同比增长9.33%。全区共计市场主体178210户,其中企业84886户,个体户93324户。

二、农林牧渔业

202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1.87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农业产值8.54亿元,增长2.0%;林业产值0.19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1.09亿元,增长0.5%;渔业产值1.35亿元,下降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0亿元,增长8.1%。

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全区粮食实际种植面积43.43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0.53平方千米,增幅1.2%;粮食总产量2.61万吨,比上年增加0.04万吨,增幅1.6%;蔬菜播种面积53.77平方千米,总产量10.39万吨;生猪出栏量4.3万头;水产品养殖总产量379万千克。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21.34平方千米,主要发展优质蔬菜、特色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链。持续擦亮芦蒿金字招牌,八卦洲芦蒿产业科创中心完成组培苗22万株,迭代扩繁2000多万株。八卦洲芦蒿“机械换人”试点项目收官,提升综合生产效率5倍以上,节约人力成本60%左右,建立了操作性强、可复制的芦蒿机械化生产体系。全年完成芦蒿种植面积22.67平方千米,与上年持平,年产值近4.1亿元。全区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69.6%,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为72.6%。举办“南京首届插花花艺及盆栽植物技能竞赛”“乡约栖霞·八卦洲农业嘉年华”“八卦洲百合文化旅游节”“八卦洲月季展”“桦墅稻香生活艺术节”“龙潭荷花季暨新消费促进月”等休闲农业活动34场,全区休闲旅游年接待人数约272万人次,年综合经营收入约2.77亿元。

推进农村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展开,创建美丽乡村宜居村19个,累计建成102个。完成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个。组织开展村庄垃圾清理专项整治行动1767场次、1.14万人次,清理各类垃圾2820吨。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完成绿化造林、湿地修复约102公顷,林木覆盖率31.99%,全区连续20年未发生森林火灾、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林木病虫害灾情。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管理要求,高压态势推动长江禁渔执法,全年组织开展渔政执法检查158次,查处涉渔案件93起。

推进民生福祉改善。对涉农街道行政村进行各类闲置资产梳理与排查,进一步盘活了闲置资产。新建八卦洲街道农村产权交易标准化样板中心1个。通过产权交易平台进行的交易达305笔,涉及土地经营权、涉农项目等,成交总金额约8705.21万元,溢价率2.7%。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健康发展。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达到315家,其中列入金陵惠农贷名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8家。创建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2家,占比达17.39%,比上年增加0.37%;创建区级以上家庭农场37家,占比达32.2%,比上年增加2%;创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6家、区级8家。为4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市级贷款贴息资金41.93万元。全年农产品网上营销销售额约1.78亿元。发展新型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首批试点的11户庭院葡萄种植模式受到省市示范推广,人均年增收约5000元,新培育28户“庭院+”葡萄、月季、多肉等种植。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519.11 亿元,同比下降5.58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754.13亿元,同比下降5.80%;实现利税376.69亿元,同比增长6.83%;实现利润总额171.21亿元,同比增长15.10%。

从三大门类看,全区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3415.89亿元,同比下降5.76%;采矿业累计完成产值2.88亿元,同比下降39.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产值100.35亿元,同比增长2.52%。从企业类型看,全区内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92.69亿元,同比下降9.0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5.06亿元,同比增长1.61%;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61.35亿元,同比下降2.03%。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完成产值1839.82亿元,占全区规上总产值52.28 %,同比下降4.0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具体见表一。

表一: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23年 同比增减(%)
硫铁矿石(折含硫35%) 127032 -26.49
水泥◇ 1332918 -32.51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5977406.25 -4.46
光缆 芯千米 9694620 -24.74
锂离子电池 只(自然只) 2394102815 -0.04
家用洗衣机 1160411 1.70
家用电热水器 667828 -0.84
家用燃气热水器 561242 2.27
电子计算机整机◇ 834978 10.15
显示器◇ 6114683 -5.84
液晶显示模组 万套 9734 -19.35
电子元件◇ 万只 175607.85 14.43

建筑业快速增长。2023年,全区资质建筑企业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实现总产值1010.79亿元,同比增长12.30%;建筑工程产值951.70亿元,同比增长14.52%;安装工程产值38.61亿元,同比下降12.89%;其他产值20.48亿元,同比下降17.1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9%。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2%;高新技术投资同比下降4.3%,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6.7%;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8%。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中有升。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75.28 亿元,比上年增长1.2%。施工面积960.1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0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14.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9%。新开工各类房屋面积100.2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6%。其中住宅新开工64.2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1%。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117.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5 %,全年房地产销售额达226.23亿元,比上年增长8.0 %。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2023年,栖霞区交通道路总里程达到467.629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18.55公里/百平方千米,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80.32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387.309公里。打造交通服务民生新形象,释放更多惠民红利:全区新改建农村公路26.9公里;优化公交线路9条;完成公共停车场建设2个,增加泊车位3400个;2023年经营性公共停车场首次备案34家,共计9337个泊位。

旅游事业发展更添活力。2023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次达733.4万人,同比2022年增长36.1%,旅游收入92.16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23.7%。欢乐谷景区被评定为南京市第三批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通过持续旅游宣传,各类文旅活动落地,不断激发栖霞文旅市场活力,区域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六、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健康发展。202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09.80亿元,同比增长1.3%。

2023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965.5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进口总额469.1亿元,同比下降10.9%,出口总额496.4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实际使用外资3.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6.9%;新设立外资项目48个,增资项目18个,总投资/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39亿美元。

七、财政

2023年,栖霞板块财政总收入(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实现262.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3亿元,同比增长4.61%。

支出结构持续改善。2023年,栖霞板块实现财政支出(含经开区)182.44亿元,同比增长4.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87亿元,同比增长16.9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卫生健康、城乡社区等八项支出87.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94%,同比增长25.78%。

八、人才、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3年度,栖霞板块新增入选国家级人才5人(行政区2人,经开区3人),省“双创人才”计划7人(行政区3人,经开区4人),省“双创博士”27人(行政区16人,经开区11人),入选紫金山英才高峰计划1人(经开区1人),先锋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6人(行政区7人,经开区9人)、创新型企业家项目12人(行政区6人,经开区6人),菁英计划中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0人(行政区4人,经开区6人)。

聚焦创新主体,激活创新动力新高度。全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60家,同比增幅26.17%;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7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82家,总数位列全市第4;2023年新入选江苏独角兽企业1家、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5家、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20家。新成立7家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3家),1家载体升级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挥科技创新主战场的重要作用。联合相关金融机构线上线下协同推进,加强金融赋能,金服平台累计审核通过520家企业,共2100条贷款,授信金额54.97亿元。

围绕成果转化,突破创新发展新路径。组织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会18场,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99.71亿元。开发栖霞科创情报云图,动态更新“霞科行”四库数据,累计收集“科技成果信息库”18870项、“企业技术需求库”928个、“高校院所专家库”1821名、“校企科研平台库”274个,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62项。线上线下服务企业2200家次,挖掘各类需求189项;盘活联盟高校资源,重点走访服务市内联盟高校12家,线上推广联盟高校成果300余项。成功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

瞄准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要素新成效。服务1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国电及南大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医药生物技术5家国重实验室已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24家企业获批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入库市科技服务骨干机构,10家企业获批建设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估获优秀等次,英田光学与中科院崔向群院士合作申报的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获批建设,7家企业入库省创新券服务机构。东交智控、汉欣医药入选省研发型企业培育库。深化生物医药链条布局,盛禾制药、圣和药业2家企业获得2023年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百强,盛禾同时入选2023年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五十强,华威医药、科默生物2家企业斩获2023中国医药CRO企业20强,科默同时入选“2022-2023年度中国医药研发50强”。

紧盯重点群体,开启科学普及新形式。拍摄《我们的回答》《致敬栖霞科技力量》2大系列科技宣传片,集聚前沿科技力量;拍摄《栖霞科普游》《呼吸道疾病防控》等科普视频5部,受众群体覆盖广泛。全年累计组织各类科普创建活动300多场,新增省、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7家。仙林大学城高校科普联盟增至11家,结对栖霞中小学17所,“大手牵小手”开展高校科普资源与中小学科普结对共建,助力“双减”。全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43个,注册科技志愿者4186人。科普中国信息员活跃人数32287人,科普文章、视频传播量为965478次。区科协先后荣获中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省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省科普宣传周优秀单位、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网络赛优秀单位、省科协“县级科协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计划”优秀单位,顺利获评2022—2025年度“江苏省科普示范区”命名。

教育成果喜人。2023年全区实际参加高考1565人,普通类本二以上、体艺类公办本科达线合计1250人。全区参加中考4835人,中考质量持续稳步提升。新港中专校获得省技能大赛3金8银5铜的好成绩。

教育资源不断优化。2023年引进1名市学科带头人,全年招聘99名新教师,面向全国引进 20名骨干教师。重点配置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2023年全年开标 61次,共投入技装经费9854 万元。2023年投入使用配建小学1所,幼儿园4 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约108960平方米。2023年校舍抗震加固与扩建改造项目2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0.13亿元。加大维修经费投入力度,完成校舍维修17.417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7545万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旅体活动丰富多彩。重点打造了首届“大学城市”仙林大学城艺术节、“四季栖霞∙秋之韵”文化旅游节、“读创栖霞”读书节、“栖阅大家讲堂”系列活动等品牌文化活动。先后举办2023仙林半程马拉松赛、2023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南京站、南京市体育嘉年华、第九届南京市龙舟公开赛、第十五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舞狮项目)等赛事活动,圆满完成2023南京马拉松赛段、终点保障任务,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优质服务。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全面。加大文保力度,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全覆盖,启动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开展南朝陵墓石刻数字化保护试点项目研究,试点探索江苏省石刻文物数字化技术标准的制定。推荐“燕子矶及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申报第九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区内6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新增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南京市宝缘斋博物馆。

群众健身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共安装全民健身路径70套,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8场,“你点我送”体育健身进社区技能培训30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4场,区街两级共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50场。

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提升。2023年,辖区内现有各类医疗机构329家(含驻区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10家,医学检验实验室6家,血液透析中心1家,公共卫生单位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9家,互联网医院1家,另外还有社会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门诊部以上医疗机构60家,养老机构医务室21家,护理院(站)32家,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等152家。全区编制床位4039张,实际开放床位4070张(不含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卫生技术人员639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42人,护士2750人,全区平均每千人口有床位4.08张、卫技人员6.41人、执业(助理)医师2.55人、注册护士数2.76人(以全区常住人口99.74万测算)。全区医疗机构门急诊582.99万人次,出院8.93万人次。

十、节能降耗和环保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累计709.03万吨标煤,同比增长0.2%;煤炭消费累计1031.79万吨,同比增长2.3%;规上工业电力消费工业生产电力消费63.3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53%。

2023年,栖霞优良天数达290天,同比增加2天;全年空气优良率为78.9%,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PM2.5年均值27.8微克/立方米。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声级值为49.1分贝。全年地表水7个国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为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01.27 万人,比上年增长0.69%。城镇化率93.88%,比上年增长0.1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3年,栖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41.3元,同比增长4.4%。其中,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6743.75元,同比增长4.6%;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8206 元,同比增长4.4%;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8269元,同比增长4.4%;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5222.55元,同比增长4.0%。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2023年我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达到45705元,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支出的八大类型看,食品消费支出增长5.7 %,衣着消费支出增长8.4 %,居住消费支出增长5.5 %,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9.1 %,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长7.5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8.0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8.8 %,其他用品和服务增长9.1%。

就业创业局势保持稳定。2023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0406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950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86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6547人,支持离校五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914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469人,新增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40个;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463人次,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693人次,新型学徒制培训281人,新招收博士后6人,新增留学回国475人,新增区级企业专家工作室3个,新增市级企业专家工作室1个,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17家;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审查630份,劳动保障书面审查7648户,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深化拓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成效,持续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出台《救助小管家管理办法》,修订《栖霞区临时救助办法》,制作《救助政策汇编》,持续完善救助政策体系;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临时救助金、物价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6600余万元,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深化落实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机制,开展全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排查,全区325名困境儿童全部纳入“四色”服务管理;新建4家省级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点,全区9个街道实现全覆盖。坚持“严管机构、注重效能、擦亮品牌”工作思路,深入构建全要素、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114张;完成22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1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个示范性乡村睦邻点、2个社区认知症照护中心,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457人次,持续推进9个示范性社区“时间银行”服务站点建设。“掌上云社区”荣获“江苏民政数字化转型最佳应用提名奖”,“掌上云社区”标准化试点工作获评全省民政标准化建设试点类项目优秀等次。线下举办社区专职工作者“一社一品”培训班和“国家社会工作师考前辅导班”,吸收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500余人参训;线上依托“掌上云学院”开设党建引领、五社联动等在线课程370多个,参学超2100人次。全年实施“社区微幸福项目”21个。

注释:

①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②按现行统计划分标准:规模以上工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法人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零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③本公报中的部门统计数据分别来自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化旅游局、区财政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科学技术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生态环境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区民政局。

④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栖霞统计年鉴》为准。

⑤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及推进经济率先整体好转相关政策,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等不利因素,努力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加快促进经济恢复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稳中有进。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83.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0%。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3亿元,可比增长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3.01亿元,可比增长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82.32亿元,可比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46:55.68:43.86。

截至2023年底,全区在库规模以上企业共1738家,同比增长12.71%。其中,工业416家,同比增长6.67%;商贸业(批零住餐业)650家,同比增长19.49%;服务业455家,同比增长12.62%;建筑业135家,同比增长4.65%;房地产开发业82家,同比增长9.33%。全区共计市场主体178210户,其中企业84886户,个体户93324户。

二、农林牧渔业

202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1.87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农业产值8.54亿元,增长2.0%;林业产值0.19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1.09亿元,增长0.5%;渔业产值1.35亿元,下降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0亿元,增长8.1%。

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全区粮食实际种植面积43.43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0.53平方千米,增幅1.2%;粮食总产量2.61万吨,比上年增加0.04万吨,增幅1.6%;蔬菜播种面积53.77平方千米,总产量10.39万吨;生猪出栏量4.3万头;水产品养殖总产量379万千克。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21.34平方千米,主要发展优质蔬菜、特色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链。持续擦亮芦蒿金字招牌,八卦洲芦蒿产业科创中心完成组培苗22万株,迭代扩繁2000多万株。八卦洲芦蒿“机械换人”试点项目收官,提升综合生产效率5倍以上,节约人力成本60%左右,建立了操作性强、可复制的芦蒿机械化生产体系。全年完成芦蒿种植面积22.67平方千米,与上年持平,年产值近4.1亿元。全区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69.6%,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为72.6%。举办“南京首届插花花艺及盆栽植物技能竞赛”“乡约栖霞·八卦洲农业嘉年华”“八卦洲百合文化旅游节”“八卦洲月季展”“桦墅稻香生活艺术节”“龙潭荷花季暨新消费促进月”等休闲农业活动34场,全区休闲旅游年接待人数约272万人次,年综合经营收入约2.77亿元。

推进农村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展开,创建美丽乡村宜居村19个,累计建成102个。完成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个。组织开展村庄垃圾清理专项整治行动1767场次、1.14万人次,清理各类垃圾2820吨。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完成绿化造林、湿地修复约102公顷,林木覆盖率31.99%,全区连续20年未发生森林火灾、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林木病虫害灾情。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管理要求,高压态势推动长江禁渔执法,全年组织开展渔政执法检查158次,查处涉渔案件93起。

推进民生福祉改善。对涉农街道行政村进行各类闲置资产梳理与排查,进一步盘活了闲置资产。新建八卦洲街道农村产权交易标准化样板中心1个。通过产权交易平台进行的交易达305笔,涉及土地经营权、涉农项目等,成交总金额约8705.21万元,溢价率2.7%。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健康发展。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达到315家,其中列入金陵惠农贷名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8家。创建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2家,占比达17.39%,比上年增加0.37%;创建区级以上家庭农场37家,占比达32.2%,比上年增加2%;创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6家、区级8家。为4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市级贷款贴息资金41.93万元。全年农产品网上营销销售额约1.78亿元。发展新型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首批试点的11户庭院葡萄种植模式受到省市示范推广,人均年增收约5000元,新培育28户“庭院+”葡萄、月季、多肉等种植。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519.11 亿元,同比下降5.58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754.13亿元,同比下降5.80%;实现利税376.69亿元,同比增长6.83%;实现利润总额171.21亿元,同比增长15.10%。

从三大门类看,全区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3415.89亿元,同比下降5.76%;采矿业累计完成产值2.88亿元,同比下降39.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产值100.35亿元,同比增长2.52%。从企业类型看,全区内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92.69亿元,同比下降9.0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5.06亿元,同比增长1.61%;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61.35亿元,同比下降2.03%。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完成产值1839.82亿元,占全区规上总产值52.28 %,同比下降4.0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具体见表一。

表一: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23年 同比增减(%)
硫铁矿石(折含硫35%) 127032 -26.49
水泥 1332918 -32.51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5977406.25 -4.46
光缆 芯千米 9694620 -24.74
锂离子电池 只(自然只) 2394102815 -0.04
家用洗衣机 1160411 1.70
家用电热水器 667828 -0.84
家用燃气热水器 561242 2.27
电子计算机整机 834978 10.15
显示器 6114683 -5.84
液晶显示模组 万套 9734 -19.35
电子元件 万只 175607.85 14.43

建筑业快速增长。2023年,全区资质建筑企业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实现总产值1010.79亿元,同比增长12.30%;建筑工程产值951.70亿元,同比增长14.52%;安装工程产值38.61亿元,同比下降12.89%;其他产值20.48亿元,同比下降17.1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9%。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2%;高新技术投资同比下降4.3%,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6.7%;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8%。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中有升。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75.28 亿元,比上年增长1.2%。施工面积960.1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0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14.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9%。新开工各类房屋面积100.2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6%。其中住宅新开工64.2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1%。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117.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5 %,全年房地产销售额达226.23亿元,比上年增长8.0 %。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2023年,栖霞区交通道路总里程达到467.629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18.55公里/百平方千米,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80.32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387.309公里。打造交通服务民生新形象,释放更多惠民红利:全区新改建农村公路26.9公里;优化公交线路9条;完成公共停车场建设2个,增加泊车位3400个;2023年经营性公共停车场首次备案34家,共计9337个泊位。

旅游事业发展更添活力。2023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次达733.4万人,同比2022年增长36.1%,旅游收入92.16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23.7%。欢乐谷景区被评定为南京市第三批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通过持续旅游宣传,各类文旅活动落地,不断激发栖霞文旅市场活力,区域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六、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健康发展。202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09.80亿元,同比增长1.3%。

2023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965.5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进口总额469.1亿元,同比下降10.9%,出口总额496.4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实际使用外资3.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6.9%;新设立外资项目48个,增资项目18个,总投资/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39亿美元。

七、财政

2023年,栖霞板块财政总收入(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实现262.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3亿元,同比增长4.61%。

支出结构持续改善。2023年,栖霞板块实现财政支出(含经开区)182.44亿元,同比增长4.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87亿元,同比增长16.9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卫生健康、城乡社区等八项支出87.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94%,同比增长25.78%。

八、人才、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3年度,栖霞板块新增入选国家级人才5人(行政区2人,经开区3人),省“双创人才”计划7人(行政区3人,经开区4人),省“双创博士”27人(行政区16人,经开区11人),入选紫金山英才高峰计划1人(经开区1人),先锋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6人(行政区7人,经开区9人)、创新型企业家项目12人(行政区6人,经开区6人),菁英计划中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0人(行政区4人,经开区6人)。

聚焦创新主体,激活创新动力新高度。全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60家,同比增幅26.17%;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7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82家,总数位列全市第4;2023年新入选江苏独角兽企业1家、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5家、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20家。新成立7家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3家),1家载体升级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挥科技创新主战场的重要作用。联合相关金融机构线上线下协同推进,加强金融赋能,金服平台累计审核通过520家企业,共2100条贷款,授信金额54.97亿元。

围绕成果转化,突破创新发展新路径。组织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会18场,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99.71亿元。开发栖霞科创情报云图,动态更新“霞科行”四库数据,累计收集“科技成果信息库”18870项、“企业技术需求库”928个、“高校院所专家库”1821名、“校企科研平台库”274个,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62项。线上线下服务企业2200家次,挖掘各类需求189项;盘活联盟高校资源,重点走访服务市内联盟高校12家,线上推广联盟高校成果300余项。成功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

瞄准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要素新成效。服务1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国电及南大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医药生物技术5家国重实验室已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24家企业获批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入库市科技服务骨干机构,10家企业获批建设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估获优秀等次,英田光学与中科院崔向群院士合作申报的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获批建设,7家企业入库省创新券服务机构。东交智控、汉欣医药入选省研发型企业培育库。深化生物医药链条布局,盛禾制药、圣和药业2家企业获得2023年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百强,盛禾同时入选2023年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五十强,华威医药、科默生物2家企业斩获2023中国医药CRO企业20强,科默同时入选“2022-2023年度中国医药研发50强”。

紧盯重点群体,开启科学普及新形式。拍摄《我们的回答》《致敬栖霞科技力量》2大系列科技宣传片,集聚前沿科技力量;拍摄《栖霞科普游》《呼吸道疾病防控》等科普视频5部,受众群体覆盖广泛。全年累计组织各类科普创建活动300多场,新增省、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7家。仙林大学城高校科普联盟增至11家,结对栖霞中小学17所,“大手牵小手”开展高校科普资源与中小学科普结对共建,助力“双减”。全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43个,注册科技志愿者4186人。科普中国信息员活跃人数32287人,科普文章、视频传播量为965478次。区科协先后荣获中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省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省科普宣传周优秀单位、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网络赛优秀单位、省科协“县级科协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计划”优秀单位,顺利获评2022—2025年度“江苏省科普示范区”命名。

教育成果喜人。2023年全区实际参加高考1565人,普通类本二以上、体艺类公办本科达线合计1250人。全区参加中考4835人,中考质量持续稳步提升。新港中专校获得省技能大赛3金8银5铜的好成绩。

教育资源不断优化。2023年引进1名市学科带头人,全年招聘99名新教师,面向全国引进 20名骨干教师。重点配置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2023年全年开标 61次,共投入技装经费9854 万元。2023年投入使用配建小学1所,幼儿园4 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约108960平方米。2023年校舍抗震加固与扩建改造项目2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0.13亿元。加大维修经费投入力度,完成校舍维修17.417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7545万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旅体活动丰富多彩。重点打造了首届“大学城市”仙林大学城艺术节、“四季栖霞∙秋之韵”文化旅游节、“读创栖霞”读书节、“栖阅大家讲堂”系列活动等品牌文化活动。先后举办2023仙林半程马拉松赛、2023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南京站、南京市体育嘉年华、第九届南京市龙舟公开赛、第十五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舞狮项目)等赛事活动,圆满完成2023南京马拉松赛段、终点保障任务,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优质服务。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全面。加大文保力度,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全覆盖,启动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开展南朝陵墓石刻数字化保护试点项目研究,试点探索江苏省石刻文物数字化技术标准的制定。推荐“燕子矶及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申报第九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区内6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新增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南京市宝缘斋博物馆。

群众健身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共安装全民健身路径70套,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8场,“你点我送”体育健身进社区技能培训30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4场,区街两级共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50场。

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提升。2023年,辖区内现有各类医疗机构329家(含驻区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10家,医学检验实验室6家,血液透析中心1家,公共卫生单位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9家,互联网医院1家,另外还有社会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门诊部以上医疗机构60家,养老机构医务室21家,护理院(站)32家,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等152家。全区编制床位4039张,实际开放床位4070张(不含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卫生技术人员639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42人,护士2750人,全区平均每千人口有床位4.08张、卫技人员6.41人、执业(助理)医师2.55人、注册护士数2.76人(以全区常住人口99.74万测算)。全区医疗机构门急诊582.99万人次,出院8.93万人次。

十、节能降耗和环保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累计709.03万吨标煤,同比增长0.2%;煤炭消费累计1031.79万吨,同比增长2.3%;规上工业电力消费工业生产电力消费63.3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53%。

2023年,栖霞优良天数达290天,同比增加2天;全年空气优良率为78.9%,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PM2.5年均值27.8微克/立方米。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声级值为49.1分贝。全年地表水7个国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为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01.27 万人,比上年增长0.69%。城镇化率93.88%,比上年增长0.1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3年,栖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41.3元,同比增长4.4%。其中,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6743.75元,同比增长4.6%;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8206 元,同比增长4.4%;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8269元,同比增长4.4%;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5222.55元,同比增长4.0%。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2023年我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达到45705元,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支出的八大类型看,食品消费支出增长5.7 %,衣着消费支出增长8.4 %,居住消费支出增长5.5 %,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9.1 %,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长7.5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8.0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8.8 %,其他用品和服务增长9.1%。

就业创业局势保持稳定。2023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0406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950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86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6547人,支持离校五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914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469人,新增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40个;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463人次,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693人次,新型学徒制培训281人,新招收博士后6人,新增留学回国475人,新增区级企业专家工作室3个,新增市级企业专家工作室1个,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17家;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审查630份,劳动保障书面审查7648户,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深化拓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成效,持续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出台《救助小管家管理办法》,修订《栖霞区临时救助办法》,制作《救助政策汇编》,持续完善救助政策体系;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临时救助金、物价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6600余万元,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深化落实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机制,开展全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排查,全区325名困境儿童全部纳入“四色”服务管理;新建4家省级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点,全区9个街道实现全覆盖。坚持“严管机构、注重效能、擦亮品牌”工作思路,深入构建全要素、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114张;完成22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1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个示范性乡村睦邻点、2个社区认知症照护中心,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457人次,持续推进9个示范性社区“时间银行”服务站点建设。“掌上云社区”荣获“江苏民政数字化转型最佳应用提名奖”,“掌上云社区”标准化试点工作获评全省民政标准化建设试点类项目优秀等次。线下举办社区专职工作者“一社一品”培训班和“国家社会工作师考前辅导班”,吸收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500余人参训;线上依托“掌上云学院”开设党建引领、五社联动等在线课程370多个,参学超2100人次。全年实施“社区微幸福项目”21个。

注释:

①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②按现行统计划分标准:规模以上工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法人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零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③本公报中的部门统计数据分别来自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化旅游局、区财政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科学技术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生态环境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区民政局。

④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栖霞统计年鉴》为准。

⑤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