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迎难而上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的特殊之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担当使命,依法履职尽责,解放思想、对标找差、创新实干,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区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社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举措持续改善,在极不平凡的一年交出满意的答卷,圆满收官“十三五”。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稳中有进。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569.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82亿元,可比下降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02.71亿元,可比增长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8.62亿元,可比下降2.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5:57.53:41.97。一、二产比重分别较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和1.5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较上年提升1.55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2020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1.32亿元,同比下降0.48%。其中:农业产值7.98亿元,下降10.6%;林业产值0.09亿元,增长1.81%;畜牧业产值1.63亿元,增长199.85%;渔业产值1.02亿元,下降1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亿元,增长5.4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26万亩,同比增长4.06%;粮食总产量2.46万吨,同比增长5.36%。
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全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2200公顷,主要发展特色果蔬、优质稻米、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全面超过去年,稳产保供任务超额完成。在八卦洲建成南京首个沿江5公里“两无化”示范基地1007亩。全区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13%和10%,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82.93%,3万余亩耕地质量提升三年任务全部完成。生猪生产稳步恢复。以最快速度建成龙潭牧原生猪规模养殖场,全年生猪恢复生产市定存栏、出栏目标任务完成率分别为106.47%、103.29%。成功举办十六届南京农业嘉年华主会场活动,主会场接待游客45万人次,带动八卦洲全年接待游客117.5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超4800万元,国庆黄金周接待游客13万人次、同比增长33.42%。
推进农村生态宜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任务全部完成,编制3个街道21个行政村的村庄布点规划,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分类处理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户厕无害化改造和村庄“四清一治一改”工作全面完成。开展美丽宜居乡村连片打造计划,围绕八卦洲农业嘉年华、龙潭水一方和西岗桦墅美丽乡村等重点区域连片建设美丽乡村宜居村18个,建设数量是历年美丽乡村建设中最多的一年,区域整体形象显著提升。落实长江大保护行动,长江持证渔民全部退捕转产,长江禁钓工作扎实推进。禁养区水产养殖全部退出。完成长江沿岸绿化造林和覆绿119.2公顷,实现沿江连贯绿色界面,打造紫东“绿色银行”苗圃基地90公顷。全区林木覆盖率达32.39%,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9.26%。
推进民生福祉改善。精准扶贫工作决胜收官。以高于全市标准实现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两个100%巩固脱贫率目标。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全区21个企村联建项目签约落地,在全省“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实绩考核中率先达到联建率100%。计划投资额总额18162万元,已到位资金约8469.57万元,到位资金率达46.63%。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和股份证完成率达双100%。完成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试点工作。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进场交易平台建设,完成产权交易216笔,成交金额4332.79万元,溢价金额83.95万元,溢价率2%。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90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从三大门类看,全区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2824.5亿元,同比增长0.5%;采矿业累计完成产值3.69亿元,同比下降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产值76.85亿元,同比下降3%。从经济类型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379.23亿元,同比增长14.6%,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分别同比下降9.3%、1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全区先进制造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08.09亿元,同比增长9.7%,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长5.8个百分点;全区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65.71亿元,同比增长1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小微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3.99亿元,同比增长6.9%,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
企业利润爆发式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71.05亿元,下降1.29%;实现利税252.64亿元,下降19.6%,其中实现利润51.32亿元,增长4419.9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具体见表一。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81.29亿元,同比增长4.04%;竣工产值264.9亿元,同比下降93.77%;全年建筑业总产值中,建筑工程产值556.32亿元,同比增长6.86%;安装工程产值119.41亿元,同比下降9.83%;其他产值5.56亿元,同比增长204.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保持稳步增长。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4%。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3%;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67.0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5.8%;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49%。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9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9.7%。施工面积1141.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09.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1%。新开工各类房屋面积282.3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3%。其中住宅新开工18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8%。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138.2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全年房地产销售额达38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2020年,栖霞区交通道路总里程达到472.396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19.46公里/百平方千米,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80.32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392.076公里。全区公交线路总长1156.6公里,线网长度810.2公里。打造交通服务民生新形象,释放更多惠民红利。全区新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完成公共停车场建设7个,增加泊车位3094个,优化公交线路6条。
旅游产业不断发展。2020年全区共接待游客6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3亿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新消费”行动,通过降低票价、发放消费券、旅游直通车、特色节庆活动等方式吸引客流,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石刻游公益专线不仅江苏省文旅厅、南京市文旅局大力宣传,还多次被学习强国APP、紫金山APP、现代快报、搜狐网、腾讯网等品质网络平台和媒体报道,并于2020年12月在“苏心游”平台正式上线,进入市场化消费环节。高质量制作旅游宣传资料,积极做好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快速恢复文化旅游市场活力。累计引进新兴文旅项目10余个,涵盖文化教育、自然景区、主题乐园、酒店餐饮、商贸配套等各类文旅产业链条。玛雅水公园、欢乐谷分别于2020年7月、11月开园运营,累计吸引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
六、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202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50.52亿元,同比增长11.7%。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20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985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进口总额454.3亿元,同比下降6.4%,出口总额530.7亿元,同比增长19.9%;完成实际使用外资9.16亿美元,占全市比重20.3%;新设立外资项目79个,增资项目28个,总投资/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2个;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80亿美元;完成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84亿美元,同比增长6.1%;完成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44亿美元,同比下降8%。
七、财政
2020年,栖霞板块财政总收入(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实现244.2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7亿元,总量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四(含江北新区),同口径负增长6.35%。
支出结构持续改善。2020年,栖霞板块实现财政支出273.69亿元,同比增长27.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8.15亿元,同比增长5.1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卫生健康、城乡社区等八项支出76.37亿元,同比增长4.74%。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支出占比81.15%。
八、人才、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0年度,栖霞区入选省“双创计划”10人,其中“双创人才”5人(行政区4人,经开区1人),“双创博士”5人;入选省乡土“三带”人才计划11人(行政区11人),其中“三带”名人2人,“三带”能手1人,“三带”新秀8人。入选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9人,其中中青年拔尖人才10人(行政区7人,经开区3人),中青年优秀人才19人(行政区13人,经开区6人)。入选市级高层次人才31人(行政区23人,经开区8人),区级高层次人才102人(行政区54人,经开区48人)。
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12人入选南京市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行政区6人,开发区6人),6人入选科技顶尖专家集聚计划(行政区2人,开发区4人),其中A类专家5人(行政区2人,开发区3人),B类专家1人在开发区入选。
推动企业集聚和产业创新。进一步深化创新名城建设,走深走实激励创新,服务企业、发展企业,打造栖霞特色的科创企业森林。全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07家;全区省民营企业总量400家;入选市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14家,总量18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197家,总量700家。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总量3家;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总量42家;新增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总量72家;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7家,总量48家。新型研发机构新增孵化与引进集群集聚度79%。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四新”建设项目研发,取得70项成果。
推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霞科行”高校联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发挥主场和能动作用。2020年“霞科行”区级技术转移市场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十届“金桥奖”集体一等奖。完成新增科技成果信息库等四大数据库信息1700余个,服务企业1954家,累计推动在线交易合同签约近1.6亿元。组织高校举办产学研合作对接等各类科技服务活动百余场,促成70余家驻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达成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14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63亿元。
推进创业孵化和企业创新。新增9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总量40家;新增市级孵化器1家,孵化器总量23家。2019年省级孵化器绩效评价中获A级评价4家。企业获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9项、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3个,入选海外“345”高层次人才2人。
推进科普惠民和服务三农。完善科协组织运行机制,推动13家企业、园区成立科协组织。开展科普活动近400场。创建科普教育基地20余家、科普e站72家。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获评省级科技特派员12名,获批省级法人科技特派员2人,新建科技服务超市1家。开展科技培训等活动,服务一线农业技术人员、农户1000余人。栖霞高新区海智基地获“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挂牌。
教育成果喜人。2020年全区实际参加高考1270人,普通类本二以上、体艺类公办本科达线合计990人。全区参加中考4028人,总均分525.04分,8门中考学科均分超过市均分。新港中专校参加省技能大赛获得两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
教育资源不断优化。2020年引进7名市学科带头人,全年招聘488名新教师,面向全国引进20名骨干教师。重点配置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2020年全年开标106次,共投入技装经费15000万元。2020年投入使用配建小学4所、幼儿园5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约152490平方米。2020年校舍抗震加固与扩建改造项目12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1.53亿元。加大维修经费投入力度,完成校舍维修1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600万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2020年,全区共举办群众文艺活动1200余场,组织各类公益群文类培训、讲座612课次、17570人次,线上网络慕课培训5000余人次,全年共计21570人次;开展各类阅读活动168场,其中线上活动120场,线下活动48场,书刊外借约50余万册次。全区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栖阅时光•城市书房”正式建成启用,成功举办“金秋栖霞”艺术节,“读创栖霞”读书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相声作品《我师父》荣获第十四届江苏省政府群众文艺最高奖--“五星工程奖”,区图书馆“特殊人群导读志愿者服务队”在 “2019年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文化和旅游类项目”二等奖项目,为全市同系统唯一获奖项目。新申报升级 8处不可移动文物列入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区政府公布了第二批共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了17位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大力建设体育健身设施。不断优化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2020年,新建更新健身路径101套,多功能运动场1个,小绿园1个,新建社会足球场地18片,全区已拥有健身路径520套(5210件),健身小绿园11个,健身步道95公里。在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健身器材日常监管维护,利用“栖霞区健身路径巡检修平台”,实现了体育设施信息化、网格化管理,确保了群众健身安全。
大力组织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八卦洲龙舟赛、“秋栖霞”登山大赛、区第十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乒乓球、羽毛球、拔河比赛、区第一届“足协杯”八人制足球赛等,全年区街两级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达252次。
大力提升健身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了群众身边体育服务组织,全年新增体育俱乐部1个;加大科学健身指导力度,开展国民体质监测12场,监测7012人,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5期,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25名;组队参加国家、省、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选派1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省一线再培训,60人参加市二级培训;优化训练项目布局。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向省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队5名,向市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32名。组队参加南京市第二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获得金牌18块、银牌12块、铜牌10块。区体校射击队代表南京市参加省青少年射击(飞碟)冠军赛获得金牌1块、银牌2块、铜牌4块;参加省锦标赛获得银牌2块、铜牌1块。
2020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2家(含驻区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3家(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医大第二附属医院迈皋桥院区、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二级医院6家(栖霞区医院、南京瑞东医院、南京新颐和康复医院、南京万寿医院、南京明洲康复医院、南京钟山老年康复医院),公共卫生单位3家(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0家,另外还有社会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门诊部以上医疗机构29家,护理院(站)15家,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等156家。全区编制床位3366张,实有床位3135张,卫生技术人员516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98人,护士2247人,全区平均每千人口有床位4.26张、卫技人员7.02人、执业(助理)医师2.85人、注册护士数3.05人。
提升卫生服务水平。打造“1个平台”:栖霞区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成“2条专线”:1条1千兆的政务专网线、1条100兆的南京市卫生专网线;完善“3 个体系”: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立“4个数据库”:全员人口信息库、电子病历资源数据库、健康档案资源数据库、医学专业知识库;启用“5大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容灾备份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强化“6项业务应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划免疫接种管理、药品管理、人口管理信息和综合监管业务系统。
新冠肺炎有效防治。2020年全区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0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病例5例,累计可疑病例129例,参与流调586人次,转至公卫中心治疗15例,全部出院。追踪密切接触者共807人,累计进行隔离医学观察521例,发布协查函686次。对隔离点、居家、医院、农贸市场、食品企业及冷库等场所人员,采集转运鼻拭子、咽拭子、肛拭子,血、食品样、环境样共计10706份。全年对114处场所进行消杀灭菌处理,共计消杀58710平方米。响应号召派遣人员驻点南京南站、上海等地帮助预防输入人员转运。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按照《关于加强冷链食品监督检查和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宁防办〔2020〕138号)要求,对进口冷链食品“逢进必检”以及冷链食品环境“每周抽检”,督促冷链相关从业人员“应检尽检”。共完成累计126家单位、15095份样本的采集,包括食品样本(含包装)8523份,环境样本477份,从业人员样本6905份。对企业进口货物、环境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累计完成20家单位、213份样本采集。2020年11月开始,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呼吸科等重点场所完成每月一次环境样本采集,共采集50份样本。
十、节能降耗和环保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累计734.31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71%;煤炭消费累计907.77万吨,同比下降1.83%;电力消费为66.5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67%。
污水处理企业污水处理量4530.4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94%。
2020年,栖霞优良天数达304天,同比增加48天;全年空气优良率达83.1%;PM2.5年均值3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空气质量位列主城区第二,整体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功能区噪声达标率75%,区域环境噪声53.4分贝。全区危废库存量保持同期水平。
2020年,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接入17家污染源企业,废气企业7家,41个监控点,废水企业17家,16个监控点,其中3家企业兼有废水、废气监控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由专人负责看管,每日监控企业在线数据,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及时通报给相关人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0年,栖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65867元,比上年增长5.0%。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2020 年我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达到 41805 元,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支出的八大类型看,食品消费支出增长 2%,衣着消费支出下降 5.1%,居住消费支出增长 7%,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 7.5%,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长 9.8%,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下降 14.9%,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下降 4.6%,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 4%。
就业环境总体良好。2020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6605人,实现再就业10291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558人,培育自主创业者5761人、创业带动就业22267人、扶持大学生创业618人、扶持农民创业1107人;完成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培训2396人次、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134014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5944人、创业培训3005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取证3265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203人;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审查数776份,劳动保障书面审查9117户,受理工伤认定案件788起;仲裁院立案受理并审理结案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40件;追讨农民工工资及各类补偿6500余万元,涉及劳动者5000余人。
社会保障事业水平持续提升。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17954人,本市户籍社会保险中断缴费续保6012人,五项社会保险费征收总额401134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3455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9298人;社会保障卡新制卡发卡43178张。
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抓实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临时性政策和标准落地,调整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至945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300余万元,困难群众“消费券”60余万元、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120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140余万元。开展“六一”走访慰问,举办“小小心愿环游记”、“52童心”困境儿童关爱计划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及时妥善处置儿童入学困难、监护缺失等个案6起。全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200张、居家养老床位数56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5张;新增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1家;完成35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接受上门服务居家老人数占比超30%。全年实施“社区微幸福项目”11个,新增微信群160个,新增入群人数34314人;成立“掌上云社区学院”,线上授课41次。疫情防控期间,发布防疫资讯4万余条,汇编战“疫”专刊70余期,居民下载点击量累计超150万次。全年实施公益创投项目58个、涉及资金499万元;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率达80%。
注释:
①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②按现行统计划分标准:规模以上工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法人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零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③本公报中的部门统计数据分别来自于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化旅游局、区财政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科学技术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生态环境局、区体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区民政局。
④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栖霞统计年鉴》为准。
⑤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⑥人口和就业人员数据以最终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为准,本公报中不单独发布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