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全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保持增长。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0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2.16亿元,下降0.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8.79亿元,增长4.8%。三产占比为12.6:48.8:38.6。

人口总量继续下降。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07473人。其中,0-17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4.21%,18-3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7.96%,3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43.23%,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4.61%。全年共出生登记1044人,死亡2343人。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总产值9.14亿元,增长5.4%;林业总产值0.86亿元,增长8.6%;牧业总产值23.82亿元,增长3.9%;渔业总产值24.68亿元,增长5.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30亿元,增长7.4%。

粮食产量持续提高。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6.92万亩,比上年增长0.14%,总产量11.87万吨,比上年增长6.72%。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3.79万亩,增长0.3%,总产量5.20万吨,增长0.4%;秋粮种植面积23.13万亩,增长0.04%,总产量6.68万吨,增长12.2%。

畜牧业发展较快。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9.16万吨,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牛奶产量24.45万吨,增长25.6%。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9.23万头、8.16万头、2.80万只、255.26万只,出栏分别达到17.28万头、4.20万头、4.70万只、1214.96万只。

渔业产量再创新高。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6.3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4.94万吨,淡水产品产量1.37万吨。水产养殖面积56万亩。水产品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28.7万亩,认证无公害水产品2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承压发展。全区工业增加值为109.6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4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2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8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7.4%,医药制造业增长19.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3.0%。

建筑业继续壮大。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4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13亿元,增长7.5%;安装工程产值3.54亿元,下降3.2%;其它产值0.77亿元,增长211.3%。全年签订合同额18.61亿元,下降0.9%。其中,新签订合同额14.38亿元,下降2.3%。

四、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8.7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6%。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1%、27.6%、2.9%。

五、交通、电信和旅游

交通条件持续完善。农村公路投资5.9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4.5公里,实施路面状况改善工程93公里。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639.69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县道121.70公里,乡道296.82公里,村道897.92公里,专用公路323.25公里。

电信通信业增长快速。完成电信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7.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2.2万户,增长2.2%;移动电话用户数28.9万户,下降0.2%;互联网用户数8.3万户,增长4.9%。

旅游业复苏向好。全区2A级以上旅游景区10家,其中,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4家,2A级景区4家。旅行社8家,出境组团社1家。全区旅行社8家。星级饭店2家,其中,三星级1家,四星级1家。接待游客14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9%,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5.4:47.7:46.9。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9.1%,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长69.8%。从重点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9.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1.5%。

房地产市场呈下降趋势。全年房地产投资13.32亿元,比上年下降26.4%。其中,住宅投资10.42亿元,下降26.3%。房屋施工面积80.46万平方米,下降24.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1.8万平方米,下降25.8%。竣工面积38.22万平方米,增长30.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3.03万平方米,增长36.8%。商品房销售面积14.70万平方米,下降7.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44万平方米,下降27.8%。

七、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主要商品销势良好,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3054.5万元,增长16.4%;饮料类零售额1572.3万元,增长12.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5537.6万元,增长16.9%;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5923.9万元,增长47.2%。

对外贸易稳步拓新。进出口总额121.89亿元,比上年增31.9%。其中,出口28.2亿元,增长26.9%;进口93.69亿元,增长33.5%。实际到账外资6695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7.5%。全区具有进出口资格的企业共120家,实现进出口业绩的企业45家。其中,实现出口业绩的企业38家,进口业绩的企业9家。出口额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进口额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与我区发生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30多个。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平稳回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25.63亿元,同口径增长0.2%。其中,税收收入15.64亿元,同口径下降6.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8亿元,增长15.2%;教育支出6.34亿元,增长44.0%;卫生健康支出2.92亿元,增长54.9%。

金融保障力度增强。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3.58亿元,比年初同口径增加62.5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0.45亿元,比年初同口径增加36.64亿元。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4.78亿元,比年初同口径增加35.24亿元。

九、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15元,比上年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37元,比上年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2806元,比上年下降2.5%,年末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9.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6元,比上年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133元,比上年增长2.7%,年末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56.2平方米。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971人,领取失业保险金1940人次。参加养老保险职工53777人,其中,领取养老保险的待遇人员2419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32744人,其中,在职职工27733人,退休人员501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8460人,其中,成年39169人,普通儿童9208人,新生儿1750人,普通学生15827人,特殊人员1250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28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6801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分别达到2730元和1890元。

生态环境继续向好。SO2、NO2、PM10、PM2.5、O3、CO浓度分别达到9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60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185微克/立方米、1毫克/立方米。除O3外,其他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综合指数3.91,位居全市各县区第1位;环境空气优良率75.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3条国控入海河流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及以上,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优良比例高于全市水平,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保持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3.3%。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巩固。全区共有幼儿园39所,小学13处,初中5处,九年一贯制学校5处,普通高中1处,职业学校1处。在园幼儿6425人,小学在校生10990人,初中在校生6720人,高中在校生3323人,职业学校学生数945人。教职工3419人。省级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提名1所,市级文明校园22所,省十佳幼儿园1所,省示范幼儿园22所,市现代化幼儿园18所。全年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科技创新实力增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全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东营市重点实验室51家。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新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全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23个。累计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190人。全年引进高新技术项目11个,在孵企业达到52家。为企业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高企补助、研发补助、平台奖励等政策资金3200余万元,累计办理科技贷款4870万元。

质量强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区新增山东优质品牌(产品)4个,山东知名品牌1个,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家。3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试点示范验收。全区企业参与制(修)订山东省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4项。

十一、文化、广播、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整体繁荣。全区共有(公共)文化馆1个,举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2022广场文化艺术节演出40场、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巡演198场。开展“油地文化大讲堂”系列公益培训班、“艺享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班150余班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36场次。开展线上画廊、线上课堂、云展示等优秀文化艺术展览及课程260余次。举办“艺”起战“疫”歌曲、剪纸、面塑、书法等文艺作品展播活动130余期。组织文化馆文化志愿者开展“千团万人下乡进社区”文化志愿服务300余场次。建成河口文创产业基地1处,1个项目获批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项目获批东营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3个项目获批河口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个传承人获批河口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共图书馆1个,全年接待读者16.3万人次,外借书刊19.3万册次,举办200余场培训、讲座和体验活动。

广播事业继续稳定。地方共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均为100%。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4万户,应急广播覆盖两个街道0.8万户及城区0.7万户居民。有线电视用户1.6万户(不含油田),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6万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举办体育赛事45场,参加省市线上线下体育赛事26项、1000余人。举办健身指导培训班10期,参与人数达500余人。争取上级政策资金,为镇街充实、复新健身器材500余件,购置国民体质监测器材1套,实现了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新登记设立民非企业体育俱乐部3家,协会换届1个,创建“老年人太极拳活动基地”6处。荣获2018-2021年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22年全国体育彩票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全民健身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级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省“三大赛”优秀组织奖;省级赛事团体一等奖3个、市级赛事一等奖5个;市级青少年业余训练点1处;2022年省线上线下网路健步走比赛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体彩销售网点50家,全年销量5077万元。

医疗保障水平提升。全区医疗机构146家。其中,二级医院4家,镇街卫生院4家,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70家,个体诊所51家,门诊部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处,卫生监督机构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民营医院3处。全区注册床位1003张,实际开放床位798张。卫生技术人员1515人。全区乡村医生106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5、房地产业投资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7、从2015年开始,城镇居民收支指标调整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收支指标调整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河口区统计局

2023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