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落细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市委“532”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区委“3511”工作部署,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奋楫争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经济运行

【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台阶。2022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0.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2亿元,同比下降3.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5.06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78.16亿元,同比增长1.3%。全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37727.8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20476.6美元。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0.8:26.3:72.9,服务业占比保持全市首位。

【农业】

粮食生产保持平稳。2022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6亿元,下降1.7%,分行业来看,农业产值为8.12亿元,增长11.2%;林业产值0.08亿元,增长0.01%;畜牧业产值0.36亿元,下降63.5%;渔业产值4.42亿元,下降1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7亿元,增长9.6%。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67万亩,面积增长7.6%。粮食总产量6695吨,比上年增加412吨,增长6.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0.57万亩,增长7.2%;产量1814吨,增长7.7%。水稻种植面积0.6万亩,与上年持平;产量3699吨,下降0.5%。

农业主体有效培育。创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各1家,组织申报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累计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1家、区级4家,全年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突破2.1亿元。积极构建“互联网+农业”平台,园外园汤团、中国邮政、嘉家链电子商务、常常蟹等互联网农业企业全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2.8亿元。

【工业】

工业生产稳定向好。2022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06.7亿元,同比增长3.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七大主要产业产值“四升三降”,生物医药、化工、机械等重点行业增长显著,拉动全区产值增长,化工行业、机械行业产值增速超10%,同比分别增长17.7%、12.2%,其中机械行业拉动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5个百分点。

十大产业链增长有力。2022年,十大产业链企业完成产值191.5亿元,同比增长6.5%。新能源行业增长明显,全年产值33.1亿元,同比增长46.1%;节能环保行业年度产值增速45.6%;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完成产值20.1亿元,同比增长10.7%,深兰机器人深入多个细分领域,研发制造多行业智能机器人,产值同比增长4倍。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355亿元,同比增长5.6%,增幅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1.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4%,较上年提升2.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五升二降”,其中新能源制造业同比增长40.1%。

【建筑业】

建筑行业稳步增长。2022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8.0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直接从建设单位承揽工程完成的产值92.4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为94.3%。

签订合同额增势平稳。2022年,全区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217.4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21.3亿元,同比增长56.7%,占全区比重55.8%;本年新签合同额96.1亿元,同比下降12.0%。本年新签合同额增长较快的两个行业分别是: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17.4亿元,同比增长61.5%,土木工程建筑业48.3亿元,同比增长15.3%。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投资运行稳定增长。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4%,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4%;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全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29.2%,拉动全区投资增长11.4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量质齐升。2022年,全区在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73个,同比增加7个。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1%,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1.8%,拉动全区投资增长11.9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高位增长。2022年,全区奋力打造“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道路建设、市政工程、老小区改造等项目等加快推进,加上原市属项目属地下放带来增长的因素,全区基础设施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0.2%,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14.7%,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其中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支撑较强,全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46.7%,对全区基础设施投资贡献率达60%。

房地产开发投资低位运行。2022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3.2亿元,同比下降4%,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项目93个,同比增长12%,其中,在建重点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及以上)19个,同比下降5%。新开工面积13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4%。商品房待售面积7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8%。

【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消费市场复苏缓慢。2022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5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51.3亿元,同比增长1.6%。全区20个零售商品类别中,有10个实现了正增长,其中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和饮料类零售额增速位列前三,同比分别增长47.0%、44.0%和27.7%。从批零住餐四行业来看,全区完成批发业销售额1658.8亿元,同比下降2.4%;零售业销售额360.1亿元,同比增长3.8%;住宿业营业额6亿元,同比增长2.6%;餐饮业营业额60.2亿元,同比增长5.9%。全区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7.4亿元,同比增长21.4%,13家限额以上互联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26亿元,同比增长51.3%。

服务业稳步增长。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5.9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纳入核算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58.3亿元,同比增长1.2%。全区规上服务业十大行业门类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两行业增幅超过20%,同比分别增长35.1%和26%。

二、改革开放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按人民币计价,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17.3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出口196.7亿元,同比增长6.9%;进口20.6亿元,同比下降13.6%。全区100家重点外贸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167.8亿元,占全区比重为77.2%。其中进出口额同比增长的有71家,下降的有29家。

跨境电商集群提质。2022年天宁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29家,实现跨境电商平台交易额12.5亿元,其中开票销售8.9亿元,纳税额881万元。

利用外资克难求进。全年协议注册外资项目新设31个,增资12个,累计新签协议注册外资1.45亿美元,同比下降67.9%。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全区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4亿美元,同比下降40.1%。

三、社会事业

【科技和人才】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武进不锈荣获全国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科学技术奖,纺兴精密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创志科技、宇通干燥、应能微电子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家,汉韦聚合物、应能微电子2家企业获批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

创新驱动不断推进。2022年,天宁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7家,累计323家。科技项目立项17项,共争取上级资金达4842.85万元。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家,其中省级以上1家;新认定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各级各类创业载体7家,其中省级以上4家。新增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家。组织科技对接活动5场,新增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5项。

2022年,全区专利授权4951件,其中发明专利新增授权511件,同比增长54.3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33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36.36件,同比增长22.3%。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1名,实现历史性突破,引进顶尖人才项目1个,新增“龙城英才计划”项目28个,引进高层次人才324名、海外人才131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实现总产值15亿元。全年建设改造人才公寓超3000套,发放青年人才租房资助各项资金135万元,为各类人才在天宁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至年末,全区现有学校9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5所,小学33所,幼儿园5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非校事业单位3所。全区中小学在编教职工2747人(初中、小学、特殊学校),幼儿园在编教职工500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53929人(初中、小学、特殊学校),幼儿园在园幼儿17132人。

文体事业显著提升。2022年,全区拥有区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街道级全民健身中心8个,社区体育公园20个、社会足球场地15个、全民健身路径点863个、健身器材达6836余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92平方米,建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社区比例100%,每千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数3.6名,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1%。丰富公共文化内容供给。举办天宁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举办惠民巡演7场次以上;社教活动和公益讲座18场以上,“送戏下乡”150场以上,公益培训班45期次420课时以上,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达到3.47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0个(市管驻区医疗卫生机构除外),执业(助理)医师1539人、注册护士1440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数诊疗271.3万余人次。全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2.15%,家庭医生签约285146人,签约率42.62%,重点人群签约率80.56%,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73.81%。

四、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7.63万人,其中城镇地区常住人口61.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1.52%。全区出生人口0.35万人,死亡人口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

就业创业形势良好。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54场次,参会企业1337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82万余个。落实6047名就业困难人员全过程动态管理,开发公益性岗位65个,发放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357.24万元。组织226名青年参加就业见习,新建就业见习基地24家,发放灵活就业补贴3193.76万元。提供创业服务5983人次,支持成功创业3850人,创业带动就业1.02万人,核定富民创业担保贷款977.8万元。完成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3404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82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87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430人。举办第六届“天宁杯”职业技能大赛,1453名选手通过鉴定并取得高级技能等级证书。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42.2元,增长4.3%,其中工资性收入42411.3元,同比增长3.7%;经营净收入9132.7元,增长3.8%;财产净收入6358.7元,增长6.9%;转移净收入10639.5元,增长5.1%。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078.9元,增长2.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6.5%。

【社会保障】

社保水平逐年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累计1.78万户,参保职工21.1万人,新增参保职工1.4万人。净增参保职工4898人,完成进度74.2%,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7亿元,完成进度107.3%。全区企业失业保险参保累计18.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累计18.5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参保单位184家,在职参保5410人,退休4065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约6000人,待遇享受人员约2.21万人。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12.48万人。

福利事业持续推进。全区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到1000元/月,年末全区1206户,1509人享受低保,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042户、1310人,农村对象164户、199人,累计发放1931.98万元。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2家,养老机构床位数4262张,入住老人1580人。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推动区域路网完善提升,工业大道、湾塘路、三丰路等22条道路建成通车。打造“一街一风景、一路一特色”,提升改造关河路、博爱路等9条精品街道,全长9.7公里。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开街,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首批江苏省示范步行街,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增设大明北路、新堂北路等32个公交车站点不锈钢候车亭,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904个,2009个停车泊位接入“常州停车”智慧停车平台,34家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试点完成,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持续加强。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9天,优良率79.0%,PM2.5累计平均浓度3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北塘河青洋桥、新沟河粮庄桥等2个省考断面水质稳定Ⅲ类,省考断面优Ⅲ比例100%。整治提升18个涉气企业集群178家企业,完成拦港河、联丰河等11条城乡河道疏浚整治,清淤土方13万方。开展涉水、涉酚、涉磷行业整治,累计完成涉水企业31家、涉酚企业12家、涉磷企业174家。持续深化生态绿城建设,实现扩绿310亩、联网5公里。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建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查家、牟家、丰北获评省级文明村和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郑陆镇成功创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牟家、丰北创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注释:

①公报发布的数据均为2022年快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②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