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常州市天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总导向,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 经济运行

【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台阶。2020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5%。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7亿元,同比下降0.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4.0亿元,同比下降0.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96.5亿元,同比增长4.4%。全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26017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8264美元。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25.2∶73.8,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4亿元,增长5.8%,其中税收收入55.8亿元,增长6.6%,税收占比90.9%。主要税种中,增值税完成20.4亿元,下降2.3%;企业所得税完成8.5亿元,增长33.8%;个人所得税完成2.9亿元,增长49.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2亿元,增长14.7%。

【农业】

粮食生产稳中有升。2020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3.7%,分行业来看,农业种植业产值为7.1亿元,同比减少5.2%;林业产值0.1亿元,同比增长2.0%;牧业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50.4%。渔业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亿元,增长2.9 %。夏粮总产1769吨,较上年增长2.6%。全年累计完成轮作休耕2000亩,实际完成小麦种植5250亩、水稻种植6000亩,玉米300亩,全年粮食总面积1.56万亩,产量达6106吨,全区水稻优良品种覆盖达90%以上。

生猪供应逐步恢复。加速推进高标准养殖场建设,现有8家规模场,累计完成生猪存栏1.9万头、出栏3.2万头,其中本地生猪存栏7000头,出栏8200头,同比分别增长79%、64%。

现代农业持续增效。特色林果发展稳定,2020年,翠冠梨总产量1.02万吨,总产值达5120万元;特色葡萄总产量0.35万吨,产值突破22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平稳,全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额16053万元,同比增长76.6%;区级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额2336万元。“互联网+农业”取得突破,全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2.4亿元,同比增长30%。

积极打造特色品牌。成功引进水果甜椒等5个蔬菜新品种和美黄姬等5个西甜瓜新品种,“焦溪翠冠梨”地理标志商标申报进入公示期并获评江苏省第二届优质早熟梨银奖,“瞬溪”牌鸡蛋续评为常州市第二十二届名优农产品。

【工业】

工业经济承压前行。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23.7亿元,同比增长0.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七大主要产业产值“四升三降”,其中化工、机械、生物医药和电子行业同比分别增长30.5%、6.5%、2.8%和2.0%。建材、纺织服装和冶金分别下降14.9%、10.5%和4.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46.1亿元,同比增长5.1%,占规模工业产值的39.5%。完成十大产业链产值199.9亿元,同比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2.1%。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新能源和智能制造装备三个行业增长速度在10%以上。

【建筑业】

建筑行业稳步增长。2020年,全区111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9.0亿元,同比增长2.5%;安装工程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105.7%。

全年共签订施工合同金额137.6亿元,同比上升15.1%。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4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4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9%。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投资稳中有进。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5.4%,服务业投资增长10.4%。按项目类型分,全区产业类项目投资同比下降3.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7%;按投资项目规模分(不含房地产),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9%,5000万以下项目投资同比下降25.0%。

投资结构趋优。全区高技术产业投资额占比达14.0%,同比提增4.0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项目16个,较上年增加6个,完成投资增速为103.2%,占服务业投资比重6.5%,其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增长较快,同比增长494.1%;研发与设计服务同比增长168.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为22.2%。

房地产投资份额扩大。2020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8.3亿元,同比增长7.7%,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较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在建项目78个。到2020年底,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为8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8%,比2019年底减少14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4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1%。

【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消费市场受疫情影响明显。202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3亿元,同比下降5.7 %。分规模来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亿元,同比下降4.5%;限额以下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7亿元,同比下降5.6%。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604.7亿元,下降1.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3.1亿元,下降9.8%。

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2020年,全区21类商品中,有14个类别销售额呈同比正增长。其中,全区居民消费内容不仅在传统的吃、穿、住、行上持续升级,消费品质也逐步向中高端转变。全年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3.5亿元,增长12.9%;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3.1亿元,增长13.2%;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1.5亿元,增长81.4%。

服务业平稳增长。2020年,全区20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增加值27.7亿元,增长10.8%。实现营业利润5.1亿元,利润总额6.4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增势良好。

二、改革开放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额小幅下降。按人民币计价,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00.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出口177.1亿元,增长1.2%;进口23.5亿元,下降18.6%。

全区有进出口贸易往来企业数量864家,同比增长15%。全区一般贸易进出口176.8亿元,同比增长5.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8.1%,比上年提升了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23.1亿元,同比下降34.8%;保税仓库进出口0.5亿元,同比增长300%。重点出口商品中纺织服装出口92.6亿元,同比下降5.1%;机电产品出口41.9亿元,增长6.4%;化学工业及相关产品出口15.4亿元,下降1.4%。

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全年协议注册外资项目新设25个,增资17个,累计新签协议注册外资4.3亿美元,增长28.9%。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超亿美元项目2个。全区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3亿美元,同比增长8.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21.4%。

三、社会事业

【科技和人才】

创新载体建设提质。云网(江苏)公司、国佳云为等5 家企业中标4 项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汽车零部件、纺织危化品等行业子平台上线运行,网博视界入选全省首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2020年,天宁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6.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9.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2 家,累计199家。科技项目立项36项,共争取上级资金达4939.9万元。获202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新增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13家,其中省级以上5家;新认定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各级各类创业载体5家,其中省级以上4家。新增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家。组织科技对接活动8场,新增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

2020年,全区专利申请共5686件,同比增长18.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78件,同比增长7.4%;专利授权4253件,同比增长65.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32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6.4件,同比增长14.8%。

招才引智创新突破成功引进各类紧缺人才6532名,完成年度目标的100.5%。其中高层次人才 260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4%,新增高技能人才1170人。建成企业博士后工作站7个,实现在站博士后9人,入选省“双创人才”市推荐上报数4人,对接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70余人次,引进“龙城英才计划”C类项目26个。

【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至年末,全区现有学校83所,其中四星级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5所,小学30所,幼儿园4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非校事业单位3所。全区中小学在编教职工2711人(高中、初中、小学、特殊学校),幼儿园在编教职工490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52048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在园幼儿18670人,特殊学校在校学生数253人。

文体事业稳步发展。2020年,全区拥有区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镇(街道)级全民健身中心8个、中小型体育场地30个、社区(村)体育公园17个、社会足球场地14个、全民健身路径点1142个、健身器材达8700余件、区级体育社会组织数量1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67平方米,“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100%。 2020年底文化馆和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已全面完成,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达到4.12次。

卫生事业不断提升。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8个(市管驻区医疗卫生机构除外),执业(助理)医师969人、注册护士712人,全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51人。全区出生人口总数总体平稳,二孩占比达39.4%。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数114万余人次。2020年我区原有12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常住人口64.1万人,人均82.85元的标准筹措项目补助经费,我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0.1%,家庭医生签约240888人,签约率37.6%,重点人群签约率79.5%,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72.2%

四、就业与社会保障

【就业与收入】

就业创业形势良好。全区新增就业1.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2.4%;失业人员再就业0.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1.5%;援助困难群体就业2953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55.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实现创业培训957人,扶持成功创业313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96%;引领大学生创业450人,创业带动就业12136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取证3266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69元,增长3.8%,其中工资性收入37688.5元,同比增长2.5%;经营净收入8139.2元,增长0.9%;财产净收入5469.4元,增长8.2%;转移净收入9172.0元,增长9.3%。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342.2元,下降0.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7.5%。

【社会保障】

社保水平逐年提升。2020年底,天宁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14.06万人、14.11万人、14.11万人(五险数据包含参照企业化管理的个体工商户)。社保扩面累计新增1.27万人,其中净增7732人。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减免各项社会保险费10365万元,惠及1.51万家参保单位、14.32万参保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0.7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离退休养老金实现“十六连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基本完成,审核登记单位183家,申报在职人员0.52万人,退休人员0.4万人。

福利事业持续推进。全区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到900元/月,年末全区1548户,2041人享受低保,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349户、1789人,农村对象199户、252人,累计发放2208.47万元。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6家,养老机构床位数4399张,入住老人2186人。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建设全面提速。全年实施征收拆迁项目55 个,面积达138 万平方米,出让经营性地块25 宗、141亿元。光华路、中吴大道景观提升全面完工,龙游河综合整治初见形态,老城厢复兴发展纵深推进,罗汉路、红梅路、文化宫实现华丽蝶变,丽宝第花苑、五角场东村等老旧小区改造和椿桂坊、麻巷景观提升启动实施,青果巷片区创成全省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城市功能更趋完善。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及高架区间结构完成。未来智慧城“五纵五横”交通路网建成通车,14.7公里环岛路全线贯通,菱溪路、汇安路、优胜路等17条道路完成建设;友谊路、民康路、青业路等27条道路启动施工。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2天,增加46天,优良率82.0%,PM2.5累计平均浓度3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提升河道水环境,完成龙游河、亚新浜等8条劣V类河道消除提升工程,发展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90%以上,已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完成建成区垃圾分类小区14个。

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建成美丽宜居乡村20个。查家村被列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牟家美丽乡村盛大开园。焦溪古镇完成立法保护,承越故居、鹤峰书院等6处院落完成修缮,申遗工作扎实有力推进。

生态绿城建设高质量推进。实施创新港绿化、新堂路两侧绿化、环岛路绿化、刘塘浜两侧绿化等13项工程项目,新增绿地面积88公顷。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街道3个,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1个,完成实绩绿色学校2所。

注释:

①公报发布的数据均为2020年快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②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