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国内疫情新发多发和长时间干旱等多重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力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县域经济难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25531万元,比上年增长5.8%。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27885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44645万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2253001万元,增长5.2%。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9:33.4:45.7,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2个百分点。从贡献率看,受新冠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和防控常态化,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3.6%,下降1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达45.4%,上升1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41.0%,下降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3%,上升了4.1个百分点。经核算,全县人均GDP为61122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4%。
农 业
2022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92711万元,比上年增长3.5%。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0912万元,增长3.6%;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3027万元,增长6.9%。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8.40万亩,下降0.23%。粮食作物面积中早稻面积58.01万亩,下降2.06%;中稻41.22万亩,增长1.67%;晚稻60.00万亩,持平。油料播种面积80.96万亩,增长0.68%;其中油菜籽面积77.42万亩,增长0.62%。棉花播种面积2.66万亩,减少34.21%。烟叶播种面积2.27万亩,增长3.88%。蔬菜播种面积26.31万亩,增长0.30%。
全年粮食总产量757100吨,比上年减产0.48%;其中早稻产量238092吨,减产1.14%;中稻产量221429吨,增产3.98%;晚稻产量230260吨,减产2.60%。油料产量114788吨,增产2.43%;其中油菜籽产量108440吨,增产2.51%。棉花产量2600吨,减产34.46%。烟叶产量2889吨,增产10.90%。蔬菜产量643222吨,增产1.5%。茶叶产量10640吨,增产3.00%。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000亩,零星植树176.60万株,油茶籽产量17234吨,减产29.64%;油桐籽产量480吨,减产0.21%。
全年出栏生猪74.95万头,增长0.87%;牛出栏4.07万头,下降8.54%;羊出栏64.39万只,下降23.01%;家禽出笼2194.66万羽,下降14.55%;禽蛋产量11.53万吨,下降7.76%;猪、牛、羊肉7.02万吨,下降2.90%,其中猪肉5.5万吨,增长4.17%。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4685吨,增长4.83%。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面积6225亩,产量4500吨。稻田综合种养25950亩。土地托管面积156.83万亩次,增长0.83%。
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9.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3处,投入资金4.98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18万亩。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22个,增长11.1%,成员29016户,增长124.8%,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6.54万户。家庭农场1895个,增长10.5%。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793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14家,实现营业收入362.80亿元,增长10.3%,实现利润13.81亿元,增长9.4%。休闲农业经营收入10.84亿元,增长10.4%。
全县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1个,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92个,其中绿色农产品87个、有机农产品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
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88.52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制造业完成产值278.57亿元,增长13.1%,制造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107.96亿元,增长22.2%;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9.95亿元,下降4.0%。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完成产值217.01亿元,增长15.6%,其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75.2%,提升2.0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工业企业生产大米207563吨,增长5.0%;饲料208759吨,增长0.1%;精制植物油43031吨,下降6.4%;水泥104.6万吨,下降9.7%;发电量206387万千瓦时,下降6.4%,其中水电188412万千瓦时,下降9.4%。
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8.15亿元,增长11.3%,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为82.79元,减少0.16元;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3.29%,减少0.0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2.59亿元,增长12.6%;企业中亏损企业6个,同比持平,亏损面2.8%,下降0.4个百分点,亏损额0.08亿元,增长9.4%;全年出口交货值19.21亿元,增长81.7%。产销率为98.23%,提高0.75个百分点。企业月平均用工人数2.46万人,增长13.9%。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16.93亿元,比上年增长8.6%。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212家,比上年净增加22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126家,比上年增加1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其中民营企业增长11.9%,民营企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95.2%,提高1.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3.6%,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9.4%,下降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40.2%,下降3.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增加值增长11.3%,园区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8.4%,提升3.9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大中型企业增长14.6%、股份制企业增长1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1.3%。
2022年,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76561万元,比上年增长7.9%。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9家,总产值73.81亿元,增长16.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4.96万平方米,下降23.9%,其中新开工面积77.95万平方米,下降59.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2.61万平方米,下降18.2%。
服务业
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2253001万元,比上年增长5.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0%,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4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88443万元,比上年增长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0299万元,增长6.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9927万元,增长2.8%;金融业增加值142501万元,增长7.6%;房地产业增加值223112万元,下降0.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99306万元,增长8.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95165万元,增长8.8%。全年规模服务业66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1290万元,增长29.4%,实现利润总额19981万元,增长48.7%,完成税金及附加3105万元,增长56.0%,应交增值税7468万元,增长40.6%,期末用工人数5569人,增长5.1%。
2022年,全县公路水路客运量1754.1万人,增长2.3%,客运周转量2.36亿人公里,下降1.8%;货运量399.8万吨,下降12.4%,货物周转量6.59亿吨公里,下降3.7%。全县公路线路年末里程达44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11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93929辆,增长9.8%,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2077辆,下降50.0%;私人汽车89133辆,增长9.7%。
2022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6020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771万元,增长6.6%;电信业务总量23713万元,增长9.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0.39万户,增长6.8%,本年净增5.15万户。年末拥有互联网宽带用户24.96万户,增长3.9%。全县旅游等级区(点)共5个,其中AAAA级及以上2个,旅游人数657.37万人,下降21.8%,实现旅游收入50.70亿元,下降40.4%。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下降20.7%;非国有投资增长13.2%;民间投资增长12.8%。按投资方向分,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7%;民生投资下降25.8%;生态投资增长79.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9.9%。房地产开发投资155930万元,下降23.4%,其中住宅投资137214万元,下降25.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0%。产业投资增长6.7%,占全部投资的76.8%,上升1.8个百分点。全年施工项目共448个,同比下降7.1%;其中本年新开工250个,下降28.2%;全年投产项目共298个,下降2.6%。
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22家,投资项目26个。商品房销售面积40.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4.44万平方米,下降31.1%;房屋施工面积232.02万平方米,增长1.6%;商品房销售额168626万元,下降39.0%,其中住宅销售额138120万元,下降41.5%;房屋待售面积21070平方米,增长88.7%;商品房销售均价4162元,下降20.2%。
国内贸易
2022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2666万元,比上年增长2.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503986万元,增长3.3%;餐饮消费额508680万元,下降0.2%。从销售单位所在地区的经营形式看,城镇零售额1678563万元,增长2.7%;乡村零售额334103万元,增长0.5%。按企业经营规模大小划分,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278232万元,增长27.9%;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734434万元,基本持平。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实现商品零售额270804万元,增长19.2%;其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6%、日用品类增长18.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0%、汽车类增长23.4%。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5229万元,增长46.4%。
对外经济
2022年,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34825万美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出口34074万美元,增长13.4%;进口751万美元,增长25.2%;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个,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个,全年实际使用外资403万美元,增长84.9%,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97.39亿元,增长14.3%。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2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647万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354万元,增长14.1%。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18432万元,增长10.3%;非税收入55922万元,增长22.9%。上划中央“两税”13365万元、所得税23649万元。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7090万元,增长13.4%。主要支出项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24982万元,增长10.3%;教育支出133106万元,增长24.2%;农林水支出169221万元,增长13.6%;卫生健康支出91291万元,增长5.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0093万元,增长8.0%;科学技术支出13146万元,增长24.2%;节能环保支出33212万元,增长251.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372万元,增长3.0%;城乡社区支出77750万元,下降0.1%;住房保障支出33683万元,下降19.9%。总支出中民生支出604013万元,增长16.7%,占比71.3%,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
全年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516.63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存款中住户存款余额为444.08亿元,增长14.9%;非金融企业存款25.88亿元,下降19.7%。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362.69亿元,比年初增长15.1%。贷款中住户贷款为107.19亿元,增长7.5%;个人住房消费贷款53.95亿元,增长4.5%;房地产开发贷款25.14亿元,下降7.6%;中小微企业贷款17.66亿元,增长18.9%;制造业贷款17.97亿元,增长17.9%。农村商业银行贷款88.69亿元,增长17.4%。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1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上升0.1个百分点。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7111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寿险保费44822万元,下降7.1%;财产险保费42289万元,增长14.5%。原保险赔付支出37543万元,下降2.3%;其中寿险给付12654万元,下降12.9%;财产险赔付24889万元,增长4.2%。
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2年,全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162人,在校学生8485人,毕业学生2516人;普通高中招生4579人,在校学生13296人,毕业学生4255人;初中学校招生9157人,在校学生27094人,毕业学生8392人;普通小学招生7596人,在校学生49367人,毕业学生8853人;特殊教育招生21人,在校学生282人,毕业学生2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272人。
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8.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1.0%。全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756人,11人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各类民办学校92所,在校学生14389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261.9万元,资助学生2378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2003.0万元,资助学生15621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47.6万元,资助高中生3195人次。
全县拥有检测检验机构8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2个,特种设备生产单位4家,特种设备2232台。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5张,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82张,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010台件,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26批次,重点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为94.4%。组织制定地方标准1项。
全县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全部高新企业121个,其中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企业59个,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2370638万元,同比增长11.0%,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113222万元,增长11.0%;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419403万元,增长11.5%。全年专利申请受理174件,其中发明专利112件。签订技术合同12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0.16亿元,增长499.1%。
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2年,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32个,其中汉剧艺术团1个,民间演艺团体13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6个。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9%;有线电视使用户6.7万户。全县共有城市数字影院6个,从业人员44人,放映电影519部,公益性电影放映4212场,商业性放映电影26053场。县文管所收藏文物6269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0802卷(件)。
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20个,其中综合医院8个、中医院1个、专科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33个、村卫生室65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1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机构1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4129人,其中综合医院1427人、中医院491人、专科医院22人、乡镇卫生院1340人、村卫生室232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8人、门诊部诊所医务室17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7人、妇幼保健院197人、卫生监督所13人、其他机构20人。全县有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441人。
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712张,其中综合医院1990张、中医院646张、专科医院19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8张、乡镇卫生院2552张、妇幼保健院156张。
全县有体育场地1328个,其中体育馆1个,运动场130个,游泳池3个;经常参加全民健身运动人数25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5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35个;电脑体育彩票布点30个,全年完成销售额2560万元。
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2022年,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县公安局统计数、自然年度)为946565人,其中桃花源37448人,年末总人口比上年减少6031人。总人口中城镇人口221740人、乡村人口724825人;男性人口485617人,女性人口460948人。总人口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131942人,16-59岁(含不满60周岁)548912人,60岁及以上228263人,其中65岁及以上178423人。年内出生4370人、出生率4.6‰;死亡8121人,死亡率8.5‰。全年自然人口减少375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9.8万人,城镇化率44.29%。
2022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19元,同比增长7.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12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43元,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072元,同比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855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727元,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2.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4.3平方米。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70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71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5%。全县外出农民工30.66万人,其中外出乡外县内9.15万人、外出县外省内2.90万人、跨省外出18.61万人,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5500元。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6904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1733人,其中在岗职工36446人,退休人员2528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9104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37142人,其中在岗职工94466人、离退休人员42676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36446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2907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37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4971人。
全县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115人,发放金额1146.2万元;农村居民18992人,发放金额5715.7万元。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床位2785张,收养人员904人,其中提供住宿民政机构床位数300张,收养98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49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69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164.6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886.2万元。农村“三路”提质改造72.2公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7个,新增蓄水能力23.4万方,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3250人。
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2022年末,全县有耕地面积123.27万亩,其中园地34.47万亩,基本农田110.66万亩;批准建设用地770亩,建设占用耕地617亩。出版地图1幅,应急测绘保障服务5次,天地图用户访问1871次,提供地理空间数据成果530幅。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33.33公顷,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总体保持稳定。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14439吨标准煤,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消费534967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变动率增长53.1%。全社会用电量14.77亿千瓦时,增长5.4%,其中工业用电量4.88亿千瓦时,下降4.0%;居民生活用电量6.55亿千瓦时,增长13.9%。全县已发现矿种18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种。年降水量1440.5毫米。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100%。县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96%,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为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2平方米。全县有林地面积407.9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68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5.48%。自然保护区共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4.6万亩;国家地质公园1个。
建有地震宏观观测点7个。全县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2起,比上年减少3起;死亡人数11人,减少5人;经济损失385.7万元,减少97.5万元。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起,道路交通死亡率为0.9581人/万辆。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0223人,同比增加0.0123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