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这一年,桃源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一三五”发展战略,扎实践行“桃源工作法”,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提质、稳中趋优的良好态势,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综 合
2021年县域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实现良好开局。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29308万元,比上年增长8.7%。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73797万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1537712万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117799万元,增长8.9%。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0:33.2:45.8,第一产业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6个百分点。从贡献率看,受新冠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和防控常态化,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4%,下降69.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达50.9%,上升2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47.7%,上升4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7%,上升了21.1个百分点。初步核算,全县人均GDP为56896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5%。
省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乡居民低保水平全面提高,其中城市低保标准达到570元/月,城市低保人均救助水平达到4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达到4800元/年,农村低保人均救助水平达到248元/月。完成2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至每人每月75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至每人每月75元,康复救助残疾儿童138人,实现了955.75个月的免费康复训练。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4920人次,农村适龄妇女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14539人。城镇新增就业5513人,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3018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2113人次。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建成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建制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有人员、有场地、有服务和有设施。漳江街道中心敬老院改扩建项目完工,设置特困供养服务床位100张,其中护理床位80张。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93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40公里,建成28个4G基站建设,完成20个行政村通组光纤工程,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40000个,改新建农村公用厕所39座。实施乡村“雪亮工程”,完成1265个乡村公共部位设备的安装并联网运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23件。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7个。
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改造整治农村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点110处,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座,改造行政村农网10个,建成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工程6处。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个,物业管理覆盖新改造老旧小区30个。新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1家。新建教师周转房166套,新建塑胶运动场7个,新建和改扩建学生食堂5860㎡。全县公费定向培养乡村教师301名(含市级任务76名),已通过省教育厅发文批准300名,并已与桃源县人民政府签约,所有学员已入学就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38人。定向免费培养乡村医生15名,已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市域内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提升30支乡镇专职消防队消防救援能力。
农 业
2021年,农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99439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11573万元,增长9.2%;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7776万元,增长6.1%。
2021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结构有所调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8.88万亩,比上年增长1.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8.8万亩,增长0.5%。粮食作物面积中早稻面积59.2万亩,增长1.2%;中稻及一季晚稻40.5万亩,增长0.5%;双季晚稻60.0万亩,下降1.3%。油料播种面积80.4万亩,下降0.1%;油料中油菜籽面积76.9万亩,持平。棉花播种面积4.0万亩,减少33.1%。烟叶播种面积2.2万亩,下降19.8%。蔬菜播种面积26.2万亩,增长1.4%。
2021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760712吨,比上年增产2.8%;其中早稻产量240834吨,增产8.5%;中稻及一季晚稻产量212952吨,增产0.6%;晚稻产量236392吨,减产0.3%。油料产量112056吨,减产1.7%;其中油菜籽产量105779吨,减产1.8%。棉花产量3967吨,减产33.4%。烟叶产量2605吨,减产26.4%。蔬菜产量633735吨,增产1.3%。茶叶产量10328吨,增产1.3%。水果产量229714吨,减产1.0%;其中柑橘类产量194061吨,减产1.7%。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000亩,零星植树201.77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45000亩。采伐木材6.1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2.8%;采伐竹材301.0万根,基本持平;油茶籽产量24492吨,增产13.7%;油桐籽产量481吨,增产6.4%。
2021年,全县畜牧业存栏加快恢复。全年出栏生猪74.30万头,增长39.1%;存栏50.07万头,增长14.0%。牛出栏4.45万头,下降4.5%;存栏11.76万头,下降1.0%。羊出栏83.63只,增长7.1%;存栏50.79万只,下降0.5%。家禽出笼2568.23 万羽,下降3.6%;存笼1387.8万羽,下降2.6%。禽蛋产量12.50万吨,下降2.3%。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3086吨,减产7.4%。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面积0.78万亩,产量2539吨。稻田综合种养0.96万亩。土地流转面积73.50亩,增长3.2%。
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7.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7%。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381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22万亩。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90个,增长11.0%;其中联合社6个、省级示范社9个、国家级示范社6个、部门评级合作社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6.8万户。全县共有种养专业大户7233户,其中种植30亩以上的大户6462户,畜牧养殖742户,水产养殖174户;家庭农场1715个,其中工商注册602个。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759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5家,其中省级14家,市级31家,实现营业收入328.90亿元,实现利税16.18亿元,实现利润12.62亿元。休闲农业经营主体95个,接待消费者353.9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9.82亿元。
全县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1个,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97个,其中绿色农产品84个、有机农产品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
202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双第一”;承办全省水稻机收减损现场会,获评全国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工业和建筑业
2021年,全县规模工业稳定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536783万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制造业完成产值2433150万元,增长18.8%,制造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674557万元,增长7.1%;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03633万元,增长0.7%。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完成产值1855873万元,增长23.5%,其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73.2%,提升4.6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98563万元,增长52.8%。全年规模工业企业生产大米197733吨,增长10.5%;饲料201910吨,增长3.0%;精制植物油45913吨,增长17.3%;水泥1265799吨,下降2.5%;发电量220550万千瓦时,下降7.7%,其中水电209346万千瓦时,下降8.3%。
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8.23亿元,增长18.1%,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2.9元,同比增加2.2元;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3.0%,增加1.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1.10亿元,下降5.2%;规模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6个,同比减少7个,亏损面3.2%,下降4.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月平均用工人数2.11万人,增长1.4%。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084569万元,比上年增长11.7%。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90家,比上年净增加14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109家,比上年增加1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6715万元,增长15.5%,其中制造业486351万元,增长15.6%,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0364万元,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增加值384951万元,增长18.4%,园区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4.5%,提升7.3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大中型企业增长36.3%、股份制企业增长19.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5.1%。
2021年,桃源高新区科创大厦、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投入使用,获得全省“五好”园区称号,成为省级绿色园区。龙行天下、迪文科技、飞沃科技荣获首届新湖南贡献奖。
2021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53803万元,比上年增长0.3%。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6家,总产值63.36亿元,增长1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1.94万平方米,增长10.0%,其中新开工面积193.41万平方米,增长25.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2.18万平方米,增长76.9%;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64万人,增长1.9%。
服务业
2021年,全县服务业“稳定器”作用明显。初步核算,服务业增加值2117799万元,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5.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7%,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6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55901万元,比上年增长9.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2211万元,增长6.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2723万元,增长15.2%;金融业增加值132000万元,增长6.6%;房地产业增加值221313万元,增长4.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68782万元,增长10.0%;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66433万元,增长9.2%。全年规模服务业61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7989万元,增长17.8%。
2021年,全县公路水路客运量1714.1万人,客运周转量2.4亿人公里;货运量456.6万吨,货物周转量6.84亿吨公里。全县公路线路年末里程达44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11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5531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4152辆;私人汽车81235辆。
2021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3859万元,比上年下降4.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11976万元,增长6.2%;电信业务总量为21700万元,增长23.1%;移动业务总量为24046万元,下降23.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5.24万户,增长2.1%,本年净增1.56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量中移动公司33.11万户,下降11.3%;联通公司10.00万户,下降9.1%;电信公司32.14万户,增长26.7%。年末拥有互联网宽带用户24.03万户,增长13.6%。
2021年,打造了夷望山水、西安漂流、牛车河土家边寨等乡村旅游热点,热市云顶温泉旅游度假区试运营。沙坪镇赛阳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夷望溪获评全省美丽河湖。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下降31.4%;非国有投资增长46.9%;民间投资增长28.2%。按投资方向分,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5%;民生投资下降7.9%;生态投资下降35.4%;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0.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0%。房地产开发投资203632万元,增长24.5%,其中住宅投资185035万元,增长27.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4%。产业投资增长26.5%,占全部投资的75.0%,同比上升8.0个百分点。全年施工项目共482个,同比增长25.5%;其中本年新开工348个,增长20.8%;全年投产项目共306个,增长56.1%。
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共25家。商品房销售面积52.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9.99万平方米,增长27.6%;房屋施工面积228.32万平方米,增长26.0%;商品房销售额276242万元,增长27.6%,其中住宅销售额236072万元,增长20.1%;房屋待售面积11164平方米,下降16.8%,其中住宅3239平方米,下降9.4%;商品房销售均价5218元,增长1.4%。
国内贸易
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快速恢复态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6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4.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456636万元,增长12.3%;餐饮消费额509791万元,增长20.0%。从销售单位所在地区的经营形式看,城镇零售额1634101万元,增长14.5%;乡村零售额332326万元,增长12.9%。按企业经营规模大小划分,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232375万元,增长20.1%;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734052万元,增长13.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实现商品零售额227194万元,增长20.2%;其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7%、日用品类增长15.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8%、汽车类增长40.2%。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3223万元,下降53.8%。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销售彩色电视机9978台,电脑1510台,家用冰箱3380台,房间空调器3781台,汽车36945辆,其中轿车172辆。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县对外经济成绩斐然。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0655万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30055万美元,增长27.1%;进口600万美元,增长3倍;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18万美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家,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851946万元,增长40.0%。全年新引进重大项目39个,引进资金 109.6亿元,其中“三类500强”投资签约项目3个(其中新注册企业2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1年,全县财政金融保险稳健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8305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2879万元,增长5.8%。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07393万元,增长5.7%;非税收入45486万元,增长6.0%。上划中央“两税”48542元、所得税27889万元。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7146万元,增长2.4%。主要支出项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13332万元,下降1.7%;教育支出107148万元,下降1.1%;农林水支出146857万元,下降12.2%;卫生健康支出86760万元,下降2.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878万元,下降12.1%;科学技术支出6960万元,增长15.4%;节能环保支出9442万元,下降66.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218万元,下降55.1%;城乡社区支出77787万元,增长229.9%;住房保障支出42026万元,增长219.7%。总支出中民生支出517743万元,下降3.9%,占比69.3%,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全年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460.3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存款中住户存款余额为386.6亿元,增长11.9%;非金融企业存款32.2亿元,增长8.6%。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315.1亿元,比年初增长21.1%。贷款中住户贷款为99.7亿元,增长16.0%;个人住房消费贷款51.6亿元,增长23.2%;房地产开发贷款27.2亿元,下降6.7%;中小微企业贷款14.8亿元,增长6.7%;制造业贷款15.2亿元,增长38.1%。农村商业银行贷款75.6亿元,增长16.6%。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8949万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寿险保费52023万元,增长35.1%;财产险保费36926万元,增长13.9%。原保险赔付支出38432万元,下降1.4%;其中寿险给付14544万元,增长0.1%;财产险赔付23888万元,下降2.3%。
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1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007人,在校学生8223人,毕业学生2351人;普通高中招生4415人,在校学生13080人,毕业学生3790人;初中学校招生9355人,在校学生26317人,毕业学生8273人;普通小学招生7938人,在校学生50525人,毕业学生8962人;特殊教育招生29人,在校学生281人,毕业学生5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896人。
全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241人,10人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3.9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3.0%。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272.4万元,资助学生2268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1867.1万元,资助学生14495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38.2万元。
全县拥有检测检验机构4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5张,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96张,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354台件,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11批次,重点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为95.5%。
全县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全部高新企业106个,其中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企业46个,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959038万元,同比增长21.2%,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47586万元,增长22.8%;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65331万元,增长24.3%。全年授权专利461件,其中发明专利52件。签订技术合同4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33650万元,增长18.9%。
全县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573人;按职称分,高级职称1803人、中级职称5780人、初级职称及其他7990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1年,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71个,其中汉剧艺术团1个,民间演艺团体170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6个。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9%;有线电视入户11.8万户,其中乡镇用户7.8万户。全县共有城市数字影院5个,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19个,公益性电影放映4853场,商业性电影放映29010场。县文管所收藏文物6269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55762卷(件)。桃源刺绣、 桃源铜器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全省非遗。
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7个,其中综合医院8个、中医院1个、专科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33个、村卫生室66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13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机构2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4557人,其中综合医院1694人、中医院453人、专科医院20人、乡镇卫生院1418人、村卫生室219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5人、门诊部诊所医务室28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8人、妇幼保健院222人、卫生监督所10人、其他机构26人。全县有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共481人。
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579张,其中综合医院2038张、中医院376张、乡镇卫生院2631张、妇幼保健院156张。
全县有体育场地1293个,其中体育馆1个,运动场130个;经常参加全民健身运动人数20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5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22个;电脑体育彩票布点28个,全年完成销售额2340万元。桃源籍运动员杨峰斩获东京残奥会男子游泳比赛银牌。
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2021年,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公安数、自然年度)为952596人,其中桃花源37757人,年末总人口比上年减少9659人。总人口中城镇人口223533人、乡村人口729063人;男性人口488973人,女性人口463623人。年内出生4946人、死亡11819人,全年自然人口减少68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
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长。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15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19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68元,增长11.3%。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08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946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60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2.3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3.73平方米。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51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7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7%。全县外出农民工36.42万人,其中外出乡外县内14.9万人、外出县外省内1.17万人、跨省外出20.32万人,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5500元。
全年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22335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7588人,其中在岗职工32204人,退休人员2538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7803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26709人,其中在岗职工85532人、离退休人员41177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32204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3532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41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53063人。
全县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307人,发放金额1149万元;农村居民19354人,发放金额5951万元。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床位2835张,收养人员达1273人,其中提供住宿民政机构床位数300张,收养124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49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43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259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114万元。
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2021年,全县有耕地面积120.47万亩,其中水田106.10万亩;批准建设用地1514亩,建设占用耕地570亩。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12公顷,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保持稳定。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4.90万吨标准煤,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消费29.28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变动率同比下降12.9%。全年规模工业发电量22.06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14.01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5.08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5.75亿千瓦时。全县已发现矿种18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种。年降水量1744.4毫米。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100%。县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96%,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为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75平方米。全县有林地面积407.9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624.7万立方米,立竹1.25亿根,森林覆盖率达65.48%。自然保护区共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4.6万亩。
建有地震宏观观测点5个。全县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5起,比上年增加5起;死亡人数16人,增加6人;经济损失483.2万元,增加108.2万元。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起,道路交通死亡率为1.87人/万辆。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0346人,同比增加0.0116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