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经济环境和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的多重挑战,南浔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区上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全力推动“5912”工作体系各项任务高质高效落实,全区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站上550亿元新台阶。
- 综合
初步核算,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为559.2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24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324.85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203.15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例为5.6:58.1:36.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继续提高0.2个百分点。
2022年各行业增加值情况(亿元、%)
总量(亿元) | 可比价增幅(%) | |
地区生产总值 | 559.24 | 3.5 |
#第一产业 | 31.24 | 5.6 |
第二产业 | 324.85 | 2.1 |
#工业 | 301.58 | 1.9 |
建筑业 | 23.31 | 4.6 |
第三产业 | 203.15 | 5.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59 | -6.8 |
批发和零售业 | 43.50 | 3.9 |
住宿和餐饮业 | 9.62 | 4.2 |
金融业 | 54.75 | 10.5 |
房地产业 | 20.17 | -6.5 |
营利性服务业 | 33.91 | 14.4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32.64 | 0.8 |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54亿元,比上年增长5.9%,高于全市平均0.8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11.33亿元,同比下降2.2%,牧业产值7.58亿元,同比增长7.9%,渔业产值30.90亿元,同比增长8.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55万亩,增长4.8%;粮食总产量12.34万吨,增长0.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含苗木面积)14.22万亩,其中蔬菜面积8.61万亩。淡水产品总产量11.36万吨,同比增长10.1%。全年生猪出栏7.30万头,增长5.2%;羊出栏17.98万只,增长10.3%;家禽出栏1650.01万羽,减少1.7%。主要畜产品(猪牛羊禽)肉类产量3.2万吨,减少1.4%;禽蛋产量0.8万吨,增长72.6%。
建成荻港村、港廊片区(港胡村)、观音堂村、射中村4个省级未来乡村和旧馆港廊未来乡村片区、练市诗画琏溪片区两个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组团式未来乡村;建成善琏村、松亭村、射中村3个省级特色精品村和射中村、松亭村、达井村、东上林村4个市级精品村;成功创建13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2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和2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镇。
三、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轻工业48.96亿元,重工业135.60亿元,分别增长2.5%和0.8%。从重点产业看,高新技术产业95.29亿元,同比下降0.9%,占比为51.6%;战略性新兴产业57.55亿元,同比增长6.4%,占比为31.2%;装备制造业83.56亿元,同比增长3.5%,占比45.3%。
31个行业大类中,7个行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31.63亿元,纺织业25.49亿元,金属制品业24.05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9.25亿元,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6.92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2.01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84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204.74 亿元,利税79.86 亿元,其中利润48.79亿元。有5个行业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和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794.31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5.9%。利税总额超10亿元的有3个行业,分别是金属制品业15.76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1.47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11.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2.0%。从产业看,工业投资下降5.9%,服务业投资增长22.0%。从结构性看,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49.4%,交通投资增长43.3%,民间投资增长2.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22.2%。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8.97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33.02万平方米,增长9.4%,其中新开工面积118.03万平方米,增长13.5%;商品房销售面积59.46万平方米,下降47%,其中住宅49.83万平方米,下降44.2%;商品房销售额61.45亿元,下降49.1%,其中住宅55.07亿元,下降46.1%。
全年建筑业省内总产值111.4亿元,增长17.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6.4 万平方米,增长37.9%;竣工面积487.5万平方米,增长179.1%。全区年末拥有在库建筑企业57家,其中总承包壹级资质企业9家。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5%。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289.94亿元,增长10.7%;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15.55亿元,增长19.1%;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1.43亿元,增长8.1%;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2.61亿元,增长25.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累计完成销售额305.49 亿元,增长11.1%,其中金属材料类153.13亿元,增长17.4%,化工材料及制品类26.98亿元,增长57.74%,煤炭及制品类22.93亿元,增长134.21%。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7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出口155.27亿元,增长24.2%,进口17.31亿元,下降15.0%。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136.03亿元,增长23.9%;加工贸易出口6.24亿元,增长15.7%,其他贸易13.0亿元,增长32.6%。按企业性质分,内资企业出口91.24亿元,增长9.0%;外资企业出口13.40亿元,增长7.1%;流通企业出口50.63亿元,增长75.8%。按主要产品分,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22.67亿元,增长51.2%,机电产品出口47.93亿元,增长31.4%,塑料、橡胶及其制品18.54亿元,增长11.3%,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40.45亿元,增长 10.3%。按主要市场分,非洲出口增长较快,达到53.6%,大洋洲、亚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分别增长45.8%、35.7%、33.2%、6.7%,欧洲下降4.0%。
全年合同外资2.78亿美元;实到外资1.89亿美元。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8.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55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6%和8.1%。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2.3%。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5.12亿元,下降9.9%,占比为88.8%。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15.99亿元,下降10.3%,企业所得税6.34亿元,增长13.7%,个人所得税1.58亿元,下降13.7%。全年财政支出68.92亿元,增长4.1%,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共支出45.4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5.9%。
全区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95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人民币存款余额944.88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611.88亿元,分别增长15.3%和17.1%;本外币贷款余额1005.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51%;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96亿元,比年初增加0.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20%。
八、教育和科技
全区年末共有小学22所,在校学生总数28634人;全年新招生4456人,毕业4474人,小升初比率保持100%。共有初中18所,在校学生总数11563人;全年新招生4359人,毕业3449人,初升高比率为99.5%。
全年专利授权量2707项,其中发明专利207项。全区年末拥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16家,比上年增加25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9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1家,科学技术支出2.08亿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区年末拥有剧场、影剧院7个,文化馆、艺术馆3个,全年举办展览453个,组织文艺活动2095次;公共图书馆11个,总藏量80.70万册、件;举办训练班结业人数88210人次;省、市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休闲公园)5个。
建成城市书房、乡村博物馆、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示范点、百姓健身房等公共文体设施120个,万人文化场馆面积达5500平方米。区图书新馆于9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累计接待市民突破30万人次。精准投放老年文化产品,开展“幸福夕阳·艺养天年”联盟活动37场。
全年新增、维护农村健身路径225套,改造、提升农村健身场地10片。成功举办南浔桨板露营嘉年华暨第四届南浔古镇桨板公开赛,将桨板与露营、飞盘、陆冲等元素相结合,打造互动体验的户外体育旅游项目。
全区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78个,其中医院8家、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14家、门诊部18家、诊所90个、 卫生所、医务室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2个;拥有医疗床位1796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1592张;卫生技术人员3236人,其中执业医师1040人、执业助理医师249人、乡村医生100人、注册护士1195人。
十、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48.43万人,其中男性23.64万人、女性24.79万人;城镇人口18.29万人;60岁以上人口16.56万人,占总人口的34.2%,占比较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372人,出生率为4.89‰;死亡人口4349人,死亡率为8.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7‰。根据全国5‰人口抽样调查推算结果,全区年末常住人口数为54.63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476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114人。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1411人,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增长47.9%。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06万元,贴息509.23万元,发放各类人才补贴1.39亿元,受理入住人才公寓187人次。推荐入选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时代浙江杰出工匠1名,浙江工匠9名,浙江青年工匠省定拟推荐23名,湖州大工匠1名,申报推荐浙江杰出工匠4名,湖州工匠12名,湖州青年工匠38名。
据1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02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4.6%,经营净收入增长4.8%,财产净收入增长5.8%,转移净收入增长6.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82元,增长7.1%。据10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95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8%。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7.2%,经营净收入增长5.5%,财产净收入增长11.6%,转移净收入增长10.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167元,增长8.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9万人,人均待遇水平达到412元/月,较去年提高63元/月。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社会治安
中心城区能级不断提升。聚焦城市道路迭代升级,有序推进南林路、泰安路、大中路等10条道路改建,完成风顺路、常增路等5条道路改造。紧抓城市蓝绿丝带建设,提升改造城市生态环境,加快褚家漾公园,九里桥港水街、甲午塘水街建设,完成绿道建设3.3公里,新增城市绿地20.28公顷,公园绿地约4.9公顷。
城乡风貌不断改善。构建实施城乡风貌(未来社区)“8+5+5”工程,推进8个未来社区、5个风貌区,5个美丽城镇创建工作,双林、和孚获得省级美丽城镇样板命名,千金、石淙获得美丽城镇省级基本达标命名,水乡古村落获得省级风貌样板区命名。美丽宜居示范村打造持续开展,完成善琏镇善琏村、千金镇商墓村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和练市镇水口村、双林镇七星桥村2个美丽宜居村规划编制。
城市环境不断优化。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54个项目,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全市第一。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提标改造,菱湖、练市、善琏、和孚、双林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均已完工,石淙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完工,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0公里,完成率200%;新建改造雨水管网20公里,完成率100%。
全年PM2.5平均浓度31μg/m3,空气质量优良率77.3%;4个行政交界出境断面和7个县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以上,达标率100%,四夺“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完成51个“无废城市细胞”建设,以“省固废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实现危废全过程监管,累计登记企业2054家,安全处置危废4.67万吨。
2022年除火灾事故外,全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6人,同比分别下降30.8%和40%。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01次,比去年下降3.8%,经济损失19.11万元,比去年下降16.0%;刑事案件立案数1574件,比去年下降15.7%。火灾累计发生事故26起,比去年下降23.5%,直接经济损失338.52万元,比去年增长87.3%;本年度无较大以上伤亡事故发生。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农林牧渔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
5、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数据采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结果;
6、主要行业统计范围:①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③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④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