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睢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睢阳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920305_0

睢阳区统计局

2023年 5 月 6 日

2022年睢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多轮冲击和经济社会发展多重压力,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睢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337.1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83亿元,增长5.0 %;第二产业增加值103.97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34亿元,增长3.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8.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0.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0.9%。全年人均生产总值37128元,增长5.1%。

年未全区常住人口91.3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38%,比上年末提高0.3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75万人,人口出生率8.25‰;死亡人口0.74万人,人口死亡率8.05‰;人口自然增长率0.2‰;

2022年年末睢阳区常住人口数及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年龄 比重(%)
全区常住人口 91.36 100
其中:男性 45.61 49.9
女性 45.75 50.1
其中:0-15岁 22.64 24.78
16-59岁 53.84 58.93
60岁及以上 14.88 16.29

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28万人,比上年少增0.22万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67人。

全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3.1%。

类别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9
食品烟酒 103.1
#粮食 108.4
鲜菜 97.3
畜肉 95.5
水产品 103.6
102.7
鲜果 115.5
衣着 100.0
居住 100.8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5
交通和通信 103.8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2
医疗保健 101.8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2.5

2022年睢阳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以上年为100

二、农业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44.04万亩,比上年增加0.08万亩,增长0.1%。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6.54万亩,增加0.03万亩,与上年持平;玉米种植面积67.50万亩,增加0.05万亩,增长0.1%。

全年粮食产量63.57万吨,比上年增加2.68万吨,增长4.4%。其中,小麦产量37.76万吨,增长0.4%;玉米产量25.81万吨,增长10.8%。

全年年末猪牛羊禽肉产量5.86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4.18万吨,增长2.1%;牛肉产量0.17万吨,下降2.1%;羊肉产量0.29万吨,下降4.9 %;禽肉产量1.22万吨,增长6.1%。禽蛋产量4.69万吨,下降20.1%。牛奶产量0.74万吨,下降19.5%。年未生猪存栏40.2万头,比上年未增长1.8%;全年生猪出栏56.75万头,比上年增长1.86%。

全年水产品产量0.45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0.44万吨,增长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1%;股份制企业增长10.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5 %;私营企业增长5.0%。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0.3 %,家具制造业增长8.4%,医药制造业增长5.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1.5 %,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8.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6.0%。食品制造业下降3.4%,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1.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降增长48.3%,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24.1%,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增长553.8%,纺织业增长24.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36.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11.1 %,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39.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4.7%,金属制品业增长2.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9%。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8.9亿元,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0%。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80亿元(不含市供电公司),比上年增长1.3%;实现利润8.58亿元,同比下降2.5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0.80亿元,下降46.7%;股份制企业6.50亿元,下降1.5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亿元,增长37.5 %;私营企业6.40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分行业看,利润总额居前的行业:纺织服装业2.52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0 亿元;医药0.78亿元;食品制造业0.35亿元。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47.42亿元,占全区比重达到74.5%。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5.70亿元。

全年全区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0.3%。

四、服务业

全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77亿元,比上年下降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34亿元,比上年增长7.2%;金融业增加值19.11亿元,增长3.8%;房地产业增加值20.16亿元,增长0.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8.19亿元,增长10.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加值17.02亿元,增长4.0%。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5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49亿元,增长13.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192.41亿元,同比增长2.5%;餐饮收入9.13亿元,同比下降5.5%。

全年全区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8.3%,饮料类增长9.7%,烟酒类下降1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9.8%,化妆品类增长0.3%,金银珠宝类下降41.6%,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同比下降57.9%,书报杂志类同比增长5.3%,日用品类增长12.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9 %,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4.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6%,家具类增长8.9%,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1.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7%,汽车新能源类增长14.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13.2 %。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159.9%,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7.9 %,基础设施投资下降51.3%,民间投资增长4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1.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9.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3.9%。

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50.67亿元,比上年下降16.7%。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3.7%。房屋施工面积388.85万平方米,下降14.2%。房屋新开工面积92.64万平方米,下降44.3%。房屋竣工面积47.32万平方米,下降15.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02.1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4.9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住宅待售面积19.48万平方米,减少3.7万平方米。

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29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6.2%。

七、财政、教育和卫生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7.17亿元,下降6.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亿元,下降21.3%,其中,民生支出23.57亿元,下降31.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3.6%。

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城区8所中小学校主体封顶,其中西部新城3所,中心城区5所,今后将逐步投入使用。

全年全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941人,在校生2911人,毕业生1701人;普通高中生6628人,在校生17315人,毕业生5039人;初中招生10820人,在校生28529人,毕业生8213人;小学招生13570 人,在校生92426人,毕业生13519人;幼儿园在园儿童36556人;特殊教育招生51人,在校生565人。“两免一补” 安排资金11238.80 万元,资助困难学生5306人次。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59个,其中医院22个,在医院中公立医院6个,民营医院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61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5个,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站)6 个,门诊部(所)46个。

村卫生室63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525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648人,注册护士2606人。医疗机构床位2624张,其中医院1347张,乡镇卫生院1277张。

八、文化旅游

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含纪念馆)1个,文化管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全年游客525.06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1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88元,比上年增长4.8%。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71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0元,增长6.6%。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94元,比上年下降4.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118元,下降6.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88元,下降2.4%。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6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73万人,增加130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4万人,增加35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56万人,增加2189人。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全覆盖,高龄人口报销支付比例大幅提升,定点医疗机构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和村级卫生室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城乡医保基金结余(不含职工医保基金)2.68亿元。

年末全区共有1753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90.96万元;共有11801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178.08万元。

十、生态环境

2022年全区完成造林1549亩,其中平原防风固沙林工程1349亩;乡村绿化美化200亩。义务植树13.71万株。

2022年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0.7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16.5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86㎡/人,增加0.6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3%,绿地率38.8%。截至2022年拥有区管公园绿地个73个,面积461公顷。

全年PM10平均浓度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2 %;PM2.5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2%,综合指数为4.4,综合指数变化率1.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7天。

注:

1.本公报中202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就业、财政、教育、卫生、文化旅游、民政、医保、生态环境等数据是由相应部门提供。

4.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