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睢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

选择区域:>>

2019年,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聚焦“乡村振兴、古城复兴”、“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中心城区辐射带动”、“民生民计改善”五篇文章,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抓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

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313.11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11.5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59.8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1%。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731.0元,比上年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21284.7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32932.4元,比上年增长7.7%;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2895.5元,比上年增长9.6%。

 农业

全年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4800公顷,同比下降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8695公顷,同比下降3%;玉米种植面积42324公顷,同比下降1%;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油料种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全区粮食总产量63.31万吨;粮食亩产445公斤;油料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蔬菜产量小幅增长。

养殖业持续平稳发展。今年以来,全区克服“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养殖业持续平稳发展,畜牧养殖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区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需求量增加,畜产品价格相对平稳,养殖户积极性持续稳定,特别是规模养殖户抓住机遇,乘势前进,不断发展壮大,生产量有所提高。全年全区畜牧业肉类总产量71676吨,其中猪、牛、羊、禽四大品种肉产量分别达到57150吨、1975吨、3485吨、9066吨,四大品种存栏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补栏及时,品种率提高。禽蛋产量50482吨。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亿元293.76亿元,累计完成增加值71.97亿元,同比增长8.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增加值高速增长的行业主要有: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食品制造业等,其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54.79%,家具制造业增长31.44%,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30.46%,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26.01%,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20.0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6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01%,金属制品业增长8.4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7%。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191.17 亿元,实现利润 12.93亿元,同比增长 15.3 %。分行业看,利润总额居前的行业为:纺织服装业 4.69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7亿元;医药制造业1.57亿元;食品制造业 0.49亿元;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0.41亿元;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0.29 亿元。应收账款净额 5.07 亿元;年末存货 8.76 亿元。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110亿元,占全区比重达到 57.5 %。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利润总额  6.61亿元。

全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22.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48家,实现总产值71.4亿元,同比增长3.2%。

固定资产投资

1-12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1-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4.1%。房屋施工面积391.7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74万平方米,商业用房新开工面积1.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1%,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14.8%,增速比1-9月提高4.3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全区消费品市场仍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商品丰富,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购销两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1%。

1.消费市场繁荣发展。随着全区经济发展的加快,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消费市场实现全面增长。1-12月,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9.2亿元,增长10.3%。

2.各行业协调发展。1-12月全区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156.6亿元,增长1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5%,在全区消费品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9亿元,同比增长1.4%。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单位)27个销售大类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68.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9.6%,化妆品类下降21.1%,日用品类增长95.1%,书报杂志类下降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6.7%,文化办公用品类上升14.3%,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下降2.4%,汽车类增长34.6%,中西药品类下降70.7%。

财政、教育和卫生

2019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37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完成中心城区12所中小学校迁建工程,推进13所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校建设,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区。

统筹公共卫生健康发展。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快市四院二期、区妇幼保健院二期、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区卫校以及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保障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百城提质工程,继续夯实中心城区建设新优势。着力抓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两城”联创,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高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持续优化路网布局。投资12.2亿元,新建、续建城区道路49条,将路网向南部新城、西部新城拓展延伸,确保城市规划区道路全贯通。完善提升绿化水平。投资29.8亿元,实施园林绿化项目72个。新建、续建古城湿地公园、隋唐河公园、南海党建公园等综合性公园9个,实施清风园、润景园等11个街头游园和49条道路绿化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第三次土地调查,预留城乡协调发展空间,积极探索乡镇中心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依托北海路等城市主干道和内河景观带,加快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打造一批税收超千万元楼宇。推进帝和新时代广场、鼎合国际酒店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问题楼盘化解,盘活城市有效资产。深入推进“两城”联创。持续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和老旧小区改造,谋划推动北海路、香君路等特色商业街内涵式发展。开展环境整治、文明交通、城市美化亮化等专项行动,突出抓好数字化、智慧化城市管理。坚持“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全面创建”,擦亮“跟我来”志愿服务品牌,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有序实施棚户区改造。牢牢把握稳征收、快建设、强安置的棚户区改造基本思路,切实把资金引过来,把房子建起来,把群众安置进来。加快安置房建设。新谋划实施东方鑫苑、银河明珠、香君花园、商都珠江花园等棚户区改造项目。预计2020年底前,南部安置区建成交付使用,西部安置区主体封顶,生态食品产业园2号地、古城棚户区改造1号地2号地、北海花园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加快基础配套建设。统筹推进安置区学校、医院、市场、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实施道路、绿化、管网、电力、热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加快分配入住。上半年完成古城一期安置工程、生态食品产业园1号地、平安花园、桂花小镇等安置房分配。

文化、旅游

决战决胜古城复兴,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高地。坚持以明清古城保护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展示三年行动计划。完善规划设计。以《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遵循,持续完善古城各项规划和单体设计方案,加快城湖景观和城外商业街方案设计,形成完整统一的商丘古都城规划体系。加快项目建设。投资35亿元,新建、续建项目25个。完成商丘古城核心旅游商业区及重点旅游设施复建、重建,加快推进城内街巷、卫胡同商业区、“大有丰酱园”、59处历史遗存建筑、城内东南片区民居等修复工程。启动中山大街北段商业街区、睢阳驿馆、陈家北院、中共中央中原局秘书处旧址等修复工程。构筑全域旅游格局。以创建商丘古城5A级景区为抓手,加大商丘古城在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推介,有序推出“文化+”新兴文旅业态,积极融入“老家河南”旅游线路,加快古商城、宋国故城考古挖掘,持续叫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文化品牌,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

人口、人民生活

全区年末总人口86.87万人;常住人口87.63万人;出生率12.31‰;死亡率7.15‰;人口自然增长率5.16‰。城镇化率49.35%。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4.7元,同比增长9.0%,比同期的经济增速快出了2.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895.5元,比上年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32.4元,比上年增长7.7%。

注:1.本公报数据为2019年12月底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