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泗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泗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泗水县统计局

(2023年3月15日)

2022年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持续深化“1+2345”工作体系,扎实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接续政策落地见效,锐意奋进、狠抓落实,全县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加快回稳,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新时代现代化泗水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实现216.0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3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57.32亿元,下降1.0%;第三产业增加值99.41亿元,增长6.8%。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60.47亿元、增长5.6%,工业增加值为46.66亿元、增长0.9%,建筑业增加值为10.69亿元、下降7.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16.5亿元、增长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5.96亿元、增长4.0%,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为5.06亿元、增长16.6%,金融业增加值为11.36亿元、增长8.2%,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0.78亿元、下降1.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为49.75亿元、增长9.0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6:27.7:44.7调整为27.5:26.5:46.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8%、-5.5%、70.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0.2、3.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40240元。

 

 

市场主体较快增长。年末市场主体61348户、增长20.37%,其中企业12759户、增长14.37%,个体工商户46936户、增长22.81%,农民专业合作社1653户、增长3.8%。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380户、增长50.04%,其中新登记企业1602户、下降12.65%,新登记个体工商户8717户、增长76.24%,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60户、下降56.20%。“四上”企业数量达389家,新增“四上”企业142家,同比增长4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0家,房地产企业新增5家,资质建筑业企业新增15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新增92家,规模服务业企业新增10家。

动能转换提速加力。“四新”经济增加值完成58.48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9.28亿元、增长3.4%,旅游产业增加值完成16.17亿元、增长5.4%,医养健康增加值完成17.05亿元、增长10.0%,现代金融增加值完成11.36亿元、增长8.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9.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5.53亿元,同比增长6.7%。现代高效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0.32亿元,同比增长8.1%,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17.06%。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6%,高于全市平均17.5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8%,高于全市平均19.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6.9%,高于全市平均47.2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12.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1.36亿元,同比增长7.62%。

人口规模总体持稳。全县常住人口总数53.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36万人, 农村人口29.1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55%。年末户籍总人口64.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54万人、乡村人口40.55万人。全年出生户籍人口4212人,死亡人口7757人。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04.34亿元,增长6.0%。其中农业49.99亿元、增长1.4%,林业1.59亿元、增长547.6%,牧业41.99亿元、增长9.2%,渔业1.67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9.1亿元、增长12.1%。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例为47.9:1.5:40.3:1.6:8.7。

 

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8.98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92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0.06万亩,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54.1:45.9。其中:夏粮面积23.5万亩,秋粮面积35.4万亩,小麦播种面积23.5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5.7万亩,谷子面积0.5万亩,豆类面积1.5万亩,薯类播种面积7.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0.3万亩,棉花播种面积0.19万亩,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0.5万亩,瓜类7.9万亩。

农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全县粮食总产量 24.8万吨,单产421.39公斤/亩,增长0.51%。其中,夏粮9.14万吨,单产388.64公斤/亩,增长0.06%;秋粮15.7万吨,单产443.14公斤/亩,增长0.8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5.8万吨,单产3251公斤/亩,增长1.9%;油料产量5.7万吨,单产282.2公斤/亩,增长1.0%;水果产量5.83万吨。年末生猪存栏33.43万头、增长1.9%,出栏51.48万头、增长10.2%;牛存栏1.37万头、增长28%,出栏1.52万头、增长11.8%;羊存栏22.7万只、下降7.8%,出栏31.8万只、下降0.7%。肉类总产量6.54万吨,下降3.1%。禽蛋产量6.74万吨,增长1%。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19793.74亩。开展飞机防治春尺蠖、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林业有害生物85万亩次。新设35处防火视频监控点位,全县共231个防火卡点。以省林长制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完善林长制“一长两员”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成功创建2个市级林长制示范乡镇。高标准完成荒山绿化,累计投入各级资金8800万元,完成工程造林19559亩、森林抚育16712亩、绿化村庄6个,荒山造林面积居全市首位,受到市荒山绿化指挥部通报表扬。

水产品养殖健康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200公顷,水产品产量达到3329.8吨,实现渔业产值1.67亿元,实现增加值1.19亿元。

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56.67万千瓦,拖拉机配套农具17844台。全县机耕面积45368公顷,机播面积61560公顷,机电灌溉面积 33130公顷。小麦、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9.98%、98.68%。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全力打造“一县一业”甘薯产业,持续做强“泗水地瓜”特色品牌,推动泗水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认定为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顺利通过山东省第一批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中期评估,《山东泗水发挥政策集成效应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典型案例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文推广、原省委书记李干杰进行批示;《让农村闲置房屋在“龙湾湖畔”坐地生金》等6篇案例被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发文推广。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新增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2个、山东省乡土产业名品村9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9个,累计162个;鸿润公司入选山东省首届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利丰公司入选山东省农业特色产业“单项冠军”企业(济宁市唯一一家);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新增国家级示范主体1家、省级13家、市级22家、县级39家,各类示范主体累计达到244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7家、县级6家,龙头企业达到69家,10家龙头企业被评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名高素质农民入选山东省2022年齐鲁乡村之星。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6.94亿元,同比增长4.52%,销售产值142.54亿元,增长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营业收入完成147.45亿元,同比增长0.55%;利润总额5.16亿元、下降29.27%。亿元以上企业32家,共实现产值106.6亿元、增长7.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纸品包装、新能源、医养健康、食品饮料产业四大行业均实现增长,共实现总产值90.46亿元、增长10.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完成85841.1432万千瓦时,同比下降9.48%,工业税收6.25亿元,同比下降18.7%。

 

建筑业承压前行。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69亿元,按可比价同比下降7.7%。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4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放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2亿元,同比下降12.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8%。其中,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8%,占全部投资比重84.3%,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6%;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8%,高于全市平均19.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6.9%,高于全市平均47.2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投资28.5亿元,同比下降14.2%;房地产销售面积8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

 

五、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总体持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1亿元、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9.39亿元,下降9%,税收占比7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997亿元,同比增长12.7%。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13.82亿元、增长13%,较年初增加3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68.03亿元,较年初增加34.32亿元;贷款余额187.16亿元、增长15%,较年初增加24.4亿元。

六、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增速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7.12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列全市第1位,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46亿元,同比增长38.5%。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分别完成销售额31.1亿元、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5%、31.1%;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分别完成营业额0.7亿元、2.1亿元,分别增长17.5%、150.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零售总额95.3亿元,同比增长1.1%,乡村零售总额31.8亿元,同比增长1.3%。

 

外贸形势稳步向好。全县进出口总额18.56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出口18.35亿元,同比增长14.7%,进口0.21亿元,同比下降30%。

七、交通运输

交通路网优化升级。加快推进重点国省道建设,S512改建工程已完成路基、小桥涵工程,S103泗水新泰界至李坡段大修工程按期通车。着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实施重点县乡道改建工程5条、30公里,包括星村至演马段、泉张线泗张镇大厂村至泗张镇驻地段、张丰公路高铁站至圣水峪镇前峪村南段、星吴公路中册镇胡家路口至柘沟镇东马村段、金马线S512至金秀园至曲阜界道路改建工程。实施75公里乡村道路提升工程、50公里“户户通”硬化路工程和6座危桥改造工程。依托乡村公益性岗位配备农村公路养护员510名,整合交通队伍力量,构建了“三级路长+基层交通队伍+养护员”三位一体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体系。全县公路里程达到2060.78公里,其中,国道71.79公里,省道57.44公里,县道211.225公里,乡道237.772公里,村道1476.514公里,专用公路6.0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11公里、一级公路48.679公里、二级93.553公里、三级262.024公里、四级1633.414公里。延伸、调整6条公交线路;累计运行公交超过34万班次,客运量469万人次。

八、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

科技实力明显跃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入库74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1项,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6家,引进河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3家高校,分别与九德半导体、鸿润食品、城际轨道交通共建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完成全年大院大所引进任务,全县44家攀登企业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达到100%。成功创建省级院士工作站1处,市级重点实验室2处,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处,累计引进河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3家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外国专家5人,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边新超博士成功获批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称号,顺凯复合材料1名韩国籍专家获批山东省海外工程师称号;推荐韩国首尔大学李东权博士、韩国科学技术翰林院林容杓院士2人申报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并通过国家部委资格审查。创建省级院士工作站1处,为全市唯一一家新建院士工作站。

人才队伍强化壮大。实施“优才计划”、泉乡人才“蓄水池”计划、泉乡人才“直通车”招聘活动,累计组织招聘7批次,完成招聘100人,完成各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4批次,完成招聘185人。举办公立医院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推介会和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引进大学生21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人、海外留学人才10人。政策性安置142人,其中公费师范生73人,公费医学生20人,公费农科生2人,退役士兵安置47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231人,“砭石理疗”“泗水火烧”“假发制作”3项内容被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列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创建“尼山鹿鸣”项目引入合伙人模式,招募各类合伙人244人,合作项目98个,带动就业2800人;成功创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成为全市第一家、全省第二家建成的工作站,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我县做法。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共有各类学校266所,在校生9.9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0.26万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01万人;普通初中19所,在校生2.25万人;小学92所,在校生4.0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54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50所,在园幼儿2.43万人。继续实施消除大班额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新增学位5640个、新增教师176名。持续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完成新建幼儿园2所,新增学位720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2.02%。新建、改造中小学操场7处;改造学校教育网130余处。完成264口教室照明提升工程。援助经济困难学生4.5万人次,发放助学金及助学贷款0.48亿元。2022年高考本科上线1320人,再创历史新高,高考组织工作受到市招生委员会表扬。中考500分以上人数827人,增长率22%。

体育事业稳定提升。组织举办泗水县教体系统川上行健步走活动,参与人数近千人;山东省“奥运全运冠军公益性”济宁站在我县成功举办。完成30处行政村(居)公共健身设施建设,全县所有公共体育场馆和社会足球场免费向社会开放。打造体育产业基地,坚持“体育+旅游”,依托泗张镇万紫园、尼山鹿鸣苑、东仲都阅湖尚儒基地,开展了自行车钓鱼等一系列比赛,其中,万紫千红入选“山东省第二批体卫融合试点项目”。

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等闲谷民宿成功创为首批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朴宿龙湾·良舍荣获省旅游民宿“十佳建筑设计民宿”、“2022山东文旅新风尚十佳网红民宿”、艾蒂亚金奖之最佳乡村文旅项目奖,等闲谷文创中心入选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济河街道荣获省第七届全民阅读“书香之乡”称号,杨柳镇孔家村、泗张镇罗家庄村评为全省景区化村庄,杨柳镇小颜庙村入选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鲁柘砚研究所获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泉林镇潘坡村民俗展示馆评为首批省乡村博物馆,等闲谷公司评为2022年山东省乡村旅游创新企业名单,儒陶产品及洁奥砭石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单,“乡约泉源胜地·体验多彩非遗”研学线路荣获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一等奖,“四季山野乡居之旅”旅游产品入选省高品质旅游产品名单,周蓝田故居入选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顺利承办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积极参与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中日韩三国部长会议和世界尼山文明论坛三次重要活动。全县共有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6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处,山东省旅游强乡镇6个,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山东省景区化村庄6个,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1个,山东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1个,山东省旅游康养示范基地1个,山东省乡村旅游创新企业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市级20项、县级46项。组织各类大型文化活动100余场,成立14支阅读推广志愿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2100余场,实施“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700余场。

医疗卫生服务升级。深入推进县域医联体建设,启动新一轮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从县级医院选派4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驻点支援团队开展技术帮扶。组建192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累计与35.07万名居民签订服务协议,签约率为64.6%。累计开展义诊活动1075场次,惠及群众5.41万人次;街头课堂1916场次,惠及群众7.16万人次。完成424个村卫生室的设备配备,配备率达92.6%。组织开展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累计完成21118人。申报122个省级卫生村,市级卫生村实现全覆盖。申报9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1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各类卫生机构525个,其中医院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1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各类卫生人员461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658人。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77人,千人口注册护士2.75。医疗床位2580(实有床位数)张,其中医院1379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84张,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82张。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完善提升。泗水县被省住建厅确定为建设工程消防审验工作模式创新试点县;圣源湖社区、舜发社区、龙城社区成功创建山东省绿色社区;泗张镇桃源村被住建部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实施道路及附属工程12项,新增道路1.15公里,提升改造道路2.02公里。完成小城镇建设项目12个、农村危房改造248户、农村户厕改造566户及13个镇街农村改厕整村验收。完成37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1685户、14.78万平方米。新型农村住宅设计方案《乡峪新居》《和乐家苑》荣获“山东省‘土地杯’农村新型住房建筑设计大赛”优秀奖。实施生态绿化工程8项,新增绿地面积16.22公顷。栽植乔木2060余株,补植绿篱地被6.26万余平方米,治理裸土3万平方米,完成城区5处公园绿地设施维修和绿化补植。完成泗河路、泉源大道、健康路等14条道路部分路段雨污分流改造12.35公里。完成新建改造供热管网3.2公里,燃气管网2.6公里。完成泉兴路、圣华路137盏路灯安装。建立县、镇、村三级垃圾治理网格675个。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4天,同比增加15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4.5;PM10浓度平均值每立方米71微克,PM2.5浓度平均值每立方米44微克,同比分别改善11.2%、10.2%;泗河故县坝、泗河红旗闸断面监测数据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国控故县坝断面水质均值达到了地表水II类标准,位列全市第1位;全省国省控以上地表水考核中位列第13位。

安全生产总体稳定。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231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588人。非煤矿山百万吨死亡率0。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9起,死亡12人。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48元、增长6.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37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0元、增长8.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上年的1.86下降为1.82,缩小了0.0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7341元、11181元,分别下降0.3%、增长5.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建筑住房面积37.6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15平方米。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2638人,发放各类惠企补贴资金462.74万元,涉及1594家企业、个体工商户,惠及445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5亿元,惠及1351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增返乡创业项目203个,返乡创业人数420人,外出经商成功人士人才库入库159人。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累计参保382399人。企业和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59488人,缴纳保险金68264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包含生育保险)参保职工61312人,缴纳保险金35026.7万元,支出22996.4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9278人,交纳保险金2310.25万元,支出405.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职工56432人,缴纳保金1130.51万元,支出1374.4万元;共有离休、退休28944人,发放各类费用113001万元,其中离休金819万元、退休金107835万元。

社会救助能力增强。全县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6个,床位达1987张,收养各类人员587人。城乡低保人均标准分别为每月880元、700元。全县城镇低保对象918户1415人,发放低保金1065.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6486户28025人,发放救助金13726.7万元。农村五保供养人员4594人。

 

说     明

 

1、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小数位四舍五入取舍产生的误差未做机械调整。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部分指标统计口径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