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区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克难攻坚、大抓落实,统筹推进“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全年经济运行呈现较强韧性和活力,社会各项事业有序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
根据全市统一初步核算,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GDP)为1006.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0.3%。
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01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32.12亿元,下降0.5%;第三产业增加值458.55亿元,增长1.1%。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6:52.4:46.0调整为1.6:52.9:45.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76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30万美元)。
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5.6亿元,增长3.4%,高于GDP增速3.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6.5%。
(二)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9.9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5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分别下降2.7%、2.4%。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94.3%;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比重分别为39.5%、26.7%。
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支出196.88亿元。其中,用于民生支出156.04亿元,占全区财政预算支出的79.3%。在支出结构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分别占比8.4%、4.5%、22.2%、9.2%、12.4%、1.1%。
(三)人口就业
据2022年全市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0.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3万人。城镇化率89.1%。全区户籍人口60.24万人,年末总户数18.1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0.74万户。全年出生人口6336人,人口出生率10.5‰,人口自然增长率6.2‰,户籍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4.39。2022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240名,引导和帮助9456名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农业和农村
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6.80亿元,增长2.7%;农业总产值24.65亿元,增长3.4%。其中,种植业产值13.54亿元,增长7.7%;畜牧业产值0.60亿元,增长79.8%;渔业产值8.59亿元,下降4.6%。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8万亩,粮食总产量1.56万吨;全省率先完成“非粮化”整治优化面积14461.2亩。
高标准创建大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塘栖枇杷种植系统被评为省第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推进“沾驾桥莲藕”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作,塘栖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美丽乡村提质升级,崇贤街道被评为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塘栖镇被评为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临平街道、东湖街道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北塔漾、西太漾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塘栖镇塘栖村、运河街道双桥村、塘栖镇丁河村、崇贤街道鸭兰村、运河街道新宇村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全区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9亿元,同比增长28%。全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8.3%,村均达616.8万元,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相对薄弱村。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总量87万人次,营业总收入7933万元。实施农村建房解困工作三年行动,完成农村建房1142户,住房解困1071户。获评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市、区),成功列入全省新时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县。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
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14.71亿元,下降1.5%。规模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4.54亿元,下降1.5%,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0.7%;新产品产值率55.6%,高于全市平均14.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56.63亿元,下降0.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65.81亿元,增长0.9%;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39.91亿元,增长4.8%。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60.7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20.05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2%。
表1 规模工业增加值及增速
指 标 | 2022年实绩
(亿元) |
2022年增长(%) |
规模工业增加值 | 414.71 | -1.5 |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 | 334.54 | -1.5 |
装备制造业 | 256.63 | -0.4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165.81 | 0.9 |
环保制造业 | 91.01 | -6.9 |
生物医药产业 | 39.91 | 4.8 |
家纺服装产业 | 38.09 | -11.5 |
数字经济制造业 | 33.95 | 1.3 |
(二)建筑业
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0.51亿元,增长1.9%,增加值总量占GDP的比重为3.0%。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405家,共核发施工许可证166项,办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注册手续161项、质量监督注册手续161项、竣工验收备案137项。
四、交通运输
全区实现营运客车客运量21.2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268.74万人公里。实施交通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地铁3号线(一期首通段)开通运营,望梅、东湖、320国道快速路二期和沪杭高速临平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成为全省首个快速路环线贯通的区县,截止年末,累计开通快速路5条,总里程58.5公里。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累计建成农村公路247条,总里程267.83公里。全年新增、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7条,开通4条“求知专线”,缓解学生接送难。推进政府单位、学校错时对外开放泊位2462个。
五、金融和上市
全区金融业增加值为115.11亿元,增长17.0%。年末全区本外币存款余额2965.23亿元,增长2.6%;本外币贷款余额2768.62亿元,增长11.9%;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3.0%,高出全区总贷款增速11.1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贷款增长11.9%。全区不良贷款余额10.02亿元,不良贷款率0.36%,远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金融服务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推出“金服宝·小微”综合服务平台、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临平专区,累计为7000余家企业成功授信超过220亿元;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累计开立个人和企业数字人民币钱包34万余个,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券超过500万元。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加强上市培育梯队管理,全年新增上市企业4家,累计达24家;新增培育企业10家,列入区级培育企业共44家。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1.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8.1%;交通投资下降13.5%;生态环境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82.8%;制造业投资增长17.0%;民间投资增长17.9%。国有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5%。新开工项目(含房地产开发项目)264个,累计完成投资116.59亿元。集中开工重大项目57个,“152”项目开工率达100%。
表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指 标 | 2022年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 | 11.4 |
其中:项目投资 | 11.1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11.8 |
其中:交通投资 | -13.5 |
生态环境、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 | 82.8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 38.1 |
民间投资 | 17.9 |
制造业投资 | 17.0 |
(二)房地产业
全区累计成交新建商品房9753套,同比下降63.9%;成交面积10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0%;成交金额268.2亿元,同比下降61.8%;成交均价24710元/平方米,同比上涨0.5%。其中住宅成交8652套,同比下降64.8%;成交面积9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7%;成交金额252.9亿元,同比下降62.0%;成交均价2541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9%。
七、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60亿元,增长5.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0.1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零业实现零售额193.90亿元,增长9.1%;限上住餐业实现零售额5.11亿元,增长2.6%。从消费门类看,汽车类消费实现零售额80.44亿元,增长17.2%,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21.75亿元,增长222.5%,占汽车类消费比重为27.0%;吃穿用等民生类实现零售额65.81亿元,增长8.5%;石油类消费实现零售额24.69亿元,增长4.7%。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50.60亿元,增长12.0%,占限上单位零售额比重为26.1%。
表3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指 标 | 2022年实绩
(亿元) |
2022年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373.60 | 5.7 |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93.90 | 9.1 |
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 | 50.60 | 12.0 |
其中:批发零售业 | 188.79 | 9.2 |
住宿餐饮业 | 5.11 | 2.6 |
其中:汽车类 | 80.44 | 17.2 |
服装类 | 31.09 | 3.1 |
石油类 | 24.69 | 4.7 |
八、对外经济
(一)外贸出口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92.65亿元,增长10.9%。其中,进口额27.56亿元,增长8.8%;出口额365.09亿元,增长11.1%。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服装服饰、高新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9.2%、7.0%、4.5%。从出口地区看,对“一带一路”国家、美国出口分别增长12.5%、14.4%。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7.05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6.11万美元,增长14.6%。
(二)招商引资
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10亿美元,增长24.9%。持续开展“双集中”活动,集中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35个,总投资超400亿元,招引亿元以上项目7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招引瑞科生物、远森制药、东方基因等生物医药项目32个;晶盛、飞仕得、杭汽轮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24个;玉美、遥望、朱炳仁铜等时尚文创产业项目20个;中管数智、柏科电子、思必驰等数字经济项目35个。
(三)境外投资
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额1.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涉及24个境外投资项目。完成“一带一路”投资项目7个,涉及境外投资额0.76亿美元。
九、教育、科技和人才
(一)教育
全年开工学校项目20个,竣工投用学校项目19个、新增学位9240个,杭州高级中学临平校区项目顺利开工。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名优教师91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0人、省教坛新秀等9人;新招聘应届毕业生346人,其中全国双一流大学和重点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117人。
全区幼儿园62所。招生11499人,在园幼儿37262人,较上年增加1498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947人,较上年增加158人。
全区小学28所。招生13540人,在校学生73140人,较上年增加41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及女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巩固率及女童巩固率达100%;生均占地面积15.65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0.67平方米;数字终端拥有量11997台。小学专任教师3699人,较上年增加175人。
全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9所。招生9595人,在校学生26372人,较上年增加2423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97%;生均占地面积35.84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3.75平方米;初中专任教师2010人,较上年增加154人。
全区普通高中(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7所。招生3420人,在校学生9940人,较上年增加426人;生均占地面积54.5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9.73平方米;普通高中专任教师915人,较上年增加51人。全区职业高中4所。招生2995人,在校学生8492人,较上年增加497人;生均占地面积29.4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8.75平方米;职业高中专任教师615人,较上年增加9人。
全区特殊教育学校1所。现有班级17个,招生54人,现有在校学生307人,专任教师53人。
(二)科技
新增发明专利807件,增长38.9%。拥有各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178家,其中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
加速拓展创新空间,新增孵化载体23个、物理空间120.38万平方米。实施“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8家、累计1142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87家。实施企业梯次培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贝达药业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西奥电梯获评省级“雄鹰”企业,7项成果获评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技术发明奖,13个项目入选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落实“凤凰行动”计划,杭州徐工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临平研究院、省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功落户,城西科创大走廊联创中心全面投运,与国科大杭高院战略合作正式启动。
(三)人才
深化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省级试点,举办科技人才月、全国未来智造卓越工程师计划、杭州国交大会临平分会等赛会活动,打响“临聚里”未来智造工程师队伍品牌,全区人才总量突破20万,集聚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超10万名,集聚市级及以上海内外引才计划专家30名,其中2022年新增高技能人才3619名、首次来杭大学生1.78万名,新认定市级以上人才(E类)763人。累计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21名,自主培育国家级海外引才计划专家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名,首次实现“零”突破。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一)文化旅游
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40.1亿元,增长15.3%。年末全区文化馆1个,综合文化站8个,农村文化礼堂54家;国有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杭州书房8个,临品书坊15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超过146万册。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成开放,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新馆顺利启用。临平智慧图书馆入选首届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江楠糕版艺术馆入选省首批乡村博物馆。举办中国曲艺牡丹奖等特色文化活动,获评中国曲艺之乡,小品《抢“地盘”》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实现牡丹奖五连冠,影视剧《问天》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舞蹈《临平滚灯》入选浙江首批公共文化国际交流项目,歌曲《山水引》获浙江省旅游歌曲大赛金奖。成功创建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三家村藕粉制作工坊、塘栖百匠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杭缎织造基地入选杭州市非遗体验点,水墨蓉莊艺术酒店入选首批杭州市非遗主题民宿。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0.5万人次,同比增长19.1%;实现旅游总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7.2%。截至年末,全区共有A级景区5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2家;四星级以上饭店4家;星级旅行社6家;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个;省级景区镇3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镇2个;省级景区村庄36个,其中3A级以上景区村14个;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1处;非遗体验基地(街区)3处;省3A级采摘旅游体验基地1处。荣获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省3A级景区城。
(二)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01家,其中区属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8家。全区8家社区中心均通过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推荐标单位全覆盖区。全区医疗机构核定床位4600张,其中区属医院2050张。卫生技术人员687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27人,注册护士4048人。全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人数1005万余人次,县域就诊率94.81%。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505个,累计可提供托位4643个,实现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数3.9个。完成家庭医生签约28.3万人。全年共招引医疗卫生人才247名,其中选聘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74名,新增市级E类及以上人才166名。全年获省市级科研项目立项116项,获批新型专利92项,发表论文218篇,其中78篇被SCI收录。
(三)体育
成功列入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名单。举办“韵味杭州”2022年全国空手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闹元宵 迎亚运”临平区万米精英赛暨亚运场地测试赛、“亚运动起来 追梦共富路”临平区嵌入式体育场地系列活动暨阳光运动达人挑战赛等迎亚运系列活动70余场。推进基层体育场地建设,新增望梅路桥下运动公园、水美公园、丰彩公园等嵌入式体育场地93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民生活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22元,增长2.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84元,增长5.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6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1.58缩小至1.55,处于省市最低行列。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204元,同比增长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913元,同比增长5.8%。(注:2022年居民收支沿用原余杭区口径。)
(二)社会保障
城镇新增就业3.06万人,调查失业率为5%。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43%、99.95%。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8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0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1.5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5.76万人。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配建养老服务用房2.1万平方米,建成全区首家智慧养老院,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50人,新增康养联合体2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4家、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00张、家庭照护床位150张,9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服务终端全覆盖,上线智慧助餐“一卡通”,完成全区11.7万名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工作。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5945.43万元。
十二、公共事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供电供水
临平自来水厂一期工程通水试运行。全年完成销售水量1.18亿吨,出厂水水质合格率100%,完成污水处理量0.81亿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成立区能源大数据中心,分布式光伏装机总容量达286兆瓦,年发电量可达2.8亿千瓦时。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9.11亿千瓦时,增长2.1%,其中工业用电量29.76亿千瓦时,下降6.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8.30亿千瓦时,增长7.8%。
(二)生态环境
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乔司职高获评生态环境部“无废公众教育”试点学校,老板电器入选全省第一批“无废亚运工厂”示范点,区中医院等6家单位获评杭州市“无废细胞”,建成区级“无废细胞”53个。完成工业企业类“污水零直排”整治项目64个,生活小区类整治项目16个,“六小行业”类整治项目106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改造5个。临平第二净水厂项目主体全面开工。临平街道梅堰社区、运河街道新宇村、崇贤街道鸭兰村、崇文社区4个村社入选全省第二批低(零)碳村(社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5天,优良率76.8%,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 61.6微克/立方米,降至历史最好水平;PM2.5平均浓度为30.2微克/立方米。
(三)安全生产
2022年,全区社会大局总体平安稳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3.8%、下降8.3%,未发生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文使用的增长速度,除“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涉及增加值相关指标按可比价计算外,其余均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