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呈现出持续恢复、稳中向好态势。
一、综合
全县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16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0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3.65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21.44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比为20.7:34.5:44.8,一产业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7.0%、35.1%和47.9%,分别拉动GDP增长0.7、1.4、2.0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3.3%,邮递服务价格指数97.3%,交通费价格指数100.7%,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2.0%,在外餐饮食品价格指数100.2%,旅馆住宿价格指数100.4%,通讯服务价格指数100.1%。
表1: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表(单位:万元)
指 标 | 数 量 | 比上年±% |
地区生产总值 | 2711575 | 4.1 |
第一产业 | 560613 | 3.2 |
第二产业 | 936534 | 4.4 |
工业 | 775658 | 4.6 |
建筑业 | 161335 | 3.4 |
第三产业 | 1214429 | 4.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8955 | -2.7 |
批发和零售业 | 228813 | 1.5 |
住宿和餐饮业 | 41302 | 2.8 |
金融业 | 134304 | 8.9 |
房地产业 | 218463 | 0.3 |
其他服务业 | 488404 | 6.8 |
二、农业经济和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逐步成型。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98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7.1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23.81万吨。全年共出栏生猪105.11万头,同比增长3.3%;牛3.6万头,增长1.7%;羊43.65万只,增长4.7%。出笼家禽434.26万羽,增长1.7%;水产品总产量1.38万吨,增长8.1%。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培育省级“一村一品”重点村3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个。生猪出栏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先后被授予“全省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创建优秀县”“全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执行优秀县”等荣誉称号。实现茶叶产量7.56万吨,连续十四年入选中国茶叶百强县前十强,安化黑茶千两茶、茯砖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安化黑茶荣获全省农产品优秀品牌、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安化外贸特色产业集群(黑茶)入选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年共识别纳入易返贫致贫户(即监测对象)1822户5797人,成功消除风险隐患对象33户89人。199支工作队、543名队员下沉到村,218名科级干部蹲点包村,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施重大项目26个,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实施对口帮扶项目14个,完成投资1.01亿元。高质量承办全市乡村振兴流动现场会。黄花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马路溪村获评全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表2: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指 标 | 单位 | 数 量 | 比上年±% |
粮食 | 万吨 | 23.81 | -2.6 |
其中:稻谷 | 万吨 | 17.96 | -3.4 |
玉米 | 万吨 | 4.35 | 1.8 |
油料 | 万吨 | 4.44 | 4.4 |
茶叶 | 万吨 | 7.56 | 0 |
水果 | 万吨 | 5.51 | 2.9 |
蔬菜 | 万吨 | 55.67 | 1.0 |
水产品产量 | 万吨 | 1.38 | 8.1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9.37 | 4.3 |
出栏生猪 | 万头 | 105.11 | 3.3 |
出栏牛 | 万头 | 3.6 | 1.7 |
出栏羊 | 万只 | 43.65 | 4.7 |
出笼家禽 | 万羽 | 434.26 | 1.7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加固。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家,总数达到185家,规模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4.2%。五大产业链发展迅速,取得实效。茶旅产业链有新突破,华莱实现传统加工工艺参数优化及冠突散囊菌有效成分分离提取技术与批量生产工艺,白沙溪完成老龄茶园茶树鲜叶氟含量监测及鲜叶降氟技术研究。矿产建材产业加速发展,海螺水泥年产200万吨新型建筑材料项目投产销售;渣滓溪矿业效益再创新高,湘安钨业扭亏为盈;圣德锰业平稳运行。生物医药产业链夯实基础,湖南酶时代、中国多花黄精育苗中心开工建设,新合新中医药、振兴中药等项目成功签约。万福山等6处景点纳入湖南省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力。装机容量华中第一、全国第二的湖南安化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柘溪电站稳定发电27.8亿千瓦时,芙蓉山风电年发电量达2.22亿千瓦时,海螺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新材料产业加速成型。金雕4000吨电解硬质合金、金鑫1000吨碳酸锂、迈邦1万吨NMP废液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博兴3000吨钨酸项目开工。
表3:2022年规模工业分行业产值表(单位:万元)
行业名称 | 数 量 | 比上年±% |
总计 | - | 4.2 |
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20326 | -56.9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24369 | -19.6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23158 | -4.5 |
食品制造业 | 45603 | 36.9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927189 | 4.1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220168 | 24.8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0112 | 16.4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104419 | 1.9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7090 | 30.2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43825 | 15.3 |
医药制造业 | 66118 | 29.9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39509 | -11.4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44343 | 22.9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47666 | 57.3 |
园区建设加快推进。聚焦“五好”园区创建,完善“1+3”政策体系,实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131.35亿元、亩均税收9.0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9.6%、7.5%;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推进鹊坪渡改桥、槎溪大道、中医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鹊坪片区600亩联片土地“三通一平”。大力推进高明园区“扩容、提质、延链”工程,编制扩容区控规方案,启动高明标厂建设。梅城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龙塘发展区有效解决了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冲突问题。
建筑业增势平稳。全县完成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26.80亿元,增长10.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6.03亿元,增长15.9%,其它产值0.6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92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66.95万平方米。从业人数5871人,全员劳动生产率45.6万元/人。建筑业增加值16.13亿元,增长3.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水平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共有332个,其中投资5000万以上的项目146个,亿元项目81个。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其中,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0.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2%。重点项目推进较快,129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5亿元。“三型两网”安化西变电站、经开区循环经济创新科研基地一期、温德姆酒店、安化黑茶文化艺术馆等投入运营,安化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东渠公路、龙江公路实现分段通车,官新高速、安化黑茶特色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速推进。
城镇品质显著提升。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精细化养护管理。优化县城公共停车环境,新增停车位351个。加强违规户外广告和“牛皮癣”清理,推进垃圾分类处置,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点7个。全面推进查违控违拆违,拆除违建243处。开展居民自建房安全整治,排查居民自建房屋21.55万栋、经营性自建房1.15万栋,全面完成五类重点区域4378栋房屋评估鉴定。完成县城燃气管道织网布点,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427户,开户总数达4336户。投资2.5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4个、改造老旧小区16个。高标准打造城市微景观,资江两岸城市灯光夜景独具特色,滨江客厅、茶都广场成为市民休闲新地标。全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化率达36.01%,比上年提升0.53个百分点。
五、交通、水利、邮电
交通建设不断推进。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34亿元。东渠公路全年完成投资3.89亿元,隧道、路基等关键工程基本完工。农村公路、安防工程齐头并进,农村公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完成实施计划里程14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18座。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398公里。
水利、电力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共建设各类水利工程38个。移动土石方126万方,完成劳动工日约29万个,出动机械台班约8万个,新增供水能力约15万方每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0.5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约5万人。电网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完成投资5.6亿元,其中主网3.91亿元,农配网1.69亿元。全年完成售电量140955.68万千瓦时,下降3.4%,收入103953.64万元,增长8.7%。
邮电通信事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4G网络基础设施投资1.88亿元,新建及扩容4G基站590个,4G基站累计2830个。完成5G网络基础设施投资2.2亿元,新建及扩容5G基站432个,5G基站累计
910个,新开5G机房58个,5G机房累计144个,新增光网端口3.48万个,光网端口数量达到49.97万个,实现了全县联通85%,移动93.1%,电信99.5 %的行政村光网、4G网络双全覆盖。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2亿元。年末宽带互联网用户数23.78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7.51万户,其中手机互联网用户73.71万户。
六、招商引资、国内贸易、旅游
招商引资稳步发展。全县累计新签约项目46个,新开工项目38个,新投产项目30个,引进境内省外资金90.91亿元,市域外省内资金4.51亿元。完成外贸出口6.8亿元、加工贸易637万美元、对外劳务收入2409.83万美元。荣获益阳市2022年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促进消费真抓实干先进单位。
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98亿元,增长2.9%。分地域看,城镇实现零售总额83.42亿元,增长2.9%,乡村实现零售额18.56亿元,增长3.1%。全县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11.47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9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梅山文化园、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安化黑茶馆”“安化黑茶文化艺术馆”对外开放,安化黑茶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成功。安化县斯途·凤凰屿获评湖南省五星级旅游民宿、皇茶生态康养庄园获评湖南省四星级旅游民宿。国内首个中国黑茶文化大型舞台剧《天下茶道》在天下黑茶大剧院首次试演。成功承办全省“三下乡”、第四届湖南黄精论坛、湘台茶香会、全市首届旅发大会等重大活动,安化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6.32亿元,同比下降1.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58亿元,增长10.6%。其中,国内增值税2.75亿元,个人所得税0.22亿元,企业所得税0.58亿元。全县财政总支出71.31亿元,增长8.6%。
金融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0.71亿元,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282.56亿元,增长20.3%。全县保险企业个数达到41家,其中人寿保险24家,财产保险17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7273.6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40918.24万元,人寿保险收入46355.36万元。全年赔款给付支出38002.83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支出25364.24万元,人寿保险支出12638.59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创新成效凸显。县内商标申请1849件、注册1483件,商标累计有效注册量10524件。全年专利授权量为30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3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重新认定7家,全县高新技术产品企业1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9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7.73亿元,同比增长22.1%。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7.4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完成1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组织16家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其中6家企业晋级省半决赛,湖南省千秋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省优胜奖。
教育事业加速发展。全县共有教育机构227所,其中职高1所,普通高中8所(民办2所),初中40所(民办1所),小学72所(小学教学点119个),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105所(民办35所)。年末在校学生130903人,其中:职业高中7879人,普通高中12085人,初中30340人,小学59740人,特殊学校268人,幼儿园20591人。高考本科上线率、录取率、职业中专对口升学本科上线率、录取率均居全市第一。安化黑茶学校完成茶文化教学体验中心与体育馆主体建设,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专业3个,被确定为湖南省“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计划建设单位。仙溪镇完小、江英学校高中部投入使用。补充教师537名,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80个,获评全省幼小科学衔接优秀试验区。
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先后举(承)办各种形式的群众文艺活动282场次,完成送戏下乡138场,“欢乐潇湘•神韵安化”系列群众文艺活动已连续举办10年,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场次4368场。广场电影放映 240场次。千两茶、茯砖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重要内容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入选市级非遗工坊示范点3个、非遗村镇1个。农村广播通村率达100%,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
九、卫生、体育、环境保护
卫生事业全力推进。实现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两癌”普查、产前筛查全面铺开,超额完成无偿献血任务。23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2家尘肺病康复站投入使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加快建设。高规格举办医师节庆祝活动。全面启动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年末全县共有执业(助理)医师人数2929人,医疗机构床位数6108张。
体育事业有序开展。第十五届中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湖南省中学生羽毛球比赛等体育赛事在我县成功举办。县体育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340天,接待43.84万人次。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获得2枚金牌, 2枚银牌,1枚铜牌。进入省队4人、省体校5人。参加市大众运动会,成人羽毛球获得冠军,健身气功获得一等奖,八段锦获得一等奖。羽毛球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13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省残运会斩获9金。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县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水平。大气质量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数据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优良天数360天,优良率98.63%。8个省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以上,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和“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国(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考核目标。全年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年实际削减COD756余吨,氨氮24.19吨,预计削减NOx651.37吨,VOCs 0.3645吨。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十、人口、计划生育、人民生活
人口计生工作有序推进。2022年末,全县公安户籍人口数98.53万人,常住人口77.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73万人,农村常住人口49.28万人。人口出生率5.56‰,死亡率7.17‰,自然增长率-1.61‰。全面三孩政策放开,标志着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我县全年共出生5687人,死亡6427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09.6:10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抽样调查显示,2022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34元,增长6.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73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45元,增长7.7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666元,增长5.3%。
十一、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17人,新增创业主体6023户,创业带动就业7143人。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7.96万人,医疗保险、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2.06万人、5.67万人、4.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下;核发创业担保贷款5543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完成主体建设,县第三人民医院、马路镇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雪峰山片区尘肺病医院开工建设。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生产事故8起,死亡11人,连续7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亿元GDP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数0.030次;亿元GDP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死亡人数0.041人。全年共办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件59起,经济处罚138万元,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发生。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除统计数据外的其他数据均来源于其他县直部门。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