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有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7.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70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74.76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12.86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6∶28.1∶47.3调整为24.1∶30.3∶45.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069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49人,困难人员就业34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5亿元,扶持带动就业18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6%,均优于省控目标。

物价水平温和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涨幅较上年收窄2.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0.9%。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4%,居住价格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3.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衣着价格下降1.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4.5%。

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年末,常住人口71.47万人,城镇化率42.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二、重点战略与改革创新

动能转换扎实推进。2021年,“四新”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3%;占GDP的比重为21.0%,比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33%,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设立“八链六专班”,取得了明显成效。骨干企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

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农业基础持续稳固。“田长制”深入实施,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9个,“聊胜一筹”授权企业达到11家。引黄(二期)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基本完成,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5万亩。获评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产业融合持续深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通过验收,汇源乡村振兴产业园投产运营。冠县灵芝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开工建设,店子镇(灵芝)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药食同源”试点项目获国家卫健委批复,成功入选山东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县内第一个“健”字号生产许可证获批。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家,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3处。烟庄街道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2个村庄获评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创建省级卫生乡镇2个、省级卫生村138个,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省级美丽村居2个、省景区化村庄1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2公里,实施安防工程269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3户、清洁取暖改造4.1万户。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完成7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农厕后续管护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72个。带动村集体直接增收3045万元。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2.6万亩,与省供发集团合作面积位居全省第2位。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在全市率先将医保、民政领域8个事项下放至乡镇(街道),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一证办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评全国创新创优服务先进单位。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新突破,成功入选聊城市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爱山东”APP冠县分厅入选省级分厅建设试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成效显著,被推荐为“第二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候选单位。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0件、政协委员提案174件。强化审计监督,一级预算单位现场审计覆盖面达到20%。政务公开走在全省前列,政府工作更加规范透明。12345市民热线办理工作全市领先,群众诉求得到有效解决。推动“三遍访”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树立了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三、农 业

农业经济总量稳中有增。2021年,农林牧渔业产值109.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粮食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69.71万吨,增长0.17%,单产453.12公斤/亩,略降0.01%;其中,小麦总产量35.52万吨,增长2.85%,玉米总产量33.49万吨,下降2.48%。

畜牧生产稳步向好。2021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1.12万头,增长10.7%,出栏29.72万头,下降5.68%;牛存栏1.49万头,增长52.98%,出栏1.46万头,增长135.44%;羊存栏35.47万只,增长14.53%,出栏73.06万只,增长70.69%;家禽存栏1326.26万只,增长4.61%,出栏3881.81万只,增长4.02%。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42%,增速高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92个百分点;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21%。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定增长。202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工业用电量27.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5.4%。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工业利润4.4亿元,比上年下降32.3%。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16户,其中:过10亿的企业7户。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附表。

  2021年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 名   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小麦粉

    万吨

    12.6

    -5.9

    食品添加剂

    万吨

    3.8

    2.6

    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

    万千升

    4.3

    -24.6

    棉纱

    万吨

    13.7

    -13.9

    亿米

    0.4

    -48.6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5.9

    28.0

    水泥

    万吨

    93.7

    51.9

    石膏板

    万平方米

    5380.61

    -3.4

    钢材

    万吨

    823.6

    0.2

    滚动轴承

    亿套

    0.6

    22.6

    建筑工程用机械

    7750

    50.5

    大型拖拉机

    1252

    -9.3

    中型拖拉机

    3360

    -7.1

建筑业发展平稳。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29.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4%;竣工产值9.25亿元,增长39%;签订合同额119.7亿元,增长58%。

五、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有力。2021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6.7%;金融业增加值13.0元,比上年增长2.2%;房地产业增加值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4.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15亿元,比上年增长9.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5.37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3%。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29个,比上年增加37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6%,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0%。“四新”投资占比提高幅度3.6%;制造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43.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4.3%。

房地产市场发展放缓。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7亿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住宅投资15.8亿元,比上年下降14.3%;商品房销售面积59.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2%。

七、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扩容提质。202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长3.0%。分行来看,批发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5.3%,零售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6.0%,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19.0%,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24.6%。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21年,进出口总值4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出口总值374万元,比上年增长23.72%;进口总值48.83亿元,比上年增长51.75%。实际利用外资5125万美元,是上年的6.1倍。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9.46亿元,增长11.1%;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5.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县一般财政支出累计完成43.4亿元,较上年减少1.6%。其中民生支出完成35.29亿元,占比81.3%。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202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415.2亿元,较年初增加39.6亿元,增长10.6%。住户存款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住户存款余额为336.4亿元,较年初增加37.3亿元,上升12.5%。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呈下降趋势。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42.0亿元,较年初增加2.4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4.5亿元,较年初减少1.5亿元,下降0.7%。住户贷款小幅增长。余额为115.6亿元,较年初增加11.5亿元,增长11.1%。企(事)业单位贷款明显下降。十二月末余额为108.9亿元,较年初减少13.1亿元,下降10.73%。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前进。新建教学楼9栋、幼儿园5处,招聘教师949人。高考本科录取率47.2%,122名孩子步入“双一流”高校。“双减”政策落地落实,97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五心”幸福教育成为品牌,连续在国家级教育峰会典型发言。

健康事业稳步发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细落实,疫苗接种工作扎实推进,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县第二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冠县院区成功挂牌,县第一中医医院开工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县复审,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保障。

十、民生保障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差距逐步收窄。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81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06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7元,比上年增长11.3%。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84,比上年缩小0.06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收窄。

环境保护开创新局。全县PM2.5、PM10分别改善21.4%、15.8%。优良天数256天,同比增加26天。河湖长制深入落实,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下水压采扎实推进,整改“四乱”问题579项,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1处。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3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考核验收。建设118个村级空气质量监测站,实现县乡村三级空气监测全覆盖。12个施工工地搭建“智慧工地”平台。

城市品质日益彰显。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形成,档案馆即将建成,新党校主体结构已完工。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个、1489户,建设回迁安置房9115套,改造老旧小区10个。完成兴华路等6条道路建设,改造提升滨河路等道路9条,绿化亮化团结路等道路9条,铺设雨污管网50.7公里,新增改造绿化20万平方米,城市通行效率、排水能力、绿化水平大幅提升。铺设供热主管网8.9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1万平方米。投放共享电单车1742辆。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50元提高至580元,74家定点药店、26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社保卡省内、跨省“一卡通行”,医保业务下沉创新做法全国推广。建成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53元和565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7.冠县未开展价格调查工作,相关指标采用全市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