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全区经济稳中向好,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47.9亿元,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06.7亿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24.3亿元,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7.6%。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衡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4.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农业产值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林业产值2.89亿元,增长2.4%;牧业产值16.2亿元,增长29.5%;渔业产值1.1亿元,增长3.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49亿元,增长6.7%。
全年粮食面积6.87万亩,粮食总产量29.86万吨,亩产434.7公斤,园林水果总产4.7万吨,蔬菜总产30.18万吨。全年生猪存栏5.04万头,牛存栏1.57万头,羊存栏1.98万只,家禽存栏464.2万只;生猪出栏7.08万头;家禽出栏1121.58万只;肉类总产量2.31万吨,禽蛋产量3.15万吨,牛奶产量0.09万吨。
完成退化林修复105亩,林地面积达到19.2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22.7%。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认证“三品一标”品牌28宗。培育高素质农民110人。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35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3家。全区家庭农场达598家,其中,省级示范场4家,市级示范场23家。
二、工业、建筑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185家,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分门类看,制造业产值增长2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27.8%。分行业看,主导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6%;金属制品业产值同比增长44.6%;机械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7%。分企业看,产值过亿元企业55家,完成产值262.2亿元,同比增长21.8%。新增企业65家,完成产值51.1亿元,同比增长696.2%。高新技术产业企业69家,产值同比增长18.8%,完成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1.9%。从营收利润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9.8%;全年共有54家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
全区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7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 9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5 %。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98.4%,占全部投资的0.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8.5%,占全部投资的21.4%;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占全部投资的78.5%。分领域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3.5%,“四新”投资占全部投资的42.6%;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78.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区实现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3.1亿元,下降0.5%;商品房销售面积163.1万平方米,增长6.3%;商品房销售额129.7亿元,下降3.2%。
四、国内市场和外经外贸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5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91.7亿元,同比增长54.3%。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完成销售额183.7亿元,同比增长38.4%;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6.8亿元,同比增长92.1%;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773万元,同比增长68.2%;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0382万元,同比增长79%。
商品交易市场形势良好。商城市场交易额602.7亿元,同比增长14.8%;商城物流总额908亿元,同比增长9.9%。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0.4亿元,同比增长90.7%,其中,出口额95.7亿元,增长101%;进口额4.7亿元,下降6.1%。新批利用外资项目7个,实际利用外资8161万美元。
五、招商引资和旅游
全年新签约项目16个,合同投资额267.9亿元。在2021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临沂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投资100亿元的黑龙冰雪小镇项目成功签约;在临沂市重大项目线上签约仪式,投资5亿元的顺丰临沂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在上海进博会临沂市走进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展示会上,投资25亿元的欧达光伏组件及智慧储能系统生产基地、投资10亿元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投资2亿元的申丰供应链云仓项目成功签约。全年市外到位资金92.6亿元,长三角地区项目到位资金35.6亿元,签约500强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30亿元以上项目1个。其中,格力认定为世界500强;智慧五金产业园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已签约深圳亚士电梯、临沂福泰工具、上海鼎盛五金、临沂君工实业,在谈20余个项目;华太高精度智能全自动碱性电池生产项目已到位资金3.19亿元;汤头古镇一期项目已到位资金3.2亿元;安丰“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创业园项目已认定到位资金3.3亿元;国际生态城金融中心已到位资金9亿元。
累计接待游客651.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91亿元。2021年积极推进景区申报创建工作,获评山东省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区。观唐温泉获“山东省精品旅游先进单位”称号;汤头温泉小镇获评首批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山东观唐温泉(国际)度假村、鲁商知春湖温泉酒店荣获“山东十佳温泉”称号;九曲街道前河湾村获评临沂市首批红色旅游特色村;临沂动植物园获评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鲁商知春湖温泉酒店被授予第七批“国家五星级温泉”称号,同时获得“第四届金汤奖十佳人气温泉”“山东十佳温泉”称号,山东观唐温泉(国际)度假村荣获“山东十佳温泉”称号,临沂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喜获“十佳温泉旅游目的地”殊荣;日汤头温泉文旅康养发展示范区获评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沂州古城旅游区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河东区红嫂文化博物馆和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分别入选山东省100条红色旅游线路。春节期间沂州古城开展了“梦回琅琊,盛世沂州”新春盛会,荣登央视,累计接待游客量达到120万人次。五一期间,龙园、动植物园等接待游客人数创新高,全区累计接待游客71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7亿元,对比2019年疫情前数据实现翻一番以上。承办全市2021年旅游团队奖励政策说明会;加快推进沂州古城项目、中国古建筑群落汤养文化公园(博物馆)项目、翔宇文旅网红打卡地项目等大型文旅项目带动我区旅游业全面发展。临沂冰雪文旅小镇项目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签约。参与举办了第十一届临沂市花沂州海棠文化旅游节和第二届甜瓜节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节。
六、财税、金融
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3亿元,完成年初预算106.46%,比去年同期增长14.9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78亿元,增长8.8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98%;非税收入完成2.45亿元,增长110.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2%。主体税种:增值税完成5.6亿元,下降9.08%;企业所得税完成2.37亿元,增长4.02%;个人所得税完成5172万元,增长18.19%。
全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5.5亿元,较年初增加61.5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39.95亿元,较年初增加92.46亿元。
七、科技、教育和卫生
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2家,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家。全区2021年发明专利授权293件,同比增长365%;商标申请6500件,商标注册数6539件。
全区辖区内各类公办学校118所,其中小学95所,初级中学15所,普通高中1所,区职业中专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12年一贯学校1所,专任教师9983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997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5182人,职业学校教师804人;全部在校学生共有16.2万人,其中普通中学生5.1万人,普通小学生9.3万人,职业学校人数1.8万人。
卫生工作逐步加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81家,其中:基层卫生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家,门诊部28家,个体诊所149家,卫生所6家,医务室5家,村卫生室357家,飞机场急救中心1家,妇幼保健院1家,医院16家:其中有1处省属医院—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4处市属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河东院区、临沂市肿瘤医院、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临沂市康复医院;11处民营医院—河东医院、河东康复医院、临沂弘远心理康复医院、临沂华侨眼科医院、河东区社会福利疗养院、河东广济医院、河东益康中医医院、河东煤山中医医院、河东康宇中医医院、河东爱德康复医疗中心、临沂威高血液透析中心。现有卫生技术人员5368名,执业(助理)医师2554人,注册护士2580人,执业医师数与注册护士数比例为0.98:1,实有床位6808张。
八、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41元,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46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61元,增长11.9%。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595元,增长10.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44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30元,增长14.1%。
社会劳动保障逐步加强。全区企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9万人,其中离退休人数1.29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8万人,其中退休人数0.37万人;全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86万人;全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万人。全区新增就业人员12258人,农村转移劳动力8101人,失业率控制在3.26%。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2.56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46亿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98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0.27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0.12亿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73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8.45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55亿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94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0.25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0.15亿元、发放居民养老保险金2.56亿元。
九、安全生产、生态环境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四位一体”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出动检查组3341个,派出检查人员18176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9383家次,排查隐患18791项,整改隐患18348条,立案调查企业650家,罚款648.95万元。全年累计派出包保干部1209名,包保重点监管企业1337家,开展包保督导12933次。完成840家次“全要素评价”工作,发现并整改隐患12800余条。在生产经营单位、学校、医院等进行6937次专题宣讲,累计22.7万人参与,宣讲经验被临沂日报专题报道。组织召开警示教育会议2923场,参加人员4万余人次,教育从业人员直面事故危害,自觉增强防范意识。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1603家企业1.2万余名从业人员参与行动。全域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镇街,全区投入480余万元,建设应急指挥“一张图”系统,建立水情实时监测平台,配备无人机、手持单兵等音视频传输装备,汇聚整合3720余个应急资源经纬度、联系人信息,为应急指挥提供及时准确决策依据。承办全省畜禽屠宰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全市地震疏散应急演练等市级以上现场会6次,建立综合救援、专业救援、基干民兵联动机制,储备足量防汛救灾物资,打好抢险救援、应急处置基础。2021年全区共发生各类一般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6人,未发生较大以上及有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8,同比改善7.4%。PM2.5、PM10、SO2、O3浓度分别改善12.5%、7.1%、-9.1%和4.6%;优良天数240天,优良率达65.75%。3个省、市控考核断面年均值达标率为100%。
(注:统计公报中农林牧渔业、商品交易市场、旅游、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卫生数据包含临沂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