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真抓实干、克难求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84亿元,可比价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9亿元,可比价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277.55亿元,可比价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479.20亿元,可比价增长6.4%。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3:35.2:63.5调整为1.2:36.2:62.6。

全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税收收入38.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财政支出118.6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8.23亿元。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完成19.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其中,农业总产值11.17亿元,林业产值0.19亿元,牧业产值1.37亿元,渔业产值5.51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9.63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比去年同期可比价增长0.3%。

科技农业品牌提升。实施列省农业重大项目9个,新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示范园,食品产业园创成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省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示范典型。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4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8.59亿元,利润总额128.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实现工业开票销售637.77亿元,增长25.5%。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30.30亿元,增长15.6%。其中,重工业产值比重达80.1%,同比增长12.2%;股份制企业比重达88.8%,同比增长15.9%;私营企业比重达72.2%,同比增长17.0%;大中型企业比重达62.7%,同比增长16.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是全区工业的主导产业,分别占比35.4%、10.0%、7.0%、5.0%。亿元以上企业68个,其中,5亿元企业11个,10亿元企业4个,百亿元企业1个。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637.8亿元、工业入库税收18.94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开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6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产值比重达52.7%。新增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创成省级智能车间2家。嘉和热系统获评“市推进卓越绩效管理先进单位”。

建筑业稳步增长。资质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9.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完成竣工产值633.1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67.00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5%,其中新开工面积1537.30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4.0%。实现建筑业税收7.5亿元。江苏华建荣获“市长质量奖”。

四、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88亿元,比上年增长6.6%,批零住餐业销售额(营业额)485.56亿元,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销售额448.38亿元,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7.18亿元。全区实现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创成首批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入选省级文旅消费试点单位。广陵新城创成省级软件名园培育试点单位,东关街入选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9.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1%。第二产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3.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3%,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6.5%。高技术投资增长8.5%,占全部投资的15.4%。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完成住宅投资119.67亿元。房屋施工面积450.0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34.4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12.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9.8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56.64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148.52亿元。

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大力推进“1135”重大项目工程,完成新开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6个、5000万元列省投资库项目114个、市级重点项目38个、省重点项目5个。宝胜研发中心、明清古城保护暨文旅示范区2个列省重大项目以及壮利环保、三和四美等项目开工建设,福康斯环保发电机组等项目基本竣工,中铁宝桥智能车间等项目投产达效。

六、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

外资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出口总额11.8亿美元,进口总额1.1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151万美元。

招商引资推进有力。实体化运作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组织季度“冲刺赛”,建立“红黄旗”制度,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洽谈、数字经济(杭州)招商推介会等各类招商活动370余次,成功签约万得数据二期、翰林亿讯、影石科技等113个项目,总投资约341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攻坚清单》,出台应对疫情稳企发展“10条”等惠企纾困政策,创成全市首个“获得电力”示范区。市场主体突破9万户,新登记法人企业4011家,新增“四上”企业入库485家。

七、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6.1%,位列全市第一。获批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3项。获批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14个,15人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万方科技、华光新材料完成股改并入选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入库企业。宇安电子获批省潜在独角兽企业。扬农集团科创中心顺利落户。

八、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建成广陵新城高中,新(改)建幼儿园2所,“双减”工作全面落实,“课后三点半”服务工程全覆盖。在“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奖数量位居扬州各县市区第一名,占扬州各县市区总数的50%,并包揽了县市区层面的所有一等奖。

文旅品牌更加凸显。创成首批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入选省级文旅消费试点单位,东关街入选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高质量完成大运河博物馆开馆筹备工作。明清古城保护暨文旅示范区项目全面实施。在皮市街打造“皮市集”,展现皮市街精致、优雅、文艺的气质风韵,开启消费新热点。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面对7月突发疫情,迅速反应、果断决策,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固化工作专班机制,建成区级日检万人核酸检测基地,全力推进哨点预警、协查核查、疫苗接种、应急能力建设、重点人群和场所管控。创成省健康促进区、6个省级卫生村。

九、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实施94个城建“双十”项目,改造提升78个老旧小区,全年拆迁55万平方米,顺利推动1605亩经营性用地挂牌上市。小秦淮河先导段改造提升、“萤火点亮古城”街巷整治等工程有序推进。仁丰里保护与利用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一等奖。特色小镇有序建设,湾头工业遗址产业园投入运营,头桥医疗创谷主体建成。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行动全面实施,“环洲一号”公路全线贯通,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9%。创成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归江河道水利风景区创成省级水利风景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总人口42.50万人,其中,女性人口21.6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0.9%。人口出生率为4.8‰,死亡率8.5‰,人口自然增长率-3.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54元,比上年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43元,比上年增长7.6%;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132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7%。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新增城镇就业4585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次,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围绕“一老一小”,新建颐养示范社区7个,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450户,打造省级儿童“关爱之家”2个。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