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立足大荆州,争当排头兵;融入大武汉,争当先行者”目标,全力打造“工业强市、水产大市、旅游名市”,全面开启洪湖市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综合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9.02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53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76.69亿元,下降-0.4%;第三产业增加值137.80亿元,增长7.3%。第一、二、三产业占比由上年的29.8:28.2:42.0调整到32.76:24.03:43.19,第二产业占比下降4.1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上升2.96和1.1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上年的35549元上升到46098元。
全市新增“四上”企业69家。全市“四上”企业共391家,其中工业149家,批零住餐141家,建筑业44家,房地产41家、服务业16家。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9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农业增加值1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21万亩,比上年增加0.11万亩,增长0.1%。全年粮食总产64.68万吨,比上年增加0.86万吨,增长1.3%。
棉花总产量1880吨,比上年增长5.6%。
油料总产量8.35万吨,比上年增长2.5%。
全年生猪出栏25.69万头,增长14.1%;家禽出笼374.86万只,增长4.9%;全年水产品产量40.71万吨,增长3.8%;水产养殖面积78.01万亩,下降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1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7.98亿元,下降12.1%,规模工业增加值下降9.3%。其中4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13亿元,下降45.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例为40.3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02亿元,比上年下降3.65%;实现利税23.24亿元,增长27.1%。全部工业企业入库税金7.57亿元,增长9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金6.63亿元,增长101.12%。
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实现增加值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08亿元,增长18.2%。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46.90亿元,增长31.6%。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68亿元,增长12.4%。商品房销售面积59.53万平方米,增长17.1%。
五、内外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02亿元,增长19.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40.04亿元,增长40.8%。据海关统计,全市外贸出口总额7.13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全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4万美元,增长2.0%。
六、交通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658公里,比上年增加13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649公里。
全市旅游人次510万,比上年增长7.14%;旅游收入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8%。
七、财政、金融
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税收收入15.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地方税收8.75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1.5%,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不含社保基金)72.18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364.81亿元和197.1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9.16亿元和19.6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2.82亿元,比年初增加34.26亿元。全市金融贷存比54.04%,比上年高出1.14个百分点。
八、教育、体育、文化、卫生和科技事业
全市学校共89所,其中小学、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分别49所、38所和1所,另有特殊学校1所。全市在校学生7.85万人。其中小学、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分别为4.41万人、3.16万人和0.26万人。幼儿园89所,在园幼儿2.03万人。
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数1个,图书馆藏书9.01万册。
全市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34家,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3185人,比上年增加177人,各类病床3604张,比上年减少3张。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统计的企业68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1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44%,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新增省级星创天地1家,年末拥有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家、省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2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0亿元,专利获授权总量616件,其中发明专利获得3件授权。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90.34万人,其中户籍非农业人口38.0万人,农业人口52.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062人,出生率6.7‰,死亡人口3754人,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2.6‰。
全市常住人口68.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5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5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64元,增长1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9元,增长13.0%。城乡收入比为172.79%。
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33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3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