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溧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崛起的强劲势头和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

一、综合经济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1.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80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648.81亿元,同比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555.69亿元,同比增长8.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4.5:51.4:44.1。

2021年,全市“四大经济”全产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90.74亿元(合计数已剔除融合部分,下同),同比增长22.6%(同口径,下同),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8%,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115.46亿元,同比增长5.2%,税收59.3亿元(列统口径),同比增长20.8%。

二、农业

202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45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农业50.29亿元,同比增长1.2%;林业1.08亿元,同比增长4.7%;牧业4.00亿元,同比增长16.8%;渔业33.27亿元,同比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4.8亿元,同比增长4.0%。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98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农业37.08亿元,同比增长4.2%;林业0.4亿元,同比增长4.4%;牧业1.65亿元,同比增长15.4%;渔业17.7亿元,同比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3.18亿元,同比增长4.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2.46万亩,粮食总产量40.92万吨。2021年,全市农机总动力57.82万千瓦,农机专业合作社185家。

三、工业

202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267.49亿元,同比增长29.1%;营业收入2461.59亿元,同比增长27.8%;利税246.63亿元,同比增长31.1%;利润189.27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12.80亿元,同比增长31.8%;营业收入2308.76亿元,同比增长30.2%;利税232.56亿元,同比增长33.9%;利润178.93亿元,同比增长35.3%。

全市获评省级“绿色工厂”2家,1家企业荣获省互联网标杆工厂项目;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家,工业销售超亿元企业206家;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2家。

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增速
水泥 万吨 2211.5 2.8%
水泥熟料 万吨 1916.7 5.8%
石灰石 万吨 3707.8 -12.5%
电力电缆 万千米 129.3 119.6%
钢材 万吨 243.0 -36.6%
生铁 万吨 110.5 -51.0%
服装 万件 2611.3 -5.8%
啤酒 千升 151789.0 -1.2%
3547.0 -11.3%
变压器 万千伏安 9478.0 -0.7%
锂电子电池 万只(自然只) 7641.1 130.8%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与房地产业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7%,服务业投资同比下降12.0%。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额占比93.0%,高技术投资占比32%,较去年同期提升12.2个百分点。计划总投资十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总数55个,同比增长48.6%,完成投资172.1亿元,同比增长58.3%,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43.5%。

2021年,溧阳市拥有资质企业527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2家(龙海、天目),一级企业61家,二级企业276家,拥有各类资质1600项,是苏南地区资质门类最为齐全、综合率较高的建筑之乡。全市建筑业施工产值达1124亿元,同比增长12%,上缴税金27.5亿元,同比增长24.4%。

202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同比下降4.4%。商品房销售面积115.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6.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房屋待售面积为47.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2%。

五、国内贸易与开放型经济

2021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98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43亿元,同比增长17.0%。分行业看,限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63亿元,同比增长16.8%;限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亿元,同比增长19.1%。

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3.20亿元,同比增长32.0%。其中:出口91.20亿元,同比增长28.9%;进口22.00亿元,同比增长46.8%。实际使用外资3.62亿美元,同比增长8.4%。

六、财政与金融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33亿元,同比增长18.3%,税收占比为87.1%。在全省40个县(市)中,收入总量、增幅、税比分列第八、第四和第三位。财政总收入(含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上划中央四税)完成427.46亿元,同比增长18.7%。

截至12月末,全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732.20亿元,比年初增加204.31亿元,较年初增长13.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79.15亿元,较年初增长13.9%;全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325.78亿元,比年初增加195.08亿元,较年初增长17.3%。年末共有银行20家,小贷公司13家,证券公司5家,保险公司43家。全年保费收入22.94亿元,同比增长33.1 %。

七、科技、教育与卫生

2021年,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3.7%,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8.8%,较去年提升6.8个百分点。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66家,常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34家。新搭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4家。

2021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53所,学生数98849人(含幼儿),专任教师7780人(含编外)。中学33所,其中完中1所、高中6所(含民办1所)、初中26所。初中在校学生19299人,高中在校学生10663人。小学44所(另特教学校1所,学生149人),在校学生42617人。中专2所,在校学生4446人。幼儿园72所,其中民办23所,在园幼儿21675人。另有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高考本科总上线率达93.55%。

2021年,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96家,其中市级以上公立医院2家,民营医院 14家,乡镇卫生院17 家,其他社会办医疗机构102家,村卫生室(含社区卫生服务站)156家。全市三级综合性医院1家,专科医院3家,二级综合性医院3家。全系统卫健从业人员6959人,其中卫技人员5527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96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5.75人;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58张。

八、文化、体育与旅游

2021年,全年完成送书下乡30000册、送戏下乡96场、送电影下乡3744场,组织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100场,公益培训50场。累计接待线下读者约110万人次,线上读者10万人次,外借图书265437册次,办理读者证8527张,开展阅读推广活动30余项110余场次。

成功举办了2021中国·溧阳1号公路红色传承风光跑、乐钓嘉年华全国钓鱼比赛、2021全国桨板锦标赛、2021中国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青少年锦标赛等一系列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举办第九届运动会暨第六届全民健身节,共有1.5万多名运动员参加40多个大项300余个小项比赛。

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1862.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9.35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88.5%和89.1%,恢复速度位列常州第一。积极应对疫情挑战,精准推出“全域免门票”、“南京都市圈惠游溧阳”、“首届冰雪温泉节”等活动,助力城市“出圈”,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九、环境保护

2021年,我市PM2.5浓度为3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6.6%(优良天数316天),两项指标均创21世纪以来最好水平,在常州各辖市区中排名第一。10个国省控考核断面优Ⅲ比例100%,其中大溪水库湖心、沙河水库库中符合Ⅱ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1年完成新增造林500亩,完成湿地修复500亩。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16.33万吨标准煤,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1.81%的情况下,能耗下降6.6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能耗为0.19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29.2 %。

十、人口与就业

2021年,全市户籍人口78.55万人,总户数27.01万户。年内出生4003人,人口出生率为5.096‰,死亡人口5511人,死亡率为7.015‰,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19‰。男女性别比为100.32。全市常住人口80.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55万人,城镇化率64.09%。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6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12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73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750人,引领大学生创业人数326人,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6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5%。

十一、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202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均超98%。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9.14万人,新增参保人数0.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参保6.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79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7.1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8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3.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6.02万人。全市共有农村特困对象1799人,其中集中供养423人、分散供养1376人。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521元,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560元,同比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71元,同比增长10.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1,较去年缩小0.03。

注:

1. 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均按现行价格计算。

2. 公报中数据均为快报数,有关部门数据由各相关部门提供,实际引用请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