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力全方位融合,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年经济呈现持续向好、动能蓄积、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实力再攀新高。经初步核算,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台阶,为1106.8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0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609.50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81.86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4:55.1:43.5。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9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完成18.20亿元、0.16亿元、2.37亿元、2.11亿元和1.35亿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18亿元,不变价增长2.7%。

粮食生产增势趋缓。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4.54万亩,同比增长1.0%;粮食总产量11.20万吨,同比增长0.1%,其中秋收粮食总产量6.71万吨,同比增长0.6%。

生猪产能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区生猪存栏3.96万头,同比增长55.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11万头,同比增长88.9%;全年生猪累计出栏7.1万头,同比增长10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9.4%,其中民营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6.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5.0%,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5.4%。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产值同比增长9.2%,股份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6.2%。

主导行业增长较快。全区规上工业的31个行业大类中,28个行业累计产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达90.3%。从产值排名前五的行业看,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5.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8.2%,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31.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增长28.7%,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078.7%。

新增企业贡献突出。全区共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2家,其中月度新增20家,年度新增62家。月度新增企业中,新建投产企业14家,贡献较为突出。14家新建投产企业全年累计实现产值158.45亿元,同期数2.26亿元,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9.6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0.54亿元,同比增长7.2%;竣工产值559.92亿元,同比增长8.5%,竣工率为78.8%。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00.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4%,其中新开工面积1970.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竣工面积1729.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08.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呈高开低走趋势,全年增速为8.4%,其中,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2.3%;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0.8%;制造业投资占全市比重为27.4%。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12.3%,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同比增长4.5%,外商企业投资同比增长102.6%。分行业看,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7.8%,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7.4%,医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2.8%,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同比增长578.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44.3%,教育业投资同比下降67.5%,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同比增长465.0%。

制造业投资高开稳走。全区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2%,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8个百分点,高于服务业投资增速28.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3.7%,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6.3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制药(剂)项目、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中航704所泰州遥感探测研发中心项目三大项目共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11.4个百分点。

房地产销售触顶回落。全区房地产投资为110.30亿元,同比下降13.9%。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89.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总体向好。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4.98亿元,同比增长16.3%。分地区看,城镇仍是我区消费的主战场,城镇消费市场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5.96亿元,同比增长22.5%;农村市场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9亿元,同比增长56.2%,高于城镇33.7个百分点。从商品分类看,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良好,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8.14亿元,同比增长56.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1.36亿元,同比增长66.1%;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1.53亿元,同比增长58.3%。升级类商品增长迅速,限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19.25亿元,同比增长6.4%;烟酒类商品同比增长5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同比增长77.7%;五金、电料类商品同比增长52.9%;煤炭及制品类商品同比增长400.0%;限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6.98亿元,同比增长17.7%。出行类商品平稳增长,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13.58亿元,同比增长20.2%;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15.02亿元,同比增长36.8%。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运行平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54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税收收入76.89亿元,同比增长17.7%。政府性基金收入51.25亿元,上划中央四税(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87.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44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4亿元,同比增长2.1%;卫生健康支出5.43亿元,同比增长11.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48亿元,同比增长4.8%;公共安全支出2.55亿元,同比增长4.0%;节能环保支出0.93亿元,同比下降27.4%;科学技术支出5.45亿元,同比增长6.6%;教育支出9.54亿元,同比增长5.9%。

金融市场稳中向好。202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12.70亿元,同比增长4.8%;贷款余额982.10亿元,同比增长16.9%。全区银行业存贷比为74.8%。

七、科学技术、教育和卫生

科技创新动能加速跃升。全区组织217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获批75家,56家企业进入省高企培育库;获批省“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获批省“瞪羚”企业11家,获批市“瞪羚”企业6家。全年国家级孵化器绩效考评优秀1家、良好1家,省级孵化器绩效考评优秀1家、良好3家;众创空间市级绩效考评优秀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绩效评价优秀24家。新获批省级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1家、星创天地1家、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家、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市级公共服务平台1家。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5所,其中幼儿园42所,小学17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幼儿园在园人数14766人,毕业人数4334人;小学在校人数22213人,毕业人数3116人;普通中学在校人数6685人 ,毕业人数2265人;职业中学在校人数1630人,毕业人数55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升学率、初中学生毕业率均为100%。

卫生事业稳健发展。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8个,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100%。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全区各类卫生机构设置床位数2275张,其中,医院1578张,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85张。卫生技术人员共有2258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961人,注册护士101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12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6人。

八、文化、体育

文化服务不断升级。全年新增规上文化企业27家;全区文化旅游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17.22亿元。创新开展了“艺”同战疫书画美术作品和非遗作品巡展、“书香漂流 携手战疫”图书漂流、“寻根探源”文化研学游等活动。组织各类大型文艺演出30余场,讲座、展览等线上线下活动100余场,完成送戏下乡活动14场,“文化惠民券”点单演出约324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重点实施“体育为民突破行动”,总投资3769.2万元,共实施37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建成凤栖湖攀岩场地,增加骑行道26.2公里、健身步道8公里、儿童设施12套、体育健身路径186套,笼式篮球场3片,笼式足球场1片,新建全民健身中心击剑馆,增加室外乒乓球桌21张,全区新增迎省运体育小品70处,公共体育场地大幅增加。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持平略增。2021年末,全区家庭总户数135245户,户籍总人口43.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3万人,其中女性21.93万人。户籍人口中,17岁以下人口7.04万人;18岁-34岁人口8.36万人;35岁-59岁人口17.81万人;60岁以上人口10.61万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为24.2%。全年出生人口2505人,人口出生率为5.72‰,比上年末下降2.7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617人,人口死亡率为8.25‰,比上年末下降0.80个千分点;全年迁入6625人,迁出3807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14元,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7.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90元,增长9.8%,农村居民28582元,增长11.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92,较上年缩小0.0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发展更加均衡。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值由去年同期的60.1:17.1:10.4:12.4调整为今年的60.2:17.0:10.3:12.5。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为1400人。发放富民创业贷款8000余万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300人。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975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2220人,发放“购房券”1115万元。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7万人。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216元。全年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336件,结案率100%,调解成功率92.5%。

十、资源环境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5.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