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麻章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麻章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麻章区统计局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砥砺前行,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良好态势,全力建设“八大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

2021年末,全区年末总户数7.5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08万户;户籍人口31.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9万人。常住人口33.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4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29%,比上年末提高1.1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14.21‰;死亡率4.20‰;自然增长率10.01‰。

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200.03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1亿元,增长11.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9.6%;第二产业增加值72.29亿元,增长7.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3.1%;第三产业增加值99.73亿元,增长8.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7.3%。三次产业结构为14.0:36.1 :49.9,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451元,增长6.4%。

全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税收收入5.17亿元,增长7.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8亿元,增长0.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4亿元,下降5.7%;教育支出4.56亿元,增长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7亿元,下降6.8%;卫生健康支出1.28亿元,增长22.5%;节能环保支出0.07亿元,下降79.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35亿元,下降70.0%;农林水事务支出3.20亿元,增长0.9%。民生类支出15.94亿元,增长8.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4.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33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2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03万亩,比上年增长0.5%;糖蔗种植面积5.20万亩,下降24.8%;花生种植面积2.45万亩,与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6.17万亩,增长3.5%。

全年粮食产量5.07万吨,比上年增长0.2%;糖蔗产量29.50万吨,下降24.4%;蔬菜产量8.30万吨,增长9.0%;园林水果总产量2.58万吨,增长3.0%。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71万吨,比上年增长6.8%。其中,猪肉产量1.20万吨,增长14.1%;牛肉产量0.01万吨,下降5.6%;羊肉产量0.01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肉产量0.48万吨,下降7.8%。

全年水产品产量9.69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海水产品9.05万吨,增长1.1%;淡水产品0.64万吨,下降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3%,股份制企业增长8.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0.7%,重工业增长2.3%。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8.7%,中型企业增长3.6%,小型企业增长9.8%,微型企业增长18.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76.76%,比上年末下降 58.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3.02%,提高14.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0.7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8.83%,下降0.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37%,提高2.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2.75万元/人年,增长26.1%。实现利润总额17.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亏损企业亏损总额0.41亿元,下降5.0%;亏损企业亏损面为32.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30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49亿元,增长3.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3万平方米,增长81.9%。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54亿元,比上年增长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39亿元,增长14.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0亿元,增长12.0%;金融业增加值4.62亿元,下降0.5%;房地产业增加值16.96亿元,增长12.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67.69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利润总额0.89亿元,增长30.1%。分行业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增长35.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05.1%,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2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4.5%。

全区全年货运量610万吨,比上年增长8.9%;货物周转量59461万吨/公里,增长14.0%;客运量412万人,增长9.6%;旅客运输周转量46512万人/公里,增长7.1%。年末境内公路里程8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公里。

全年固定电话拥有量1.76万户,比上年增长1.5%。新增5G基站207座,实现5G网络“镇镇通”、4G网络“村村通”。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项目投资增长14.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7.4%,技改投资下降47.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3%。商品房销售面积 48.18万平方米,增长2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7.68万平方米,增长29.2%。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93亿元,比上年增长8.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3.32亿元,增长7.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61亿元,增长8.8%。分形态看:餐饮收入16.03亿元,增长9.7%;商品零售130.90亿元,增长7.8%。分规模看:限上社消零总额25.69亿元,增长2.2%;限下社消零总额121.24亿元,增长9.3%。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下降62.1%,烟酒类增长14.3%,中西药品类增长42.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1%,汽车类增长6.2%。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5.1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出口总额21.75亿元,增长20.2%;进口总额13.43亿元,下降8.1%。实际利用外资11万美元,下降98.5%。

八、金融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43元,比上年增长12.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32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81元,增长11.5%。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708元,比上年增长7.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963元,增长0.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27元,增长13.2%。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72万人,比上年增长5.4%。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26万人,增长0.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8.55万人,增长1.5%,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62万人,增长0.9%。参加失业保险3.41万人,增长1.5%。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各级各类教育招生数(不含非学历培训学校)1.50万人,比上年增长8.6%;在校生5.89万人,增长5.7%;毕业生1.23万人,增长12.3%。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7人,在校生129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60万人。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市两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新增专利授权991件,比上年增长18.5%,其中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55件,增长124.6%。

年末全区各类市场主体1.62万户,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实有各类企业0.38万户,增长17.0%;实有个体工商户1.21万户,增长9.5%;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9户,增长41.0%。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各类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励2件、省级6件、市级67件。

全年接待旅游游客5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4%,旅游收入5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医院、卫生院1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65张,比上年增长44.0%,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959张,增长44.4%。卫生机构人员1140人,比上年增长31.8%。卫生机构技术人员912人,比上年增长15.2%。

区籍运动员全红婵摘得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麻章镇文化站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 2021 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3、本公报部分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小数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等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区医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货物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科技数据来自区科工贸局;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局;市场主体数据来自区市监局;文化、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区文广旅体局;金融数据来自区金融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