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城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稳步恢复,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一、综合

经济稳步恢复。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1.23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5亿元,同比增长1.13%;第二产业增加值155.29亿元,同比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905.29亿元,同比增长1.1%。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5.2%,上半年同比增长0.4%,前三季度同比增长0.5%,全年同比增长2%。三次产业结构为0.06:14.63:85.31。

图1 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P5N%@RXIHMSBCKW_6(Z{BW5

图2 2016-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户籍人口平稳增长。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9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6.49万人,农村人口0.86万人。男性人口47.63万人,女性人口49.72万人,男女性别比(女=100)为95.8。

表1  2020年末户籍人口数及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户籍人口 97.35
其中:城镇 96.49 99.12
农村 0.86 0.88
其中:男性 47.63 48.93
女性 49.72 51.07
其中:0-17岁 15.46 15.88
18-34岁 17.62 18.09
35-59岁 40.54 41.64
60岁及以上 23.73 24.39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751人,比上年减少121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126人,困难人员再就业4869人。全年新登记的各类失业人数23733人,比上年减少132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1. 农业

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852万元,同比增长1.6%。

农作物产量良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7.2亩,产量328.3吨,比上年增加36.8吨,增产12.6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060.75亩,产量7912.6吨,比上年增加1702.8吨,增产27.42%。

畜牧业逐步萎缩。肉猪出栏620头,同比下降14.72%;牛出栏48头,同比下降63.7%;羊出栏852只,同比增长164.4%;家禽出栏1.17万只,同比下降74.34%。畜产品肉产量84.7吨,同比下降42.5%,牛奶产量684吨,同比增长10.9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2.45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同比增长61.3%;股份制企业同比下降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同比增长6.2%。分门类看,制造业同比增长2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4%。

表2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减情况

行业 增速(%)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5
食品制造业 -72.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4.5
纺织业 36.7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0.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7.4
医药制造业 22.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0.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9
通用设备制造业 6.4
专用设备制造业 120.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9
仪器仪表制造业 53.3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0.3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0.8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8.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1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3.7亿元,同比增长2.4%;营业成本71.4亿元,同比下降4.5%;利润总额28.2亿元,同比增长78.5%;营业收入利润率达24.8%,较上年提升11.24个百分点。

建筑行业低位运行。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73个,全年实现产值412.88亿元,同比增长2.85%。实现增加值73.47亿元,同比下降2.9%。全年签订合同总额959.38亿元,同比下降9.25%,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500.23亿元,占全部合同额的52.14%,较上年回落5.29个百分点。

四、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05.29亿元,同比增长1.1%。

七大板块“三升三降一平”。“三升”: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04.74亿元,同比增长5.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8.23亿元,同比增长4.2%;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97.98亿元,同比增长0.7%。“一平”: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82.1亿元,与上年持平。“三降”: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1.31亿元,同比下降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3.46亿元,同比下降6.7%;房地产业增加值106.82亿元,同比下降0.3%。

新兴领域动能增强。疫情中新兴服务业逆势增长,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和6.5%,比三产增速高12.9和5.4个百分点,持续保持了今年以来较快增长态势。

图3 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分行业构成图

X9$`PSDW`NRYX2LS1EHT6U6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较大。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8.57%,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下降9.19%;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同比下降26.54%;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2.57%。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无投资;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59.95%,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44.1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2.79%。

图4 2016-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8C%%IK3CSD}H(3DX{7BX`}R

商品房销售企稳回升。在碧桂园等大型项目开盘销售较好带动下,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实现双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3.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7.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9%。商品房销售额201.13亿元,同比增长16.78%,其中住宅销售额187.11亿元,同比增长20.22%。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五比五拼”、“千企万商大走访”等活动,组建项目服务团队65个,推行四色挂图作战模式,组织实施重大项目250个,华润二十四城等113个项目开工建设,东湖广场等25个项目竣工投用,项目开工率较上年增长3%,新建项目开工率位居全市第一。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加快复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11亿元,同比下降4.11%。分规模看,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09.82亿元,同比下降7.99%;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74.28亿元,同比下降1.88%。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799.55亿元,同比下降4.2%;餐饮收入84.56亿元,同比下降3%。分季度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68%,上半年同比下降9.41%,前三季度同比下降5.22%,全年同比下降4.11%。

图5 2016-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重点商品销售有增有减。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分类情况看,基本生活类粮油食品、饮料和烟酒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9%、27.9%、和3.1%;出行类石油及制品、汽车同比分别下降14.9%和2.9%;消费升级类金银珠宝、通讯器材和化妆品同比分别下降29.9%、19.2%和14.5%。

 线上市场不断拓展。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3.7亿元,同比增长8.3%,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9%,比上年提升0.11个百分点。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降幅收窄。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33亿元,同比下降0.71%。其中,税收收入32.16亿元,同比增长0.7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22亿元,同比下降0.28%。其中,民生和社会各项事业支出占65%,较上年提升3.6个百分点。

图6 2016-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

WT(8(D7_2EOU6UWP`WHD)A8

金融规模持续扩大。截止2020年底,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82亿元,同比增长1.0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500.59亿元,同比增长8.12%。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全年科学技术支出5424万元,占财政支出的0.98%,较上年提升0.24百分点。专利申请量6000件,同比增长29.81%。专利授权量4165件,同比增长122.9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4.6件。签订技术合同156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5.63亿元。引进高科技企业41家,培训众创空间10家、众创企业21家,扶持科技项目44个。

均衡优质教育加快构建。制定基础教育学位扩增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方家湾等小学2所,新开办海亮实验学校等4所,组建教育集团3个,引进教师346名,增加学位8700个,妥善解决2000名新增生源入学矛盾,“大班额”基本消除。年末拥有普通中学49所,招生18174人,在校生52509人,毕业生16863人;普通小学74所,招生15495人,在校生80610人,毕业生11855人;职业中学20所,招生5598人,在校生13641人,毕业生4708人;特教学校2所,招生16人,在校生312人,毕业生41人;幼儿园270所,招生10434人,在园幼儿4072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0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54%。

九、文体和旅游

文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文体项目有机更新,不断提升服务形象和服务能力。新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个,启用兰州市首个智慧图书馆,完成1个街道、3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建成全民健身路径40条及5个休闲健身园,举办“华彩夜金城”、“兰山跑嗨”等文体活动200余场次。全区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艺术表演场馆3个,图书馆2所,博物馆2所,文化馆3所,文化站25个。年末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旅游业遭遇危机。疫情发生后,全国范围内紧急叫停所有旅游活动,1-2月旅游业基本处于停业状态,虽然3月和7月先后恢复省内游和跨省游业务,逐步将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限量从30%提高到75%,但旅游业仍受到较大影响。全年接待游客2449.87万人次,同比下降48.96%;实现旅游收入246.87亿元,同比下降45.74%。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公共卫生基础不断夯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第一时间落实“四早四集中”防控要求。设立定点医院2家、预检分诊点12个,改造标准化集中留观点5处,建成全省首个县区级核酸检测实验室,排查来兰返兰人员27万人,集中留观9434人次,核酸检测4.7万人次,筛查确诊患者17例,历时72天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阶段。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80个,其中医院5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5个。卫生技术人员1972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247人,注册护士9600人、药剂、检验人员1318人,其他155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4044张,其中医院10827张。全年总诊疗人次960.85万人次,出院人数39.34万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16‰,婴儿死亡率2.57‰。

养老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启动建设区综合福利院,新建医养托健中心11家,新增日间照料中心10家、养老床位300张,荣获“全国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称号。完成虚拟养老院加盟服务企业的重新入围招标工作,入围养老餐厅28家,家政服务机构13家。与浙商银行兰州分行合作推出“联名敬老卡”,截至目前已发卡43906张。

十一、环境、城市品位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兰州蓝”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年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起,罚款金额19.3万元。对161家产废单位、593家医废单位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排查行动。完成186家重点企业(汽车维修及印刷企业178家、加油站8家)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工作。整治“散乱污”企业218家,燃气锅炉低氮改造9台。办理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254件。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21天,较上年增加16天,达标率87.7%;PM10为76μg/m3,同比下降3.8%;PM2.5为31μg/m3,同比下降3.1%。

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中心城区“排头兵”的带动作用,举全区之力助力创建文明城市,组建20万人志愿者队伍,以文明提升“十大攻坚行动”为抓手,紧盯31大类980个测评点位,在基础设施提档、市容环境提质、交通秩序提升等方面精准发力,整改各类问题1400余个,为兰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城关力量。

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6起,同比下降5.88%;死亡15人,与上年持平;致伤4人,同比下降20%;经济损失552.56亿元,同比下降4.6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4人/亿元,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0.69人/万辆,均与上年持平。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33元,同比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48元,同比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56,比上年缩小0.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同比下降8.2%,恩格尔系数为29.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555元,同比增长17.4%,恩格尔系数为25.4%。

图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 构成

CF]P12V({$_WVFX%6JXPOGR CF]P12V({$_WVFX%6JXPOGR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0.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6万人。深化拓展“民生就业360”品牌内涵,全年举办“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6场,发放稳岗补贴6168万元,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7万人次。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0%,接收国企退休社会化管理人员9.5万人,减免养老等保险金3亿元。发放各类救助金和公租房补贴1.12亿元,惠及群众3.2万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范围为城关行政辖区内全部社会经济活动。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3.本公报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自城关区就业服务中心;财政数据来自城关区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城关区金融办;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自城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城关区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和城关区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城关区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城关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城关区发展和改革局、城关区科学技术局和城关区市场监管局;社会服务数据、卫生数据来自城关区卫生健康局;资源、环境数据来自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城关分局和城关区住建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城关区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