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沭阳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沭阳调查队

2021年4月26日

2020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运行逆势上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进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首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成功承办首届国家级盆景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全省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重大活动;先后入榜综合实力、绿色发展等13个“全国百强县”名单;多项工作受到国家和省级表彰,农村电商工作受到国务院激励表扬,财政管理、交通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双创”、脱贫攻坚等5项工作受到省政府大督查表彰。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7.59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410.57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493.04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42.0%、54.4%。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6:40.6:48.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发展稳固增效。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农业增加值11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农作物播种面积381.05万亩,增长0.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77.86万亩,增长1.0%;粮食总产量128.53万吨,增长0.4%。花木实现产值32.97亿元,增长1.9%。生猪出栏62.11万头,增长23.5%;年末生猪存栏46.95万头,是上年末的2.2倍;年末家禽出栏2081万只,比上年末增长31.2%;禽蛋产量1.16万吨,下降16.5%。

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

名  称

播种面积(万亩)

增长(%)

总产量(万吨)

增长(%)

合    计

277.86

1.0

128.53

0.4

一、夏收粮食

140.82

1.9

54.55

2.7

# 小  麦

140.82

1.9

54.55

2.7

二、秋收粮食

137.04

0.1

73.98

-1.3

# 水  稻

108.80

0.5

64.21

-0.7

      玉  米

24.00

-6.0

8.92

-8.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中向好。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2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4.64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9.76亿元,增长5.9%。全年工业用电量40.78亿千瓦时,增长3.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6.1%。

分企业规模看: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21.76亿元,增长0.4%。其中,大中型企业为227.41亿元,下降4.2%;小型企业为494.35亿元,增长2.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28.38亿元,下降6.7%,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12.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53家,比上年增加22家。

分主导产业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五大主导产业(即机电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绿色家居、新材料)共实现产值663.36亿元,增长8.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9%。其中,机电装备业实现产值277.81亿元,增长15.7%;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104.23亿元,下降2.3%;食品饮料业实现产值27.63亿元,下降8.8%;绿色家居业实现产值220.81亿元,增长6.3%;新材料业实现产值32.88亿元,增长21.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名   称

单  位

总产量

增长(%)

万吨

8.78

-18.0

万米

1108.00

-12.8

梭织服装

万件

1434.19

65.7

人造板

万立方米

755.55

-2.5

胶合板

万立方米

537.73

7.8

家具

万件

40.24

25.3

初级形态塑料

万吨

3.27

5.1

化学纤维

万吨

2.16

-9.2

塑料制品

万吨

18.28

61.7

水泥

万吨

188.30

-26.6

钢化玻璃

万平方米

79.84

160.0

钢材

万吨

66.04

-16.1

铜材

万吨

1.34

1.77

万台

36.51

20.9

铅酸蓄电池

万千伏安时

624.51

27.9

建筑业稳定增长。年末共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28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竣工产值73.76亿元,下降1.0%。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20.50万平方米,增长1.8%;竣工面积313.90万平方米,下降12.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18.80万平方米,增长16.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增速稳中趋缓。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9%。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8.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2.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5%。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下降8.2%,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13.5%;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6.3%;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68.6%,占工业投资比重为14.7%。

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网签数据显示,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1.58万平方米,增长1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7.49万平方米,增长3.2%。

五、园区经济

国开区经济质量提升。年末国开区共承载各类项目85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2个;年末从业人员15.61万人。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9.80亿元,增长3.8%;一般预算收入15.50亿元,增长4.7%;实际到账外资14891万美元,增长37.7%;进出口总额11.17亿美元,增长40.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0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7.1亿元,增长14.9%。成功签约“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百亿级项目,项目投资150亿元,新建年产240万吨长丝(短纤)、500台加弹机、1万台织机、配套染整及公共热能中心项目,同时可提供4万个就业岗位,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力新动能。

昆沭工业园稳步提高。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总规划面积约12.14平方公里,年末落户工业项目160家,从业人员2.48万人。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5亿元,增长10.7%;实际利用外资8179万美元,下降2.3%;进出口总额2367万美元,增长21.4%。在全省45个南北共建园区考核中名列第五。至此,昆沭园已连续十一年荣获“江苏省南北共建园区先进单位”称号。

软件产业园服务增强。年末软件产业园累计企业480家,其中在孵企业158家,从业人员2800余人。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315.49亿元,其中软件与服务外包业主营业务收入43.25亿元,完成税收收入4.58亿元。全年先后16次为48家企业兑现产业扶持奖励累计申报金额14574万元,目前已兑现到位14127万元,1批次447万元在兑现审核中;为3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兑现科技创新奖励资金205万元。先后组织40余家企业参加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跨境电商专题论坛等活动,增强园区及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发展质态、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贸易流通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202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45亿元,比上年下降4.7%;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降幅分别收窄12.9个、5.7个和2.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5亿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0.2%,日用品类增长22.3%,粮油类增长9.0%,家具类增长4.8%。

对外贸易逆势增长。全县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020家,其中当年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39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2.29亿美元,增长37.0%;其中出口11.83亿美元,增长39.2%。年末累存外资企业97家,其中当年新增外资企业10家。实际到账外资12389万美元,增长14.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网络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铁路客运量63.95万人,下降48.0%;公路客运量28.55万人,下降85.0%,铁路货运量20.53万吨,下降35.0%;公路货运量4395.49万吨,下降68.0%。全年实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60个,完成总投资26.50亿元。截止年底,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和S245、S324、S326、S344、S329省道穿境而过,形成“四纵三横”国省干线公路网及“九纵七横”县道干线路网,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802.45公里,等级公路占比达100%,公路网密度165.47公里/百平方公里,航道里程215.60公里,铁路里程42.44公里。全年打击非法营运车辆901件,罚款870.20万元;查处超限超载车辆数1103台,卸驳载货物47177吨,罚款119.31万元,查扣“百吨王”166辆,全县国省干线公路超限率为1.2%,实现2.0%以内的省控目标,道路运输市场运营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邮政电信加快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7859.53万件,增长67.0%;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4.68亿元,增长26.1%。电信业务总量11.75亿元,增长21.9%;电信业务收入11.75亿元,增长24.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16万户;城区住宅电话用户1.87万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4.2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5.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25.47万户。

旅游发展受到冲击。年末全县共有旅游景区7个,其中2A级旅游景区4个,旅游从业人员数1172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392.90万人次,下降25.5%;实现旅游总收入35.80亿元,下降23.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整体平稳。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7.40亿元,增长0.7%。其中税务部门完成75.94亿元,增长6.5%;财政部门完成61.47亿元,下降5.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00亿元,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42.16亿元,增长9.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2.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190.80亿元,增长4.3%。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2.30亿元,增长10.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73亿元,增长1.5%;教育支出23.23亿元,增长5.3%;科学技术支出2.67亿元,下降26.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5亿元,增长1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82亿元,增长20.0%;医疗卫生支出14.72亿元,增长3.0%;节能环保支出1.85亿元,下降39.6%;城乡社区支出11.92亿元,增长158.5%;农林水事务支出26.46亿元,增长10.8%;住房保障支出4.90亿元,增长7.8%。全县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五项民生支出合计92.13亿元,增长9.9%,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9.6%。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1.56亿元,比年初增加73.22亿元,增长10.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7.39亿元,比年初增加61.33亿元,增长13.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63.77亿元,比年初增加132.43 亿元,增长21.0 %;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56.03亿元,比年初增加97.29亿元,增长21.2%。

2020年全县实现保费收入22.70亿元,增长8.9%。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着力打造“花园中的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全年新建、改建绿地面积17.66万平方米,梦溪植物园、月季展览园、快速路一期B标段等7项绿化工程顺利完工,外沭河步道提升工程建成;柴米河绿廊、南部城区绿轴等6项绿化工程已开始办理前期手续。加快路网建设,让城区交通更畅通。全年顺利完工创智南路、南湖路、八一路、商城路等5项道路工程;淮河大道南延工程、快速路一期A标、苏州路跨淮沭新河大桥(引线)等8项道路工程正在建设;快速路二期、台州路跨新沂河大桥、迎宾大道东延等17项工程办理前期手续准备开工。

供水排水更有保障。全年对城区13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网及25套二次增压设施进行改造;新建城区增压补流泵站1座;实施梦溪水厂三期和庙头水厂三期扩建工程,新增供水规模18万吨/天;实施城市易淹易涝片区改造工程,完成人民路、学府路等城区重点路段的雨水管网铺设和积水点改造工作;实施城区雨污分流二期工程,对34个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建设18条市政道路污水管网;实施青伊湖农场污水处理厂工程,增加污水处理能力3000吨/天;实施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对城区四中沟、吕圩中沟、四斗渠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实施城区雨污水管网设施维护管理,累计排查污水管网170公里,疏通雨、污水管网530公里,清掏雨、污水检查井8270座;处理排水设施损坏问题3770件。委托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定期对沭源、梦溪、庙头三个水厂的原水、出厂水、管道水、末梢水进行全项水质检测,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

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全年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3%;空气优良天数共284天,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77.6%,同比改善6.1个百分点。全县7条河8个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标,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87.5%,无劣V类水体。

十、 社会事业、科技创新

就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7%,下降0.01个百分点。创建“花乡e就业”网络招聘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结合招聘模式,共发布用工信息35余万条,为150余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1.42万多个,返乡务工人员达成就业意向4万余人。向全县1582家企业返还稳岗补贴2687.69万元,惠及企业职工30962人;为3534家参保企业减免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单位缴费25857万元。扩大提高富民创业贷款额由5000万元到1亿元,累计为468名创业者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6602万元。

人才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全年共举办26场网络招聘活动,20余次人才招引活动,引进各类人才4715人,其中“双一流”高校本科及普通高校硕士以上毕业生585人。与县内职业院校、重点企业合作,开设现场实践课堂,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分别惠及14089人、8228人、2936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开展社会保险幸福行动,全年实现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三险”新增参保5.64万人,全县职工养老、居民养老、工伤、失业参保分别达11.12万人、59.22万人、9.65万人、6.6万人。全面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为4543家企业降本减负2.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60元,全年增发4044万元,惠及28.09万人。全年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590件,帮助劳动者追索工资、经济补偿、赔偿、工伤待遇等维权金额达5300万元,裁决案件按期结案率100%,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

科技创新活力大幅提升。全年专利申请5690件,同比增长53.9%;专利授权4407件,同比增长71.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24件/万人,增长42.7%。全县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数104家,增长60.0%;民营科技型企业总数1916家,增长12.0%。

十一、人口 、人民生活和脱贫攻坚

2020年末,全县总户数50.16万户,户籍总人口198.84万人。其中,男性103.93万人,女性94.9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5:100。户籍人口中,0-17岁人口49.68万人,占25.0%;18-59岁人口115.82万人,占58.2%;60岁及以上人口33.35万人,占16.8%。全年出生人口2.30万人,出生率11.57‰;死亡人口1.21万人,死亡率6.07‰。

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71元,增长5.8%。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15099元,增长6.2%;经营净收入6607元,增长6.5%;财产净收入952元,增长7.9%;转移净收入3414元,增长2.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31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43元,增长7.4%。

居民消费略有减少。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07元,下降1.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154元,下降3.4%;衣着支出1072元,下降2.5%;居住支出2524元,增长5.1%;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054元,增长4.6%;交通通信支出1667元,下降2.1 %;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784元,下降3.3%;医疗保健支出950元,下降4.6%;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302元,下降6.1%。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33.2%。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53元,下降0.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6234元,下降3.2%;衣着支出1385元,下降1.1%;居住支出2952元,增长5.0%;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306元,增长3.8%;交通通信支出1955元,增长1.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381元,下降2.3%;医疗保健支出930元,下降2.6%;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410元,下降6.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6%。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41元,下降3.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3925元,下降4.6%;衣着支出715元,下降6.4%;居住支出2036元,增长4.5%;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768元,增长5.2%;交通通信支出1340元, 下降7.9%;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105元,下降5.9%;医疗保健支出972元, 下降6.7%;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180元,下降7.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2.6%。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成功实现脱贫摘帽,连续三年进入全省脱贫攻坚考核第一方阵,连续四年获得省政府大督查专项表彰。截至2019年底,全县23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59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退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共计实施帮扶项目282个,总投资31.4亿元。设立15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低收入户实现稳定就业,吸纳2.6万名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投入扶贫资金约3亿元,实施统筹到户项目92个、直接到户项目4498个;每年兑现项目收益分红资金,共为低收入农户分红5570万元。建设扶贫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光伏电站65座,开展公共空间治理收回土地2.1万亩,推动经济薄弱村持续稳定增收,59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8万元。深化扶贫助学,对低收入农户就学子女进行全程资助,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指标;加快片区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建设,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低收入人口全覆盖,将片区25个村全面纳入“福村宝”村级医疗互助项目首批试点范围,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十三五”期间,按省统一要求,在塘沟、钱集、刘集、陇集、高墟、湖东、汤涧、沂涛、华冲、张圩、周集、万匹、茆圩、东小店等14个乡镇的15个经济薄弱村,每个村各抽10个低收入户(全县共150户)开展监测统计。从监测情况看,“十三五”期间,全县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02元,是2015年的2.39倍。

注:1、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2、规模工业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速为同口径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指500万元以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