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谢家集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谢家集区统计局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谢家集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克服疫情汛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 (GDP)[2]84.3亿元,比上年增长6.0%,总量居全市第6位,增速居全市第1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20.4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58.1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8∶24.7∶68.5调整为6.9∶24.2∶68.9。

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635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87人,农村转移劳动力252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4%,比上年上升0.27个百分点。

2020年,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999户,其中民营企业412户。“四上”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户,比上年末净增9户;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9户,比上年末净增15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2户,比上年末净增1户;房地产开发企业5户,比上年末净增1户;规上服务业企业5户,数量与上年持平。

2020年,全区共安排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012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123万元,市级扶贫专项资金166万元,区级扶贫资金240万元。当年贫困人口脱贫55人;截止年末,现行标准下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共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 %,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二、农业

2020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21328公倾,增长0.1%,粮食总产量131339吨,增长0.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6059公倾,下降1.2%,小麦产量35918吨,增长0.3%;水稻播种面积14120公倾,增长0.5%,水稻产量92007吨,增长0.6%。玉米播种面积383公倾,增长1.4%,玉米产量2331吨,下降2.8%。豆类播种面积728公倾,增长4.2%,豆类产量961吨,下降4.7%。薯类播种面积39公倾,增长0.8%,薯类产量121吨,增长5.6%。

全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57公倾,同比增长1.7%,油料产量1142吨,同比增长2.0%。其中:油菜籽产量945吨,增长2.7%。蔬菜播种面积1492公倾,增长2.0%,蔬菜产量50477吨,增长3.4%。果用瓜类播种面积307公倾,增长0.1%,果用瓜类产量7121吨,增长0.3%。其中:草莓播种面积120公倾,增长7.2%,草莓产量1917吨,增长3.0%。

全年畜禽肉类总产量2611吨,增长2.6%。其中:肉猪出栏9999头,下降18.9%,牛出栏418头,增长10.0%,羊出栏6642头,增长19.1%,家禽出栏73.0万只,增长1.9%,禽蛋产量2283吨,增长156.7%。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3.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58%。各式拖拉机7884台,下降4.05%;联合收割机471台,增长6.3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671吨,下降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2.6%,占GDP的比重为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居全市第3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7.4%,股份制企业增长8.5%,民营企业增长8.2%。分行业看,1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6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0.0%。其中,占比最大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23.7%、18.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保持增长,分别增长18.8%、12.2%、1.0%和0.2%。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日用玻璃制品增长339.1%,钢材增长81.1%,商品混凝土增长58.9%,水泥增长2.2%;粗钢下降21.9%,中空玻璃下降12.1,铅酸蓄电池下降8.1%。产品产销率99.8%,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增长12.8个百分点。

2020年,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474.1%。其中:新入库企业完成产值2.3亿元,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87.2%,拉动增长500.8个百分点。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8%;房屋竣工面积1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41.6%,增速高于全市31.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建筑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8%,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一改长期以来建筑业发展落后的局面,实现质的飞越。

四、服务业

2020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9亿元,增长2.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亿元,下降5.2%;金融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4.9%;房地产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14.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2.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30.2%、20.3%、266.2%。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1%,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5.3%。全区民间投资增长24.5%,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4%,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12.5个百分点。区直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2.7%,拉动增长1.7个百分点。纳入市重点项目的“引江济淮”、“三供一业”、“亚行城市水系治理”、“矿业集团技改”、“亚行水系调整完善”等项目,在区内完成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0%,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6亿元,比上年增长53.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2%,拉动投资增长10.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5万平方米,增长526.9%;竣工面积10.2万平方米,增长100.0%;商品房销售额0.9亿元,增长267.0%;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5.4万平方米,下降23.8%。

六、国内贸易

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速度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完成零售额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亿元,增长9.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2亿元,增长14.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完成3.5亿元,增长9.1%;餐饮收入完成1.0亿元,增长13.8%。按零售商品统计,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1.0%,日用品类增长57.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2.8%,粮油、食品类增长24.9%,家具类增长9.9%,家用电器类增长3.1%。

七、对外经济

2020年,全区进出口总额335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9.5%。实际利用外商投资598万美元,下降25.5%。

八、财政

2020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高于全市23.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全市下降7.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1亿元,下降2.1%;非税收入完成0.9亿元,增长208.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7亿元,下降6.3%;非税收入完成0.9亿元,增长208.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3亿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民生类支出6.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0.2%,比上年下降4.2%。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0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18元,比上年增长7.0%,增速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87元,增长6.9%,增速高于全市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9元,增长8.5%,增速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501元,下降28.9 %。其中:食品烟酒支出下降10.2%,居住支出下降6.2%。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7%,比上年上升8.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3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平方米。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017元,下降5.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17.7%,居住支出增长46.7%。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 %,比上年上升6.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39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平方米。

截止2020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6.7万人。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4万人。3570人享受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332人享受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652人。

十、教育、体育、科技和文化

2020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92所,其中:小学 25所,在校学生 12906人,毕业生2292人,专任教师938人;初中16 所,在校学生7038人,毕业生2033人,专任教师753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4507人,毕业生1252人,专任教师392人;幼儿园44所,在校学生6360人,专任教师36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升学率均达到  100  %。

全区共有体育场地437块,面积64.39万平方米。完成8条全民健身路径、4个社会足球场及1个多功能运动场建设,满足了周边群众的健身需求。

2020年末,全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培育市级“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个,入选市级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15个,转化科技成果20项,申请发明专利74件,兑现科技创新政策奖补133万元。

2020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11个,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2个。区级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6.2万卷、5.1万件,馆藏资料0.5万册。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均为100%。

十一、卫生

2020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1个,其中医院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个,村卫生室5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卫生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2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84人,注册护士1007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0.2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0.24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156.3万人次。 2020年,新华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区儿童预防接种达98%以上,建卡率达到100%,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4‰。

十二、生态环境

2020年末,全区有大气监测站国家级1个、市级57个,水质监测站国家级2个、省级1个。全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PM2.5浓度4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4%;PM10浓度7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优良天数比例71.9%,同比增长9.0%。全区国考地表水断面达标比例100%。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做机械化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部分数据由相关主管部门反馈并认定。

[4]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拟于2021年6月份左右发布,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