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铜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重庆市铜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重庆市铜梁区统计局

2021年2月28日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经济下行冲击、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五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着力战疫情、战复工、战贫困、战洪涝,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经济增长呈持续回升态势,经济社会秩序回归常态;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开局起势,“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0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3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6.4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6.25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为8.8:55.4:35.8。

从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和拉动力看,第一产业贡献率7.0%,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76.8%,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16.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7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32.85万户,总人口84.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28万人,乡村人口44.62万人。按人口年龄结构分,0-17岁14.95万人,18-34岁16.99万人,35-59岁33.42万人,60岁及以上19.54万人。按性别分,男性43.44万人,女性41.45万人。全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4.8,其中出生婴儿性别比107.0。

全年促进城镇新增就业1518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4225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40人;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5632人。

全区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8592户,其中内资企业2057户、外资企业6户、个体工商户648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7户。全区拥有各类市场主体55262户。其中,内资企业12989户、外资企业51户、个体工商户4148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35户。

截止2020年末,全区累计5776户1782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高质量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790元。

二、农业

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农业增加值59.55亿元,增长4.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2.45万亩,增长0.7%;粮食产量35.09万吨,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34.88万亩,增长3.7%;蔬菜产量73.98万吨,增长3.6%。生猪出栏 35.62万头,增长3.9%;家禽出栏1732.68万只,增长5.9%。水产品产量3.80万吨,增长4.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4.5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8.5%。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49.5%,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1.9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6.9%;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27.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4.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0.8%;金融业增加值增长3.3%;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3.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8%。

全区公路总里程达45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0公里,国道52公里,省道257公里,农村公路4138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100%;村民小组通达率100%,村民小组通畅率达100%;行政村通客车率100%。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3366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94405万吨公里。

年末全区机动车保有量200971辆,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汽车保有量112184辆,摩托车保有量88422辆,其他机动车保有量365辆。汽车保有量分类型看,载客汽车保有量103076辆,载货汽车保有量8785辆,其他汽车保有量323辆。

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70万件,包裹和快递业务595.73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259.83万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3.6%。批发业销售额增长9.2%;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0.4%;住宿业营业额增长4.9%;餐饮业营业额增长7.4%。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6.2%;工业技改投资下降4.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28.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4.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2.7%;民间投资增长2.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8.4%。

七、对外经济

外经贸实绩企业达75家。全年外贸进出口17.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出口16.23亿元,增长23.8%;进口0.91亿元,下降22.1%。实际利用外资6813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66亿元,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18.46亿元,下降6.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51亿元,下降3.6%。

全区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2家,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49.6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34.74亿元,同比增长12.0%。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6.71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36.37亿元,增长6.7%。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72.2%。

全区共有证券公司2家,全年证券交易额36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保险分支机构15家,全年保费收入10.31亿元,增长9.9%。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70元,比上年增长7.3%。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566元,增长5.9%。

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49元,比上年增长5.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587元,增长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7元,增长7.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529元,增长8.0%。
城乡居民收入比2.01:1,比上年缩小0.03个百分点。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33.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32.1%;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36.7%。

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8.4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5.3 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3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1.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8.2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6.17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1.08万人。

年末全区共有2864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504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3579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2894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20元/人.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96元/人.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806元/人.月,集中供养孤儿补助标准1456元/人.月,社会散居孤儿补助标准1256元/人.月。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1所。其中,幼儿园163所(公办101所),小学61所,初中15所,普通高中4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特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在铜高校3所。

全区在编教职工6302人。其中,普通高中1269人,职业中学179人,初中1875人,小学2798人,特校21人,幼儿园108人,教师进修校43人,技装中心9人。

在校学生136199人。其中,幼儿20126人,小学42931人,初中33815人,普通高中16028人,职业中学4285人,特校117人,高校18897人。

全区参加高考考生4313人,重本上线1459人,上线率33.83%,超市平12.87个百分点;一般本科上线3301人,上线率76.54%,超市平20.8个百分点;专科上线4313人,上线率100%,超市平0.88个百分点;600分以上279人,超市平1.33个百分点。全区参加普通高中“联招”考试考生4094人,上线1826人,上线率为44.6%,700分以上特高分数段62人。

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69家,总量达到540家;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家。创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3个,新增3个区级科普基地,铜梁区气象科普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科普基地。

新增注册商标1587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8017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全区重庆名牌产品累计达78个;重庆知名产品累计达24个,市长质量奖提名奖2个。

十一、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全区28个镇街333个村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升级建设实现全覆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实现镇街一级全覆盖,新建村级图书馆分馆7个。组织开展全市广场舞展演、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文化旅游活动100余场次;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活动1283场次;开展送文艺演出、阅读推广、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近2000场次。重庆市铜梁龙舞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铜梁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龙灯龙舞文化之乡”。铜梁龙灯彩扎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铜梁龙灯彩扎车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彩扎制作扶贫车间示范项目。区非遗中心、铜梁二中、职教中心被市文化旅游委命名为第一批市级非遗传习所。持续挖掘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传奇将军郭汝瑰、爱国音乐家刘雪庵等红色资源,高标准打造少云故里,深化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建成5个市级社区健身点和15个区级社区健身点,全区社区健身点数达46个。举办2020全民健身日集中展示活动、2020重庆铜梁“爱在西郊·与你铜行”骑游活动、2020重庆市国际式摔跤冠军赛、原乡风情马拉松赛和各协会赛事活动40余次。有线广播电视在册用户12.5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

全区接待游客10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36亿元,增长8.0%。年末全区拥有国家A级景区 10个,其中4A级景区3 个,3A级景区3个。旅行社 21个(含门市部),星级饭店3个。

全区现有区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镇(中心)卫生院2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会办医疗机构243个,村卫生室(点)558个。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总数5876人,执业(助理)医师1786人,注册护士2112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总数3982张。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74个,开展签约服务23.93万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8.86%,婴儿死亡率2.9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2‰。基础“八苗”接种率99.32%。完成2.59万名城乡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初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100%;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2634对;农村卫生厕所改造22036户。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2.60万吨标准煤,产值能耗0.09吨标准煤/万元。

年总降水量971.1毫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平方公里。

全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4天,同比增加32天,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微克/立方米。琼江、小安溪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城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均达到100%。

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39.13公顷,建成区累计绿地面积1637.92公顷。

全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6起,死亡19人。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起,死亡5人。

注:

1.本公报中2020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铜梁统计年鉴2020》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含区供电公司数据。

4.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6.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

资料来源(以文中数据为序):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机动车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就业、社会保障(除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人力社保局;各类市场主体、商标、名牌产品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脱贫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委;道路、周转量数据来自区交通局;邮政数据来自中邮铜梁分公司;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委;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银行数据来自合川人行;证券、保险数据来自区金融发展中心;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医保局;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委;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委;有线广播电视用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数据来自重庆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铜梁分公司;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数据来自区融媒体中心;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降水量数据来自区气象局;治理水土流失数据来自区水利局;环保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绿地数据来自区城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