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

选择区域:>>

壤塘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2017年,全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攻坚年”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固本强基促和谐,全力推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一、综 合

2017年,经州统计局审定,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36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078万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946万元,同比增长22.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339万元,同比增长0.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2%、78.7%和3.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个、3.9个和0.2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1:17.2:50.7调整为31.7:20.6:47.7;第一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3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2802万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24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422万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7056万元,增长0.9%。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2%,占GDP比重39.8%。

二、农 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8500亩,比去年新增加了361亩。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781万元,同比增长3.4%,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分别增长-0.5%、6.5%、3.9%。

201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3097吨。种植双低油菜近3000亩,良种青稞、脱毒马铃薯播面分别在12000亩、6000亩以上。种植特色蔬菜1678亩,袋料香茹近50万袋、棒料木耳1.5万棒,推广了10余种果蔬新品种试验近300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89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556万度,同比下降5.8%。乡村从业人员23665人,同比增长2.4%。

全年牲畜存栏222198头(匹、只),同比增长2.3%。牲畜出栏55468头(只),同比增长4.7%;出栏率25%。肉类总产量5896吨,同比增长2.7%。奶产量11204吨,同比增长13.5%。落实草原禁牧193万亩,草畜平衡314075万亩。完成人工草地建植0.3万亩,天然草原改良5万亩,现代家庭牧场示范建设20户、畜牧暖棚建设333户,多功能牧畜巷道圈示范建设6个,新建牧道266公里、维修牧道40公里,足额兑现2015草原生态奖补助资金2234.375万元,推进农作物保险663.2亩。全年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维修养护、堤防、水土保持工程等项目的建设任务,完成投资4516.12万元。

2017年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43个,参与农户536户。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41个,农民专业协会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48万元,同比增长3.5%。

建筑业生产大幅增长。全县具备资质等级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户,比上年增加2户,全年完成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3113万元,同比增长287.9%。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698万元,同比增长26.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6.8%,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最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项目共8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128万元,同比下降0.2%。(新开工项目58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50985万元)按产业分:第一产业:16000万元,第二产业投资18397万元,第三产业投资112731万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年末,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达704 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04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2.5万人,旅客周转量355.4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9.1万吨,货物周转量1648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年末邮政、电信业务收入3092.9万元,同比增长31.1%。固定电话机用户达2322户,同比下降29.3%。移动电话用户达27570户,同比下降1.4%。国际互联网用户5205户,同比增长1.8%。

  1. 国内贸易及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89万元,同比增长10.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131万元,同比增长1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58万元,同比增长8%。按行业分: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8289万元、1396万元和5004万元,分别增长9.7%、14.6%和13.7%。

 

旅游业受灾下降。受九寨沟“8.8”地震灾害影响,全年共接待游客3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987万元,同比分别下降5.8%和9.4%。

 

七、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支】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2187万元,同比下降2.2%,其中各项税收收入925万元,同比增长下降42%。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34402万元,同比增长12.5%,其中教育支出1518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995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84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2340万元。

【金 融】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6086万元,同比增长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8717万元,同比增长17.6%。各项贷款余额23648万元,同比增长3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 育】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3所,其中小学校12所、普通中学4所、幼儿园37所。小学在校学生总数517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总数1454人。小学专任教师31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69人。完成了2016年省属高校毕业生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奖补工作,退学费27人,金额达33.17万元,完成2017年省属高校毕业生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奖补申报工作7人。完成了由残联组织的残疾儿童教育补助金发放,补助35人次,补助金额达4.9万元。实施特殊群体关爱资助,引进“周日拍拍”爱心人士团队为我县资助40名单亲家庭学生,捐赠金额8万元。完成了2017年中职、普高新生助学首贷工作及普高在校生续贷工作,贷款金额达168.7万元。

【科 技】在茸木达乡示范试种铁棒槌15亩,金铁锁15亩;在上杜柯乡示范试种琉璃苣50亩;在南木达镇与三郎寺管会建立壤塘县壤巴拉色玛藏茶传习所藏茶种植基地。投资30万元建立壤塘县科技扶贫综合服务平台;投资60万元与壤塘县利好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中藏药材科技扶贫试验示范园区;与县中藏医院合作完成全县肝包虫病数据库。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223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150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 化】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县城公共文化广场、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舞蹈排练厅、开放式阅览室、展览馆常年对外开放,更好地满足了全县人民的文化需要。逐步建立了14个非遗传习所,其中省级传习基地1个,州级传习基地2个,觉囊唐卡、梵音古乐、时轮藏香、雕刻艺术、壤巴拉川西北民歌、藏茶、石刻、藏医药等9个非遗项目在上海成立传习基地。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成功举办了2017年四川省首届湿地生态旅游节暨壤塘南莫且湿地生态旅游节和壤巴拉锅庄比赛,进一步丰富了壤巴拉文化内涵和壤塘人民的文化生活。壤巴拉川西北民歌歌手参加以“文脉相续.和谐家园”为主题的2017年阿坝州民族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系列活动,荣获州级特别组织奖;壤塘编创的《情满壤巴拉》入围四川省第十六届戏剧小品决赛榜单,取得优异成绩。

体 育】以全民健身为基础,以竞技体育为核心,以体育产业为支撑,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组织开展全县职工男子篮球赛,县森林公安队获得冠军。

【卫 生】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78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所,基层卫生院12所,村卫生室60个。开放床位231张,卫生技术人员336人。累计发现高血压患者2188人,建档规范管理1532人,规范管理率70%。糖尿病患者累计发现482人,建档规范管理386人,规范管理率80%。累计发现精神病人及可疑患者114,规范管理率100%。全县育龄妇女10979人,婴儿死亡率19.85‰,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33.27%,住院分娩率89.9%,孕产妇管理率84.11%,全县计划免疫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95%以上。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共计12种258例,无死亡,发病率为644.17/十万。

【广播电视】县广播电视台拥有电视台1座,调频广播台1座,中央农村无线覆盖工程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机4台。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000余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98%。全年共播出藏汉双语新闻700余条。被阿坝州电视台采用新闻98条、四川省电视台康巴卫视采用39条、青海安多藏语卫视采用63余条;制作《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的驻村故事》、《第一书记们的驻村帮扶路》等大小专题片14余部。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县建成垃圾处理场1座,污水处理厂1座。2017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削减5吨,氨氮排放量削减1吨,二氧化硫排放削减5吨,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削减2吨。县级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45分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全县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全县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处( 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98410 公顷 。州级自然保护区1处( 杜苟拉自然保护 区),面积90487公顷。自然保护区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县建成44个州级生态乡村。全年实施森林管护面积225.04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还草3.3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7.4万亩。

【城镇建设】启动了县城风貌总体规划、318自驾游营地规划、南木达镇镇域总体规划和中壤塘镇总体规划。完成了上村柯娜泽求忠安置点规划、河边街修建性详细规划、大伊里民族团结进步新村规划。办理规划行政审批事项达到135件,其中: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33件,《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15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26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9件,拟制规划复函52件,以上所有办件均按相关要求实行网络平台同步办理。加强了在建项目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监管和指导,全年报建报监项目共38个,开展质量专项和综合检查督导工作220余次,先后发出整改通知书142份,停工通知书3份。全年拆除违规建筑3处共310平方米。全年实施藏区新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156户,其中:集中安置92户,修缮加固64户。结合脱贫攻坚,完成15个村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建成垃圾收集点57个,公厕23个,配备垃圾桶、果皮箱190个。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63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3起),1人死亡(非道路交通生产经营性安全生产事故死亡),受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88.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去年持平,死亡人数下降66.7%,受伤人数下降35.7%,经济损失增加11.4万元,未发生一般及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十一、人 口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总数44950人,其中男性22726人,女性22224人。农业人口37246人,非农业人口7704人;常住人口41900人,城镇化率23.78%,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1.97‰,人口死亡率4.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

十二、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044元,同比增长7.8%。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8098元,同比增长12.8%;经营净收入1927元,同比增长5.0%;转移净收入381元,同比下降73.4%;财产净收入639元,同比增长3.5%。人均消费支出19304元,同比增长9.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82元,同比增长10%,其中工资性收入1971元,同比增长10.6%;经营净收入4741元,同比增长12.7%;转移净收入3694元,同比增长6.2%。财产净收入77元,同比增长23.6%。人均消费支出8688元,同比增长19.2%

劳动就业】年末,城镇新增就业371人,28名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75余个。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3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6人,创业带动就业23人。开展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630人,劳务品牌培训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社会保障】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20687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54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514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41899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469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7430人。参加失业保险2101人,参加工伤保险3249人,参加生育保险424人。年末全县共有1420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693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34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注释:

  1. 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年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壤塘县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2017》为准。
  2. 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业总产值指标绝 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3. 公报中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县级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