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含山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五大发展行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践行和推进绿色发展。一年来,全县社会稳定和谐,文化生活活泼繁荣,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17年含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4.30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4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80.59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53.97亿元,增长10.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其中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比2016年加快0.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2016年提升0.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9871元(折合5905美元),比上年增加4582元。人均GDP在全省61个县中排第19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去库存方面,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89866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56036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80358平方米,减少47740平方米。降成本方面,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8.1元,比上年减少0.8元。补短板方面,全年全县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领域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45%和26.9%。
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5%。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0亿元,增长22.4%,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11.9%。全年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村(社区)电商网点106个,培训电商从业人员3000余人次,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交易额突破2.6亿元,其中限额以上网商销售额达1.5亿元,增长40%。
发展质量与效益获得改善。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加14093万元,增长11.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4.7亿元,比上年增长3.4倍。
二、人口与就业
201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达39.2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年末户籍人口44.7万人,比上年减少1132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3.8万人,农村户籍人口30.9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23 ‰,比上年上升1.54个千分点;死亡率5.37‰,上升0.4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86‰,上升1.12个千分点。
2017年年末全县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 年末数(人) | 比重% |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 | 447195 | 100 |
其中:城镇 | 138147 | 30.9 |
乡村 | 309048 | 69.1 |
其中:男性 | 234837 | 52.5 |
女性 | 212358 | 47.5 |
其中:0-17岁 | 75363 | 16.9 |
18-59岁 | 278794 | 62.3 |
60周岁及以上 | 93038 | 20.8 |
2017年,全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658万元,创业培训300人;组织专场招聘会10场,进场招聘企业45家次,提供岗位545个;加强技能培训,对贫困劳动者培训251人,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2355人,企业内部培训或通过其他系统培训9651人,职业技能鉴定2125人;征公益性岗位集400个,安置上岗人员215人,安置率53%,兑现补贴117万元;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160人,到岗见习91人,安排基层特定岗位130个。年末全县就业人员总计24.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4万人,第二产业6.4万人,第三产业8.3万人。城乡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1万人。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548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51.6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73.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三、农 业
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9.06亿元,实现增加值23.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其中农业增加值11.19亿元,同比增长4.6%;林业增加值0.66亿元,增长2%;畜牧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1.1%;渔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58亿元,增长3.8%。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为36691公顷,比上年增长2.3%;油料种植面积11004公顷,比上年增长5.2%;棉花种植面积4562公顷,比上年下降6.7%;蔬菜种植面积2179公顷,比上年增长3%。粮食总产量277420吨,比上年增长1.2%;棉花产量6364吨,比上年下降4.5%;蔬菜产量106712吨,比上年增长3.1%。水果产量35136吨,比上年增长1.2%;油料产量29570吨,比上年增长6.7%。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量4.2万头,比上年下降2.3 %,全年总出栏量8.2万头,比上年下降3.8%。肉类总产量16349吨,下降4.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939吨,下降3.7%。禽蛋产量6956吨,增长10.5%。水产品产量22781吨,增长3.1%。
2017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277420 | 1.2 |
油料 | 29570 | 6.7 |
其中:油菜籽 | 24380 | 7.8 |
棉花 | 6364 | -4.5 |
蔬菜 | 106712 | 3.1 |
水果 | 35136 | 1.2 |
肉类 | 16349 | -4.8 |
猪牛羊肉 | 6939 | -3.7 |
茶叶 | 190 | 1.1 |
蛋类 | 6956 | 10.5 |
水产品 | 22781 | 3.1 |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共计44.3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年末全县共计拥有农用拖拉机8264台,排灌动力机械45214台,农用运输车1483辆。机耕作业面积5.21万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31万公顷,机械收割面积3.91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23691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用电量13111万千瓦时,增长4.8%。
四、工业和建筑业
2017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1.7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204户,比2016年净增7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6.9%,重工业增加值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下降0.7%,集体企业增长17%,股份制企业增长9.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4.9%,其他类型企业增长12.3%;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9.7%,制造业增长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
规模以上工业中,26个工业大类行业有17个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65.4%。四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合计同比增长9.1%;其中机械制造和陶瓷制造两个产业增长速度超过了10%。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2%。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32.4%,比上年上升2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47776元/人,比上年增长21.5%。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年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12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1.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6.4万平方米。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7414人,比上年下降6.4%。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民间投资144.8亿元,增长12.1%;城市基础设施投资73.2亿元,增长1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2亿元,比上年下降51.2%;第二产业投资145.2亿元,增长17.2%;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45.1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7.4%;制造业完成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工业投资比重为86.1%。第三产业投资101.6亿元,增长16.2 %。三产中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5%,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业投资增长26.9%。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04个,比2016年增加53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297个,比上年减少21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1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61.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6.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1.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4亿元。
2017年全县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投资额 | 亿元 | 17.10 |
其中:住宅 | 亿元 | 12.55 |
房屋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61.05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132.48 |
房屋竣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86.43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51.91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50.38 |
商品房待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51.9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49.39 |
商品房销售额 | 亿元 | 34.02 |
其中:住宅 | 亿元 | 32.04 |
六、商贸流通与旅游
2017年,全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6亿元,增长1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3亿元,增长12.3%。
年末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54户,比上年增加15户。按消费形态统计,限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6.5亿元,增长17.7 %;限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991万元,下降3.9 %。全年实现电子商务网上销售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46.2%。
对外经济方面,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37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7%。其中,出口9561万美元,下降6.8%;进口815万美元,下降33.8%。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1亿美元,增长16%。
旅游业发展壮大。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实现旅游收入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年末全县拥有三星级以上饭店11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8处,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2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3家。
七、交通邮电
2017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8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183 万人,比上年下降1%;货物运输量 1386万吨,比上年下降0.8%。旅客运输周转量23068 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货物运输周转量4158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8%。
2017年完成S226昭关至塔岗15.5公里升级改造工程,完成S367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实施121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纳入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全面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共计104.391公里,其中,县道畅通工程华昭路二8.685公里、谢袁路3.982公里;老村道加宽工程57.735公里;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22.463公里;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路面硬化工程12.65公里。商合杭高铁、郑蒲港铁路等地方工作有序开展。
全年检查各类车辆 6622台次,查处各类违章车辆724台次,卸载货物5168.3吨。全年淘汰黄标车28辆,三年累计淘汰263辆,提前三个月完成全面淘汰任务。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98亿元,增长6.5%;邮政业务总量0.2亿元,增长5.3%。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1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67.5部。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85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7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16.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8亿元,增长0.2%。完成财政支出27.13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2.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3.2%,交通运输支出下降47.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1.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04亿元,增长11.7%。其中,住户存款129.26亿元,增长10.1%;非金融企业存款29.36亿元,增长1.8%;广义政府存款23.26亿元,增长39.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9.4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25亿元,增长20.4%。其中,住户贷款54.62亿元,增长22.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4.81亿元,增长18.5%。
201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指 标 | 年末数(亿元)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181.95 | 11.7 |
其中:住户存款 | 129.26 | 10.1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29.36 | 1.8 |
广义政府存款 | 23.26 | 39.5 |
各项贷款余额 | 119.43 | 20.4 |
其中:住户贷款 | 54.62 | 22.8 |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 64.81 | 18.5 |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 0.85亿元,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16 亿元。赔款和给付0.49 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与给付0.42亿元,人身险赔款与给付677万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91元,比上年增长10.4%,高出全年GDP增速2个百分点,收入增长跑赢经济增速;城乡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02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42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35元,比上年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7:1,低于全省的2.48:1和全市的2.14:1,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42元,按收入来源分,人均工资性收入9470元,人均经营净收入9804元,人均财产净收入2564元,人均转移净收入6046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489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人均6722元、衣着人均支出1137元、居住人均支出3211元、生活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1171元、交通通信人均支出1997元、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支出979元、医疗保健人均支出943元、其他生活消费人均支出328元。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35元,按收入来源分,人均工资性收入9158元,人均经营净收入2127元,人均财产净收入517元,人均转移净收入5232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041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及其他生活消费人均支出分别为:4348元、406元、1593元、583元、1666元、592元、680元、172元。
社会保障方面,2017年继续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和扩面征缴工作,切实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养老保险方面:全县参保职工3.04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7亿元,累计待遇支出3.6亿元。医疗保险方面: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04万人,征收医疗保险基金10338万元。工伤保险方面:参保职工2.6万人,征收基金513万元;生育保险方面:全县参保职工1.63万人,征收生育保险基金280万元;失业保险方面:全县参保职工1.65万人,征缴失业保险775万元。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32.1万人。加大参续保宣传力度,全县参续保24.34万人,为7.39万人发放养老金6921万元,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75元提高到80元。续保缴费人数达14.93万人,续保率达99%, 7.39万人通过社保卡代缴代扣养老保险费,实现全覆盖。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为2.21万人,到龄享受失地农民基本养老金为5889人,发放养老金1058万元,基础保障金标准每月140元提高至160元。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35.1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业人口24.39万人。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2017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4所。全县普通中学23所,在校生17918人;其中普通初级中学19所,在校学生11853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12.91%。全县共有小学66所,在校生227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为102.68%和94.92%。全县共有幼儿园54所,在园幼儿9534人,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6.06%,学前一年毛入园率103.54%。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率达100%。
2017年全县参加普通高考2826人,本科达线1430人,达线率55.8%,其中一本达线507人。严格执行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100%指标到校,全县三所高中录取高一新生1910名。
全年共有36所学校加入市区“1+4”互惠教研共同体,成立县内教研共同体。组建第二批县级“三名工作室”10个,承办安徽省第四届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开展不同学段13个学科论文评选、14个学科优质课评选、27个学科微课评选,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省级获奖140人次。3所学校被省确定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研究”试点学校。组织3220名教师参加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率达100%。申报教科研课题33项,其中18项课题市级立项;25项市级课题开题,2项省级课题、10项市级课题结题。
完成“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全年采购教育装备200套,含山一中工程持续推进,铜闸学校开工建设。推进学前项目工程,林头幼儿园、铜闸幼儿园开园招生,清溪幼儿园开工建设,仙踪幼儿园启动招投标。推进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投入766万元,实施项目学校27所。推进信息化提升工程,投入200万元,建成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3所,幼儿园“班班通”23所、33套,省第三批教学点在线课堂7个。
精准完成学生资助,发放各类资助金873.91万元,资助各学段家庭困难学生6956人次。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年落实奖补资金760万元。
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19人,其中,农林牧渔技术人员85人,科研技术人员148人,教育人员3437人,医疗卫生人员577人,文化体育娱乐人员87人,其他类型人员585人。
科技创新方面,全县共有注册研发机构6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15个。全年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全县共有24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共计27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为2.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全年获得授权专利207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专利166件,外观设计专利13件。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藏书6万余册,乡镇文化站8个,农民文化乐园6个;拥有国家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6万余卷(件、册)。
全年举办“秀美含山行”、“乡音颂含山”、“广袖长舒”广场舞大赛、第二届小戏调演、第二届村级文艺汇演,第三届“出彩含山人”、“江南之花”群众文化活动等各类文艺演出50余场;总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148场,完成“送戏进万村”105场;各类场馆免费开放共2712场次,农家书屋免费开放22705场次。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2017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53个,其中医院(含民营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 8个,分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血防站1个,门诊部3个,厂(场)矿医务室1个,个体诊所29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6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3人,注册护士510人。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090张;村卫生室96 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55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实现100%全覆盖。
2017年,含山县荣获安徽首批创建体育强县示范县称号。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全年先后承办了“同兴环保”杯健康安徽2017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含山站、2017年“安徽含山”杯中国桌式足球大师赛(ITSF国际积分赛)和“华谊”杯国际篮球对抗赛。举办了贯穿全年的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年开展赛事活动共计61场,参与人数2万多人次,直接或间接拉动消费2000多万元。截止2017年12月,全县从事体育产业活动的组织及企业计54家,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430万元,实现体育产业规模达1.5亿元。
十二、城乡建设
2017年,全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意识,深入践行绿色新理念,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林头、运漕、铜闸、陶厂4个镇美丽集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建成9个省级中心村和14个市级中心村。运漕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林头镇大彭村荣获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考核一等奖。
建立县镇村三级河长制,启动得胜河含城段水环境综合整治,清淤整治河沟200余条,清理整顿无证码头9个,划定畜禽养殖“可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完成禁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停产整顿非煤矿山7座,生态修复矿山48万平方米。淘汰全部10蒸吨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创建省级生态村4个、森林村庄3个,新增造林550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6.4%。
稳步推进“五大工程”。推进得胜河流域含城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进环得胜河、玉龙湖、翡翠湖、望梅湖、县官塘、西门大塘等区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流域面积约150公顷。加快含城天然气中压管线及站场项目建设,铺设燃气中压管线约15公里,完成投资约1000万元。持续开展老城区市政项目维护,完成新老城区的雨污水管网清淤25000米,更换窨井盖200余套。
稳步推进45项含城重点工程建设,县中医院、全民健身中心主体建成,新自来水厂进入调试阶段,建设环城东路、太湖山中路等17条道路,新增及改造提升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
全年总计投入资金685.56万元,新建仙踪镇家洼、六衖水厂2处水厂,实施仙踪、清溪、林头、铜闸、昭关镇等5个镇管网延伸,累计解决10467人饮水安全问题,推进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
含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完成投资1500万元;镇级污水处理厂项目已全面开工,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全覆盖。含山县级污水处理厂日平均处理污水2.2万吨,全年年处理污水约800万吨,处理排放标准达到国家一级A类。
十三、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
2017年,全县森林面积达30085.7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034820.5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6.4%,林木绿化率达32.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6%,绿地率3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8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2平方米。清溪镇太平村、林头镇福山村、陶厂镇关镇村完成省级森林村庄创建。
全年全县环境质量总体平稳,环境空气全年达标天数为237天,AQI范围在19~268之间,全年实际监测天数363天,环境空气质量状况60天为“优”,177天为“良”,106天为“轻度污染”,18天为“中度污染”,2天为“重度污染”,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达标天数比例为65.3%;县域内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良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达标率为100%。
2017年,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9起,死亡11人,受伤19人,直接经济损失124.5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67.23%、15.38%、63.46%和2.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2起,死亡9人,受伤18人,直接经济损失7.73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77.32%、25%、65.38%和34.43%。火灾事故发生15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21.8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持平。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8.57%和82.6%。工贸企业事故起数2起,死亡2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95万元。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100%和100%,经济损失上升11.76%。 (撰稿:陈延俊)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与年平均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4、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6、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7、部门数据指标由涉及部门年度总结报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