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

选择区域:>>

 2018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与挑战,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民生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18年含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3.5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2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84.65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68.60亿元,增长7.6%。按常住人口计算,2018年全县人均GDP达4428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666美元),比上年增加4240元;人均GDP在全省61个县中排第16位。

结构优化升级显成效。三产比重持续提升,总体经济中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11:7:48.8:39.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2017年相比提升3.5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逐步优化,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低于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7个百分点;资源利用型行业增势减弱,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5%,水泥建材行业增加值仅增长2.5%,低于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2%,比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近9个百分点,比全市高2.8个百分点;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9%,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比全市高0.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全县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9.4%,是全部投资增速3.3倍,占全部投资比重达44.9%,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短板领域中,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1.1%,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6.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总额比重达26.2%,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消费升级持续推进,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类商品、汽车类商品和金银珠宝类商品比上年分别增长28.5%、20.5%和19.6%,增速比限上单位整体增速分别高9.6、1.6和0.8个百分点。

供给侧改革深化显成效。去库存稳步推进,12月末,全县商品房待售面积 168449平方米,同比下降11.3 %,比年初减少28447平方米。降成本落实见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6.90元,同比减少1.25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费用5.62元,同比减少0.87元。营利水平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76亿元,同比增长74.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6.69%,同比提升1.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税收总计5.16亿元,同比增长49.7%。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全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7%、9.7%和10%,分别高出全县GDP增速2.6个、1.6个和1.9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2018年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达1.70:1,低于全省的2.46:1和全市的2.12:1。民生支出持续提高。2018年,全县民生支出24.35亿元,同比增支13065万元,增长5.7%,占财政支出的比重87.5%,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b1.jpg
b2.jpg

 

  一、人口与就业

  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达39.5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加0.3万人。年末全县户籍人口达445548人,与2017年末相比减少1132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46637人,农村户籍人口298911人,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2.9%,与2017年末相比提升2个百分点。

a1.jpg

  2018年,全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完成就业技能脱贫培训合格251人,兑现培训补贴15.7万元;完成新技工系统培养招生200人;完成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2335人,兑现培训补贴资金186.8万元;全年总计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00人,兑现补贴资金213.4万元;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160个,计有80名毕业生到岗见习,发放就业见习补贴资金50.8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扎实推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创业氛围;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530万元,创业培训850人。年末全县就业人员总计24.5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52万人,第二产业7.25万人,第三产业9.79万人。城乡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6.5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019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率74%,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三、农 业

    201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8.97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增加值23.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增加值11.44亿元,同比增长2.2%;林业增加值0.68亿元,增长3.1%;畜牧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4.1%;渔业增加值4.66亿元,增长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4%。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为40409公顷,比上年增长1.2%;油料种植面积7124公顷,比上年增长1.0%;棉花种植面积1388公顷,比上年下降0.1%;蔬菜种植面积2137公顷,比上年增长1.7%。粮食总产量274984吨,比上年增长3.5%;棉花产量1421吨,比上年增长1.3%;蔬菜产量110079吨,比上年增长3.1%。水果产量14113吨,比上年增长3.9%;油料产量19659吨,比上年增长2.2%。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量42738头,比上年增长1.7 %,全年总出栏量103528头,比上年增长0.8%。肉类总产量18152吨,增长7.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9364吨,增长34.9%。禽蛋产量8630吨,增长25.1%。水产品产量18800吨,增长0.4%。

a2.jpg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共计4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年末全县共计拥有农用拖拉机8169台,排灌动力机械66236台,农用运输车1358辆。机耕作业面积5.28万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89万公顷,机械收割面积4.08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23689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用电量16778万千瓦时,增长10.5%。

  四、工业、建筑业和电力供应

  201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84户,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

  规模以上工业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6.3%,集体企业增长22.9%,股份制企业增长11.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4%,其他类型企业增长3.3%;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5.5%,制造业增长1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9%。

  规模以上工业从行业发展情况看,全县25个工业大类行业有13个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2%。机械制造、陶瓷制造、水泥建材和农副食品加工等四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合计同比增长12.6%;其中机械制造产业增长速度超过了2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的经营效益情况良好,产销率达97.3%,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状况良好;成本费用利润率7.4%,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5544元/人,比上年增长17.1%;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9.2%,比上年提升47.5个百分点。

b3.jpg

  2018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年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14户,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1.3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8.76万平方米,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7667人,比上年增长3.4%。

  2018年,全县全社会用电量13.5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居民生产用电2.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全行业经营用电11.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2%。全行业中,第一产业用电151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4%;第二产业用电10.0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工业用电9.9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5%;第三产业用电1.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4%。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8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9%。其中民间投资增长9.4%;基础设施投资16.61亿元,增长31.1%。

  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倍;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8.9%,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9%,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9.4%,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0.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3 %。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0.9%。商品房施工面积109.2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1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2.7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4.78亿元。

b4.jpg

a3.jpg

  六、商贸流通与旅游业

  2018年,全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按经营地域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7.58亿元,增长13.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44亿元,增长14.6%。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批发零售额51.55亿元,增长12.8%;住宿餐饮收入6.47亿元,增长18.1%。按经营规模统计,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83亿元,同比增长18.9%,占全社会零售总额份额达20.4%;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46.19亿元,占零售总额的79.6%;全年实现电子商务网上销售额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5%。

b5.jpg

  对外经济方面,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6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出口10677万美元,增长11.7%;进口936万美元,增长14.8%。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2亿美元,增长17.3%。

b6.jpg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全域旅游有力推进。年末全县拥有三星级以上酒店1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7处,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3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6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7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七、交通邮电

  2018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92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107万人,比上年下降6.4 %;货物运输量1276万吨,比上年下降7.9%。旅客运输周转量21638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2%;货物运输周转量3888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6.5%。

  2018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累计达1820公里,同比增长13.3%。一年来,全力推动S367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全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共39条路76.6公里,其中撤并建制村道路14条24.7公里,旧村道加宽道路25条51.9公里。

  运输监管保障有力。客运监管方面,全年共开展执法行动72次、出动执法人员600多人次、执法车辆160台次,查处各类违规车辆260台次,收缴自制线路牌21块、顶灯37个,查处举报投诉案件95起、乱涨价17起,查扣黑车35台。货运监管方面,全年累计精检车辆3100台次,查处违法超限车辆473台,卸载472台 (超几何尺寸不可解体1台),卸载货物5559.54 吨,超限罚款265.1万元,制作执法卷宗473份,其中查处异地超限30%以上车辆64台,交由公安交警处罚车辆40台次,处罚金额1.3万元,记分153分。

  全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2.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3亿元,增长3%;邮政业务总量1831万元,同比增长27.9%。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74部。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83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8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7亿元,增长8.1%。完成财政支出27.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3.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3.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2%;全年民生支出增长5.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6.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亿元,增长2.7%。其中,住户存款140.74亿元,增长8.9%;非金融企业存款23.91亿元,下降18.6%;广义政府存款22.27亿元,下降4.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4.8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37亿元,增长12.9%。其中,住户贷款64.41亿元,增长17.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0.39亿元,增长8.6%。

a4.jpg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98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0.92亿元,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06亿元。赔款和给付0.47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与给付0.41亿元,人身险赔款与给付577万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34元,比上年增长10.7%,高出全县GDP增速2.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速跑赢总体经济;城乡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906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42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35元,比上年增长9.2%。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收入来源分,人均工资性收入27762元,人均经营净收入114元,人均财产净收入2564元,人均转移净收入908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424元,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人均4766元、衣着人均支出1136元、居住人均支出2535元、生活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608元、交通通信人均支出526元、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支出417元、医疗保健人均支出352元、其他生活消费人均支出84元。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按收入来源分,人均工资性收入15188元,人均经营净收入139元,人均财产净收入7元,人均转移净收入3395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55元,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及其他生活消费人均支出分别为:4389元、250元、2966元、282元、130元、308元、228元、1元。

b7.jpg

  社会保障方面,2018年度持续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和扩面征缴工作,切实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方面,全县参保人数48251人,全年累计支付2368.4万元;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全年补偿1580人次,补偿资金25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34.61万人,参合率达99.2%,全年累计支付2.32亿元;新农合大病保险全年补偿8243人次,补偿资金198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全县参续保14.38万人,全年为7.35万人符合领取条件人员累计发放养老金1.08亿元。

  脱贫攻坚纵深推进,2018年含山县被授予全省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一年来,全县扎实推进“三级书记遍访”、领导干部大调研大走访等一系列行动,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新举措。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专项治理、脱贫攻坚相关问题专项排查整改、脱贫攻坚工作大排查,全面提高工作质效。常态化进行信息档案资料核对纠错,国办系统数据质量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建成脱贫攻坚项目库,入库7大类762个项目,切实解决“钱等项目”问题。大力发展“绿游游”乡村旅游、特色种养、农村电商、资产收益等各类扶贫产业,探索扶贫小额贷款“户联户助”农民合作社模式,实施贫困村产业项目134个、贫困户产业项目22656个。全面落实“三保障”,累计享受综合医保12万人次,医保补偿比达93.99%;教育扶贫资助3334人次402万元、“雨露计划”补助167人次25万元;完成危房改造389户、“四改一亮”519户,整治村前屋后沟塘164个。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2018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4所。全县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17223人;其中普通初级中学19所,在校学生11380人,初中三年巩固率94.04%,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12.59%。全县共有小学66所,在校生22759人,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25%,小学六年巩固率 92.27%。全县共有幼儿园54所,在园幼儿9606人,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03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105.13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率达100%。

  全县各类教育持续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实现每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目标,制定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标准。义务教育优质发展,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高中教育提质发展,全县普通高考一本达线419人,二本以上达线1114人,达线率51.1%(不包括艺术类达线生),参加中考人数3137人,录取高一新生2019人。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全年完成中职招生545人;含山县技工学校在电子工程学校正式挂牌,招生204人;开展县内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956人次。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完成全县25所民办园、民办学校(机构)进行评估年检,确定优秀等次3所;完成对33家校外培训机构集中分类整治,关停6家。继续教育健康发展,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举办专题活动进社区6场次;开展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举办全县中小学教师演讲比赛和粉笔字比赛,对21所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开展达标建设评估。

  全县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全年完成幼儿园改扩建7所,清溪、仙踪中心幼儿园主体完工,含城第四幼儿园秋季开园招生;校舍维修改造投入622万元,实施项目34个,改造面积17951平方米;完成旱厕改水厕任务项目学校10所;新建陶厂中心学校综合楼;建成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8所,实施3所学校智慧课堂建设;一中西校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食堂、宿舍楼主体完工。

  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367人,其中,农林牧渔技术人员93人,科研技术人员152人,教育人员3447人,医疗卫生人员2003人,文化体育娱乐人员87人,其他类型人员585人。

  科技创新方面,全县共有注册研发机构6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61个。全年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全县共有24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共计27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为3.18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全年全县拥有授权专利234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实用新型专利187件,外观设计专利15件。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藏书15.4万余册,乡镇文化站8个,农民文化乐园6个;拥有国家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34.7万卷(件);全年正常开放公共文化场馆10个。

  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年组织群众文化演出约20余场,先后举办了第三届“四季沐歌”村级文艺调演,第五届“乐园追梦”龙灯会民俗展演活动,第四届“出彩含山人”暨马鞍山市第九届周末大舞台初复赛活动,中华长歌行马鞍山篇“我们的节日·端午”——大型主题实景演出《端午说》,2018年“唱响含弓戏 乡音颂含山”巡回演出,“秀美含山行”,“江南之花”等群众文化活动;总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142场,完成“送戏进万村”95场;各类场馆免费开放共2712场次,农家书屋免费开放22705场次。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2018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59个,其中医院(含民营医院)9个,乡镇卫生院 8个,分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血防站1个,门诊部3个,厂(场)矿医务室1个,个体诊所34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6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21人,注册护士663人。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480张;村卫生室96 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26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8年,含山县人民政府被安徽省体育局命名为“2014—2017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年先后承办“健康安徽”2018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含山站暨“同兴环保”杯含山县自行车大赛、2018中国·含山首届全民定向赛等赛事活动,全民健身运动会贯穿全年。

  十二、城乡建设

  2018年,全县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筑牢绿色屏障,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决整治环境问题,全年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39家、非法码头9个,淘汰含城建成区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8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近2个百分点;完成青岗河、太湖山河等河流截污工程,整治黑臭水体3个、入河排污口10个;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东山水库周边8座污水处理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非煤矿山综合整治攻坚行动,严控非法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矿产资源行为,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52万平方米;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化改造规模养殖场33家;新增造林553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2个,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8.92%。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建成仙踪镇等3个美丽集镇、环峰镇黄泥塘村等13个省级中心村、陶厂镇松桃村等11个市级中心村。统筹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完成1.2万户改厕、5个试点村污水厕所一体化处理建设,投入2658万元实施全域环境卫生整治,陶厂、昭关等5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全力推进新老城区市政维护,完成广场维修约3500平方米,完成人行道维修约8公里,完成雨污水管网清淤约60公里,及时更换雨污水井盖、雨水篦530处。

  十三、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

  2018年,全县森林面积达3.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0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8.9%,林木绿化率达32.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9%,绿地率3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9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3平方米。

  2018年全县环境质量总体平稳,环境空气全年达标天数为250天,县域内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良好,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满足功能要求,城区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全年AQI(空气质量指数)范围在23~239之间,全年实际监测天数362天,环境空气质量状况55天为“优”,195天为“良”,90天为“轻度污染”,14天为“中度污染”,8天为“重度污染”,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达标天数比例为69%;年度首要污染物主要为细颗粒物(PM2.5),其年均浓度值为45微克/立方米。

  2018年通过对我县境内裕溪河、包家墩、得胜河断面及1个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东山水库的监测显示,除得胜河断面部分指标(氨氮、COD)出现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外,其它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东山水库水质良好,达标率为100%。县城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均值为56.4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县城交通干线噪声昼间均值为65.2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限值。

  2018年,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3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123.6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87.2%,死亡人数下降72.7%,受伤人数下降94.7%,直接经济损失下降0.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1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95.5%,受伤人数下降94.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35.3%。火灾事故2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6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持平,事故起数下降86.6%,直接经济损失下降83.2%。工贸企业事故2起,死亡2人,经济损失11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和事故起数持平,受伤人数下降100%,直接经济损失上升21.1%。(撰稿:陈延俊)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5、部门指标数据由涉及部门提供,来源于其年度总结或统计年报。

信息发布:含山县统计局 信息审核: 含山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