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极不平凡,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乡镇(街道)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市场活力动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74.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第一产业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6.86亿元,增长0.1%;第三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为9.1:22.6:68.3。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1%,房地产业增长12.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5%。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67023元,增长2.7 %。
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为50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1%。
全年财政总收入202063万元,增长35.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89586万元,增长28.4%。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国内增值税16952万元,改征增值税27360万元,企业所得税7449 万元,个人所得税1381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8107万元,下降7.8 %。
二、农 业
种植业平稳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6017亩;粮食总产量34644吨(含马玲薯),其中:谷物播种面积61797亩,产量27797吨。全年食用菌产量为1994吨,其中香菇产量为1382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60465亩,总产量82509吨。水果总产量9695吨,其中柑桔产量2196吨。茶叶生产规模扩大,绝大部分是春茶,并向名、优、高方向发展,总产量为2175吨。油料总产量354吨。药材的产业结构在调整,药材种植面积11625亩。
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年末生猪存栏2.14万头,年内出栏3.23万头,同比上升7.67%;牛存栏2848头,出栏1434头;羊存栏0.28万只,出栏0.30万只;家禽存栏17.57万只,出栏25.71万只;兔出栏3.57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3200吨,其中猪肉2624吨。养蜂年末箱数16420箱,天然蜂蜜产量155吨.。水产品产量1815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4057吨,同比下降1.5%。农村用电量279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25亿元,增长0.7%。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659万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1136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6991万元。全年发电量5.73亿千瓦小时。
工业经济效益基本稳定。据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9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5889.6万元,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0855.0万元;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998人。
建筑业生产经营稳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6164万元,同比下降0.8%。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41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1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7885人,实现利润总额6867.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其中,民间投资增长0.8%,交通投资下降2.9%,生态环保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长32.6%,高新技术产业下降39.7%。从构成上看,完成项目投资增长4.2%;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3.1%;完成工业投资下降3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8.6%。从投资主体上看,完成国有投资增长12.5%;完成民间投资增长0.8%。从产业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76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3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6.9%。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9.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9.2%,商品房销售额 8.83亿元,同比增长523%。
五、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
交通运输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7401万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37401万吨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583万人公里,其中,公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2583万人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为1977.988公里,其中高速1条12公里,国省道公路2条72公里,县道公路16条共367.562公里、乡道19条共227.178公里、村道274条共1298.91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20350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9211辆。
邮政和电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2149万元,同比增长12.6%。电信业务收入10054万元,同比增长0.9%。年末全县有固定电话用户10208户,比上年末减少437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269户;农村电话用户1601户。住宅电话年末用户数3435户。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132703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数47912户,比上年末增加2515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115521户,比上年末增加943户。订销报刊杂志累计299.7万份。
2020年完成旅游总收入67.46亿元,下降14.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 67.46亿元,下降14.9%。接待入境游客人数18人次,旅游外汇收入0.77万美元。
六、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3亿元,比上年增长3.9%。分地区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7.40亿元,增长3.2%;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0.93亿元,增长5.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33.12亿元,增长3.9%;餐饮收入5.21亿元,增长4.3%。年末有超亿元商品交易市场3个。
全年外贸进出口413649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自营出口162641万元,下降9.5%。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形势稳定,信贷业务增加较快。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258392万元,比年初增加52065万元,增长4.3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71356万元,比年初增加72093万元,同比增长12.0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62785万元,比年初增加129986万元,增长13.94%,其中,住户贷款864425万元,比年初增加70602万元,比年初增长 8.8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98360万元,比年初增加59389万元,增长42.73%。
保险业稳定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7926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财产险7440万元,比上年增长16.0%,人寿险10486万元,比上年增长4.8 %。保险业赔款、给付5681万元,比上年增长21.7 %。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县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1806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1764人。普通初中6所,在校学生4859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98.85%。小学14所,在校学生7584人。有幼儿园25所,在园幼儿3016人。学校教职工数1879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数1464人。
全年专利申请量379件;专利授权量217件,其中发明授权量18件。
九、卫生和文化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稳定发展。剧场、影剧院数2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67.5千册。年末有线电视台1座,数字电视用户数为4.39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率64.9%。
城乡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2020年末卫统报表数据:医疗卫生机构102个,其中:县级3个(县综合医院2家,专科医院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家(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2家,乡镇卫生院19个,村卫生室45个,门诊部、个体诊所、学校卫生室28个),其他机构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50张,卫生技术人员940人,其中,医生数(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22人,注册护士335人,其他183人。
文旅产业有序复苏。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获评“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修订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落细落实惠企政策,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复苏发展。发放百万“文旅消费券”,促进文旅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重大项目加紧建设。全年完成涉旅项目投资22亿元以上。“天空之城”项目完成投资1.53亿元,新策划十大“世界首创”旅游业态,投资额从5亿元增加至15亿元;省市县长工程李宝畲王寨、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等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开工;百鸟朝凤、畲族风情康养度假等项目前期有效推进;体育场复建项目基本完成两个主体工程和室外老年气排球场建设。旅游创建成果丰硕。红色毛垟、封金山创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大均乡创成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大均乡和大漈乡创成4A级景区镇;大漈村、上标村、渤海村创成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新增18个A级景区村庄;新增三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品质旅行社1家、金宿1家,银宿2家。精准营销成效显著。设立七大旅游联络处和推广联盟,精准发力,举办参加推介会32场,实现引客5.14万余人次。举办旅游精品线路发布会等云上推介活动,市民朋友足不出户畅游诗画畲乡,累计在线观看人次超5000万,收获粉丝无数。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加码,实现“客源地”与“目的地”联动,助力景宁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对接上海走向深入。静安、景宁文旅局双向对接40余人次,两局建立良好的人员互访机制。成立上海联络处、市场推广联盟、旅游战略合作联盟,举办参加“长三角云推介会”“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丽水(上海)周”等活动,景宁列入丽水高铁专列游线。非遗工作活力绽放。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使我县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四项。非遗保护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八。“非遗进校园”案例入选全国十大优秀实践案例,为全国唯一县级入选单位和浙江唯一入选案例。文旅精品持续涌现。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大均景区婚嫁演艺;浙西南畲乡非遗技艺体验游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获评“2019浙江百县千碗工程示范县(区)”“第四届全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称号;“文创产品畲卡通”“会友茶”等旅游商品、伴手礼斩获一批省级大奖。原创防疫歌曲、小品等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并通过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正式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制定《景宁县文化基因解码工作方案》,成立专家团队,完成300余项“一张清单”普查,100余项系统录入,启动15项重点元素解码工作。市场化运作“四季景宁”系列文旅节庆活动21场,文化节庆转化为旅游产品,有效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省级示范项目“文化物流”成功通过验收。通过“文化物流”数字平台点单,全年完成向基层送戏140场、送书22839册、送电影1600场;送服务363场次,围绕“我们的节日”举办群众性活动80余场,开展文化走亲22场次,文化服务更加精准。文化阵地提质升级。完成大均和东坑文化站提升,实现功能拓展。创新“图书馆+”模式,完成大均民族分馆、城南社区24小时自助书房及7个特色书房建设并对外开放。在县城,完成了文化馆场馆提升改造工程,新增2个排练厅和1个多媒体教室,并成功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建成移动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智慧文化服务平台。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0年,全县年降水量1495.3毫米,水资源量总量为14.3945亿立方米,日照时数1339.1小时。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61天,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7.7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取得成效,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01.2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96.64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3326公顷。全县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4人,其中,道路交通领域发生事故5起、死亡4人;火灾1起,直接经济损失476万元,未发生工矿商贸领域生产安全事故。
全社会用电量28672万千瓦时,增长22.6%;其中,工业用电量5608万千瓦时,下降10.1%。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169502人,其中城镇人口35992人,男性88636人。全年出生人口1291人,出生率为7.6‰;死亡人口为1062人,死亡率为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0219人,畲族18570人。总户数68127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2.49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11.1万人,城镇化率为58.2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定提高。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3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35元,比上年增长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25元,比上年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 %。全县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78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81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64元。
2020年末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4.8平方米,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3.5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4.9平方米。
社会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219人(退休9816人),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234人(退休278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198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92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383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62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4012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8683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定发展。2020年末有社会福利院数12个,社会福利院床位数1298张,社区服务设施数150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现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10人,其中城镇居民226人。五保供养人员366人。
注: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