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昌都调查队
2025年5月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立足“一切向东,建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市”工作目标,以“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为牵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实现质效双升。
一、综合
经自治区统计局统一核算,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08亿元,同比增长11.8%,第二产业增加值149.28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87.65亿元,同比增长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464元,同比增长14.8%。
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7%、38.7%、48.6%。
二、农牧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64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农业产值25.54亿元,同比下降0.6%;林业产值3.66亿元,同比下降11.8%;牧业产值47.39亿元,同比增长25.2%;农林牧渔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完成1.05亿元,同比下降20.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82千公顷。其中:青稞播种面积38.83千公顷;油菜籽播种面积4.9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12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1.1万吨;油菜籽产量0.52万吨;蔬菜总产量12.36万吨。
年末牲畜存栏总数为253.23万头(只、匹),比上年末增加9.4万头(只、匹)。其中:牛187.38万头,增加5.5万头;羊37.04万只,减少1.21万只。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8.56万吨,同比增长3.0%;奶类产量15.02万吨,同比增长4.4%。
三、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1.42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5.45亿元,同比增长35.5%;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5.97亿元,同比下降50.5%。从产品产量看:铁矿石原矿产量94.13万吨,同比增长33.0%;水泥产量410.41万吨,同比增长11.3%;精炼铜(电解铜)产量4654.7吨,同比下降13.6%;啤酒产量25843.78千升,同比增长16.2%;铜金属含量产量15.91万吨,同比增长39.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2%,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2%。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8.32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0.6%。
五、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4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4.99亿元,同比增长6.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75亿元,同比增长6.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2.71亿元,同比增长5.3%;商品零售83.03亿元,同比增长7.1%。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0.04万人次,同比增长44.24%,实现旅游总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44.24%。
六、交通和通信
全年完成货运量661.8万吨,同比下降4.4%;客运总量47.09万人,同比增长38.4%。航空运输全年航班起降5168架次,同比增长14.5%;游客吞吐量45.46万人次,同比增长7.4%;货邮吞吐量1748.30吨,同比增长2.9%。
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1.4913万户,其中:电信用户22.84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5.979万户,联通用户1.7791万户,广电用户0.88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2.27万户;邮政局(所)141个。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07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3.14亿元,同比增长33.9%,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2%。增值税完成13.12亿元,同比增长29.2%;企业所得税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92.1%;个人所得税完成8106万元,同比下降12.2%。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5.66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43亿元;公共安全支出20.33亿元;教育支出53.6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446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8.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72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2.65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9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8.69亿元;交通运输支出31.98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4.89亿元。
2020-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 |
||
年份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 |
2020年 |
18.26 |
274.20 |
2021年 |
20.34 |
230.44 |
2022年 |
21.23 |
303.51 |
2023年 |
25.18 |
314.88 |
2024年 |
32.07 |
325.66 |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3.18亿元,同比增长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62.47亿元,同比增长17.6%。
八、教育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5254人。中学23所,其中:高级中学6所,在校生16551人,初级中学17所,在校生34952人。小学207所,在校生84262人。幼儿园466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512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68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3%,初中毛入学率100.7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73%。
九、文化和卫生
2024年末全市共有群艺馆1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11个县级民间艺术团,11个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138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1051个;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个(昌都市康巴文化艺术团),行政村文化演出队1115个。
县级及以上广播电视转播台33座,乡级广播电视转播台3座(江达县、芒康县、八宿县),中波转波发射台4座,市广播电视台1座,县广播电视台10座;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1个,乡镇前端数量135个,村居前端数量1121个,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50%和99.65%。
2024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396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市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2个,乡镇卫生院138个,诊所134个、疾控中心12个、村卫生室1077个。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4087张,每千人拥有开放床数5.3张。卫生技术人员数4972人,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5人。
2020-2024年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技术人员数 单位:张、人 |
||||
年份 |
床位数 |
技术人员数 |
每千人拥有 床位数 |
每千人技术 人员数 |
2020年 |
3031 |
3921 |
3.88 |
5.02 |
2021年 |
4099 |
4302 |
5.4 |
5.7 |
2022年 |
4060 |
4694 |
5.3 |
6.2 |
2023年 |
4257 |
4955 |
5.6 |
6.5 |
2024年 |
4257 |
4972 |
5.3 |
6.5 |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19441元,同比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48242元,同比增长6.8%。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633人,开发就业岗位1.7万个,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3.06万人,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人数2.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2024年昌都市居民消费价格较去年下降0.1%。其中: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上涨0.2%、1.7%、0.3%、0.6%和9.9%,食品烟酒、衣着、医疗保健类分别下降1.5%、0.9%和0.7%。
2024年底,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0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8.43万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5.0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6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1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67万人。全市城镇居民共有4559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有7.42万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有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11个,公办儿童福利院2所,集中收养孤儿674人,寄养小孩308人。有意愿的特困人员、孤儿集中供养率为100%。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843万元。
十一、安全生产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2人。全市2024年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3326处,按灾害规模:特大型54处、大型145处、中型721处、小型2405处、微型1处;按灾害类型:滑坡993处、崩塌970处、泥石流1348处、冰湖9处、堰塞湖1处、地面沉降1处。11县(区)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户数8127户,受威胁人数65149人。
十二、生态环境
2024昌都市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有效监测天数366天,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100%。全市主要江河干流、流经各县(区)城镇地表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
2024年,全市林地面积501.59万公顷,森林面积38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6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7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自治区级湿地保护区1个,自治区及以上自然保护地总面积44.8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13%;完成营造林82.31万亩,草原生态修复41万亩,巩固城镇绿化面积3400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昌都市统计年鉴—2024》为准。
2.交通、通讯、旅游、财政、金融、教育、文化、环保、林业、卫生、广播电视、社会福利和保障方面、安全生产方面等数据均由市直有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各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它指标未特殊说明均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