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红河州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红河调查队

2025年5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红河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三大经济”,纵深推进“系列三年行动”,全力抓好拼经济、扩开放、促团结、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为“十四五”规划胜利收官打下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红河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全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2985.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59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068.14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524.76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46.3%、46.1%。三次产业比重为13.1:35.8:51.1。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616元,比上年增长6.0%。

全州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7%,衣着价格上涨0.7%,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0%,交通通讯价格下降2.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2%。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价格上涨7.4%,粮食上涨1.4%,鲜果下降0.9%,鲜菜价格持平,蛋类下降1.9%。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迸发。全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760.2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9.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8.67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47.42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884.18亿元,增长7.0%。

二、农 业

全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7%。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583.39万亩,比上年增长0.1%。粮食总产量达189.04万吨,增产1.78万吨,增长0.9%。夏粮生产稳中有增。夏粮播种面积160.43万亩,比上年增加0.02万亩,增长0.01%;夏粮产量28.57万吨,比上年增产0.04万吨,增长0.1%;夏粮综合单产178.08公斤/亩,增长0.1%。

秋粮生产“三同增”。秋粮播种面积419.73万亩,比上年增加0.61万亩,增长0.2%。秋粮产量158.83万吨,比上年增产1.82万吨,增长1.2%。秋粮综合单产378.41公斤/亩,增长1.0%。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质效提升。蔬菜产量493.89万吨,比上年增长3.5%;水果产量383.90万吨,比上年增长5.8%;茶叶产量3.62万吨,比上年增长2.0%;中草药材产量25.45万吨,比上年增长109.5%。

肉类总产量54.10万吨。生猪出栏409.80万头,猪肉产量37.45万吨;牛出栏37.70万头,牛肉产量4.73万吨;羊出栏81.47万只,羊肉产量1.43万吨;家禽出栏5492.98万只,禽肉产量10.39万吨。牛奶产量6.61万吨,禽蛋产量11.50万吨。水产品产量4.40万吨,比上年增长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4%,其中,轻工业增长2.3%,重工业增长6.9%。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0%,制造业增长5.3%,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7%。

分行业看,烟草制品业增长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情况:十种有色金属129.71万吨,比上年增长8.8%;电解铝71.37万吨,比上年增长28.7%;化肥85.87万吨,比上年增长13.6%;水泥713.74万吨,比上年增长11.5%;集成电路3.33亿块,比上年增长28.6%;光电子器件1.30亿只,比上年增长15.8%。

年末,全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7户,实现营业收入2056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利税总额265.90亿元,比上年下降4.9%。

纵深推进绿色能源建设,电力生产平稳有序,能源安全与经济增长实现了“双保双赢”。全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42.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3%。

风力发电量增势较快,远超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53.6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9%;风力发电量76.8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5.0%;太阳能发电量6.75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2%;火力发电量105.61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5.4%。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0.3%。

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65.8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建筑业增加值34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四、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8.65亿元,比上年下降0.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1.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32.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4.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8.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4.5%。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全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3.8%,第二产业增长7.5%,第三产业增长17.8%。

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快速增长。产业投资增长21.5%,占全部投资比重达63.4%,其中,交通、旅游、农业、水利、数字经济、工业投资分别增长86.1%、48.6%、40.6%、33.6%、29.4%、7.3%。民间投资增长23.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4.9%。

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39亿元,比上年下降34.2%。按工程用途分:住宅33.07亿元,办公楼0.53亿元,商业营业用房3.07亿元,其他2.71亿元。

全州房屋施工面积937.3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7%,其中,住宅659.24万平方米,下降33.0%。竣工面积68.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7.4%;竣工住宅3609套,比上年下降79.1%。商品房销售额77.14亿元,比上年下降31.2%。商品房销售面积155.6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7%。待售面积128.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9%。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87亿元,比上年增长6.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3.22亿元,增长6.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4.65亿元,增长7.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24.29亿元,增长13.2%;商品零售1003.58亿元,增长5.8%。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实现销售额28.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粮油类、肉禽蛋类、蔬菜类销售额分别为9.62亿元、6.98亿元、4.36亿元,分别增长7.7%、29.3%、6.6%;烟酒类销售额3.97亿元,比上年增长5.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额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新能源汽车销售额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额85.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2.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207.45亿元,比上年下降23.7%。其中,出口93.19亿元,下降19.4%;进口114.25亿元,下降26.8%。

年末,全州实有外资企业386户,较2023年末净增22户。引进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326.46亿元,新签约500万元以上产业投资项目317个,协议资金396.6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州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213993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客运量900万人,下降1.1%;客运周转量100093万人公里,增长7.9%。货运量19597万吨,增长15.0%;货运周转量2129926万吨公里,增长15.4%。

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99万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1150.053公里,一级公路118.296公里,二级公路997.777公里,三级公路1869.717公里,四级公路24883.214公里,等外公路911.485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2147.954公里,省道1551.089公里,县道7280.067公里,乡道11161.269公里,村道7790.163公里。

年末,全州共有机动车151.06万辆,比上年增长5.6%,其中,载客汽车62.85万辆,增长6.0%;载货汽车11.84万辆,增长2.1%。摩托车75.59万辆,比上年增长6.0%。机动车驾驶员151.76万人,比上年增长4.4%。

年末,全州邮政局所数200个(包含22个揽投站), 投递线路总长度73104公里,单程36552公里;农村全程里程数62662公里,单程31331公里;城区全程10442公里,单程5221公里。

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271.36万件,比上年增长9.86%。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536.01万件,增长21.78%。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00.13万件,下降54.19%;异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235.54万件,增长34.57%;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0.33万件,增长151.71%。

邮政函件业务累计完成12.73万件,比上年增长23.83%;包裹业务累计完成2.1万件,比上年增长81.03%。

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9.28亿元,比上年增长4.7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28亿元,增长13.95%。

年末,全州固定电话用户16.5798万户。全州移动电话用户452.4906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157.6405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253.8633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60.0232万户,比上年增加11.8618万户。

全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9034.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旅游总花费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八、财政金融

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折不扣落实民生保障政策,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5.75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6.05亿元,增长0.4%;非税收入完成59.70亿元,增长19.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35.79亿元,下降9.2%。教育支出完成89.67亿元,下降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87.03亿元,增长5.7%;卫生健康支出完成65.57亿元,增长0.02%;农林水支出完成106.67亿元,增长46.4%;节能环保支出完成10.79亿元,增长19.3%。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866.18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137.89亿元,增长8.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79.8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91.34亿元,增长0.7%;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07.64亿元,增长4.4%。

全年全州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0.77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4.32亿元,增长4.8%;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6.45亿元,增长5.8%。实现保险公司赔款支出26.4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财产保险公司赔款支出14.09亿元,增长3.4%;人寿保险公司赔款支出12.37亿元,增长10.0%。

九、教育和科技

年末,全州共有学校2477所,在校学生94.30万人,教职工6.78万人,专任教师5.7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4.73万人;幼儿园1459所,幼儿数14.65万人;小学771所,在校生38.07万人;普通中学221所,在校生31.39万人,其中,高中学校60所,在校生10.2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1所,在校生909人;中职学校20所,在校生4.33万人。

全年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38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82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家,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116家。全州拥有发明专利648件,专利授权量1448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99.86%,电视人口覆盖率99.88%。共有文化馆14个,艺术表演团体6个,博物馆19个(含2个非国有博物馆、1个行业博物馆),公共图书馆14个,共有藏书252.92万册。

多项文旅项目获全国表彰。红河州入选中国最具潜力文旅城市榜单;元阳县阿者科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四批“最佳旅游乡村”;元阳哈尼梯田智慧旅游立体化监测系统入选文旅部、工信部遴选的2024年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石屏米轨小火车入选全国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云南·舌上临安 食在建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人间有味 自在乡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红河县“齐聚梯田边 欢庆开秧门”线路入选文旅部“岁时节令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水县、弥勒市进入竞争力智库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蒙自市进入“2024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建水紫陶里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传承人肖春魁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红河州舞蹈《鼓语欢腾》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

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2630个,其中,医院138个,卫生院141个,农村村级卫生室1324个。卫生机构病床位数38948张,其中,医院29567张,卫生院741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1826人,其中,医院23910人,卫生院7390人。

按发病日期统计,全州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469.1286/十万,死亡率9.9932/十万。

红河县一中女足获全省第四届青少年足球联赛冠军,红河籍运动员杨昊获巴黎奥运会男子双人10米跳水金牌。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6.34亿千瓦时,下降2.2%;第二产业用电量190.53亿千瓦时,增长6.1%;第三产业用电量28.70亿千瓦时,增长10.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7.44亿千瓦时,下降4.1%。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电力消费量182.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7%;焦炭消费量33.24万吨,比上年增长7.0%。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1%。

年末全州水库总数511座,水库库容量27.7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211.56千公顷。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9.72%。

累计建成海绵城市39.85平方公里,8445套城镇棚户区建设工程竣工,河口县河口镇入选国家边境小城镇建设试点。生产安全事故下降率居全省前列,连续31年无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应对台风“摩羯”影响有力有效,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群众3.2万人,9起成功转移避险案例在全省推广。

十二、人口、劳动就业、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州常住人口为433.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2.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11.3万人。城镇化率51.30%。

从年龄构成看,0-15岁人口90万人,占全州人口的20.74%;16-59岁人口264.7万人,占61.01%;60岁及以上人口79.2万人,占18.2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52.7万人,占12.15%。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223万人,占总人口的51.4%;女性人口210.9万人,占总人口的48.6%;人口性别比为105.7(以女性为100)。

全年出生人口3.6万人,人口出生率8.27‰;死亡人口3.54万人,人口死亡率8.14‰;人口自然增长率0.14‰。

年末,全州户籍人口为471.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73人。按性别分:男性242.52万人,女性228.8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5.99(以女性为100)。按民族分:汉族179.28万人,少数民族292.0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0%。十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哈尼族91.19万人、彝族117.69万人、壮族12.08万人、傣族12.41万人、苗族37.39万人、回族7.80万人、拉祜族1.38万人、瑶族10.21万人、布朗族0.10万人、布依族0.42万人。户籍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72.1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6.5%。

全年全州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6.9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5.1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7.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7.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8.6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0.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26.4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35.91万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47.60万人,城乡居民参保388.3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27.11万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职工1.93万人次。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82元,比上年增长4.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53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1元,增长6.6%。

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565元,比上年增长5.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767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141元,增长5.0%。

全州共投入使用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643个;共有社会组织1953个;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5万人,全年共支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88亿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94万人,全年共支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3亿元。

注释: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包括城镇和农村非农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6.产业投资是指三次产业中生产经营性行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其统计范围是: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通过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取得的,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除以家庭常住人口得到的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按常住地分,得到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其中: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财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
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指住户在调查期间内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包括用于消费品的支出和用于服务性消费的支出,除以家庭常住人口得到的人均支出。根据用途不同,消费支出可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根据来源不同,消费支出可划分为现金消费支出、实物消费支出(含自产自用、来自单位、来自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按常住地分,得到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9.文中旅游接待数据为老口径测算数据。

10.文中涉及数据为统计快报(1-4季度)数及部门初步统计数,最终统计数据以《2025红河州统计年鉴》及相关部门正式发布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