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菏泽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菏泽调查队

(2025年5月)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后来居上发展目标,务实拼搏、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02.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4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085.17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277.98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43.4:47.4。

年末共有常住人口850.8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64.89万人,农村常住人口385.9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6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6%,粮食价格下降0.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

 

表1: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指标名称 指标值(以上年为100)
    食品烟酒 100.7
      其中:粮食 99.5
            鲜菜 113.6
            畜肉 100.9
    衣着 101.6
    居住 98.4
    生活用品及服务 99.7
    交通和通讯 99.1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2
医疗保健 100.9
    其他用品及服务 103.5

二、农业

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773.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489.34亿元,增长2.6%。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89.66万亩,比上年增加3.50万亩,粮食总产816.34万吨,粮食平均亩产456.15公斤。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 总产量(万吨) 比上年±%
粮食  816.34    0.9  
其中:夏粮  416.77    1.6  
秋粮  399.57    0.2  
棉花  3.44    -22.4  
油料  23.78    1.7  
蔬菜、瓜类  1395.31    3.0  
园林水果  55.61    1.7  

林业产值15.25亿元,可比增长3.0%。牧业产值211.73亿元,可比增长3.0%,猪牛羊禽肉产量78.69万吨,禽蛋产量(不含小品种)60.56万吨,牛奶产量11.09万吨。渔业产值19.84亿元,可比增长4.8%,水产养殖面积22.2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9.42万吨。

全市共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其中已认定7个,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达到37个。农用机械总动力1325.3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1759.58亿元,可比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从重点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01%。

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上年±%
   小麦粉 6495848 5.1
   饲料 4017076 6.4
   精制食用植物油 240111 -1.8
   鲜、冷藏肉 533322 -24.2
   饮料酒 千升 215258 -12.8
   纱 1166709 7.8
   布 万米 41789 -5.8
   服装 万件 20578 0.2
   人造板 立方米 18557737 6.3
   家具 5972494 3.4
   机制纸及纸板 54204 -43
   化学药品原药 70438 -17.9
   化学纤维 18609 14.3
   橡胶轮胎外胎 35397932 21.1
   塑料制品 191287 18.3
   水泥 5229800 -5.1
   变压器 千伏安 16377203 16.4

建筑业总产值403.5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797家,比上年增加107家。

四、服务业

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77.98亿元,可比增长5.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6%,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2.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0.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23.4%。

邮政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45.23亿元,同比增长5.98%;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6.58亿元,同比增长19.00%。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9%,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3%,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比重为1.5:51.0:47.5。重点领域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0%,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9%,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8%。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7.1%。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同比下降14.9%,办公楼投资同比下降56.2%,商业营业用房同比投资下降17.6%。商品房施工面积比上年同比下降7.7%;房屋竣工面积比上年同比下降36.1%。

六、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8.05亿元,比上年增长6.6%。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34.80亿元,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3.25亿元,增长6.9%。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2028.20亿元,增长6.1%;餐饮收入209.85亿元,增长10.8%。

货物进出口总额629.81亿元,比上年下降14.2 %。其中,出口341.68亿元,下降5.4 %;进口288.14亿元,下降22.7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9家,实际使用外资4.32亿美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9.19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税收收入197.55亿元,占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0.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0.42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8%。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781.86亿元,比年初增加672.4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6469.84亿元,比年初增加679.8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939.29亿元,比年初增加385.9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417.91亿元,比年初增加175.3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516.36亿元,比年初增加205.58亿元。

年末共有47家保险公司在我市开展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7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2.53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12.64亿元。赔款支出56.67亿元,增长7.2%。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4.01亿元,人身险赔款支出12.66亿元。

八、社会事业

共有高等院校4所,在校生9.16万人,比上年增加0.1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0所,增加2所,在校生9.13万人,增加0.11万人;普通高级中学91所,增加11所,在校生25.26万人,增加1.76万人;普通初级中学376所,在校生50.57万人;小学1245所,在校生84.77万人。

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95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7所,医院、卫生院共有病床62516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2697人,增长8.0%。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9035人,增长10.2%;注册护士32158人,增长8.5%。

年末拥有博物馆28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处,文化馆10处,公共图书馆10处,藏书总量734.39万册。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乡镇文化站168处,无线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调频发射和转播台10座。广播覆盖率达到98.96%,电视覆盖率达到99.65%。

拥有体校10所,其中业余体校9所,共有在校生(含业余体校)6984人。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203枚、银牌146枚、铜牌166枚。

九、科技、知识产权

全年组织科技计划(含补助类项目)652项,其中省级以上598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72项。

全年发明专利有效量4008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697件,增加1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4.62件,增加0.36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专利权质押融资合同登记件数为154件,质押金17.75亿元。申请商标2.01万件,商标有效注册13.21万件,增加1.21万件。地理标志商标有效注册60件。认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件。

十、居民生活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12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56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4元,增长6.9%。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199元,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011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40元,增长7.9%。

城镇新增就业7.77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21.84万人,其中职工参保135.53万人,居民参保486.3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72.56万人,其中职工参保81.08万人,居民参保791.48万人。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2.66万人、83.61万人和56.73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97家,共有床位36968张,同比增长0.7%。救济灾民20701人。享受城市低保0.51万人,农村低保18.40万人。

十一、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4,同比改善3.7%。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44μg/m3,同比改善4.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80μg/m3,同比改善2.4%;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6μg/m3,同比改善25.0%;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23μg/m3,同比改善11.5%。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45天。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13.6%和8.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06,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0.57。

注:(1)本文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文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度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请以《菏泽统计年鉴2025》为准。

(3)规模以上工业指标数据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统计口径为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不含农户。